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7年26所军校院校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来源:3773考试网 2017-6-20 20:10:44

 


21-火箭军工程大学

学校简介

火箭军工程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干部的军事院校。1951年1月,由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与第一野战军野炮团合并改编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1951年3月,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1956年2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学校。1959年6月,以西安炮兵学校为依托,组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学校,先行培养我国战略导弹部队人才。1963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1969年10月,学院转隶第二炮兵,同年12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75年8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6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11年6月,改建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启用火箭军工程大学名称。

1959年改建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学校以来,学校就以本科教育为主,现已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以工程技术为基础、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军官教育与士官教育相协调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军最早培养战略导弹作战使用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主要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培养初级指挥技术军官、士官骨干和高层次导弹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距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近1800亩,为全国、全军重点院校。东依骊山,西临灞水,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绿植覆盖率70%以上,四季常青、步步皆景,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首批生态营区。教学训练设施配套完善,大礼堂、体育馆、游泳馆、训练棚、格斗馆、田径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野外导弹综合训练场一应俱全。拥有火箭军部队各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教学实验楼鳞次栉比,有实验室5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数字化图书馆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信息中心机房达到国家B级标准,建成现代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用户终端12000余个,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学校紧贴火箭军战略军种建设需求,坚持以工为主,工学与理学、军事学、管理学协调发展,构建形成了涵盖导弹高技术及作战运用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作为火箭军的科研要地、创新阵地,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余项。
学校始终秉承“博学笃志、砺剑图强”的校训,发扬“求实、严谨、团结、献身”的校风,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为我国火箭军部队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毕业学员中成长为将军的130余人、导弹专家110余人,现任火箭军导弹旅90%以上的旅长、35%以上的政委、75%以上的参谋长、90%以上的总工程师都是学校毕业学员,为建设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支撑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坚定的献身国防信念,在机械工程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事火箭军特种导弹装备和工程机械运用、管理、维修、监造和研究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和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火箭军工程大学的骨干专业,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遵循军事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构建了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显著的系统工程和军事应用特色。本专业拥有以军队2110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专项建设实验室为基础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20余项,为火箭军部队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招考方向:导弹装备维修与管理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导弹阵地综合保障系统运行控制、维护管理、设计研究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作为火箭军传统骨干特色专业,本专业以军用电力工程为主线,以阵地环境保障和综合信息管理为支撑,具有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系统运行与控制结合的专业特色,2014年被列入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领衔,陕西省教学名师、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军队院校育才奖获得者、火箭军导弹专家为骨干的高层次教研队伍,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资源丰富,拥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军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平台。
★招考方向:导弹阵地管理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军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平台。开设电路与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微波与无线电技术、传感检测与控制技术、雷达与雷达对抗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等核心课程。毕业学员掌握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测试技术、雷达技术和光电技术等专业知识,应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招考方向:导弹战斗部技术与管理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以军事通信工程为主线,培养了解导弹武器系统及作战流程、熟悉导弹武器通信保障要素及系统,从事导弹部队通信系统作战运用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高职教授5人,副教授10人,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014年入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人才创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多门课程被评为火箭军优质课程和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近五年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专业依托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建有通信系统、4GLTE通信、音视频传输等实验室,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优越。
★招考方向:导弹通信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火箭军工程保障、导弹阵地建设和专业技术训练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作为火箭军骨干特色专业,本专业以扎实的力学和工程结构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基础,以阵地施工技术和阵地工程建筑学为核心,使学员系统掌握工程测量、阵地工程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技能,具有实施阵地工程设计、施工、专业训练的技术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阵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发展和任职岗位转换的需要,具有鲜明的军事工程应用特色。
★招考方向:国防工程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系统总体与推进理论及应用技术。经过50多年建设,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博士授予权,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曾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承担着火箭军部队从事导弹武器总体与发动机指挥、管理、维护、监造和研究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本学科现有教员35人,拥有一支以973首席科学家领衔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员团队,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导7人、硕导10人,火箭军导弹专家3人,3人享受政府特贴;拥有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3个“2110”工程重点建设子实验室,教学科研体系完备,是火箭军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作战保障基地。
