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考试大纲 - 正文

 
2010年福建专升本刑事技术学考试大纲
来源:2exam.com 2009-12-9 【字体:小 大】
2010年福建专升本刑事技术学考试大纲

(2)箕型纹:
中心由根以上的箕形线套叠构成内部系统。上部及两侧由弓形线体系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行线为根基组成的花纹。
特征:三个系统、一个三角
分类:开口箕(左倾、右倾)、闭口箕(左倾、右倾)
正箕(箕头朝内的箕型纹,占94.5%)、反箕(5.5%);
注意*:箕与帐的界限:
当花纹中心仅有一条箕形线时这条箕形线必须是完整、圆滑的;且箕头和靠近三角的箕枝部分不得与其它纹线结合或接触,将纹线直接引向或引入三角的外围系统中去,否则应列入弓型纹。
(3)斗型纹
中心由一根以上的环形或螺形或曲形线相套叠,或环形线、螺形线体系相套叠构成内部系统,其上部及两侧外围由弓形线系统包绕,下部由波浪线和横直线为根基组成的花纹。
特征:三个系统,二个三角(一般),内部成旋绕体系。
分类:囊形斗:(左囊、右囊;正囊、反囊)
环形斗:(左倾、右倾、无倾)
螺形斗:(左旋、左旋)
绞形斗:(顺时旋、逆时旋)
曲形斗:(正旋、反旋)
双箕斗:
杂形斗
A、囊形斗:
中心有一根以上的大头闭口箕形线,其中腔内有一根以上的凸向箕口且不与箕口的纹线相接触的弧形线,所组成的形似囊状或棒锤状的花纹。
分类:左囊(闭口箕左倾)、右囊(闭口箕右倾)
正囊(闭口箕箕头朝内的囊形斗,占94%)、反囊(闭口箕箕头朝外的囊形斗,占6%);
B、环形斗:
花纹中心有一根以上的环形线相套叠组成的斗型纹。
分类:左倾环(长轴左倾,大多为右手所留);右倾环(长轴右倾,大多为左手所留);无倾环(长轴基本垂直或水平,左右手比列接近)
注意:(环形斗及螺形斗)
当花纹中心仅有一条环形线时,要求必须是明显可靠、独立、圆滑的,如果其外壁有似连非连的螺形线时应归入螺形斗。
C、螺形斗:
花纹中心由一根以上起点,方向一致的螺形线并行,绕旋组成的斗型纹。
分类:左旋螺形斗(又称顺时螺形斗,指中心螺形线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螺形斗);右旋螺形斗(又称逆时螺形斗,指中心螺形线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螺形斗)。正螺(指从指尖方向看旋向拇指侧的螺形斗,约占81.6%);反螺(指从指尖方向看旋向小指侧的螺形斗,约占18.4%);
D、绞形斗:
花纹中心由两条以上独立且起点方向相反的螺形线相对绞绕,旋转组成的斗型纹。
分类:左旋绞形斗;右旋绞形斗。正绞(93%);反绞(7%)。
E曲形斗:
花纹中心仅有一条完整,独立的曲形线组成的斗型纹。
分类:左旋曲形斗;右旋曲形斗。正曲(94%);反曲(6%)。
F、双箕斗:
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独立、圆滑的曲形线相层叠、或在一条曲形线的假箕头内各有一条以上完整的箕形、形线、最后随曲形线凭旋组成的斗型纹。
分类:左旋双箕斗;右旋双箕斗。正双箕;反双箕。
G、杂形斗:
指具备弓斗型纹的一般条件,但不能归入上述只种斗型纹中去的花纹。
4、混杂型纹
指中心由两种以上的纹线体系相并列混合,或因基形态的奇特,结构杂乱而不能归入弓箕斗的花纹。在中心的两侧和上部亦由弓形线体系包绕,下部亦由波浪线和横行线层叠为根基组成。
分类:箕帐混合纹;箕斗混合纹;并列混合纹;并列箕形纹;并列斗形纹;杂形纹。
(四)指节乳突花纹
指节的皮肤组织结构与指头相同,但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与指头纹有着明显的区别,指节花纹形态极为简单,由一些弧形线,斜直线及弯折线等组成。
依指节中段纹线的形态可分为:平弧型;倾斜型;混合型;
1、平弧型:
指中段主要曲横于弧形线组成的指节花纹,有时在弧形线之间参杂一些波浪线或短斜线。弧形线组的弧度有大小之合,弧凸朝向有上下之区别,弧峰有居中或偏侧之异等。
2、倾斜型纹:
指中段主要曲倾斜直线组成的指节花纹,常参杂一些弧形线或波浪线,斜直线倾方向有左倾右倾分,倾斜程度有大小之别。
3、混合型纹
指中段由弧形线,倾斜斗线、弯折线、波浪线等混全而成的指节花纹,基形态不很规则,特别是旁折线的弯曲程度,形态变化很大有时可构成类似山峦重叠的图案。
