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韩非予的老师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
民。这一主张体现了
A.法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民本思想
25.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普遍 D.小农经济稳定
26.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恪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7.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
28.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29.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A.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B.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
C.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
D.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
30.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
A.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 B.强化海空力量的发展
C.促进军队编制的完善 D.减轻军费支出的重负
3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32.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 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33.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 B荷兰商业的繁华
C.殖民霸权的更替 D.英国科技的先进
34.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35.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塞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1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颠覆马恩学说 C.宣传法国革命 D.鼓励个人崇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 (24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该国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平均最低气温23.8℃。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平均最低气温16.5℃。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西南部降水最多,东北部次之,西北部和东南部最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该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红茶。该国亦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
(1)简述该国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并分析东北部降水多于西北部和东南部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该国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国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3)该国国内有人提议在图中Q处修建跨海大桥连接P国,你的意见如何?说明理由。(6分)
(4)试分析Q处海水流向及其形成原因。(6分)
37.(22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4分)
(3)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达1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10分)
38.(26分)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振兴实体经济,重点和难点都在制造业。
材料一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最主要的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但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税费过高、产能过剩,加上物流成本高、融资困难、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
材料二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知识,为中国制造业走出经营困境提出政策性建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政府当前为什么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12分)
39.(26分)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80年前,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百般攻挠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没有理想信念,就可能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不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保持伟大理想信念坚定不动摇的正确性。(12分)
(2)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3)结合材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三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政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12分)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有三大涌潮: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壮观的钱塘江潮是如何形成的?并分析钱塘江沿岸发展观潮旅游业的条件。(10分)
43.(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某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中A处沙尘天气强烈的自然原因?西北荒漠化会给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带来沙源,为减少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刻不容缓,请给出防治措施。(10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