★招考方向:导弹发动机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武器发射工程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是研究导弹武器系统发射理论及运用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导弹武器发射系统作战指挥、运用管理、维修监造和研究的初级指挥技术军官。本专业2012年被列入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军队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支院士领军,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为骨干的优秀教研团队,该团队2008年获得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2009年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先后获国家和军队教学成果奖10余项、科技进步奖70多项。
★招考方向:导弹发射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导弹推进剂分析监测、安全管理及军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初级指挥技术军官。该专业以导弹武器特种能源为研究对象,开展导弹推进剂快速分析与性能检测、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护、贮存延寿、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退役报废处理、污染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研究,为导弹推进剂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可靠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本专业以导弹装备安全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遂行火箭军推进剂分析、化学计量、油料分析等技术保障任务。现有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117台套。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招考方向:导弹推进剂技术与管理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旨在为全军培养从事核弹头装配检测、管理维护、作战运用、制造监管、应用研究的初级指挥技术军官。该专业是火箭军工程大学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已建成以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军队优质课程为代表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所属专业实验室被列为军队重点实验室,拥有质谱仪、氦质谱检漏仪、高速摄像仪、刀片计算机等高新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本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该专业培养的学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
★招考方向:器材装配检测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面向全军培养从事辐射防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的高素质初级指挥技术军官。该专业是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军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平台。开设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导论、辐射探测、核电子学、辐射防护、环境监测与评价、核安全监管、核事故应急等核心课程。毕业学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掌握辐射防护、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面向火箭军、海军等相关单位分配。
★招考方向:安全保障与应急指挥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目标工程
目标工程主要培养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目标工作特点规律,熟悉目标工作流程,掌握各种法规制度,并熟练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目标信息搜集、目标研究、目标整编、目标选择与打击、目标毁伤效果预测与评估等工作的指挥技术军官。
★招考方向:导弹作战保障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主要培养从事作战目标分析、火力筹划、弹道保障、诸元计算、突防与制导规划、航迹规划等作战运用与保障的高素质指挥技术军官。
★招考方向:导弹作战保障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火箭军指挥控制、计算机及网络、信息通信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军事通信、系统分析与集成和指挥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指挥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评估、优化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作战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管理集成、高技术装备使用维护的能力。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是全军重点建设专业,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主要支撑,拥有火箭军导弹专家3人、教授5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2人,建有军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教学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招考方向:导弹通信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侦测工程
侦测工程专业以信息处理、电子技术和核技术等学科基础理论为支撑,主要培养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较强的联合作战意识和指挥管理能力,从事火箭军侦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素质军官。经过近30年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已成为火箭军优势专业学科,形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育人体系;培养了一批指技融合的骨干军官和导弹技术专家,在火箭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一支以名家教授领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90%以上的教员具有博士学位,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20余项;拥有具火箭军特色的侦测工程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完全满足学员学习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招考方向:导弹遥测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导弹工程
导弹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近中程常规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运用、维护管理的初级指挥技术军官。该专业是为适应常规导弹武器发射设备与导弹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及作战运用新发展,瞄准常规导弹测试发射作战指挥岗位需求于2012年设立,并充分继承了测控工程与发射工程两大主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及成果。拥有一支院士领衔,国家教学名师、火箭军导弹专家为骨干的教研队伍。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军队重点实验室及多种武器装备实战化训练平台。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等代表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招考方向:导弹发射技术与指挥/导弹测控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测控工程
测控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导弹测试和发射控制系统指挥运用、维护管理、监造和研究的高素质初级指挥技术军官。本专业是火箭军工程大学开设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是火箭军工程大学的骨干专业,2012年被列入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院士领衔,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火箭军导弹专家为骨干的高层次教研队伍,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军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平台和以国家级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等代表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近五年获得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科技进步奖30余项。
★招考方向:导弹测控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22-航天工程大学

