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王权势力的壮大
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
21.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与合众国缔结的条约或将要缔结的条约,概应成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各州自治原则
22. 《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 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23. 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
C. 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 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4. 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 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
25. 有学者在评论17至18世纪的法国人时指出,“他们除了土地、保险箱、他们自己所控制的企业或他们认为自己懂得的企业以外,畏惧把自己的储蓄投入任何事业”。据此分析,19 世纪法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是
A. 人们落后的价值观念 B.工商业资本严重缺乏
C. 缺乏大批自由劳动力 D.君±专制軟体的束缚
26.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7.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
B. 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
C. 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
D. 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28.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 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 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 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 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29. 恩格斯认为《物种起源》“写的简直好极了”,马克思也曾经几乎“有好几个月不谈论什么其它的东西,而是谈论达尔文和他发现的革命力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阶级层次,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存斗争加以说明。这表明进化论
A.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条件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 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 D.适合了不同认知群体的需求
30. “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A. 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 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 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 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无)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盖惟州县痒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讲道。
——摘编自《中国书院史资料》
材料三宋代江西书院有149家,为全国之最。其中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还被公认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摘编自俞兆鹏《宋代江西文化繁荣的原因》
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贵之于身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祿而已也。
——摘编自《白鹿洞书院揭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9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