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江西中考 - 宜昌中考 - 正文

 
中学名师详解2010年宜昌市中考考试大纲说明
来源:三峡新闻网 2010-4-9 15:24:53 【字体:小 大】
2010年宜昌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与专题训练》(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已出台。与往年一样,语文、数学、英语满分还是120分。思想品德、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课本和资料进考场,其他各学科闭卷考试

物理:充分探究 掌握实验
【试卷分析】
    考试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题型设计为选择题40分,填空题20分,实验与探究题20分,应用与实践题20分。试卷难度分布应在0.30—0.85之间,难度应控制在0.65左右。按易、中、难三类题比例约为6:3:1。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为:物质约15%、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5%、能量约40%。
【名师解读】
    《中考说明》是教育局教研中心组织全市特、高级骨干教师倾力编写而成。其题型、题量、难度等各方面都与中考试题相当,作为复习的习题练习准确而精练。从往年的情况看,时常会有《中考说明》的习题经过适当改编成为当年中考试题的例子;甚至偶有原题出现在当年中考试题的先例。
    在做《中考说明》的习题时,不可大而化之,粗心大意。这样做题看起来像很熟练,却容易在考前养成一个不认真审题、不规范答题的坏习惯。要把做的过程当成考试一样,思考周密,表述清楚,才能真正达到复习训练的目的。
    最后提醒一点,从去年秋季开始,高中已经开始了课程改革。自那时就提出了一个注重“初高中衔接”的研究课题。所以希望在复习时,尽量培养高中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方式,表述、计算、证明等过程尽量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规范地表达,不要用过于通俗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
【备考建议】
    第一,要充分了解《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课标》把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划分成 《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而不是传统地把物理分解为力、热、光、电等几个板块。
    了解《课标》以后,具体在复习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复习课本内容时,眼睛不能只盯着课本的某一章某一节,要多从各个方面去思考。例如八年级学习的蒸发现象,在复习时就可以用九年级的知识,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去看待。进而也会对蒸发的条件、蒸发快慢等认识更加深刻。
    第二,充分掌握探究实验的每一个过程
    我们学习的大多数物理规律,都是通过探究实验然后总结归纳形成的。上新课时,我们都经历了这些探究实验。总复习阶段,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家一样,在“回忆自己探索的一生”,要重温每一个探究过程: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猜想,如何设计实验,设计实验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如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反思实验时又有哪些收获等等。探究精神是《课标》对中学生提出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此环节十分重要,也是复习的重点。
 
市四中物理一级教师 邱海涌
化学:突出重点 举一反三
【试卷分析】
    宜昌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合一考试。试卷以水平(毕业)考试为主,适当兼顾选拔(升学)考试的要求制卷。化学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依学生卷面得分转换成等级后呈现。考查内容主要分布大致是:科学探究,约占20%;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3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6%;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4%;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0%。
【名师解读】
    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上没有变化。试题考查内容按《化学课程标准》五大内容主题分布与去年一样。试卷总体难度仍维持在0.65左右,易、中、难三类题比例约为7:2:1。
    不同点主要有:在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方面更加具体;突出了“坚持能力导向原则”;新增了“气体的制备、收集与净化”专题,删除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009年专题七)。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实验性。
【备考建议】
    1、复习要全面并突出重点。全面,是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网络的梳理掌握全部考点,特别是基础知识的识记;突出的重点,主要指“评价指标”中“能”、“学会”和“理解与掌握”等内容,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及对原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用学过的原理来解释新问题。
    2、提高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如熟练正确书写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及关键字(如“炭”与“碳”)等。
    3、典型题“引路”。以典型题为“引子”将手头的题先分类。
    4、重视课本实验(包括家庭小实验)。
    5、关注初中相关部分化学知识向高中知识的延伸。
市八中化学高级教师 曹星坤
历史:落实基础 注重运用能力
【试卷分析】
    今年的历史中考在命题思想、命题依据、命题原则、考试时限、题型题量、难度系数等方面,与去年相同。个别地方稍有变动,如世界古代史由以往的6分变为8分,即世界古代史单项选择题由3道改变为4道。考试为开卷,时间为60分钟。在试卷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大致各占50分。其中,中国史部分:古代史部分约占14分,近代史约占20分,现代史约占16分。世界史部分:古代史约8分,近代史约占20分,现代史约占22分。采用等级制的呈现方式,60分及以上为H等 (合格),59分以下为I等(不合格)。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试题分为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三个档次,其比例大致为6:3:1。试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由易到难顺序排列。
【名师解读】
    今年中考说明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多了6个“专题训练”。这6个“专题训练”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编写。每个专题训练又按照 “考点解读”、“经典回放”、“知能演练”三个部分编写。
【备考建议】
    关注时事 关注热点
    近年来,许多历史试题从时事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考查课标、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中考说明中也有很多这类试题。同学们要关注时事,了解重大的新闻事件。
    开放性的试题,同学们一定要回答,要多写一点。最好把每个答题要点标上序号,做到条理清晰。
    牢记知识点 灵活运用
    历史中考说明明确写明 “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试题分为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三个档次,其比例大致为6:3:1”,估计今年绝大部分中考历史试题应该较为简单。如果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牢记并灵活运用中考说明 “知能演练”部分选择题题干与正确选项的知识点,理解记忆并熟练运用“知能演练”部分非选择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相信顺利过关不在话下。
 
市五中历史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林云汉
地理:联系实际 关注生活
【试卷分析】
    地理学业考试的答卷方式为闭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难度值为0.70,基础题、中档题和坡度题的比为7:2:1。严格来讲,只要平时上课认真,加上复习巩固,通过考试并不难。但有些学生由于态度原因,比较轻视,造成准备不足。正确的态度是思想重视、态度端正,即使平时基础较差,只要在复习阶段能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取得合格成绩应该希望很大。
【名师解读】
    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考试说明》的编写依据。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好 《考试说明》。今年的地理考试说明在编写上有较大的创新。除了保留过去的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考试样题等板块外,新增六个专题训练,有考点解读、经典回放、知能演练等,六个专题涵盖了初中地理知识重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
【备考复习】
    人口、资源、环境正日益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比如西南的干旱引发我们对水资源危机以及如何应对的反思。还有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低碳问题、沙尘暴问题等。
    读图探求,图文结合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要会看图,看懂图,还要会灵活运用地图,根据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更要突出图表的作用。要能从图表中发现和分析相应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比如河流流向,地形、气候类型等。坚决摒弃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劳而无功的错误做法。
    学思结合,突出创新
    现在的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比较突出。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比如前几年考过,用漫画形式,画一幅表示环境问题的漫画。有的同学画得很好,甚至画出了连环画。还考过用地理小论文的形式,写小作文。
 
市三中地理教研组长 常红
生物: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
【试卷分析】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有选择题(单选)、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难度系数控制在0.70左右。学生对下列生物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程度是考查的重点: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的整体观;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学蕴涵的哲学观点,如普通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等。
【名师解读】
    对照目录,回顾每章节的内容,教师引领全班同学归纳总结并把重点内容补充在章节的下面,通过四本书的目录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框架。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材和《会考说明》中大量的插图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易被感知的、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理解时降低了难度。
【备考建议】
联系实际 灵活应用
    纵观近几年来会考试题,越来越多地涉及环境保护、人的健康、一些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等方面,尤其是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换句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
 
市六中生物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王莲
本版稿件 记者李娅 采写/整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