学校简介

在京郊明珠怀柔,毗邻雁栖湖国际会都,近靠慕田峪长城雄关胜地,坐落着一所新一轮军队改革重建的军事高等教育院校——航天工程大学。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素质新型航天人才培养的摇篮,是航天科技和军事理论创新的基地,更是有志于献身国防和军队航天事业的青年学子放飞理想的知识殿堂、锻造本领的钢铁熔炉、成长进步的助推平台。
航天工程大学是全军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高级航天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干部的综合性大学,由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领导管理。主要培养航天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培训相关指挥管理干部和专业士官,开展航天领域国防科技关键技术研究,承担航天领域决策智库建设、军民融合和国际合作等任务,努力建设航天领域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大学。
航天工程大学紧贴国家和军队航天建设发展需求,构建形成了军事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协调发展,覆盖航天高技术及战略支援关键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设有航天装备工程、武器发射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测控工程、雷达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预警探测、空间目标监视、遥感科学与技术、航天通信工程、航天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武器系统与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作战环境工程等20多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兵器科学与技术、军队(航天)指挥学、军事装备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航天)指挥学、军事装备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光学工程、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军事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航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7个工程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点。
航天工程大学拥有一支以院士领军、教学名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现有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军优秀教师13名,教授、副教授近300名,军委科技委专家9名,国防领域专家20余名,博士研究生导师50余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0余名,先后有39人获中国航天基金奖,2人获中国科协“求是奖”,5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级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成果奖420余项。
航天工程大学实行“三址办学”,主校区在怀柔,昌平、沙河设分校区。学校立足航天、服务全军、放眼世界,形成了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以航天应用为重点,指挥与技术融合、学历与任职衔接、军官与士官同校的办学格局。设有研究生院、航天指挥学院、宇航技术学院、航天信息学院、航天勤务学院、航天士官学校和基础教学部。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航天模拟训练中心、航天试验训练中心、航天测控站和一批全军重点专业实验室,建有占地3000余亩的现代化校园和具有军内先进水平的数字校园系统。
航天工程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军队院校,其前身是1978年创建于北京怀柔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干部学校,伴随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伟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经历国防科委干部学校、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总装备部指挥技术学院和装备学院几个历史时期。2017年2月,经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批准,重建为航天工程大学。近40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始终突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中心任务,大力加强科研创新,实现了多次历史性跨越发展,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0年被评为全军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单位,2010年任职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达优,培养了以我国第一代航天员和航天工程指挥长、总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了180多位共和国将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航天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支撑航天力量体系建设和新质战斗力提升,扭住根本铸军魂、聚焦打赢育人才、锐意创新谋发展、担当尽责抓落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大学建设发展新局面。热忱欢迎有志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的青年学生报考。

专业介绍

武器发射工程(航天测发技术与指挥)
主要学习飞行器测试、发射、控制与管理、推进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航天任务实施等相关方法与技术;掌握信号检测及处理、飞行控制、航天动力系统原理,以及火箭测试发射的操作方法;具备从事航天测试发射系统使用维护和相应任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测控工程(航天测控技术与指挥)
主要学习光学测量、无线电遥测遥控、航天器轨道确定与控制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航天测控地面系统的任务与手段;掌握航天无线电测量系统、光电测量系统、卫星管理、测控信息处理与应用等知识;具备从事航天测控装备运用及任务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太空态势感知初级管理与技术)
主要学习光学、电子学、空间环境工程学、计算机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掌握光电探测技术和典型空间态势感知装备系统原理;具备从事空间目标监视、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安全分析等任务组织管理和相关光电装备运用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侦察情报(航天情报分析整编)
主要学习卫星遥感原理、预警探测原理、图像处理与识别、航天信息产品生成与制作、航天信息需求生成与任务规划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空间工程和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掌握对所获取的航天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分类、识别、制作等技术手段与方法;具备从事航天信息处理、航天任务规划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航天任务初级管理与技术)
主要学习航天系统工程、航天任务组织指挥、指挥信息系统、航天装备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军事运筹、信息系统、系统仿真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掌握航天任务组织指挥的内容、程序和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方法;具备航天任务指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维护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信息对抗技术(航天信息安全初级管理与技术)
主要学习航天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航天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技术和方法;掌握航天信息防护与电子对抗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关键技术;具备从事航天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相关系统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遥感科学与技术(航天信息应用初级管理与技术)
主要学习遥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了解卫星导航与测绘等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航天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判读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天基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管理与保障工作的初步能力。

