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考试结束前
金丽衢十二校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化 学 试 题
命题人:浦江中学 钟显云
校 审:浦江中学 季锡根 张美芳
说明:
1.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Cu-64
第Ⅰ卷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4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以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C.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D.焰火“脚印”、“笑脸”,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知识相关,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B.S2-的结构示意图:
C.N2的电子式: D.NH4I的电子式:
3.能源材料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
它的储存问题。 C60(结构见右图)可用作储氢材料。继C60后,科学
家又合成了Si60、N60,它们的结构相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60、Si60、N60都属于新型化合物
B.C60、Si60、N60互为同分异构体
C.N60结构中只存在N-N单键,而C60结构中既有C-C单键又有C=C双键
D.已知金刚石中C-C键长154pm,C60中C-C键长140 ~145pm,故C60熔点高于金刚石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漂白粉、福尔马林、水玻璃 ②化合物:CaCl2、烧碱、HD
③电解质:明矾、盐酸、硫酸钡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红宝石
⑤同位素:12 6C、13 6C、14 6C ⑥同系物:C2H4、C3H6、C4H8
A.只有② B.①②③④
C.只有③④ D.②③④⑥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mL 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B.常温常压下,4.6gNO2与N2O4混合气中含有0.3NA个原子
C.1L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NA个分子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与Ba(OH)2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NH3↑+H2O
B.酸性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 +4H+= 2H2O +2I2
C.1molCl2通入含1mol FeI2的溶液中:2Fe2++2I-+2Cl2=2Fe3++4Cl-+I2
D.过量SO2通入Ba(NO3)2溶液中: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7.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原子半径:T>Q>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8.已知反应:AgF+Cl2+H2O→AgCl+AgClO3+HF+O2(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ClO3是氧化产物
B.方程式的计量数依次为:10,5,5,9,1,10,1
C.反应转移4mole-时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O2
D.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质量比为9︰1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与现象描述及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取少量溶液,加几滴KSCN溶液,若有血红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Fe3+
B.Na2SO4•10H2O失水时吸热,结晶时放热,因而该晶体可作为储热材料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
C.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D.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再加一定量的水,观察现象
10.下列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I:制氨气 B.实验II:蒸发、浓缩、结晶
C.实验III:配制1∶1的稀硫酸 D.实验IV:用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Cl-、CO32-、K+、AlO2-
B.含CO32-的溶液:Ca2+、Na+、Cl-、NO3-
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H4+、NO3-、Mg2+
D.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Ag(NH3)2]+、Na+、Fe2+、AlO2-、I-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 = 2H2O(g) ΔH= - 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1.9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0.5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26.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H-(aq) +H+(aq)= H2O(l) ΔH =-53.4kJ•mol-1
D.已知2H2S(g)+ O2(g)= 2S(g)+2H2O(l) ΔH1 ;
2H2S(g )+ 3O2(g)=2SO2(g)+2H2O(l)ΔH2,则ΔH1>ΔH2
13.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已知ⅣA沸点CH4<SiH4<GeH4,则ⅤA族沸点 NH3<PH3<AsH3
C.已知Fe与S直接化合生成FeS,则Cu与S直接化合生成Cu2S
D.已知Ca(HCO3)2 +2NaOH(过量) = CaCO3↓+ Na2CO3+ 2H2O,则
Mg (HCO3)2 +2NaOH(过量) = MgCO3↓+ Na2CO3+ 2H2O
14.二氯化二硫(S2Cl2)可用作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常温下它是橙黄色有恶臭的液体,它的分子结构与H2O2相似,熔点为193 K,沸点为411K,遇水很容易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S2Cl2可由干燥的氯气通入熔融的硫中制得。下列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A.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制备S2Cl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S2Cl2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3S↓+SO2↑+4HCl
D.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15.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具有弱碱性,可治疗胃酸过多
B.氧化镁熔点高,可做耐高温材料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16.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4种钠盐溶液pH如下表:
溶质 Na2CO3 NaHCO3 NaClO NaHSO3
pH 11.6 9.7 10.3 5.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SO2+ClO-=HClO+HSO3-
B.向氯水中加入NaHCO3,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
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溶液,pH最大的是H2SO3
D.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H+)>c(HSO3-) >c(SO32-)>c(OH-)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
B.将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得无水氯化铁固体
C.反应2NO2(g) N2O4(g)在常温下就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镁,会产生两种气体
18.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 △H=-196.4kJ•mol-1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
SO2 O2 SO3
① 2 1 0 放出热量a kJ
② 1 0.5 0 放出热量b kJ
③ 0 0 2 吸收热量c kJ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SO3气体的体积分数:③=①>② B.a+c=196.4
C.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D.平衡时O2的浓度:①=③=2×②
