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询问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
2、追缉堵截
3、认真勘验现场
4、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排查嫌疑对象
5、组织寻找辨认,发现犯罪嫌疑人
6、获取罪证,证实犯罪
第五节 投毒案件侦查
一、投毒案件的概念
二、投毒案件的特点
1、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多有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2、犯罪嫌疑人多有预谋策划的过程。
3、犯罪嫌疑人必须具备使用毒物的知识和取得毒物的条件。
4、作案方法诡密多样。
5、现场上痕迹物证较多。
三、投毒案件侦破方法
1、认真勘查现场,判明案件性质
2、查明毒物种类、投毒方法、投毒时间和投毒地点
3、从因果关系入手,查找投毒犯罪嫌疑人
4、深入调查,多方取证
第六节 绑架案件侦查
绑架案件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使用暴力、胁迫、麻醉或者其它方法绑架他人的案件。
一、绑架犯罪的特点及运行规律
1、发案率逐年上升。
2、运用储蓄卡获取赎金。
3、一般有预谋。
4、多为结伙作案。
5、隐秘型 案件占绝大多数。
6、被绑架对象涉及面广,但犯罪分子总是将少年儿童作为一种重要的绑架对象。
7、智能化程度加大。
8、偶有发生跨国绑架案。
二、侦控对策
1、严格贯彻执行“把解救人质放在第一位,确保人质安全”的基本原则。
2、正确受案,快速行动。
3、综合使用多种侦控措施,并使之有机结合。
第七节 网络犯罪案件侦查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专门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网络犯罪案源的获取
获取网络犯罪案源,除了采用传统的发现案源线索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建立网络系统发现犯罪。
2、通过科技手段监视获取。
3、通过设立打击网络犯罪网站获取信息。
4、通过组织“浏览日”活动发现案源。
5、通过互联网欺诈投诉中心发现案件。
6、利用专门工具对黑客行为进行监视,从中发现骇客犯罪线索。
随着网络犯罪情况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获取网络犯罪案源的方法也将日益丰富多采。
二、网络犯罪初查
案件初查工作,要做好以下环节:
1、线索的筛选
2、侦查计划的拟定
3、秘密调查
三、网络犯罪现场勘查
1、临场初步处置
2、采取勘查措施
3、对证据资料进行技术分析
四、对付网络犯罪应采取的侦查措施
1、深入调查
2、利用网络耳目
3、化妆贴靠
4、监控追踪
5、以黑制黑
6、进行多方协作
第八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
一、发现线索
(一)通过群众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在侦查时,应分别对待,想方设法通过群众获取线索。
(二)从对人的控制中发现。通过对治安危险分子、刑嫌分子以及其他违法人员;劳改、劳教释放人员、两劳取保人员、违法帮教人员、城乡流动人员的控制发现线索。以上提到的这些人往往容易介入黑社会性质组织。
(三)从对相关案件的梳理中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常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组织卖淫、聚众赌博、贩卖毒品、敲诈勒索等。因此对涉毒、涉赌、涉黄、涉枪等重点刑事案件以及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进行监控,对这些案件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有利于发现涉黑线索。
(四)从对重点场所、部门、行业、市场的严密控制中发现。
此外,作为民警还要接受识别黑社会性质组织方法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采用恰当的识别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蛛丝马迹。
二、秘密初查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初查工作,要抓以下环节:
(一)线索的筛选
(二)拟定侦查计划
(三)秘密调查
三、梳理、甄别材料
这是初查工作的延续,是侦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有的工作步骤。
四、立案
在侦查实践中,通常依据以下特征条件来衡量是否是黑社会性质组织:
(一)组织结构特征条件。
(二)经济实力特征条件。
(三)行为特征条件。
(四)危害性特征条件。
五、多条路径并进,综合采取措施手段,施谋用策,并串结合,公秘结合,广泛协作,多层面着力实施侦查行为,收集犯罪证据。
(一) 路径的选择
(二)综合采用侦查措施与手段
3、侦查措施手段并用,公开侦查与秘密侦查相结合。
(三)施用谋略
(四)公秘结合,广泛协作
(五)收集保全证据
收集保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是侦查之难点。要做好证据收集保全工作,必须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的种类,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收集与保全。
1、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收集相关证据。
(1)经济实力特征方面证据的收集。
(2)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渗透腐蚀方面证据的收集。
(3)“组织性”方面的证据收集。
2、收集证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全面收集、固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
(2)严格依法办案,确保证据客观、真实、合法。
(3)注意强制措施的使用方式。
(4)加强侦诉合作。
六、选择突破口与破案时机
突破口可以选择与组织有关的“人”,也可选择与组织有关的“事”。
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方面要求适时破案,另一方面要求必须“打早打小、露头就打”。
七、抓捕
(一)树立情报为先的抓捕思路。
(二)制订周密的抓捕方案。
(三)抓捕行动应绝对保密。
(四)技术侦察手段配合。
八、审讯与查证
(一)法制教育。
(二)充分准备,选取突破口。
(三)迂回包抄,层层推进。
(四)置之死地而后生。
(五)利用矛盾与弱点,分化瓦解。
九、深挖“保护伞”,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
(一)为了更好地查办“保护伞”,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对“保护伞”案件上提一级办理的方法。
(二)加强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四)多策并举,彻底查处“保护伞”。
(五)严格把握法律界限,推进斗争顺利发展。
十、正确理解法律,依“两个基本”结案
“两个基本”是指“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
复习与思考
一、主要概念
1、杀人案件;2、盗窃案件;3投毒案件;4、抢劫案件;4、绑架案件;5、强奸案件;6、有组织犯罪;7、网络犯罪;8、网络犯罪案件;9、网络证据。
二、思考题
1、如何侦查杀人案件?
2、如何侦查盗窃案件
3、如何侦查投毒案件?
4、如何侦查抢劫案件?
5、如何侦查强奸案件?
6、如何侦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7、绑架犯罪有什么特点?如何侦控?
8、如何侦查网络犯罪案件?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蔡辉庭.李双其.刑事侦察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1
2、赵廷光,朱华池,皮勇.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3、赴永琛.跨国犯罪对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李双其.网络犯罪防控对策[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5、肖燕明.刑事侦察[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6、《刑警803破案精品选》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版本 上海市侦查学会编
7、各期《东方刑侦》杂志
8、各期《中国刑事警察》杂志
9、各期《犯罪研究》杂志
10、各期《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杂志
11、各期《政法学刊》杂志
12、各期《警界科海》杂志
13、《大要案透视》 公安部办公厅研究室
14、《刑事案件侦查》 主编:任惠华 法律出版社
15、《西方犯罪200年》(上、下)(英)马丁.费多著 群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