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09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各招生院系专业介绍
来源:fjzsksw.com 2009-5-17 22:13:02 【字体:小 大】

证书和学位证书,通过(成绩为C或C以上)CMU所授课程的学生,可获由CMU颁发的课程证书,转到CMU学习的学生如通过CMU的课程并符合CMU学位要求,可获得CMU的大学本科学位证书。

培养“以机为主,具有数控技术应用能力,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开发,现代设备的维护、运行、管理及经营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机床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外向型现代设备的操作、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数控设备的维护及运行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简介及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充满特色和活力的一个大系。目前该系共有专任教师50名,其中正副教授17名,全系有1000余名学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

该系坚持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深化改革、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订、教风学风的建设上树立了有特色的文化理念和氛围。

该系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实验装备。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全部在近几年内购置,现设有:“网络工程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组成与结构实验室”、“计算机拆装实验室”、“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信号处理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电视实验室”和“高频与电磁场实验室”,其中“网络工程实验室”和“软件工程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同时与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龙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红会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万达信息股份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创造了理想的实习、实践条件。

该系师生还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纵向课题和各类校内外的科研任务,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保证。

近年来,该系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并有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这些毕业生活跃在IT行业和其它领域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能胜任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有进一步学习、继续深造的基础;有较宽的专业适应面,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面向计算机行业或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跟踪市场技术热点,在高年级分若干专业方向,目前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图文信息处理技术、游戏软件制作开发等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设计、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维护、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网络实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数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国家政府机关、银行、通信、金融等计算机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网络工程、电子商务、新闻媒体、影视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应用、维护和开发工作。

(二)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复合型、实用型软件设计、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员毕业时,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复合型、实用型软件设计、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维护、UML建模技术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部门、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系统分析、项目管理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软件开发工作,也可在普通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维护工作。

(三) 网络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技术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网络有关的法规,了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能够完成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等工作。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系统研究、设计、运行、安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工作,并可从事与计算机应用相关领域的实际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通信与网络,TCP/IP程序设计,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2196

土木建筑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土木建筑与安全工程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学),在校学生共1270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从职称方面看,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含博导1人),占9%;副教授23人,占41.8%;讲师26人,占47.3%。从学位方面看,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27人(含博士后8人),占49%;硕士20人(含在读博士6人),占36.4%;硕、博士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4%。45岁以下教师45人,占教师队伍的81.8%。从毕业学校看,教师80%以上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

学院的实验中心下属5个实验室和1个计算机房(80余台计算机),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其中拥有电液式万能试验机、高温热像仪、中央空调实验设备系统、地质雷达、气相色谱仪、桥梁激光挠度仪、结构静(动)力应变测试仪、消防报警示教设备系统等大、精设备110余万元,实验室使用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此外在奉贤新校区建设的实验室面积将达5000 m2,还将新建1200m2的结构实验室。

试验中心以本科实践教学为主,承担学院各学科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还承担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实验(如材料工程系、机电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相关专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和便利。 

   目前学院承担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城市安全工程”和校级重点学科项目 “土木安全监测与控制工程” 的建设。

2008年全院纵横向科研经费合计300余万元;发表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35篇,国际会议论文21篇);申请专利2项。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土木工程团队和安全工程团队;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1等奖1项、2等奖2项。

     学院的本科办学定位是:突出专业特色,以“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强应用”的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工程管理型”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此,学院在注意学科知识面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充分强调专业生产技术的实施能力、工程评价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

学院的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及各专业藏书数千余册。

学院形成了优良求实的学风,毕业学生以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享誉上海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力争培养出更多质量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经济分析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训练和工程经济管理训练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一、二年级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等基础课程。三年级以后按学生所选的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分流,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和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

1、建筑工程方向

主要课程:

本方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的实习实训,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构件、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预算等专业知识,此外还要学习管理方面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交通土建工程方向

主要课程:

本方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土建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的实习实训,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桥涵水文、土力学、墩台与基础及工程概预算等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线路勘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以及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通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交通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项目规划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3.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

主要课程:

本方向强化建筑工程技术与经济分析、管理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调研分析及建筑工程的经济分析、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厚实基础上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监理、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1506

(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建筑物业与工矿企业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机械工程学、电气技术基础、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楼宇自控原理、空调工程、制冷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智能楼宇设备、建筑节能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设计院、燃气公司、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空调产品制造厂商、从事产品制造、销售和开发以及从事生物、电子等高新产业中洁净环境控制的运行管理工作。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1218

 

(三)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分析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规律,预防、控制事故发生,以达到改善劳动环境,使人、机、环境三者处于最佳状态的专业。

本专业以“大城市大安全”为背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安全工程策划和设计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信息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特种设备安全工程等。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颇具特色的模块化知识结构,设有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化工安全、机械安全、职业卫生、安全检测等专业知识模块,可供学生结合社会需求自主选择。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工业、运输、建筑、化工、商贸、物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中从事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企业和城市管理部门从事安全管理及技术工作。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安全工程专业干部已成为上海市12大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5005

