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浙江中考 - 金华中考 - 正文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年中考与高中招生工作的指导意
来源:金华市教育局 2010-4-22 12:07:36 【字体:小 大】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

各县(市、区)教育局(分局),市区有关学校(单位):
     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7〕150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08〕67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浙教基〔2008〕207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教考〔2009〕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初、高中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现就做好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金华市2010年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应恩民
副组长:徐灵甫  戴  玲  姜  焜  胡锦全 
成  员:金玉石  赵海均  吴惠强  叶志林  姜鲜芬 
戚金明  王荣文  金跃芳  沈才有  骆一伟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戴  玲
副主任:金玉石  吴惠强  叶志林  王荣文  
各县(市、区)都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10年,我市继续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
1.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体育。
文化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11、12日。体育科目考试根据《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指导意见》(附件3)实施。
考试成绩报告实行分数制,总分63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20分,科学满分为160分,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满分为80分,体育满分为30分。其中语文、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中地方课程内容各占5分。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命题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而不是依据某一版本的教材。命题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符合我市课程改革的实际。命题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熟题、旧(老)题和繁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3.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化科目)形式:
(1)语文、英语、科学实行闭卷考试,英语考试加试听力(20分)。
(2)数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
(3)各科考试均不得使用计算器。
4. 为确保阅卷工作的公平、公正,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统一由金华市招生办组织,采取网上评阅,并发布成绩。
5. 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资格,由学校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进行认定。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应当控制在5%以内,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由所在初中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补考。
6. 凡持有残疾证的听力残疾学生,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听力残疾学生免外语听力测试考生的外语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听力残疾学生外语科考试成绩=该考生外语笔试部分得分×(1+规定的听力部分满分值/规定的笔试部分满分值)
   四、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必须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1. 评价原则
(1)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金华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全程、全面记录、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2)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 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3. 组织管理
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市教育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制定和公布全市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指导意见,负责市区(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的抽查工作。
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并指导与督促所属初中学校认真完成评价工作,完成所属学校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的认定工作,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各初中学校要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评价政策、实施细则和要求完成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个初中毕业班建立测评工作小组,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
4. 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四个模块,结果以“综合评语”、“评定等第”两种方式呈现。
(1)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模块一)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
综合评语应当结合《金华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
(2)评定等第:主要对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二: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科竞赛、创造发明等);
模块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等);
模块四:审美与表现(音乐与美术课程、艺术特长等)。
综合素质模块二至模块四的评定结果以等第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P、E等均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列出名单上报各县(市、区)教育局,由各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审核与认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E等级要严格控制。
综合素质等级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高中段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见附件1)
5. 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评价细则,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认定。
(3)学校评定。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金华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举证材料,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确定等第。
(4)反馈公示。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以反馈意见表的形式,将评定结果与学生家长见面。学校设立公示栏,对“A”等的学生予以公示,同时学校设立意见箱,接受举报,公示时间一般为5天。
(5)结果确认。各初中学校将各类获“A”等级的学生情况,送交当地教育局综合素质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存档,一份送交招生办。
   五、组织高中段招生录取
1. 录取的原则和依据
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适者录取的原则,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同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确保普职比达到1:1。
2. 录取的形式
积极探索和试行优质高中定向录取、优秀初中毕业生保送录取、特长招生、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面向全市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直升生”(学生必须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为完成初中学业的依据)等多元化的高中段招生方法,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为初中毕业生搭建通向高中段学校的“立交桥”,同时有利于扩大高中段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录取的主要形式有:
(1)综合录取。依据考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进行录取。
各县(市)教育局可依据高中段学校办学水平确定录取批次,实行分批录取。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评定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录取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第须2A及以上且不得有E,其它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中的普高类)录取的学生须1A及以上且不得有E。
学业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其参照顺序是:初中阶段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市、区)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综合素质评价3A;综合素质评价2A1P;标志性成果的项数。
(2)定向与保送录取。推动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初中教育“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省级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2010年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实际分配招生名额比例原则上不少于指令性计划的50%以上。继续实施优质资源向偏远山区乡镇作倾斜政策,各县(市)的省级重点中学应向偏远山区乡镇招收若干名定向免试生。
(3)特长录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确定并下达特长生免试推荐升入普通高中的计划,原则上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①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初中阶段参加市(地)及其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②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艺术比赛获个人前三名(或一等奖)的考生或取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③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③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招生学校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特长生,体育、艺术类学生要占一定比例。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金华六中(音乐专业)、金华八中(美术专业)和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美术专业)2010年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各一个班,由学校自主确定入学标准;先由招生学校进行术科测试,文化课成绩依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在统一录取前自主实施录取。录取的特长生,必须取得“审美与表现”模块中相应的标志性成果。金华女子中学空中乘务专业按照“单招单考”办法实行录取。
(5)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直升生”。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可自主录取新生。为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招生计划由学校申报,市教育局平衡后统一下达。
(6)烈士子女可按照其志愿安排入学。
3. 有关加分政策
①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的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分投档。
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
a.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b.少数民族考生;
c.港、澳、台籍考生;
d.驻金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
a.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从事舰艇或飞行等艰苦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b. 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公安干警)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公安干警)子女。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款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合多条的可累计加分,但以20分为限。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向报名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最后截止时间为5月20日,逾期不予办理。
    六、几点要求
1.要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段录取的重要依据,既是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明确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按照市教育局出台的评价办法,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实做好。
2.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段招生工作,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它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庭、教师和学校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要从本县(市、区)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考试、招生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不允许高中段学校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之前招收新生(除保送生、特长生、定向免试生、中职“直升生”);要加大对教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的管理。
4.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并制定防范预案,确保考生的人身安全,杜绝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各类恶性事件和责任事故的发生。
5.要加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确保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高中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建立公示制度
为保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的公正性,各地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保送优秀生人选、特长生录取名单等,应提前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监督。
(2)建立诚信制度
对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优秀生除学校签署推荐(保送)意见外,要有两名资深教师签名的推荐信,并有诚信保证。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严肃招生计划,严格审批制度
高中(中专)学校在招生工作中,既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又要严肃学籍管理的审批制度。
(4)建立监控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段招生录取工作,要按规定设置考点、试场;要加强对监试老师、考务人员和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反映的有关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段招生中可能存在的损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要及时了解,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段招生录取工作,包括考试费用的收取与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督。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中弄虚作假、缺乏诚信的单位、学校和教师,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本《指导意见》的解释权属金华市教育局。

附件:1.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
         3.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指导意见

                                                                                                        金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指导意见
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
金华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