(五)手掌乳突花纹的基本形态
手掌面乳突花纹具有面积大,流程长,纹线粗疏,其花纹结构不规范,形态变化大;但其纹线及花纹流向规律性较强,常可根此判断手别。
1、指根区乳突花纹
(1)每个指根部位都有一组凸向掌心的横行弧形线,常与两侧的指间纵行纹线汇成三角为“Y”形结构,其中食指和小指根弧形线呈倾斜力大,且流程较长。
(2)各指间纵行纹线多弯转流向小指侧有时流回同一指间的另一侧构成箕型纹,少数流入另一指间构成弓型纹,斗型纹在指根区不及为常见。
3、内侧区乳突线花纹
全区纹线多凸向掌必的纵于扩大圆弧。弧度由掌心,向拇指根侧逐渐变小,至指根附近基本趋于平直;且由上至下逐渐变大常在内侧下区向内急转流至内斜边缘。此区亦有弓、箕、斗、型纹出现,有时出现叶状纹或斑纹。
4、外侧区乳突线花纹
纹线始于食指根部及两侧,斜流经掌心至大部分外侧边缘。纹线由少因速曾多,呈头部指向外下方的“扫帚状”。个别的出现叶状纹,在此区也有弓、箕斗出现、有时出现两个花纹并列的情况。
(六)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
细节特征是乳突纹线局部的细小结构,特殊形态及纹线的组合构造等。其种类、形态、大小、方向、角度、构成数目、组成形式以及分布关系等,是构成指纹人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利用手印进行个人鉴别中最为重要的特征。
1、种类:
(1)起点:纹线的“始端”
横行线左端、竖线上端、弧形、螺形、曲形线的顺针始端。
(2)终点:纹线的“末端”
(3)分岐:纹线由一条“分叉”为两条以上纹线的分叉处
(4)结合:纹线由两条“会合”为一条纹线的会合处
(5)小点:指本身呈点状或不足1.0mm的纹线结构
(6)小眼:在纹线上分出的小枝叉又弯流返向到原纹线,所形成的形似“眼睛”状的纹线结构,线度在5.0mm以下。
(7)小勾:在纹线上分出一小枝叉,所形成的形如小勾状的纹线结构,线度∠5.0mm。
(8)小桥:连接两条较长纹线的一条短纹线成桥状,线度∠5.0mm。
(9)小棒:指介于1.0mm和5.0mm之间的线状纹线段。
2、标示和命名:
(1)垂直到位:标线与所标示的特征所在位置及纹线应尽量保证较大的角度。同时保证将线标到特征点上。
(2)均匀散射,不交叉
(3)排列整齐
(4)自1时位起顺时针顺序标号
第三节 手印的分类、寻找和发现
一、手印的概念和分类
(一)手印的概念
手印是人的手指手掌表面接触物体时在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印痕,包括指印、指节印和掌印,它能反映手的外形结构和手掌面皮肤花纹的形象特征。
(二)手印的分类
我们根据客体形变与否,根据附着物及其变化的情况将手印分类如下:
1、按承痕体表面物质结构的变化程度分:立体手印,平面手印;
2、按附着物物质变化状态分:加层手印,减层手印;
3、按手印色调反映分:潜在手印,显在手印;
4、按手印中介物质成份分:汗液、血液、粉尘、汗垢、面质、油垢……;
5、按手印反映的手纹部位分:指印、指节印、手掌印;
6、按手印在案件中的性质分:现场手印、样本手印
7、按手印的鉴定条件分:模糊手印、变形手印、清晰手印、完整手印、残缺手印等
二、现场手印的寻找、发现
(一)寻找手印的基本要求:
1、认真细致,细心、耐心、恒心;
2、遵循工作程序、注意方法;
3、戴手套,使用光源;
4、严禁以显现代寻找。
(二)寻找、发现手印的重点部位
1、现场出入口;
2、犯罪活动的中心区域;即犯罪活动的目标所在之处及有关的物体等。
3、出入通道;出入现场的途径中可能接触的物体。如出入口(特别是入口)处的门框、窗框、拉手、插锁、门窗玻璃及门锁等;通道中的障碍物和借以攀扶的物体等。
4、作案工具和其它遗留物。
5、作案人可能接触的附属设备和物品。
三、发现手印的方法
1、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显在手印):通过普通光或改变入射角,或改变光的色调与强度等方法用肉眼观察即可发现;
2、透明体上无色手印:透光加深色背景的办法,可改变视角或入射角
3、光泽客体上的无色手印:反光观察和“哈气法”。大型透明体可在下面贴加深色背景进行反光观察。
3、非光泽非透明体上的无色手印:显现外理。
第四节 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
一、物理显现法
(一)粉末显现法
