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革命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16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政治意味着妥协。在政治中,我们需要选择最不坏的方案,因为它是可行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了。而道德的正当意味着不能妥协,我们必须选择出正当来,用不着去管是否可行。”健全的政治实践与良好的政治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站在21世纪,回望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就政治妥协发生的背景看,大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就政治妥协的政治动机来看,妥协一般都是权宜性的、策略性的,妥协不过是达到更好地斗争从而消灭对手的手段;从妥协的程度来看,各方的让步都是十分有限的。总之,“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祝天智《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分析材料,以“政治妥协”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地理——选考一:旅游地理](10分)
山东省是中国的人口第二大省,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9,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57%,增速全国第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山东旅游的主打品牌。下图为山东省交通干道与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示意图。
简述山东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优势条件。
43.[地理——选考二:环境保护](10分)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八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三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试提出面对日趋加剧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该县应采取的合理化措施。
44.[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炀帝对开皇时所定的各种制度作了一些修改。
官制方面,大业三年,改内侍省为殿内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并为五省。尚书省各曹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曹。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炀帝即位之初,因府库盈溢,下令免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男子年二十二成丁,对赋役略有减轻。大业五年,又下诏“天下均田”,继续推行均田制。又以户口多漏,用“大索貌阅”的办法,普遍检查户口。用这种争取劳动人手的政策,来加强官府的经济力量。
文化方面,炀帝即位,恢复国子监,四门学和州、县学。隋炀帝对征集的图书命写副本,藏在东都观文殿东西厢。东厢藏甲(经)、乙(史)两部,西厢藏丙(子)、丁(集)两部。对历代藏书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炀帝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炀帝的改革。(6分)
45.[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6分)
46.[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国运衰败。郑观应认为中国要渡过危机,要求富求强,在备商战以富国的同时,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作保证,这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而当时中国封建上层建筑已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开展,不利于中国富强。郑观应在政治改良的思想中,把除弊与兴利相结合,除弊的重点集中在吏治的整顿上,要求对中国制度补偏救正;兴利之箭则指向议院,希望能对君主专制略加改良,让人民能够得到一定的参政权利。他于1895年提出制定宪法,限制君权,建立一套当时并未有之,又迫切需要的“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中国人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郑观应还认为:“国之盛衰系乎议院,人才之贤否视乎选举。议院为国人所设,议员即为国人所举。举自一人,贤否或有阿私;举自众人,贤否难逃公论。”生活艰难是官员贪腐的原因之一,郑观应提出给各地官吏加薪,这样官员再贪污,惩罚就师出有名。
——摘编自《浅释郑观应政治思想主要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政治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郑观应的政治主张。(9分)
2017年广西高三5月份考前模拟适应性联合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A 12.C 13.D 14.A
15.D 16.B 17.B 18.A 19.C 20.C 21.B 22.A 23.D 24.D 25.C 26.C 27.B
28.B 29.D 30.A 31.B 32.A 33.C 34.D 35.C
36. (1)斯里兰卡地处南亚最南端,印度洋中部;为西亚、欧洲、非洲至东亚大陆的海运航线必经之地;是欧亚之间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石油运输通道。(6分)
(2)有利条件:汉班托特港的地理位置距离国际重要航道非常近;地形平坦,港阔水深;
不利条件:汉班托特港海岸线平直,需要建设大型挖入式港口,增大工程量;礁石较多,影响通航。(6分)
(3)汉班托特港与新加坡港处于同一条航线上,且距离较近,它将会削弱新加坡港的国际地位;汉班托特港海面开阔,新加坡港海域狭窄;汉班托特港的发展会减少新加坡港的中转量,缓解新加坡港的拥堵压力。(6分)
(4)合理。理由:中国援建,保证港口建设的技术和资金;汉班托特港建设大型挖入式港口将
刺激造船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该港口建成后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斯里兰卡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增加印度洋航线中转站。
(或不合理。理由:影响珊瑚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海水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附近
港口众多,竞争激烈;投资巨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当地经济落后。)(6分)
37.P、M两水域为人工修建的水库,而其它水域为自然形成的湖泊或海洋。(4分)
(2)番尽阳湖靠近长江下游,水流速度慢,泥沙多在长江河床中沉积,入湖泥沙少;湖盆地势高,仅一条水道与长江相通,入湖水量少,所以湖泊接纳泥沙少。洞庭湖更接近长江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多,湖底地势低,且有多条水系与长江相连,入湖水量大,泥沙容易进入。(10分)
(3)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泥沙淤积造成湖泊萎缩,易导致洪涝灾害频繁。理解:该问题
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8分)
38. (1)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转变行政主导式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②推行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③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和文化建设职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④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每点3分,共12分。考生如答出“对人民负责原则”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最高得分)
(2)①经济效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3分)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分)②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分)实现共享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9.(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将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相结合,重视了文物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文物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②联系具有多样性,将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克服了只注重眼前联系而忽视长远联系的做法,能防患于未然。③联系具有客观性,实现文物保护“两个转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能更好地保护文物。④整体影响部分,将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相结合,立足整体,统筹文物保护全局,能确保文物安全。(每点3分,共1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加强跨国协作与文物保护,对研究沿线各国文明演进,保持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3分)②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既能促进与沿线国家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与融合,又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③举办丝绸之路文物交流展,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2分)④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能增进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介绍标志性文物的历史,解读标志性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②设立标志性文物保护基金。③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40.(1)思想内容: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宗法力量。(8分)
历史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3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煤碳的大量使用及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助推了砍伐树木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
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6分,答出三点即可)
相同:利用法律加强管理,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专门设置管理环境的人员。(4分)
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口的,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口的,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完全由政府专制;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6分,答出一点不同即可)
41.示例:
观点:政治妥协是暴力之外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3分)
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在中共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9分)
评分参考
42.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地数量多,类型多样;乡村休闲旅游地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率较高,客源市场广;交通通达度高;地区接待能力高;政府政策的支持等。(答出五点,10分)
43.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加强环保管理和执法力度,治理水污染;减少废水排放,加强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布局工业,关停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答出五点,10分)
44. (1)内容:政治上,中央官制采取五省制;改进选官制度,设立进士科。经济上,减轻赋役负担,推广均田制;检索全国户口,增加政府收入。文化上,重建教育体系;进行文献收集与整理。(9分)
(2)评价:隋场帝改革为唐王朝制度的完善和封建盛世提供了借鉴;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隋场帝进行改革,表明隋场帝是一位图谋发展的政治家,但最终由于其暴政影响了其改革效果,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5.(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6分)
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胜利已初露曙光。(3分)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6.(1)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行议会政治和“君民共主”;整顿吏治;高薪养廉;实行选举制,让人民得到一定的参政权利。(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他的议会政治和“君民共主”的变法主张,是对“中学为体”的思想的一种扬弃与发展;“君民共主”未能摆脱“尊君崇上”的传统观念;设议院是为了限制君权以赢得民心;在清末财政拮据情形下,给官吏加薪有些脱离实际,不太现实。(9分,答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