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系简介及专业介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09月,是由原上海高等冶金专科学校冶金系与原上海高等化工专科学校化工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在原有专科近50年的办学基础上,材料工程系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创新教学体系,狠抓学科建设,经过8年多的建设、调整、充实,材料工程系在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实验室装备等方面在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在2007年11月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系的各项工作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系现以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招生,该一级学科下设冶金新技术、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无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化学建材六个专业方向,学生进校四个学期后选择专业方向。本系现设有五个专业教研室、一个院级材料检测中心、一个材料教学实验中心、一个新材料研究所和一个磁性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教学实训基地11个。
该系是上海市聚氨酯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新材料学会理事单位、硅酸盐学会理事单位、金属热处理学会理事单位。应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EI收录期刊《煤炭转化》邀请,我系从2005年起成为该刊协办单位。
自20世纪50年代办学以来,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近58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99人。
经过近50年的发展,该系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目前,全系共有教职工52名,专任教师37人,其中东方学者1人,正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58%,兼职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人。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称号。为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材料工程系聘请了8名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院以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近年来经过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教学科研设备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实验中心在上海市政府的专项和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近1500万元的投资下,先后建成了以现代材料检测为主的院级材料检测中心和以现代材料加工为主的材料教学实验中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1年被评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1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重点培育学科。经过四年的建设,2005年我系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上升为海市重点培育学科,2006年12月又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材料加工”本科教育高地。
近十年来本系教师在一些特色方向上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主要有:纳米炭材料制备、沥青中间相有序生长、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改性、陶瓷材料组织与结构、金属材料成形新工艺、金属材料成形设备诊断、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以及磁性材料组织结构与特性研究等。先后承担“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预研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冶金部科技攻关项目、宝钢、马钢、攀钢等大型企业集团技术进步项目70多项,纵横项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上海市新产品奖等多种奖项。近年来,本系教师在国内外核心科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等三大检索超过50篇,编写教材近10本。
材料工程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3年以来,我系引导高年级的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使我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数一直位于学院前列,2005年我系学生的研究项目入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6年我系学生获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项目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专利2项。
材料工程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系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全国和上海市健美操比赛获女子单人竞技第一名、女子三人竞技第一名;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院田径运动会总分五连冠等。近年来各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现代材料的制备、加工、应用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面向企业的一线优秀工程师。学生经四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材料成形与控制、金属材料热处理、冶金工程、新型炭材料、功能陶瓷、炭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橡塑成型加工、以及绿色化学建材等方面具有宽厚的知识面,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及工艺操作技能,从事本专业一线工作的科学研究、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可以在钢铁冶金、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等领域从事第一线的设计与制造、运行与检测、经营与管理、技术与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培养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材料学概论、材料成形工艺学、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粉体工程以及计算机仿真及应用等。同时为办出我院材料学科与工程的特色并结合上海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将按不同的方向组织教学,其中:
冶金新技术是以钢铁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粉末冶金为特色,掌握钢铁冶金的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的基本原理、粉末冶金基本工艺。
金属压力加工技术是以金属轧制成形工艺和过程控制为特色,掌握金属轧制成形原理和工艺、金属轧制成形过程控制、金属轧制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控制、金属轧制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以金属材料结构、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热处理为特色,掌握金属材料结构、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热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
无机功能材料是以新型炭材料制备与表征、炭/炭、炭/塑料以及炭/陶瓷等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结构研究为特色以及超细粉体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功能陶瓷材料开发以及炭—陶瓷、陶瓷—橡塑复合材料的开发为特色。
高分子材料加工是以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橡塑共混为特色,掌握高分子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橡塑共混的基本原理。
化学建材是以绿色涂料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等为特色,掌握涂料树脂研究开发、建筑塑料型材加工等基本理论和技能。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阶段,应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共课、材料类的专业基础课、各特色方向的专业课以及经过工程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学习合格后获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冶金、机械、轻工、仪电、航空航天、汽车、机电、模具制造、橡胶、塑料、合成材料、涂料、建材、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炭材料、材料测试与开发中心、研究院、设计院及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是原机械工程系和自动化工程系合并组建的,具有近50年的历史。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六个本科学科和两个中美合作联合办学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工业自动化和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大专业招生,包含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多个特色明显的专业方向,学生进校两年后再选择专业方向。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目前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近140名,其中专任教师百余名,包括正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外籍顾问教授2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2人。目前在校本科学生1800余名。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并互派师生进行交流。每年有德国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学与学术交流,同时还接受德国学生学习与进修。学院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联合招生本科学生。中美合作班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学习,美方承认其学分(62分),后两年满足条件并获签证可进入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学习,攻读另外的62学分。中美合作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优秀者,每年最高可获得7000余元的奖学金,学院提供的各类奖项的获奖率达50%以上。根据双方的合作办学协议,每隔一年招生,因此,2008年没有中美合作办学的招生计划。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有现代制造中心、电气创新设计培育中心、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零件、公差配合等机械基础实验室,有机械制造、模具、液压、CAD/CAM、故障诊断、测试技术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有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技术、仪表、PLC、单片机、微机原理、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实验室;还有电子电工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
近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实验室改造和更新力度。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上海高校自控实习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上海高校自控实习中心”拥有从加拿大引进的一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AMS系统),采用了各种自动化技术,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数控加工中心” 拥有各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型机等先进设备。
