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枪或其他非自动枪支,射击弹壳遗留在弹膛和转轮的弹巢中;
4、罪犯故意掩蔽罪证,采用套袖、包裹等方式拾取射击弹壳。
三、嫌疑发射枪支的搜寻
(一)在自杀、伪装自杀、自伤、意外走火和误伤案件现场上射击枪支的提取
在以上枪击事件或案件的现场上,除了遗留有弹头、弹壳外,常常留下射击枪支。提取射击枪支时,应当注意安全,在进行枪支原始状态的记录后,应先将枪弹分离,再进行封存,此外,提取过程中不能破坏枪支上所遗留的痕迹,如手印、射击物屑等。
(二)其他枪击案件发射枪支搜寻和提取
在凶杀以及其他使用枪支犯罪的案件现场犯罪人一般将枪带离现场,枪支作为枪击案件最重要的物证,应当重点搜寻发射枪支。
1、有些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避侦查,将枪支扔到现场周围,勘查时应注意在现场周围环境中寻找。
2、对于重点嫌疑人可以通过法定手续,进行公开或秘密搜查其住处、工作地点、活动场所等,以提取嫌疑枪支。
3、有枪支档案的可以进行枪支查档,弄清枪支的登记情况,确定作案枪支。
4、对于通报丢失的枪支,要结合现场特点、作案时间、地点、手段、和枪弹痕迹物证的情况决定是否并案侦查,查找枪支
四、射击弹头、弹壳和射击枪支的记录、提取和包装
射击弹头、弹壳和射击枪支的提取时做到应当详尽记载、客观反映、安全提取,妥善包装,防止损坏。
(一)射击弹头、弹壳和射击枪支的提取记录
1、要先对枪支、枪弹、弹孔等固定其原貌和位置,并进行拍摄的记录。
2、要注明枪弹痕迹、物证是何案的物证,在何时、何处、何种情况下找到的。用什么方法提取的。
3、弹头穿射了哪些物体?各种枪弹痕迹物证的数量、分布、各自与现场固定物、尸体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关系。
4、枪支上有否手印和其他附着痕迹,附着物证(毛发、血肉、火药渣等),它的分布在什么部位、面积多大,枪内有无枪弹,数量多少,枪机是否关闭,是否呈待发状态,保险钮是否打开。
5、注明弹孔、弹道在物体上的空间位置和具体反映,并加注连线和其它连接记号,以便在必要时,恢复原状,重新分析、勘查。
(二)射击弹头、弹壳和射击枪支的提取包装
1、不硬抠、硬挖,防止损坏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和附着物屑。
2、要提取完整射击弹头和弹壳,包括它的破碎分离物
3、不要任意擦洗,揉捏,剥刮弹头、弹壳。
4、弹头、弹壳、实弹、枪支要分开包装,妥善固定。
弹头、弹壳,可用洁净的软布或布块包好,分别装在盒内,袋里,并用棉花、木屑等软物衬垫。对留有射击洞孔、残渣的客体,要提取原物,可在一定范围内剪下织物或取出部分物品。包装时,要层层以软纸、软布相隔,防止震动,撞坏。对留在玻璃、瓷器、陶器等脆硬物体上的弹孔,要在适当地方,用透明胶纸粘贴,防止其破碎。对枪支一般可用洁净柔软的纸张和纱布扎住枪口、包住机件缝隙、勿使灰尘落入。如果枪内有枪弹,一定要取出分开包装。
5、对枪支、枪弹和有关物证的送检,以派专人为宜。
六、射击残留物的提取和检验
枪支射击时,从枪口喷出和从枪管尾部逸出的气团中,除了大量的气体外还有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火药颗粒及其中间固体产物和弹头在枪管内剧烈磨擦而产生的金属碎屑等,这些射击残渣可能嵌入和附着于目标的表面、附着于射击者手部和衣服表面。此外,枪管内壁也可沉积射击残渣。寻找射击残留物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紫外灯,红外照相等去搜寻和发现。射击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火药燃烧后形成的残渣及弹头上脱落的金属碎屑。提取和检验射击残留物,可以确定创伤是否枪伤,也可以为分析枪种和弹种,射击距离、方向、角度等枪击事实提供依据。
(一)射击残留物的发现和确定
寻找射击残留物应重点在入口的周围、弹道内壁、弹着点附近等重点部位去寻找。如果是自杀案件,除衣服外层、尸体表面等处应重点寻找外,还要注意在里层的衣物上寻找。对于细小、量少、色淡的射击残留物可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或红外照相等方法观察寻找,也可采用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的方法寻找。
(二)射击残留物的提取
在射击过程中,射击者手上、身上、枪管中以及近距离射击时的目标物上都可能留下射击残留物。提取这些射击残留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射击手部射击残留物的提取
