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93 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经济危机客观上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35.美国学者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所致。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被其取代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第Ⅱ卷(必做135分+选做25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9道题。其中36~41题为必做部分,42题~43题为地理选做题(考生从42~43题中任选1道试题解答),44题为历史必选题。
2.考生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完成解答。
【必做部分】
36.(24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白山野山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喜欢生长在背风、昼夜温差小的山地缓坡,怕积水,忌强光直射。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野山参资源不断枯竭。
材料二 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森林后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高,参价较低。近年来,抚松县尝试种植“林下栽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人参经过加工,可以获得价值较高的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等。韩国每年从抚松县大量进口人参,人参产业产值是我国的3.5倍。2012年,韩国商人因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和应该含有的重要微量元素缺失等原因未在该县收购人参。
材料三 我国人参主要分布区及抚松县位置示意图
(1)说出东北地区野山参资源耗竭的可能原因。(4分)
(2)分析山参主要分布在植被茂密的山坡的原因。(6分)
(3)指出目前抚松县人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4)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理由。(6分)
37.(22分)阅读秘鲁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秘鲁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某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秘鲁农牧业生产具有传统优势,但由于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沿岸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鱼类资源丰富。另外,世界上有一半羊驼位于秘鲁,其羊驼毛被誉为“行走的黄金”。
(1)简述甲城市的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8分)
(2)判断甲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全球变暖给城市用水供给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秘鲁的沿岸海域、沿海平原、中部山区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建议。(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人心标准”。呼应民心民意,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好又快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展示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材料一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更是优良品德的传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银发浪潮”将很快到来。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2%,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浪潮”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而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业的核心要务。但目前,行政壁垒依存、审批程序复杂、资金紧张、养老机构及服务效果良莠并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等各项“痛点”在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中依然存在。
材料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就业比较充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
——消费平稳增长。消费全年增长10.4%,春节黄金周的出现、络购物的强劲增长、汽车消费的增长,都表明中国消费具有巨大的潜力。
——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服务业比重上升到51.6%,中国经济比重从大到小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摘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如何作为,才能消除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中的各项“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12分)
(2)2016年,中国全年6.7%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们更有理 由对2017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深厚底气。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分析我们对2017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深厚底气的理由。(1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10分)
(3)“见字如面,见信如晤”,在互联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就如何发挥书信在沟通情感上“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功能,提两条建议。(两条,每条10-30字)(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材料二 西方现代的道德观念是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兼而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道德理论,并以近代三大著作为依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体系。基督教的精神内核实际上也是“仁”,即博爱世人;而古代西方人的道德观则特别注重与知识、思想情感的结合。苏格拉底提出智慧即德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美德与人类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他们从人性角度出发,用知识与理性来实践道德;三大著作中,《国富论》在经济上用“看不见的手”兴起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论法的精神》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律的神圣地位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从“人生而自由”的基础出发提出了政治上的“契约自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 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社会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道德观的特点,并比较西方现代道德观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观的异同。(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904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
通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补全“大学堂”阶段“经大学”和“格致科大学”的课程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癸卯学制课程设置的理由。
【选做部分】
42.(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航天主题公园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配套工程。航天主题公园的主要功能包括:航天科普和科技展示、航天主题娱乐、发射场参观、实时观看火箭发射等。
2016年6月和11月,长征7号和长征5号先后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之后也掀起了我国航天主题旅游的新热潮。
分析海南文昌发展航天主题旅游的区位优势条件。
43.(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西南某山区锰矿资源丰富。某企业在图中的甲地(如图)开采锰矿,采挖矿石后留下的矿渣弃土堆放在附近山坡。
指出该地矿渣弃土堆放带来的环境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时期,监察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洪武年间,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永乐始定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置按察司,设按察使分别掌管地方监察事务。洪武六年(1373)设立“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百司,永乐时六科给事中作为对朝中六部的监察机构,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作为对地方的监察机关同时并行,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明朝还建立了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武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正统四年(1439)正式制定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万历十五年(1587)成书的《大明会典》所载都察院法规和六科给事中法规,不仅对监察职能、履行职务的效益等方面规定得极为详尽,而且制定了具体的部门监察法规及施行细则。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明时期(上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作用。(7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