1、显现原理
手印物质与粉末的物理吸附和静电吸附作用。手印物质与粉末间的亲合力是由两种物质之间的粘滞力,万有引力和静电吸引力所决定的。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汗水和油垢的蒸发,干涸、电阻上升,静电位下降,亲和力逐步减弱,直至手印完全“干燥”。当亲和力极弱时,粉末显现失去作用。
粉末显现时效的相关条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客体条件。一般是3—4天有的10天。
2、粉末的分类
(1)按粉末的化学性质:金属粉末、非金属粉末;
(2)按粉末的组成成份:单一粉末、混合粉末;
(3)按粉末的性能:一般粉末、磁性粉末;荧光粉末。
3、粉末的分类及适用客体:
(1)金属粉末:铝粉(A1)也称银粉:
银灰色粉末,附着力很强、粘性也较大;有干磨粒状,水磨片状两种。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显现物面干燥 硬质光滑客体上的新鲜及稍陈旧的汗潜手印和油质手印。如:玻璃、电镀制品、搪瓷、釉陶瓷、硬塑料、胶皮、光滑油漆、不锈钢制品等。
(2)青铜粉(Cu、Zn、Si、Ti)也称金粉。
金黄色粉末,其附着力稍弱于同规格的铝粉,粘性也小于铝粉。
适应能与铝粉相近。
(3)磁性粉:合成粉末
载体:还原铁粉。(300目以上)配粉:硒静电复印粉,铝粉、青铜粉或染料粉末等。
特点:附着力强,吸附性好,适用范围广。
适用范围:几乎用于印有无油的光滑客体,不仅适用于玻璃,电镀制品、瓷器、釉陶瓷、硬塑料、光滑油漆等硬质光滑客体,还可以用于光滑皮革,人造皮革(非粘性)、竹器、各种光滑纸张、证券、人民币及光滑木质体等客体上的手印显现。
注意:当粉末使用较长时间后,铁粉含量过高,应添加配粉。
4、选粉注意事项:
(1)根据客体性质选择粉末:粘性较强选择磁性粉;如膜、塑料、橡胶。颜色不同选择与之反差大的粉末
(2)粉末必须颗粒细腻(400目以上)、均匀、松散、干燥。
5、粉末显现操作方法:
(1)撒粉刷显法
毛刷蘸粉于客体上方(10—20cm),轻弹并平移刷柄使粉末薄而均匀地(宁薄勿厚)落到客体表面上;将毛刷放入瓶中垂磕瓶口净刷;用刷尖轻扫,发现手印后顺纹线扫动直到显好手印,收回多余的粉末,再次净刷,将小犁沟中及周边的余粉扫净。
(2)直接刷显法
毛刷蘸上粉末,沿物体疑有手印的部位扫动,发现手印后净刷,再顺纹线流向扫显,直至手印显好为止。
(3)抖显法
将少量粉末倒于客体上,用双手(带手套)将客体对应的两短边提起使之呈“U”字形,左右两手交替对应反向上下移动,使粉末反复滑过疑有手印的部位,直到显好手印为止。回收多余粉末回瓶中,再从背面弹击客体,去掉客体上附着的余粉,显现即告结束。
(4)磁性刷刷显法:
用磁性刷将磁性粉吸起成粉穗状,用穗尖在客体表面平移滑动,“倒穗后”重新吸粉进行刷显;手印显好后,回收磁粉;通过弹击背面的方法去掉客体上的余粉,显现结束。
6、用粉末法显现手印应注意的问题
(1)粉末法只适用于干燥、无油、常温下表面光滑客体上新鲜手印的显现。
(2)粉末和毛刷应保持干燥、洁净
(3)选择粉末法应跟根据现场的气候条件和客体环境情况选择使用;
(4)注意保护手印本身和附近的其他物证(如生物物证);
(5)刷显时注意粉末量,粉末量宁少勿多。
(二)熏染显现法:
以某种物质的气态分子或蒸发元素与手印物质客体产生物理附着或化学反应而显出手印的方法。
1、碘熏法
碘熏原理:碘升华,遇水加速凝华而将手印染色。碘升华遇手印物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合并成二碘硬脂酸(褐色)
2、烟熏法
显现原理:同粉末显现;烟熏物质有:松香带,樟脑粉、煤油灯等。
(三)小微粒悬浮液显现法
二、化学显现方法
用某种或某类化学试剂与手印遗留物中的某种或某类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或同时与这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而这种物质可以是有色的化合物,也可以是无色的,但显现后需要在某波长的光线激发照射下,通过其本身所产生的荧光进行观察记录。
1、a—氰基丙烯酸乙酯显现法(502显现法)
(1)“502”胶熏原理:
