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986年,西欧各国生产低速增长、失业率高方面,欧共体12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1.5%,
除去产生经济滞涨的国际性、共同性诸因素之外,西欧“滞胀”尤为严重。出现这种情况
的主要原因()
A.受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
B.西欧经济发展所严重依赖的对外贸易
C.国营经济成分比重大和社会福利制度开支大
D.欧共体内在贸易问題上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24.下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此漫画()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
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
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
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初年南京,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并由“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后,出现了“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遂有斤五六百张织机 者”。乾嘉年间,全城织机数已达“三万余计”,至道光时,仅锻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摘编自陈拫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務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译者則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以农业而言,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以来的一整套农具,耕作 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和欧洲相比,18世纪中叶,处于乾降鼎盛时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已从总体上落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欧列强之后。
长沙京刀业行规规定:“一议外来京刀,内行外行,毋得发售,如违将货充公”。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淸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 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坂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囯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民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免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
▲材料二 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 变化。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521两,1833〜1834年达451565 两。
——弈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 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稀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咬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 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北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重销往欧美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8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戴高乐执政后,进一步将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使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1953年到1961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 75%,在资本主义世 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比重由1947年的4%上升至1962年的5.9%,超过其战前比重。
——摘编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髙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材料二戴高乐认为,“如果不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欧洲就将成为美苏窥伺的地方,成为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主张欧洲联合自成一极,形成第三种力量,以便结束两极分治世界的局面。“决定世界命运的是从大西洋一直到乌拉尔的欧洲,即整个欧洲”。对戴高乐来说,欧洲联合乾是振兴法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又是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1963 年,(法德)两国政府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法德结盟,构成了西欧联合的基础和推动西欧共同体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摘编自袁红《试析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德合作形成的背景和影响。(8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