1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H3COONa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图
B.乙是足量CO2不断通入含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图
C.由丙可知,双氧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2(l)=2H 2O(l)+O2(g) △H=-2(Ea2′-Ea2) kJ•mol-1
D.丁装置图能实现铁上镀锌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同一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结构一定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且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可能是N2H4或CH3OH
C.丙中含有第2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22.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9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 mol•L-1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5mol
B.气体中N2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生成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D.生成的氮的氧化物的混合气倒置于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8.96L O2时,气体完全被吸收
第Ⅱ卷 (共5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6分)
23.(13分)A、B、C、D、E、X为中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注明)。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问题。
(1)若A为单质,E为白色难溶物且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C溶液,则
① D与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 常温下pH=10的C溶液与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 大(填化学式)。
(2)若A为离子化合物,B为不溶于碱的白色难溶物,E与水反应生成的浓溶液G遇C有白烟产生,则
① A的化学式为 ▲ ;
②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G溶液与C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的质子守恒式为:
▲ 。(用微粒浓度表示)
(3)若A为氧化物,常温下X在浓的C溶液中发生钝化,则
① 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
② 含a mol D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的X后得到溶液F, 若F溶液中的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考虑水解因素),被还原的D是 ▲ mol;
③ 请设计方案鉴别F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 。
24.(15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为暗红色粉末状晶体,干燥的晶体80℃以下十分稳定,它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异丙醇。实验室模拟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2KOH+Cl2=KCl+KClO+H2O(条件:较低温度)
②6KOH+3Cl2=5KCl+KClO3+3H2O(条件:较高温度)
③K2FeO4 在水溶液中易水解:4FeO42-+10H2O 4Fe(OH)3(胶体)+8OH-+3O2↑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可利用右图装置完成流程①和②
(1)仪器a的名称是 ▲ ,恒压滴液漏斗支管的作用是 ▲ ,两水槽中的水为
▲ (填“热水”或“冷水”)。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氯气,再往仪器a中加入浓KOH溶液的目的是 ▲ ;判断浓KOH溶液已过量的实验依据是 ▲ 。
(3)从溶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还会有副产品KNO3、KCl,则反应③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用重结晶法提纯粗产品:将粗产品先用KOH稀溶液溶解,再加入饱和的KOH溶液,冷却结晶,过滤,用少量异丙醇洗涤,最后低温真空干燥。
① 粗产品用KOH溶解的目的是 ▲ 。
② 如何判断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 。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制备K2FeO4较好的方法为电解法,其装置如右图。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25.(14分)电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SO2传感器可监测大气中SO2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固体电解质中O2-向 ▲ 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 写出V2O5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
(2)如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是一种以石墨为电极的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装置I中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负极区电解质为: ▲ (用化学式表示)
② 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③ 闭合开关K,当有0.04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a电极上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mL。
(3)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3-4+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或40% NaOH溶液,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乙组经思考后先添加了一种离子交换膜,然后向图Ⅱ烧杯右侧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或适量40%NaOH溶液,发现电流表指针都发生偏转。
① 甲组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 。
② 乙组添加的是 ▲ (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26.(14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种成熟的NOx控制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有氧条件下且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用还原剂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有选择性地还原为氮气和水,主要反应式如下:
反应Ⅰ:□NH3(g) +4NO(g)+ O2(g) □N2(g) +□H2O(g) ΔH1 = a kJ•mol-1
反应Ⅱ:4NH3(g) +2NO2(g) +O2(g) 3N2(g) +6H2O(g) ΔH2 = b kJ•mol-1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发生以下副反应:
反应Ⅲ:2NH3(g)+ 2O2(g) N2O(g)+ 3H2O(g) ΔH3 = c kJ•mol-1
反应Ⅳ:4NH3(g) +5O2(g) 4NO(g) +6H2O(g) ΔH4 = d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NH3(g) +4NO(g)+ O2(g) □N2(g) +□H2O(g)。
(2)研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得到如
图1所示的关系。
① 反应I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
② 反应II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 。
(3)反应2NO(g)+ O2(g) 2NO2(g)的ΔH = ▲ kJ•mol-1 (用含a、b、d的式子表示)。
(4)为研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反应条件,某科研小组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得出脱硝率与温度、氨氮比的关系[其中NH3/NOx表示氨氮比,O2%表示氧气含量]。
① 图2中,当温度高于405℃后,NOx的脱除率会逐渐减小,原因是 ▲ 。
② 图3中,最佳氨氮比为2.0,理由是 ▲ 。
(5)请在图4中,用实线画出不使用催化剂情况下(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图示。
点击下载: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