通信工程(航天通信技术与指挥)
主要学习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信息化建设等基础理论;了解航天通信任务组织及信息系统运用等基本知识;掌握通信原理、IP网和卫星通信等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具备从事通信与网络系统设计、航天通信与信息系统技术革新与运用、航天通信任务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航天装备工程(航天装备技术与分队指挥)
主要学习航天系统工程、飞行器工程、航天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航天工程总体知识和航天装备体系发展动态;掌握典型运载器、航天器及地面设备的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航天任务装备保障组织指挥方法;具备从事航天装备使用、维护、试验、监造、研发和航天勤务保障分队指挥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23-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以原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基础重建,隶属战略支援部队,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校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军委工程学校第二部、第三部和东北民主联军测绘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20余万高素质人才。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军队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中心,是国家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军出国人员外语培训基地、外国军事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在《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在全国2900余所高校排名第55位,被评为五星级大学和特色行业研究型一流大学。
学科专业。学校建有理、工、军、文、管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特色优势鲜明。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办7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军队(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军队(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信息与通信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五。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200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生导师153人、硕士生导师44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相关专家7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师3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何梁何利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2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2人、学科拔尖人才7人,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4人被评为“全军资深翻译家”。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按照信仰立魂、素质立身、气节立志、本色立业的思路推进育人工程。学校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推进现代化教学,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先后有6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0篇论文获全军(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2篇论文获军队(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500余人次获国际、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以上奖励,1人获得“钟家庆”数学奖、3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1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1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1个团队获全国首届高校网络安全联赛唯一特等奖,学员代表我国参加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世界军事定向越野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毕业学员中,2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5位成长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百余名成长为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
科研学术。学校学术气氛活跃,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是军事信息领域科研创新的基地。先后承担了“863计划”、“973计划”、核高基等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3000多项,在“太湖之光”巨型高速计算机研制、“中国天眼”FAST超级射电望远镜建设、载人航天、探月计划、量子信息、北斗导航、国家高速信息示范网等重大专项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0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5项。一大批成果在奥运及“两会”安保、9·3阅兵、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海外护航、“和平使命”联合军演、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学校将在网络空间安全、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见光通信、拟态防御、量子信息等领域持续用力,努力打造军事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近8000亩,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市涧西区,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教学科研场地场馆先进、设施设备齐全,拥有各类实验室和教学训练场馆400余个,建有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工程中心、中国遥感定标场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拥有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网络对抗训练靶场等。建有游泳馆、体育馆、地下射击场、汽车驾驶场等训练场所。建有全军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320余万册,数字文献资源355TB,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2017年,学校计划招收普通高中青年学生894人(含文科生80人),其中男生799人、女生95人,指挥类专业招收413人、非指挥类专业招收481人,非指挥类专业招生数量和女生招生数量均居全国军队院校首位。

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
从事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信号与系统、信道编码、模式识别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通信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通信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基本能力;具有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系统、模式识别基础等。

通信工程
培养从事通信技术研究、装备系统设计及研发、装备保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与装备安装、调测、使用、维修等专业技能;具有通信系统与装备研究设计、运行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基础、现代通信网络、通信同步技术等。

侦测工程
培养从事通信信号侦测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通信及信号处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通信信号侦测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通信信号侦测能力;熟悉信号侦测方法和装备的操作使用与维护,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科研能力。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场波与天线、现代通信网络、测向与定位原理等。

水声工程
培养从事水下目标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水声学原理、通信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声信号分析等水下目标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水声信号处理、水声通信信号分析等水下目标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基本能力;具有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水声学原理、信号检测与估计、水声通信系统、模式识别基础、水声信号分析等。

测绘工程
培养从事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综合处理、成果管理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基础测绘产品全流程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从事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主干课程:现代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地磁测量基础、大地天文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大地重力学、军事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图设计与编绘、海洋测绘等。

遥感科学与技术
培养从事航空航天遥感平台控制与管理、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遥感信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和进行战场环境保障的原理与方法,具备军事遥感综合应用能力。主干课程:遥感技术基础、航天遥感系统、地物波谱学、模式识别与应用、遥感影像效能评估、影像目标匹配与定位、军事目标遥感影像判读、战场环境动态监测、遥感影像分析、战场态势评估与表达等。

军事地理信息工程
培养从事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保障、数字地图管理保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运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地图学、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地理空间图形学、地理空间分析、军用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技术、军用专题图制图等。

地理科学
培养从事战场地理勘察、地理分析、战场地理环境保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时空大数据等先进地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具备战场地理勘察、地理分析与报告撰写等能力。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应用、军事地理学、地缘分析与安全评估、战场区划理论与方法、作战行动地理建模与分析、作战态势分析与表达、军事地理专题图、战略净评估理论与方法等。

作战环境工程
培养从事作战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认知、建模与仿真、分析与评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作战环境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作战环境工程技术遂行战场环境保障任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作战环境监测、信息融合、分析评估的能力。主干课程:作战环境学、军事地理学、军用地图与态势图、作战模拟理论与方法、作战数据可视化、作战环境仿真、虚拟环境与增强现实、军事地理分析方法、无人系统环境感知技术、作战环境数据工程等。

密码学专业
培养从事密码编码、信息认证和密码工程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数学、计算机、信息论与编码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密码学、密码分析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算法设计和信息认证设计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近世代数、有限域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组合数学、密码学、密码分析学基础、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安全认证理论与技术、密码协议设计、密码工程基础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从事军事信息装备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应用维护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工电子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军事信息装备与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管理保障知识,具备较强的装备技术保障与应用维护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通信原理、装备原理、装备维修工程、装备仿真技术基础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从事安全保密管理、管理系统应用维护与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数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保密管理专业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管理系统运维保障能力及初步的管理系统研发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微机原理与应用、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管理学、管理运筹学、数据管理技术与应用、系统管理技术、资源管理技术、最优化方法、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培养从事安全保密模块与专用芯片设计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专用芯片与应用系统设计专业理论与技术,具备初步的安全保密模块应用开发能力和安全专用芯片设计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安全专用芯片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等。

