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7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
㈠
1. D(“有多向性理解”表述有误,寓意丰富,但每一个传统装饰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寓意。)
2. C(“它们的装饰效果更佳”有误,文中说“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并没有比较。)
3. D(“所有的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的生命力”有误。)
㈡
4. B(“著述颇丰”不妥,应是“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
5. B(A.“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是很早就有的,至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了,不是在留美期间才有的;C.“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错,所填补的是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D.“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错,原文是“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
6.品质:⑴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
⑵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
⑶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点1分,共3分)
分析示例一: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①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②他想到祖国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③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志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
分析示例二: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①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②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③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分析示例三: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②他资助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跟班听讲指正示范;③晚年的他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㈢
7. A( B.“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村小学的,原文是“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C.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而不是“精神生活空虚”。D.应是“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为线索,重点描写孙少安的心理变化”。)
8. 形象:小说中的孙少安是一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或: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教育等也可以)的新农民形象。(2分)
分析:①明辨是非,从他反对重建庙宇而决心重建学校一事可以看出;②依恋故土,从他对家乡的回忆可以看出;③热心为家乡做贡献,从孙少安关心家乡教育,拿出一大笔钱来重建小学可以看出。(分析每点1分,共3分)
9. 思想观念:① 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先进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投资办教育,致力建设新农村。②以刘玉升为代表的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是十分陈旧,他们只是希望通过建庙来寄托自己渺茫的希望。③而相当大部分的农民还缺少自己的主张,他们更多的是观望和跟风。(每点1分,共3分)
启示:①真正能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教育。②先致富的人应有使命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带领大家,改变贫穷,走向发展。(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只要言之成理,其它答案也可以)
二、
㈠
10. D(揭发)
11. C(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12. D(“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13. ⑴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先后(或“一个接一个”“陆续”)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纵横交叠。(译出大意给3分;“绥辑”“饿莩枕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译出大意给3分;“馈遗”“进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先后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㈡
14.DE(D项是借代而非借喻;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给分。)
15.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
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
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
渴盼。(思想感情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㈢
16.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沙鸥翔集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每答出一空给1分。错、漏、多字该空均不给分)
三、
17. C(①错误。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④错误。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这里应为“苦口婆心”。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 A(B.“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属于成分赘余,删掉“身为”或“出身”。C.缺谓语,应改为“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创造各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机会”。D.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
19. D
20. ①但它不但没有走向衰退和灭绝;②第一个绝招是快速生长繁殖;③是逆向演化的。
(①②句各2分,第③句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语境逻辑,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1. 画面内容(4分):一位衣着朴素的母亲背着一个大孩子,正在擦拭满头汗水。(2分)孩子背着一大捆书,拿着笔正在创作(或学习)。(2分)
寓意(2分):批评了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由啃老的成年孩子(或“批评了依赖父母生活的成年孩子),揭示了当今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 立意参考: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与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思路保持一致,为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潮州本土,同时也紧扣社会热点。考生凡是能围绕“共享单车进驻潮州”这个话题,应该都算是符合题意的。主要可从三个角度来思考:一是从欢迎、支持的角度谈论。二是从公司的规范管理或政府的监管角度谈论。三是从反对或其他建议的角度谈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