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这一认知体系形成于对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彰显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提示人们遵循季节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从事生产,对世界各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融入了中医养生、饮食风俗、时间哲学、博物教育等,以“中华岁时节令文化”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的特色风格带进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气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学者提出,“二十四节气”总结了太阳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曾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指南为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大自然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应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更科学的认知这一体系,与时俱进地指导当前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1)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当代具有的文化意义。(10分)
(2)运用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12分)
(3)“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不同节气的相关仪式或风俗也延续至今。请选择两个节气,写出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活动。(4分
40.
材料一: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庭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马丁·路德认为信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启蒙运动使罗马教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并且也影响到传统的天主教徒。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摘编自高福迸《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站在系统演化的角度,社会的根本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系统从一种稳态演进到另一种稳态,它将同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转变,并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提炼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题提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地理一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2 .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地理一选考一: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分别说明不丹对游客吸引力强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的原因。(10分)
43.(10分)【地理一选考二:环境保护】
围垸( yuàn):在湘、鄂两省沿江沿湖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垸子、堤垸、垸田。在沿江、沿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通称“垸子”。近年来,人类围垸活动不断扩大,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是某地围垸示意图。
说明人类的围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10分)
【历史一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15分)【历史-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6分)
45.(15分)【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恩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分)
46.(15分)【历史一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认为:“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
“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一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6分)
地理试题答案
1. D 2. C. 3. B 4. B 5.D 6. B 7. C 8. B 9. A 10. C 11. D
36.(22分)(1)地处热带浅海环境,热量丰富,沙蚕生长繁殖快;海水洁净,水质好;国际市场价格高,养殖的积极性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答1点给2分,共8分)
(2)硇洲岛上没有机场,而该地到湛江机场距离远;到达湛江机场需要轮渡,轮渡耗时多;6-9
月为出口旺季,气温高,沙蚕需低温快速运输,运输成本高;硇洲岛夏秋多台风,对轮渡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答1点给2分,共8分)
(3)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开展捕捉、垂钓等体验旅游,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防止海水污染,保证沙蚕养殖质量。(答1点给2分,共6分)
37.(24分)(1)纬度低,全年气温高;(2分)4月至10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受来自内陆的偏南风影响,气温高:(2分)11月至翌年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门昼短,受偏北风影响,气温较低。(2分)
(2)全年高温,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稀少,淡水汇八量极少;海水补给,盐度高:地势低洼,无外流出口,盐分不断累积。(答l点给1分,共4分)
(3)有利条件:扼守红海人印度洋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亚吉铁路的修建实现了海陆联运,拓宽了吉布提的服务范围。(答1点给2分,共4分)不利条件:国土面积狭小,可用于发展农业的土地资源有限:矿产资源贫乏,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国内人口少,市场需求小:自然条件差;经济技术落后。(答出任意4点得4分)
(4)东非地区增加了一条出海通道,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加强东非国家与亚洲、欧洲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加深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谊,助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答l点给2分,共6分)
选考题 (共25分)
42.(10分)【地理选考一: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具有非凡性;良好的生态,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宗堡、宗堡遗址),古老的文化:与世隔绝的神秘感。(任答3点得6分)内陆山国,对外交通联系不便;旅游环境的承载力有限,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旅游接待能力有限;距离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远。(任答2点得4分)
43.(10分)【地理选考二:环境保护】
不利影响:湿地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机率增加;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业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变差,水质下降,水污染加重。(任答2点得4分)措施:清除违法围垸,退垸还湖、恢复湿地;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任答3点得6分)
政治参考答案
12. B 13. A 14. C 15. A 16. C, 17. D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C
38.(26分)(1)问题:资源配置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崩率、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6分)建议:①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对农村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2分)②提供信息指导,引导农民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2分)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引导农民进行诚信经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2分)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加强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补贴,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2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3分)②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巾认真履行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3分)③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3分)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3分)
39.(26分)(1)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3分)②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义是世界的。该遗产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的丰富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对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3分)③该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文化成果,将相关的多元文化带进国际空间,推进中华文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2分)④节气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助力世界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2分)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社会曾为多民族共享,但也随着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表现出不适应。(4分)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具体分析“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十四节气”出现了与现代农业、城市化进程不适应的新状况,推动着人们对该文化遗产更科学的认知,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生产生活。(4分)(考生如从矛盾观的其他角度讲,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例如:清明一扫墓踏青;冬至一吃饺子;谷雨一插秧,种瓜绅豆”。(4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 B 25. D 26. A 27. C 28. D 29. C 30. D 31. C. 32. A 33. C 34. A 35. B
40.(25分)(1)模式: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古代欧洲则是以法治国。(4分)背景: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国家政权组织小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巾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了道路。c4分)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小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欧洲的法律制度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4分)
(2)趋势: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3分)原因: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冲击了宗教信仰;资产阶级革命推进了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影响:打破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41.(12分)答题示例:观点:社会变迁必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发生相应的转变。(2分)
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8分,任答一例,社会变迁、器物、制度、观念各2分) 19世纪中期,欧美普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启蒙思想的传播、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其他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或近代以来中国近代化的不断发展,言之成理亦可)
总结升华:社会变迁需要相关社会要素的全方位转变,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从而促使社会顺利实现转型。(2分)
44.(15分)(l)背景:闰家统一:(2分)多种货币并行,币制混乱:(2分)吸取金朝纸币滥发的教训。
(2分)特点:为纸币发行设置准备金: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纸币发行:纸币改革的措施详细明确:货币改革具有延续性。(3分,任答两点)
(2)影响: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统一;(2分)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成熟。(2分)
45.(15分)(l)原因:德国战略战术的落后;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德国低估英国实力;英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
(2)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2分)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2分)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46.(15分)(l)特点:注重精神意志的培养:坚持教育与闰情相结合:爱国主义情怀强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5分)影响:有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与世界的融合。(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张伯苓对教育的信仰及实践:近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思想解放的推动。(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