信息对抗技术
培养从事安全保密通信、网络信息防御和信息系统安全综合集成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对抗与网络信息防御专业理论与技术,具备初步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军事信息系统、网络信息防御基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通信接口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从事军用计算控制装备和高性能计算设备研发与保障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电路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算法分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军用装备软硬件系统开发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军用计算控制装备和软硬件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分析、微型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等。

网络工程
培养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数据处理、密码学、操作系统结构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网络通信、网络安全机制、网络系统开发、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网络通信协议分析、网络数据处理、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逆向分析等网络数据与软件的分析数据处理基本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分析、操作系统原理与分析、网络对抗技术、网络密码、网络安全概论等。

密码工程
培养从事密码分析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代数、组合、概率统计、密码学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公钥密码、序列密码、分组密码、网络密码等专业知识,掌握密码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密码算法研究、密码数据处理、密码协议分析、网络密码实践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近世代数、组合与图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限域基础、密码学、移位寄存器序列、信息论与信源编码、网络密码分析、公钥密码分析技术等。

信息安全
培养从事信息安全保障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密码学、网络安全防护、安全管理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网络安全通信协议设计、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安全方案设计与分析等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安全装备使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综合集成和信息安全装备的初步研发能力,具有从事信息安全保障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现代电子线路、数字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信息安全原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

大数据工程
培养从事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库管理维护、数据安全防护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大数据管理方法、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基础等课程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数据分析处理管理工作流程,掌握对海量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具备能够开发、改进数据管理系统的初步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图论与矩阵论、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分析、并行程序设计、数据挖掘、大数据管理方法、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导航工程
培养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与时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新型指挥型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导航接收机、时频技术基础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导航数据处理、导航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卫星授时、导航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导航系统分析、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及应用、导航与时频任务组织的基本方法,具有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及专业素养。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微机原理、卫星导航原理、卫星定位理论与方法、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卫星导航接收机原理、时频技术基础、大地测量学、惯性导航原理、组合导航、导航综合演练等。

预警探测
培养从事军事目标探测、定位、识别与预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原理、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航天器轨道力学等基础理论;掌握雷达信号处理、遥感目标分析、光电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目标电子信号、电磁散射和光学等物理特性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具备雷达探测、光电成像探测、遥感目标识别等信号与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熟悉相关软件设计、开发和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具有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及专业素养。本专业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航天器轨道力学、雷达原理、光学成像探测、遥感原理与技术、模式识别等。

 

24-武警工程大学

学校简介

八百里秦川逶迤奇丽,造化万千,得华山之壮美;
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浩浩荡荡,育华夏之文明。
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西安无疑是树根。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建城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里,铭刻着华夏文明久远的璀璨荣耀。全军2110重点建设院校、武警部队唯一综合性大学,就坐落在这历史与未来相互交织与碰撞的城市中。
历史沿革。武警工程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秦阿房宫遗址上,原名武警技术学院,198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1998年9月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大学是武警部队最早组建、最早开办本科和硕士教育、最早被确定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军事院校,培养层次最多、学科门类最全、培训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
学科专业。大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先后创建武警信息工程、武警装备技术、非致命武器等特色学科群,军事通信学、军事装备学被列为全军重点学科,《计算机密码学》和《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个期刊编辑部,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指挥类和技术类专业,形成了关联度高、渗透力强、优势互补、内涵充实的学科集群。
师资力量。大学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治学严谨,教学科研能力强,办学水平高。现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教员,79名研究生导师,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2人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36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武警部队优秀教师,35人获全军杰出人才奖和育才奖,涌现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罗海宁、一等功臣王兴田、著名军旅作家冯骥、新时期模范政治指导员万四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孝达、“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战仁军、“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王炳和、“全军学习成才标兵”韩益亮、“武警部队教学名师”李可人、张敏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科研成果。大学学术空气浓郁、科研力量雄厚,建校30多年来,先后出版各种专著、译著40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10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00多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或国家专利。大学实行开放式教学,与30多所军地知名高校、20余个总队(师)、256个支队(团)、20余个地方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美国、英国、伊朗、意大利、阿根廷、智利等外国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参观访问。与国家西北工业大学、兵器雷达集团、某特种车辆厂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广泛合作、深度交流、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大学师生300余项科研学术成果荣获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奖励,是武警部队科技创新生力军,已成为武警部队现代警官的摇篮、对外交流的窗口、科研学术的研发园地。
教学保障。大学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生活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正规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生活保障体系。建有藏书100多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研究与安全、移动通信网络、非致命武器等全军重点实验室,设有电化教研室、外语语音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培训中心和20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以及占地500亩的野外综合演练训练基地。云课堂建设走在全军前列。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游泳馆、射击场和室内体育馆,多功能俱乐部,各具特色的学员队文体活动中心,公寓式学员宿舍,综合食堂,附属医院具有齐全医疗设备和较高医疗水平,为学员的生活、训练、业余活动和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专业介绍