“502”胶是以α—氰基丙烯酸乙醋为主体,参入少量对苯二酚、二氧化硫等阻聚剂制成的粘合剂。由于α—氰基丙烯酸乙醋单体(502单体)中氰基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所以它们很容易在水或氨基酸等的引发下进行阴离子型聚合;纹线上含有大量的水分和一些氨基酸,从而使纹线上的聚合物明显多于客体表面而显出手印纹线。
(2)适用客体:适用绝大多数的非渗透性、非吸湿性的客体表面。对于皮革、橡胶、塑料尼龙、人造革的客体上的新鲜或稍陈旧手印显现效果很好。
(3)显现方法:大型或小型熏显器熏显;滤纸贴附熏显。
3、茚三酮显现法
(1)显现原理:
茚三酮+氨基酸→NH3;同时茚三酮被还原,过量的茚三酮和生成的氨,还原型茚三酮缩合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2)适用客体:适用于白纸、本色木的新鲜或陈旧手印
3、硝酸银显现法
4、DFO显现法
5、茚二酮(IDO)显现方法
三、光学显现方法
用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检材,在检材上形成反射光亮度分布或荧光亮度分布图像,显示出检材上的特征。常用光学显现方法有:
1、配光照明方法;
2、配光照明方法;
3、分色方法;
4、紫外反射和荧光方法;
5、红外反射和发光方法;
第五节 记录、固定、提取现场手印
一、现场手印的记录
对现场手印勘验情况的记录,是现场勘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显现的手印,在判断其为作案所留的可能性后,必须将其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素材。
(一)记录的意义
1、列入现场勘查笔录,与手印一起作为证据,使现场的手印能够成为合法证据;
2、为离开现场后,进一步分析手印提供淙始材料。
3、为“会诊”现场手印提供准确素材;
4、便于模拟现场的原始条件进行科学实验,以验证检验鉴定中出现的疑点。
5、便于在鉴定中,分析现场手印的痕迹种类及变化因素等。
(二)记录的内容
1、手印的具体方位和位置。即手印在什么物体上,在物体的哪一部位,物体在现场中的具体方位等。
2、手印的方向。即指尖的方向,腕部拇指侧或小指侧的方向等。
3、同类手印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物体上或一定范围内同类手印间的相对位置,间隔距离,排列关系及相对角度等。
4、手印的现场格局,即留手印物体本身及周围其它事物体,对遗留手印的动作起到某种限定性作用的空间环境。
如手伸入孔洞取物时,手印一孔洞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他靠近的物体具体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对关系位置关系,以及相互的间距等情况。
5、手印的形成物质,即手印是由汗孔液、汗垢油质、油垢、面质、粉尘等形成或由染料附霜等形成。
6、手印的种类及具体显现处理方法,即手印是方体的还是平面的,是加层的还是减层的等及用的哪种方法,哪种物质或试剂显出的等等。
7、承痕体的表面性质,如客体表面的质属玻璃、电镀、哪种金属、瓷器、油尘、塑料、木质体、竹器、纸类、皮革、纺织品等;客体表面凭洁度的高低,参透性的强弱等;留手印部位的具体形态;是凸、凹、还是凸、凹相间等,客体的硬度及可塑性等是否具有形成立体手印的条件等。
(三)记录的方法
1、照相法
拍照手印,主要分概貌照相、重点、细目照相,其特点是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手印的形态结构,手印的方向,位置及手印相互关系等。
2、文字记录
能详细地记述手印的具体情况。如手印的形成物质,处理方法和种类,手印间的具体相对位置,间距等等具体情况。
3、绘制示意图
此法不仅能清晰,完整地反映出手印的方位及现场格局等情况,而且能将照片和文字记载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现场方位图,平面、附视图、透视图。
4、录相
二、现场手印的固定和提取
(一)照相法:
照相法不仅是记录手印的必要方法,同时把是固定,提取手印的首选方法。
此法不仅能保持手印的原始形貌,同时接能反映出手印的方向,位置及相关系等情况,最重要的是这一方法对其后面使用用的任何提取方法,不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先行拍照,就能保证在其他提取方法失败的情况下,仍有物证照片保证。
