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大纲 - 正文

全国2015年自考劳动法考试大纲概述

来源:2exam.com 2015-1-28 22:27:32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劳动立法概况;劳动法基本原则。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劳动法的概念、渊源及调整对象;了解劳动法的起源、外国劳动立法概况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熟悉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劳工立法的形式与内容;熟悉有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定义

  广义上的劳动法,就我国而言,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即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l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基于合同义务,劳动者在具有从属性的劳动关系中所从事的职业上有偿的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具备下列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三)劳动法的渊源

  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经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如国际惯例等。

  (四)劳动法的功能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

  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依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关系可以有多种分类:(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2)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3)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从用人单位主体方面涵盖了5种情形。此外,也有未纳入调整范围的劳动关系。

  (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一些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动法的起源

  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l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是从以英国为首的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工厂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劳动法产生的则是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二)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三)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第三节 国际劳动立法概况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两个公约标志着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始。

  二、国际劳工组织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至l939年是国际联盟的附设机构;l940年至l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存在;1946年至现在,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由各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二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钆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三)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l944年起又成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台湾国民党政府占据该组织席位。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同年ll月16日,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恢复了新中国的席位。1983年以来,截至2010年9月,中国陆续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国际劳工公约是指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有关劳动立法标准的公约,对批准其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国际劳工建议书是指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有关劳动立法标准的建议书,建议书供各国在落实本国批准的劳工公约、制定本国劳动法律时参考。

  第四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符合四个条件。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首先是宪法。其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对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最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识记:劳动法的概念,包括狭义上的劳动法概念和广义上的劳动法概念;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主要劳动法律通过和实施的时间;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

  2.领会:劳动法上劳动的特征;劳动法的功能;劳动法的渊源;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种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内容。

  3.应用:分析比较狭义和广义的劳动法含义;能够分析并举例说明劳动法的渊源;对实例进行分析,哪些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二、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1.识记: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

  2.领会:劳动法产生的原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主要内容及特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主要内容及特点;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旧中国的劳动立法;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3.应用:分析说明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l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分析说明我国

  现阶段劳动法律体系的建构。

  三、国际劳动立法概况

  1.识记: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我国批准的核心劳动公约;国际核心劳动公约。

  2.领会: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3.应用:分析说明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

  1.识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2.领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应用:分析说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