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章程 - 正文
武夷学院2008年度简介
来源:武夷学院 2008-4-10 9:37:02 【字体:小 大】

武夷学院简介(2008年度)

 

 

     武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福建省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是800多年前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学校位于中外闻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国际旅游城市。

   基础设施   学校规划面积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21.3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4.42万平方米,生均18平方米;学生宿舍6.94万平方米,生均8.7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400万元。建成了拥有千兆出口、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85万册,期刊13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存储系统,容量达14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

   办学规模与系部设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旅游系、艺术系、管理系、基础教育系、经济与数学系、电子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公共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教部等14个教学系(部)。

   学科专业  学校初步形成以教、旅、绿、新为特色的,以人文、管理、工学为重点的学科结构。学校现有10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

   教学与科研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强化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现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并遴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学实习基地100余个。学校重视和加强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福建社会科学院在我校设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省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全校教师已正式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6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6项;目前各类在研项目100余项。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9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3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30人;副高职称教师10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142人,另有在读研究生学位教师102人。多位院士和各类知名专家被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学校还聘请多名外籍专家在我校任教。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以培养优良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重视落实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专门安排有贫困生资助体系配套资金,并有序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学校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现有篮球、足球、舞蹈、摄影等各类协会和多个学生业余文化社团。学校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教育管理  学校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确立了“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校训。1985年始,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继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六届文明学校”之后,学校又连续获得了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省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届被省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2008年,院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光荣称号,《武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学报。

   对外交流   学校与德国特里尔大学、泰国兰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南荣学院、台湾吴凤学院、北京七彩集团、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政和集团、世纪桃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亚细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继续深造、实习、就业等提供了良好平台。

   学校前景  目前,全院师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启动和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北科教兴市的重要支撑、海西人才培育的新兴基地、全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特色平台“三大目标”;培育“四会”(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会做人)的人才;推行“五开”(开门、开源、开明、开放、开拓)办学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科研基地、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党建等“六项建设”,学校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局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