武警执勤分队指挥(合)
招考方向武警执勤分队指挥包括哲学、法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心理学、机械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战指挥、军事大数据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武警分队指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素养,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条件下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系统掌握武警军事理论、精通武警战术勤务,能够胜任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需要的复合型指挥人才。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69人,85%以上教员有部队任职或代职经历,30余名教员获得全军、武警部队优秀教员称号,19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6人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积极进取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三年,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3篇,15篇被三大检索收录,为培养高素质作战指挥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招考方向:武警执勤分队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信息技术学科中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通信工程专业旨在为武警部队培养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武警分队指挥和技术人才,具备优良的作风纪律素养,具备良好的武警信息通信保障组织与实施的指挥能力,胜任武警信息通信分队管理岗位的分队指挥警官和熟悉武警信息通信部门工作的参谋人员,以全面提升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的体系作战能力。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19人,博士比例高达78%,90%以上教员曾在一线代职或参与过部队重大信息化建设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深厚,学科带头人罗卫兵等在武警部队和学术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近三年,完成各类课题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哨位联动报警系统”、“武警机动三级网”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并转化为战斗力。拥有武警移动通信实验室、武警融合通信实验室、通信指挥要素实验室等实验室群,极大地推动了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招考方向:武警通信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以培养适应新形势、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武警部队密码应用、管理和科研人才为目标,凝练了武警通信网密码保障理论与技术、机要指挥与管理、密码装备技术与管理、军事信息隐秘与信息对抗理论技术等成熟稳定的学科专业方向。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0人,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中国科协“求是”奖。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研究课题86项,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产生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建成了以武警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云计算与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等为核心的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模拟仿真实验环境。

★招考方向:密码装备技术与保障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军事大数据工程
军事大数据已成为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前瞻性战略高地。该专业主要为武警部队培养满足部队信息化作战需求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数据工程师”,能胜任数据分析与挖掘和大数据系统开发管理的研究型和技术型的作战数据保障岗位初级警官。现有教授、副教授26人,博士比例高达69%。有武警部队军事通信学领域专家5人,武警部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3人,武警部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3人、银奖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该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拥有基础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室30个,其中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军地联合实验室1个,信息化作战装备应用与模拟实验室3个。

★招考方向:作战数据保障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控制与信息技术、航空宇航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导弹与火箭总体、气动、结构、推进、控制、测控等方面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导弹与火箭论证、总体设计、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初步能力。
★招考方向:军需勤务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以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武警部队初级指挥人才对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机械工程专业知识需求为重点,培养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和遂行任务需要的集技术、管理、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素质分队指挥警官。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3人,博士比例达62%。现有武警部队军事装备学领域专家4人、武警部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3人,非致命性武器研究课题组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该专业拥有激光致盲实验平台、天幕靶、光幕靶、高速摄影机、烟雾浓度测试仪、振动试验台、摆式摩擦感度仪、撞击感度仪、静电火花感度仪、静电积累仪、差动热分析仪、自动量热仪、交变湿热试验箱等先进教学设备115台,可以进行速度、膛压、浓度、温湿度、震动、感度等专项实验。

