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化学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浙江杭州二中高三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5-1-3 12:05:16

杭州二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化 学 试 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所有答案分别答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Fe-56   Cu-64   Na-23   N-14   O-16   H-1  S-3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20每题2分,21-25每题3分)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常用作棉、麻、纸张和食品的漂白
B.氢氧化铁溶胶、水玻璃、淀粉溶液、PM2.5微粒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C.“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瓶中盛有适量浓H2SO4,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B.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C.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
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3.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选项 Ⅰ Ⅱ
A B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NaOH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B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 过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
C BaCl2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 Ba(OH)2溶液与H2SO3溶液混合
D 少量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 少量AlCl3溶液滴入氨水中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  ④用碱式滴定管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③⑥         D.③⑤⑥
5. 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除①外都对      B.除⑥外都对     C.④⑤不对      D.全都正确
6.如图示的装置中,把X溶液逐滴滴下与Y物质反应,若X为浓硫酸,Y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常温下与水难反应的单质。Z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Z褪色。则Y为
A.Na        B.Mg     C.Al        D.Mg或Al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3H2O+CO2===2Al(OH)3↓+CO32-
B.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完全沉淀:
Al3++Ba2++SO42-+3OH-===BaSO4↓+Al(OH)3↓
C.200 mL 2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
4Fe2++6Br-+5Cl2=4Fe3++3Br2+10Cl-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H+)=0.1mol/L的溶液:Na+、NH4+、SO42-、S2O32-
B.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C.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Fe3+、ClO-、Na+、SO42-
D. c(Fe2+)=0.1mol/L的溶液:H+、Al3+、NO3-、SCN- 
9.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单质硫x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
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mol
D.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三种金属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y mol,则原Fe3+的总物质的量为(y-x)mol
10.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气体M H2S H2 NH3 NO
气体N SO2 Cl2 HCl O2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1.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
12.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32-、AlO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KOH、Ba(OH)2、K2CO3、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Fe2+
13.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被还原
B. Cu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每生成1 mol CuI,有12 mol KI发生氧化反应
D.每转移1.1 mol电子,有0.2 mol I+5被氧化
14.下列反应可能会生成Na2O2的是
A. 金属钠高温还原CO2,制人工金刚石膜或粉
B.汽车气囊中用氧化铁除去NaN3受撞击时分解生成的钠
C.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金属钠与NaNO2反应制取Na2O
D. 将4.6 g钠与1.6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15.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且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16.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最合理的是
A.为测定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放置空气中是否部分转化为Na2CO3,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B.为观察Mg条在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
C.为比较Cl与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Na2S溶液的pH值
D. 给盛有铜与浓硫酸的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底部出现灰白色固体,为检验其中的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可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17.已知: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n(CO2)(mol) 2 3 4 5
n(沉淀)(mol) 2 2 3 2
18.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不符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缓慢通入反应C+2H2O+2Cl2 CO2+4HCl生成的气体,变浑浊,继续通入,浑浊消失 Ca(OH)2溶液
B 通入SO2和SO3混合气体,溶液变浑浊,无任何气体生成 Ba(NO3)2溶液
C 通入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S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D 通入(NH4)2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变浑浊,继续通入,浑浊不消失 Ca(OH)2溶液

