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龙湾区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将与中考招生挂钩,这在我市还是首次尝试。日前出台的《温州市龙湾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11年起,获得龙湾区级及以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将列入高中特长生加分项目;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的“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两项测评结果必须有一项具备A级等第,作为重点中学保送生推荐的必备条件之一。这是该区推进“双高目标”办学(为学生造就高水平的教师,为社会培训高素质的学生)、深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项新举措。这意味着,传统按书面考试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招生模式将被更多元化的评价招生模式代替。《意见》还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师资配备、学科标准做了具体规定,并将该课程落实得好不好作为校长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意见》在学生、老师、校长和家长中激起了千层浪。
现状
综合实践课至今还是“三无产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改的亮点和焦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它至今还是一个“三无产品”:无教材、无专业对口师资、无学科标准。龙湾区是浙江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推进课改方面走在全市前列。龙湾区从2003年秋季就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部分学校的功课表上虽然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项,实际却经常被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占用。有些学校未能全部开足开齐该课程。在师资方面,很多学校未能安排优秀的教师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而是随意地让不同科目的教师兼职。
与此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逐年提高,日前已达10%左右,将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据了解,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中有30分的面试分,该项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和综合实践能力。可见,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有很大的帮助。
背景
《意见》七次易稿 专家指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湾区教育局的领导认识到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已势在必行。龙湾区教育局陈建淼局长多次在全区校长会议上强调,要把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突破口。2009年上半年,该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研究起草实施意见事宜;下半年时,成立了以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为组长的起草小组,并组织教育二科科长、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及多名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起草。起草小组的人员多次赴嘉兴取经(注:嘉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当面向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核心人员、省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组成员张建芳老师请教。今年六月以来,该草案又多次在局长办公会议及该区校长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并请有关专家论证。
一年多来,由副局长朱爱莲牵头,该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七次易稿,不断完善。上周,记者在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看到了厚厚的七叠草案,部分修改可谓逐字逐句。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曾国眼说,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前面的有益补充。举例来说,定稿里提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在草稿中并没有提到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也只是说创新精神。当时在请教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范国睿时,他认为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应该增加,而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应该是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高瞻远瞩的理念对制定指导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争议
有改革就有阵痛。七次易稿的背后,除了起草者们谨慎的态度之外,当然还有备受争议的焦点。
焦点一:课程评价如何避免暗箱操作
中考招生是一个敏感的事情,招生办法的改革更是牵动无数人的心。在草案的讨论中,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与中招挂钩都举双手赞成,但在实施细则上却颇有分歧。在加分方面,有人认为应该列为特长加分,有人认为特长面太广,应该为特长生加分项目,有人认为应该明确加几分,但有人持反对意见。在保送生方面,有人认为即使上了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也得在“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评定时考取A等级,有人则觉得无此必要。
此外,有家长担心这个等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学校如何公平公正地把好这个关,杜绝暗箱操作呢?
结果:《意见》规定从2011年起,将获得区级及以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列入高中特长生加分项目;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的“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两项测评结果必须有一项具备A级等第,作为重点中学保送生推荐的必备条件之一。
记者调查:记者在温州育英学校采访了部分学生: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将与中考招生挂钩,你怎么看?看得出来,很多学生都持支持态度,初二学生小严说这是好消息,以后学校一定会更加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小张也说很高兴听到此事,因为她非常喜欢上实践课,每周都是在期待中等来了这门课。如果和中考招生有关的话,她会更加认真地上课,相信老师也会上得更用心。相比之下,即将面临中考的个别初三学生,觉得眼下学习压力大,没精力去弥补过去实践方面的落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