★招考方向:武警装备保障管理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25-武警警官学院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简称武警警官学院,下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直属武警部队领导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军事院校。
历史沿革:武警警官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2月成立的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经历了川北分校、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四川省公安学校武装警察训练大队、成都军区独立师教导队、四川省公安局(厅)人民武装警察教导队、四川总队教导大队等九次变迁。1984年5月在原四川总队教导队基础上重新组建武警成都指挥学校,2000年更名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隶属武警四川省总队。2011年学院由初级指挥院校转型为学历教育合训院校,更名为武警警官学院。2017年军委改革方案明确,武警警官学院,以现武警警官学院、武警福州指挥学院为基础重建,为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担驻南部地区部队指挥警官培训任务。
地理位置:学院地处成都南郊,北距成都市中心18公里,毗邻成都大学城和双流国际机场,南距2000年古镇黄龙溪20公里,自古就是水陆要冲和军事重镇。
学科专业:学院设有作战指挥、军事大数据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哲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16个专业,主要培养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
教学设施:学院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大讲堂、训练中心和非线性电视录像编辑室配置齐全。校园网于2002年建成并开通军队院校校园网,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图书馆馆舍面积5400余平方米,收藏各类纸质图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30余万种,中文期刊400余种,报纸20余种,拥有多个阅览室。建设了集通用资源、特色资源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拥有国内主流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中外名校精品课程等通用数字资源,自建了军事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30TB。
教学科研:学院转型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军队、武警部队级课题6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院立课题近500余项;在应用性成果方面,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百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军队级奖项19项,武警部队级奖向30余项,省部级奖项6项,学员创新实践活动各类奖项20项,并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科研类航模比赛”及包括“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在内的国内、外竞赛中获奖。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教材著作共200余部,在各类刊物(包括军事类及国际三大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我院在全军首创了“10+1”军地融合式教研模式,与驻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教学中相互扶持、在科研中联合攻关,全面拓展融合发展平台,持续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主要成果:建院以来,先后为部队输送指挥生长干部万余名,“武警初级指挥专业”被列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武警战术”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程”,获奖科研成果40余项,国家专利20项,有35人次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和“银奖”。出色完成了“3·14”藏区维稳、“5·12”汶川和“4·20”芦山抗震救灾任务,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吴荣春,“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雷敏、王建国,武警部队教学名师薛振中、陶应奇,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廖其炜等先进典型。学员一旅二营四连被军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并荣立一等功。

专业介绍

作战指挥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武警指挥学、武警战略学基础、武警参谋业务基础、武警分队执勤、武警分队战术、处突、反恐战术、防卫作战、藏区治安研究等专业主干课学习,靠拢部队,向战场聚焦、向实战聚焦、向打仗聚焦,初步具备完成执勤、处突、反恐、防卫作战、抢险救援和海外维和等任务领导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军事大数据工程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非确定性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技术与实践、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Python语言、神经网络、离散数学、武警大数据挖掘等专业主干课学习,掌握军事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大数据领域前沿先进理论,初步具备分析挖掘执勤、处突、反恐、防卫作战、抢险救援和海外维和等任务领域大数据的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是经武警总部明确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之一。秉承“崇理求新,博雅信达”的系训,切合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之要;是武警部队提升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关键支撑;是交叉、融合多学科特色从事多样化岗位的重要能力基础;更是培养学员成为能指挥、会管理、懂信息的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的首要选择。专业教学突出“两特”(武警任务特色、面向基层特色),通过实践环节,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旨在培养初步具备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武警初级指挥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和岗位转换的需要。

哲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军事哲学、军事伦理学、现代西方哲学、科技哲学等专业课学习,建立以哲学知识为基础的多维知识结构,博古论今,兼收并蓄,关注现实,提升修养,初步具备较强的哲学思辨能力、理论思维水平、理论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宏观战略思维、理性批判思维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后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工作方法打下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法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军事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武警法学、民事诉讼法、国际法等专业课学习,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系统掌握执勤、处突和反恐等安全保卫任务相关的法学理论、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初步具备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能分析和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依法管理部队、建设部队和对基层官兵进行普法教育的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军人伦理学、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课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初步具有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文学概论、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古代汉语、军队秘书学、演讲与口才、现当代军事文学名著选读、文学鉴赏、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等专业课学习,提高学员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培养学员的爱国精神、人文素养,丰富学员的情感,完善学员人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帮助学员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为学员终身发展和适应“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练员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为武警部队遂行中心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新闻传播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采访与写作、编辑与评论等专业主干课学习,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新闻法规和政策,了解中外网络与数码传播的新理念与技术,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录、管理或数字媒体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传统新闻传播和网络传播的技能,能综合运用现代各种传媒,做好武警部队新闻和舆论工作,抓好新闻宣传和舆情管控,有效应对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中的新闻突发事件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历史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军事历史概说、军事战略思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专业主干课学习,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和理论思维,使学员初步具备良好的军事理论素养,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数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建模与实验、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计算能力,养成一种缜密的思维习惯,初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周密的筹划能力。学员能充分利用所学,科学组训,提高训练效率;在遂行任务过程中,能精确配置各种资源,找到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实现科学决策,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