(二)提取实物法
即提取带手印的轻小客体部分截取或拆取大客体带有手印的部分或部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取实物先行拍照后,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它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手印的一切真实情况,为分析判断和检验,鉴定、提取、最大方便,而且不要于长期保存原始物证。
3、指纹胶带纸贴取法
4、制模法
第六节 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
一、现场手印分析判断的意义
(一)明确每个手印的应用价值;
(二)明确收集嫌疑样本的范围,提高办案效率;
(三)明确比对重点,加快查档和鉴定速度等。
二、判断现场手印是否作案人所留
(一)分析现场手印本身的遗留情况与案件情况的关系;
(二)观察现场手印承痕体和手印形成物质之间的关系;
(三)比较不同的现场手印,确定是否为同一作案人所留;
(四)调查事主及接触现场人员情况,排除无关人员手印;
三、分析确定手印的遗留部位
(一)区分手指与手掌痕迹:
(二)区分左右手印痕
1、据手印的现场格局分析:
2、据手印的空间状态分析
3、据指头乳突花纹的流向分析:
四、通过手印分析人身的特点
(一)判断遗留者的身高
(二)分析遗留的体态
第七节 收集手印样本
一、手印样本的概念
(一)手印样本的概念
(二)手印样本的种类
1、捺印样本
2、自然样本
3、实验样本
二、收集手印样本的原则
(一)合法性
(二)来源要准确
(三)数量要保证
(四)质量保证符合鉴定要求
三、收集手印样本的方法
(一)收集样本手印的对象
(二)油墨捺印十指纹捺印卡
1、三面捺印
2、平面捺印
3、局部捺印
(三)活体采集仪收集十指纹卡
(四)尸体手印样本收集
(五)密取样本手印的方法
第八节 手印鉴定
一、手印鉴定的概念
手印鉴定是在犯罪现场提取的手印与犯罪嫌疑人捺印样本之间进行比对,认定现场遗留手印是否为嫌疑人所留。
二、手印鉴定的原则:
1、一人检验,他人复核,领导审批;
2、下级检验,上级复核,集体会诊;
3、结论要可靠、科学、准确;
4、结论只有“肯定同一”和“否定同一”两种情况。
三、手印鉴定的程序:
准备工作、初步检验、深入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做出结论、制作手印鉴定书。
四、手印鉴定的方法
1、特征对照比对法
2、特征方位比对法
3、特征几何关系比对法
4、特征重叠比对法

附录: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介绍
一、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C):AFIS(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运用模糊数学原理,通过自动筛选和匹配指纹特征,并进行评分,根据分数排列得到一些相似的候选指纹(50名或更多),提交指纹专家检验鉴定,最终认定同一。
二、掌纹自动识别系统(APIS): Automated  Plam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掌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其原理和功能与AFIS类似。
三、捺印指(掌)纹库:将嫌疑人的油墨或活体十指滚动指(掌)纹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起的数据库。
四、现场指(掌)纹库:将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指(掌)纹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起的数据库。
五、指(掌)纹处理: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指(掌)纹上的纹型、中心、三角、第一屈肌褶纹、数线、细节特征点等进行分析提取,然后压缩图像。
