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能力的运用 突显试题素材的精选
——孝感市2012年中考英语试卷评析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第一初级中学 余胜华
孝感市2012年中考英语学科考试已于6月21日下午尘埃落定, 一时间众说纷纭。学生认为“很简单”或“不简单”的说法可能都没错,这本身就是一个“小马过河”故事的现代版本,各人的基础不同,所以也就 “深浅自知”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小马”们在“过河”之前经过认真的准备,努力练习,保持良好的心态, 顺利蹚过这条河对大部分“小马”们而言还是完全可以的。 因为笔者通过阅读试题,结合考生考后反应,总体认为今年英语试卷在命题原则、内容、方式、题型等方面稳中求新,更科学地检测了考生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
一、试卷命题特点
1.突出了“正面引导,弘扬关爱,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主题
试题加强了针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考查。通过所创设的情景,体现语言的教育功能,重视语言的人文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语篇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填写单词第69、70、71、73小题所选用的句子,都明显地体现了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即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阳光的性格和对社会充满爱心的品德。
2.试题结构既科学又严谨
试题重视对英语语义、语用、语感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性与语境化的统一。考查目的明确,表达清楚,结构简约,内容广泛。语篇选材地道、原汁原味,凸现英语文化的特征。全卷中英文阅读量适中;考点的设置涵盖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功能意念项目及话题的80%以上。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层次,有节奏。如今年的A、B、C三篇阅读的难度由易渐难,既有梯度又有区分度;书面表达题更是由往年的写人转变为写校园生活,如此这样,学生在书写题目要点的同时,也能抒发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感想。这些题都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3.试题充分发挥了中考对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正面导向作用
本套试题中没有出现对纯语言点的机械考查,而是将语法和常见表达融会在上下文的语境和语篇中,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因此试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引导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对英语“乐学,好学”。
4.取材广泛,语言地道,语境真实
试卷中所选用的语言材料都源于现实、真实、地道和典型的当代英语资料。尤其是在单项选择题、改写句子题和补全对话题中,更加注重了对生活化和情景化素材的选择,尽量将真实而熟悉的生活场景呈现给学生。对于完形填空题所用语言材料的也非常得当,既保持了短文幽默诙谐的原汁原味,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语意比较完整,要求完成的任务都贴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景,真正使语言成为考生交际的重要工具。
5.试题生动活泼,突出了试题呈现的趣味性
试卷卷面生动活泼。如试题中,有学生熟悉的Yao Ming、CCTV-3、iPad和LonDon Olympic Games等等,这些会带给考生一种亲切感;完形填空题所讲叙的发生在公汽上的故事,既幽默诙谐又生动活泼,带给考生爱读、想读、敢读的感觉。活泼的试卷设计有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增强考生的理解能力,相对降低了试题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考生的认知判断效率和阅读效率,对考生全面理解英语试题和正常发挥学习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试题导向作用
1、试题突显中考命题的趋势
增加语境化因素,重在测语言运用,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今后的英语测试会更加强化“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原则,基础知识的考查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变为注重语言意义,并要求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其特定的含义,在情景设计上更加灵活和实用
2、试题对中考英语复习教学的引导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教学、复习方向,深入学习,做到平时教学、考前复习有的放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注重双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和训练,让学生真正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内容要求,进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能终身受益”。英语复习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注意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英语中考质量。
总之,今年的英语中考,试题在课改浪潮中开始偏易,这给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对我们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有着极大的鼓舞。从今年的中考英语试题中我受到了如下几点启发:
一是,吃透教材,掌握重点和要点,考什么不考什么,要心中清楚,在教学中尽量不要做无用功,不要耗大量的时间在大纲不要求掌握的知识上。
二是,训练到位,尤其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所强调的重点词语。
三是,一定要将每种词的用法讲透练透。
四是,不要教死书,注意观察社会热点,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课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考生才会考出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