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显示,世界上年平均PM2.5浓度最高的10个城市6个来自印度,不过,这一数据目前只更新至2014年5月。WHO“2014年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的排名显示,印度首都新德里的PM2.5年平均数值最高,为153。印度另一个城市巴特那的数值紧随其后,为149。
材料二:世卫组织的报告称,2016年9月22日至28日期间,新德里空气中的PM2.5超出安全标准3倍,其PM10的浓度则达到229μg/m3。新德里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该指标超过200μg/m3的城市。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PM10的浓度不应超过20μg/m3。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超过三百万。
分析印度新德里城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10分)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材料: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新教育的创办同时也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废除科举制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使社会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其二,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其三,奖励学堂出身,给学堂毕业生以相应的科举功名,使科举废又不废,不废而废。
在清末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办学高潮,1909年,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这个数目,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可观的。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举措。于是,在清末又出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和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这个数目也是惊人的。
——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19年,日本学者北一辉写了一本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小册子。北一辉宣称民主是“极其幼稚的主张”,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他认为“工业托拉斯和卡特尔组织,对于缺乏资本而落后于列强的日本是当务之急。”私人财产不许超过100万元日元、私人土地不许超过时价10万日元、私人企业不许超过1000万日元,超额部分由国家有偿收缴。政府加设银行、航海、矿业、农业、工业、商业、铁道7省,以加强收缴超额私人资产后的经济管理。同时他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有国家裁决。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发布戒严令,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进行统治。同时还热切呼吁“国际和平将因为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而中国、印度的七亿民众,也将由于日本的领导扶持而自立。为了这个光辉目标而“忌讳国家拥有武装”即反对日本举起战争武器,“其见识犹如幼童,是社会主义者之流的妇人之见和平论”。北一辉的理论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一辉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贞观初年,玄奘在苦心钻研佛学中,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有些问题各家说法颇多分歧。玄奘听说天竺(古印度)地方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以释众疑”。
唐初,西行之路出玉门关后分南北二路,北路由天山南麓过葱岭,南路由昆仑山北麓向西过葱岭,玄奘选择了北路,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归国后,玄奘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汉文译成梵文,如老子《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成功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的意义。(9分)
地理参考答案
1.答案C.阿图什天门主要是由于风力侵蚀导致的。A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B丹霞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C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风蚀形成的,D是风积地貌。
2.答案B.5月1日当地地方时18:20,太阳位于西北方,则拍摄者位于东南方,故AC错,天门山影长变化大于180°。
3.答案A.茶叶是经济作物,采摘后对雨水的截流作用有限,松树树叶成针状,树冠的形状对雨水截留作用弱
4.答案C.林灌混交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