现有六个学科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校级重点学科。有十几门课被列为上海市教委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学院教师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嵌入式单片机系统、智能化仪器、电力电子、电气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可靠性研究、故障诊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和通用机械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有较强的力量。近年来共承担了几十项纵向与1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取得的成果受到社会瞩目,经济效益好,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优秀发明奖、工业博览会教育系统特等奖,多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学科类、社科类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上海市机电一体化设计大奖赛二等奖,“昆士兰”杯上海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上海市大学生三个代表征文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等。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并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和企业好评,不少毕业生现已在众多企事业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以机械为基础,与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液压伺服控制、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备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工作及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开发能力。
2. 数控技术应用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以机为主,具有数控技术应用能力,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开发,现代设备的维护、运行、管理及经营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现代加工设备、数控技术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机床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现代设备的操作、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数控设备的维护及运行管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装备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设备维护、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基础知识,完成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新工艺开发、CAD/CAM系统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
计算机基础及语言、理论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数控加工、现代机床设计、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从事技术开发、装备制造与维护、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二) 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过程工艺与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的知识与经济竞争、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习内容横跨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过程控制三大工学学科门类,主要学习过程工艺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微机原理及其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及各类通用性过程装备的理论、设计、制造及管理等相关课程。接受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过程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过程控制和新型过程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过程装备设计、装备制造工艺、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压力容器、检查技术、流体机械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械、能源、生物、动力、冶金、炼油、化工、石油、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及劳动安全等行业从事过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制造维修、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对各类材料成型生产所需工艺及模具进行设计、制造、检测、分析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教学中注重突出新技术应用和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型工艺与技术、各类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CAD/CAM/CAE)技术、金属的处理与分析技术、机械制造与控制技术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成型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初步具有在材料成型领域内开发、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能力;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内设计、选用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材料成型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熟悉本专业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方法。
主要课程: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基础、冲压工艺学、塑料成型工艺学、冷冲模设计、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CAD/CAM、快速成型技术、特种加工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从事有关金属成型和塑料成型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也具有现代化生产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需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系统运行及维护、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及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4年学习,将应具有:(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较好地掌握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具有微机应用、运动控制和供电技术方面的初步工作能力;(5)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的理论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器与PLC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网络与通讯、供电技术、楼宇自动化等。本专业主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有电气工程认识实训、应用电子创新设计、运动控制综合实验、工程技术实训、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CAD(实践)、微机原理及应用综合实验、PLC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微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供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微机应用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供电技术、智能楼宇子系统、电气装置等领域的研制开发、应用、设计与分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程管理、试验分析、信息处理及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五)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实时控制。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着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并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和外语基础;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在计算机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信号处理(DSP)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电子信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具备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在专业领域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文献资料综合的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射频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信息与编码、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应用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可从事电子设备、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研制、技术开发等工作。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子信息等相关企业从事电子装置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通信领域的数据信息处理等工作。
(六) 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复合型”、 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使学生成为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受到检测、自动化仪表、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内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研发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测量仪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检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控制工程系统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研究院(所)、高等学校、行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自动化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及自动化系统的组态、安装、运行维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自动化方向)(中美合作)
本专业是我院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CMU)共同开设的中外合作项目,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前两年在本校学习,美方承认其学分(62分),后两年成绩优秀且符合CMU入学要求,学生可申请赴CMU攻读另外的62学分,完成本科学位。
教学计划中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由双方共同商定,本校将聘请外籍教师承担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凡是在本校完成了四年课程并符合本校学位要求的学生将获得本校颁发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过(成绩为C或C以上)CMU所授课程的学生,可获由CMU颁发的课程证书,转到CMU学习的学生如通过CMU的课程,并符合CMU学位要求,可获得CMU的大学本科学位证书。
主要课程设置:机器人技术、电器与PLC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液压传动、数控机床、控制工程、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运动控制、楼宇自动化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外向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工作,适合在设计和安装单位从事自控项目设计或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中美合作)
本专业是我院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CMU)共同开设的中外合作班,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前两年在本校学习,美方承认其学分(62分),后两年成绩优秀且符合CMU入学要求,学生可申请赴CMU攻读另外的62学分,完成本科学位。
教学计划中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由双方共同商定,本校将聘请外籍教师承担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凡是在本校完成了四年课程并符合本校学位要求的学生将获得本校颁发的大学本科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