物理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光电技术、固体物理等专业主干课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良好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掌握并综合应用物理学专业知识解决武警部队作战训练现实问题和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求实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应用心理学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武警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专业主干课学习,使学员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教育、训练及管理的能力,初步具备解决官兵实际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困惑的能力, 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系统设计、军事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军事通信系统、嵌入式原理及应用等专业主干课学习,较为全面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与武警部队任务相关的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和前沿技术,初步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部队通信系统的建设及使用、战场环境态势的精确感知、武器装备的智能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等专业主干课学习,能够独立编制适合部队实际的中、小型软件,自主开发网站系统,熟练使用课件制作与动画制作软件,进行专业组网及架设网站,组装、维修及维护电脑,为日常工作、遂行多样化任务等提供保障,基本具备计算机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信息安全
武警警官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秉承“崇理求新,博雅信达”的系训,切合时代发展和武警部队信息时代建设需求;是培育武警部队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的关键支撑;是网络时代新型指挥员从事多样化岗位的重要能力基础;更是培养学员成为能指挥、会管理、懂信息的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的首要选择。专业教学突出“两特”(武警任务特色、面向基层特色),通过实践环节,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旨在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掌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理论、具备网络攻防与对抗基本能力的新型初级指挥人才。为适应武警部队多样化任务拓展需要,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提供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理论和人才支撑。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和岗位转换的需要。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武警管理学)是武警部队重点建设学科。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与武警部队执勤(机动)分队指挥警官融合培养,学员通过对社会学、军事经济学、系统工程、信息管理学、部队管理方法及运用、智能优化方法、公共管理等专业主干课学习,使学员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和扎实军事管理理论素养,能够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科学管理武警基层,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初步具备部队领导潜质和科学抉择能力,为学员终身发展和岗位任职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26-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既是培养特种作战人才的院校,又是执行反恐特战任务的“国家队”。1982年7月,为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的劫机事件,特警学院前身“公安部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在北京正式组建,耿飚、彭冲等老一辈革命家出席了成立大会。1985年,为满足武警部队反恐人才培养需要,解决自身特战队员新老更替问题,将“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改编为“特种警察学校”,实行“校队合一”的特殊编制。2000年改称“特种警察学院”,2004年实行本科教育。组建以来,中央首长对学院建设十分关心,1993年9月19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学院检阅武警部队训练成果;2009年2月24日,胡锦涛同志检阅了学院特战大队反恐训练成果;2014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发命令,将学院特种作战大队命名为“猎鹰突击队”,2014年4月9日,习主席亲临学院视察并亲自为“猎鹰突击队”授旗。
学院现为副军级,主要担负5大类、13个专业班次培训任务,包括生长干部本科学历教育、大专学历教育、现职干部轮训、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士官资格培训和援外培训。作为担负反恐作战任务的“国家队”,学院常年担负处置北京地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援疆维稳、重大活动安保、北京地区抢险救灾等备勤任务。
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反恐特战人才培训基地”被列为“2110工程”重点建设大型公共服务项目,“武警特种作战”被列为“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武警反恐怖概论”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程”,“反劫持作战与装备技术实验室”“反劫持装备技术实验室”分别被评为军队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荣获教学科研成果奖25项、国家专利4项。学院涌现出全军优秀教师、武警部队教学名师蔡昌军,武警部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邢春洪、孙博祥、王大川、席义勋等先进典型,其中有20余人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11人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组建以来,学院先后担负民航客机空中安保、天安门广场执勤、奥运安保、访华首脑警卫、排险排爆等特殊任务,圆满完成了援疆反恐维稳、APEC会议、博鳌论坛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安保等重大任务。与法国、以色列、意大利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军事交流,多次参加世界军警狙击手射击锦标赛、约旦国际特种兵比武、国际警体五项赛、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并夺得48个冠军、36个亚军,先后为军队、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输送反恐专业人才4300余名。培养出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杜振高、敬晓玲和徐春德,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徐春德,武警部队十大军事训练标兵孟庆峰、周长帅,全国三八红旗手李诗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专业介绍

作战指挥
作战指挥(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专业创建于1985年,前身是特种武警专业,1998年培训层次升为大学专科,2004年升为大学本科,2008年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是“十一五”期间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专业领域形成了“武警特战分队指挥”“武警特战指挥体系”“武警特战指挥自动化”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了以武警部队首届教学名师蔡昌军、武警部队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邢春洪为代表的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培养了大批武警特战初级指挥人才,解决了武警部队反恐怖作战行动中大量技战术难题,为武警部队反恐怖力量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招考方向:武警特种作战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和特种作战合格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招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