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记者从滨州市教育部门获悉,今年我市教育工作重点已经确定,普通高中招生2万人,和去年基本持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同时,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让贫困学子有学上。
■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以上
据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校全面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纳入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依据。进一步改革初中学业考试科目、形式、内容,加大高中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以上。建立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生日常考试评价改革。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5%。
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重视对高中艺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科目开设的引领和指导,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学。
■ 定期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抓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定期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各级各类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各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时,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30%的中小学达到标准化要求
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按照市、县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质量监督。组织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明德小学项目工程,分类推进学校在设置规划、建设用地、校舍建设和装备条件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要求,确保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今年30%的中小学达到标准化要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60%以上。
■ 40个乡镇达到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标准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教育条件装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力争再有40个乡镇达标,今年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完成70%以上。筹资5000万元,完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充实更新市、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全面完成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园网建设;装备学生用机、教师用机各2000台、教学仪器设备1100万元,消灭信息技术教育盲点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600个。充实540万元的电教教材资源库。
■ 组建滨州市职业教育集团
据悉,今年我市将组建滨州市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积极争创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校以及国家和省骨干特色专业,强化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全市力争各有1所中职学校达到国家级省级重点和示范学校标准,1至3个专业分别成为国家和省骨干专业。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将有4万名贫困学子受益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奖助学金政策,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安排7292万元资助46700名家庭贫困学生。扎实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规范资助中心的管理运行,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资助对象认定工作公平、公正。探索资助中心吸纳社会救助资金的运作模式,拓宽资金渠道,提高资助水平。
今年我市将投资5800万元,完成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一期主体工程。进一步提高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水平,提高各学段特殊教育学生入学率,推进随班就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