六、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运用:
1、正查:现场指(掌)纹比对查询捺印指(掌)纹库,查找嫌疑人;
2、倒查:犯罪嫌疑人捺印指(掌)纹比对查询现场指(掌)纹库,查看嫌疑人是否有积案;
3、查重:捺印指(掌)纹查询捺印指(掌)纹库,查看捺印人是否有前科,或有重卡;
4、串查:串并案,现场指(掌)纹查询现场指(掌)纹库,查看案件能否串并侦查。

思考题:
1、手纹的特点
2、何为十指纹六步分类法,六步分类法是如何对十指纹进行分类的?
3、手掌面乳突花纹有哪些细节特征,如何标识?
4、手印的形成机理与分类
5、寻找现场手印的重点部位有哪些?如何寻找?
6、手印显现方法有几大类?
7、请说出粉末显现法常用粉末和适用客体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8、请说出502胶显现法的显现原理和适用客体
9、请说出茚三酮显现法的显现原理和适用客体
10、如何固定和记录现场勘验提取的手印
11、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的意义
12、手印样本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意义
13、如何使用十指纹捺印卡提取手印样本
14、手印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第六章   足迹检验
第一节 足迹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在站立和行走运动中,赤足或穿着鞋袜的足与地面等承痕客体表面接触时形成的痕迹总称。足迹包括赤脚足迹、穿袜足迹和穿鞋足迹。足迹既能反映造痕体(赤足或穿鞋袜的足)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又能反映人的行走习惯特征。
二、足迹的形成
(一)足迹形成的三要素
1、造痕体——足
足是人体下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人体,与地面接触实现行走的功能。行走时起着缓冲、支撑、蹬地的作用。每个人的足都是由26块骨头组成的,可分为趾骨、跖骨、跗骨三部分。趾骨部分有14节,除拇趾是两节外,其余均为3节;跖骨部分有5块;跗骨部分有7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和3块楔骨。另外,足底还有一些籽骨,一般多分布于第一跖骨处的跖面,每个人的籽骨数量不等,大小不同。其作用是调整压力、减少摩擦、改变肌肉的牵拉方向等。这些骨头之间通过关节、韧带和腱膜等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足。每个人各足骨的大小、排列位置、组合角度等均有差异,因此每个人足的形态结构均有各自的特殊性。
2、承痕体
足迹的承痕客体种类繁多,现场上常见的有地面、地板革、大理石、沙土、水泥、柏油路、地毯等各类地面,有时各种室内家具、衣物等用品也可能成为足迹的承痕体。这些客体由不同材质构成,具有不同颗粒度、纤维结构和不同塑性、粘附性、渗透性、弹性、硬度等性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足迹的形成。
3、作用力
足迹,是赤足或者穿着鞋、袜的足与承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专升本
福建专升本 | 安徽专升本 | 山东专升本 | 江西专升本 | 辽宁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 湖南专升本 | 湖北专升本 | 上海专升本 | 广东专插本
河北专接本 | 江苏专转本 | 北京专升本 | 浙江专升本 | 重庆专升本
吉林专升本 | 黑龙江专升本 | 山西专升本 | 天津专升本 | 甘肃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 陕西专升本 | 内蒙古专升本 | 四川专升本 | 云南专升本
浙江省22 | 新疆直升本 | 广西专升本 | 江苏专接本 | 青海专升本
上海插班生
政策法规
考试大纲
考试问答
试题答案
录取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