 

(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结合上海大都市与企业热能利用特色,培养掌握热工理论,从事企事业的常规能源节能、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热工设备的设计、检测、维护;热工设备节能运行及建筑节能技术;熟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有较强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工类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对典型热工设备的初步设计与节能改造能力;对热工设备调试、测试、分析、维护、运行管理能力;能编制计算程序、进行节能优化计算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网上工作及使用计算机进行能源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主要课程: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热工基本理论、热工设备的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热工过程中热工参数的测试、计算机对热工过程的控制、热工设备优化运行、节能优化管理方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技术。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宝钢等冶金企事业以及空调制冷行业、机电类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5003

 

(五)建筑学专业(本专业5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强调应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注重多学科背景下的城市安全与生态技术教育,将建筑美学修养、艺术造型能力与技术体系紧密结合,以建筑专业设计和咨询工作为主,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依托行业、面向应用的一线高级建筑师。

主要课程

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计算机应用、建筑师业务以及素描、水彩、快速设计与表现、古建测绘等实习。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乡环境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咨询电话:021-64941448

化学工程系简介及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系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该系设有六个教研室、四个实验中心、一个电镀工程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所和化工中试实习基地。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2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博士30名,硕士17名,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55%,硕、博士比例:66%。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28名。

该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目前,应用化学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系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下设若干个专业方向(精细化工、分析及监测、表面精饰工艺、化工工艺、化工工艺及计算机应用)。

应用化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设有2个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所和电镀研究所)。2001-2005年期间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2001-2005年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2003年我校应用化学学科获准为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与上海水产大学),现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8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卢冠忠教授为应用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系的科研和学术水平,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进展,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科研究方向为:催化技术及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香精香料的合成及应用;电镀技术和稀土化学品的研究及开发等。本学科近4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973计划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43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66项,共获经费5170.06万元。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它奖6项。

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高地。应用化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色专业,涉及化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师资队伍由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本专业有教师21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3岁,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6岁,硕士学位以上占73.68 %,博士学位以上占52.63 %。该专业是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的特色专业。包括三个特色专业方向:表面精饰工艺;精细化工;分析与监测。表面精饰专业方向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是国内率先创建的专门培养从事表面精饰工艺施工、工艺设计、工艺研究开发、分析检测及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方向。为我国电镀、涂装行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肯定,在国内外电镀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精细化工专业方向也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专门培养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工艺设计、工艺研究开发、分析检测及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方向。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是侧重新型的催化剂和催化技术,开拓催化技术在有机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在国内同类高校和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分析与监测专业方向也具有特色,该应用化学(分析及监测,中新合作)专业是中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简称SIT)化学工程系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简称AUT)科学工程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与新西兰第一个共同管理的本科层次的理工类合作项目,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管理项目,AUT承担该项目三分之一的主干课程。根据中新双方合作协议,学生在符合双方学校规定的要求后,SIT颁发理学学士学位,AUT授予应用化学学士学位。中外合作专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开展双语教学,培养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规格人才。

2006年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全校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组织、教学研究和实验室管理。实验中心下设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四大基础课实验室以及玻璃仪器及纯水制备室,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实验中心现有实验用房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近900件,总价值1000多万元,其中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元素分析仪等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0多件,价值500多万元。经全面改造、装修后的实验室用房宽敞,整体环境良好。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全校学生开设了7大类实验课程,每年实验人时数近30万学时。实验中心共开设实验课程26门,实验项目210项,其中双语教学实验课程6门,双语教学实验项目42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总实验学时数的近40%。为检验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近几年来,实验中心组织了多次全校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更加牢固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要求学生具有正确选择化学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化学、化工、制药专业人才,上海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化学与制药工业基地,因此,该系所设的专业及下设的专业方向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市场需求,学生就业领域广阔,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环保、商检、轻工、机械、电子、建筑、能源、交通等各个方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根据《上海市年度人才开发紧缺专业目录》,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被排在12个重点领域的第四位(石化及精细化工);石化及精细化工又是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多年来,该系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作访问学者,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应用化学(分析及监测)专业为我院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共同开设的中外合作班,主干课程分别由中外专家教授授课,成绩优秀且符合外方合作大学入学要求者,可赴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继续完成第四学年的学业。各专业(方向)还与国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和稳定的联系。

近几年来,该系教师在电镀、涂装工艺、精细化学品合成、稀土功能材料和工业催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新产品等多项奖项。

(一)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与设备基本原理、研究方向和管理知识,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能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掌握大型现代化化工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现场计算机应用及控制技术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学生既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与设备基本原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控制原理,计算机模拟计算和计算机仿真。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分离工程、现代企业管理、化工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系统控制原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化工、能源、环保等行业从事技术改造、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工作,适合在大型化工跨国企业和具有化工生产过程特点的相关企业从事现场生产技术综合管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

(二) 应用化学专业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