19.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氢气,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20.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铜与浓硫酸加热,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此白色固体为硫酸铜,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溶液分别为绿色和蓝色,是由于反应时产生的铜离子浓度前者大于在后者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21.8.34gFeS04•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为FeSO4•5H2O
B.温度为l59℃时固体物质N的化学式为FeSO4•3H2O
C.在隔绝空气条件下,N得到P的化学方程
式为FeSO4   FeO+SO3↑
D.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  体生成,Q的化学式为Fe2O3
22.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6mol
C.当通入Cl2 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
 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1:3
23. 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A.0.8mol  B.0.6mol  C.0.2mol  D.1.0mol
24.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含有SO42-、SO32-、NO3-、Cl-、Br-、CO32-、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42-、SO32-至少含有一种
B.沉淀B的化学式为BaCO3
C.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CO32-、HCO3-、Cl-,还有SO42-、SO32-至少含有一种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Br-
25.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44.8
B.原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89%
C.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D.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5分)
26.某品牌奶粉被鉴定为所含亚硝酸盐残留量高出正常值7. 8倍,长期食用可能致癌。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若有1.75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是_________mol。
(2) 某厂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_________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填编号)①NaCl ②NH4Cl ③H2O2 ④浓H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废水呈强碱性,需调节溶液的pH接近中性,再添加氯化铵溶液,否则会引起二次污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OH―+CO32―+2H+→HCO3―+H2O    B.2OH―+CO32―+3H+→HCO3―+2H2O
C.2OH―+CO32―+4H+→CO2↑+3H2O  D.OH―+CO32―+3H+→CO2↑+2H2O
27.某强酸性溶液X含有Ba2+、Al3+、NH+4、Fe2+、Fe3+、CO2-3、SO2-3、SO2-4、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X中除H+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确定其中阳离子的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步骤①中生成A 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生成沉淀I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测定A、F、I均为0.01 mol,10mLX溶液中n(H+)=0.04mol,沉淀C物质的量为0.07mol,且上述(1)小题中的实验已证实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存在,问上述(1)小题中不能确定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存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会因硫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⑵甲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乙方案的实验。
①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②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                    
③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⑶乙同学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                                     。
③乙同学滴入锥形瓶中的残余清液体积为aml,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为bml(假设体系中气体为标准状况),残余清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用a、b表示)
④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集气装置__________(填A或B)

29.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图1所示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图2是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图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可在图3装置中进行,仪器A的名称是         ,
硫酸要分批缓慢加入的原因是                         ,
矿石要粉碎和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的主要目的是           ,  
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少量的       ,
⑶上述流程中多次用到了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    . 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                。
⑷步骤⑦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  。过滤操作时需将步骤⑥中冷却结晶后的溶液和晶体转移到漏斗中,最后器壁上往往还沾有少量晶体,需选用一种液体将器壁上的晶体淋洗并倾入漏斗中,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
A.冰水  B.滤液   C.稀硫酸   D.无水乙醇  
⑸步骤⑦中洗涤晶体时,先冰水洗,后用酒精洗,用冰水洗的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的硫酸等杂质,②                              ,用酒精洗的目的是          
⑹步骤⑦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
⑺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             ;步骤⑤的目的是              。
30.HNO3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可能是NO2、NO、N2O、N2或NH3的一种或几种。现有一定量的Al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与100mL,稀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4 mol•L-1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与HNO3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纵坐标中A点数值是____,B点数值是_______,原HNO3浓度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5分,1-20每题2分,21-25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C A B C B D C D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A C B A B D B A C B 
二、非选择题 (共45分,其中26-29每空1分,30题每空2分)
26. (1) 1.75 
(2) ② NaNO2+NH4Cl=N2↑+NaCl+2H2O   NH4++OH-=NH3↑+H2O
(3)C
27. (1)Al3+、NH+4、Fe2+、SO2-4     Cl-、Fe3+
取少量X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无Fe3+,若变红,则说明含Fe3+
(2)Fe(OH)3
(3)3Fe2++NO-3+4H+===3Fe3++NO↑+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
(4)一定,因为⑴中检验Fe3+肯定存在时,就有Cl-存在,因为肯定存在的离子电荷总数已相等
28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⑵①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Zn粒 稀硫酸(两空为1分),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③反应是放热的,气体未冷却。
⑶①EDG 
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b-a)/22.4a
④B
29.⑴三颈烧瓶  
防止硫酸加入过快导致反应中产生大量泡沫使物料从反应器溢出, 
防止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包裹在镁矿石表面导致反应难以进行。MgCO3+H2SO4====MgSO4+H2O+CO2↑
⑵CaSO4或CaSO4•2H2O  
⑶   漏斗  防止MgSO4•7H2O晶体析出
⑷洗涤、干燥 B
⑸②降低洗涤过程中MgSO4•7H2O的损耗。除去晶体表面的水
⑹加热易使[MgSO4•7H2O分解(失H2O)]
⑺防止吸水        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30(1)+3   (2)0.008、 0.016、  0.72mol/L
点击下载:浙江省杭州二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化学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