持枪射击时,一般在射击者手上都能留下射击残留物,但是这些物质经水洗、搓手等动作都可能失落。实验表明射击残留物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射击者手上保留2小时,因此,应当及时收集射击者手上射击残留物。在收集射击者手上的射击残留物时,收集人员应带上橡胶手套,以防止污染物证。收集的部位一般有手掌和手背部位,如果射击者手掌上有射击残留物,而手背上没有,说明嫌疑人拿过枪,并不一定开过枪,或者枪支的残留物遗留很少,反之手背上有射击残留物,则很大可能是嫌疑人发射过。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四种。一是溶解法。用5%的HNO3溶液浸湿的棉球擦拭嫌疑人手心手背或者将5%的HNO3溶液喷在被检人手上,然后用干燥的取样签擦拭被检者手部。二是石蜡膜法。在60℃时,溶解石蜡,让被检人手指手掌浸入,均匀地涂上1毫米厚的石蜡,然后缠上一层沙布,再涂上一层石蜡,冷却后轻轻收缩手指,取下石腊膜即可。三是用胶纸、AC纸或火棉胶直接粘附提取。四是使用专用的枪弹射击残留物提取沾台提取,这种提取沾台是专门为扫描电镜检验配备使用的。
2、射击枪支射击残留物的提取
对于提取到的嫌疑枪支,有时也需要检验枪管中有无射击残留物,以确定枪支在近期是否发射过,具体方法是将枪口朝下,用滤纸卷成卷插入枪口,使其四壁与枪管紧贴,露出枪口2-3厘米,然后用一烧杯盛入氨水,让露出的滤纸插入氨水中,浸泡2-3分钟即可取出滤纸检验。这种方法对于提取铜离子最有效。
3、射击目标物或射击者衣物射击残留物的提取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确定目标物上是否有射击残留物,有时还需要确定射击残留物的成分。提取的方法有枪弹射击残留物提取沾台提取法、复印法和综合法三种。复印法可以提取皮肤、纺织物、木制品、墙壁等目标物上的残留物,包括干复印和湿复印两类。综合法即提取和检验的方法相综合。
七、枪击案件现场分析
分析伤亡事件性质的性质,是指查明枪击命案中的自杀、他杀、误杀和意外走火等事件的真实情况。主要从射击距离、枪创位置、现场特点、死者姿态、弹道分析上入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判断和分析案情,以便确定枪击事件的性质。
(一)持枪他杀的特点
1、尸体上的致命伤是枪弹伤;
2、尸体上无远距离射击痕迹,手上无射击残屑;
3、现场有多种、多枚射击弹头、弹壳、尸体上有两处心目的致命伤;
4、尸体上有挣扎、搏斗的伤痕;
5、现场有罪犯活动的痕迹、物证和变动迹象、或发现有丢失的物品;
6、调查中有他杀的因素,无自杀的原因等。
(二)开枪自杀的特点
1、尸体的枪弹创,只有一处是致命的,弹道特点符合自射的动作;
2、死者常衣着整齐,身上无挣扎、搏斗伤痕,手上有射击残渣;
3、现场尸体附近有发射枪支,并处于待发状态,枪上有死者的指纹或系有导引扳机的绳索等;
4、现场门窗紧闭、弹孔为自内向外飞射;
5、调查中发现有自杀因素。
(三)流弹误射事件的特点。
1、经勘查、调查、没有发现犯罪的痕迹物证和罪犯的活动迹象,也不具备自射的现场特征;
2、除留有枪创及射击弹头外,现场没有枪支和射击弹壳;
3、现场多在旷野、室外,经调查发案当时,在一定距离内确实有人因打靶、打枪朝着现场方向发射过子弹;
4、射击弹头、弹壳和弹孔、弹道等客观反映与射击人交待的发射情况相吻合;
5、发射地点常常较远,一般无瞄准射击的可能,弹壳又常可在交待的射击地点找到;
6、射击人对被害人不存在加害因素。
(四)意外走火肇事的特点
这种事件是枪支机件失灵、射击人疏忽大意造成,射击距离一般较近。
1、确已查明,发生事件的肇事枪支、机件陈旧松散,击锤跟机,保险失灵等,枪支可在拆卸人擦拭、触摸、碰击等过程中引起“走火”发射;
2、现场一切反映,符合无意击发的动作;
3、自首人交待与勘查、调查、实验的结果相吻合;
4、枪击人无作案因素,被害人无自杀原因等。
第五节 枪弹痕迹的鉴定
一、 枪弹痕迹鉴定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一)枪弹痕迹鉴定的任务
1、送检的现场弹头、弹壳是否是送检嫌疑枪支所发射
2、送检的不同现场弹头,弹壳是否为同一支枪所发射
3、送检的现场弹头、弹壳为何种枪支发射
4、送检的现场弹头、弹壳是否为建档枪支所发射
5、复核检验
(二)枪弹痕迹鉴定的基本程序
二、分析枪种
(一)根据现场遗留的射击弹头、弹壳的形貌、结构、规格方面判明弹种,再确定配用枪种的范围
(二)根据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1、根据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1)按照弹头结构、成份、形貌、规格,确定弹种及其配用的枪种范围。
(2)根据弹头上的枪种痕迹特征区分发射枪种。
(3)应用弹头上进膛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2、根据射击弹壳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1)按照弹壳结构、形状、尺寸等特点,判定弹种和配用发射枪种的范围
(2)根据弹壳上的枪种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3、根椐猎枪弹壳痕迹区分发射枪种
4、根据小口径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
(三)应用理化检验方法,对射击残渣、物屑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检验,判明弹种,再确定配用枪种范围
三、枪弹痕迹鉴定
枪弹痕迹鉴定是指侦查技术人员通过对现场弹头、弹壳与样本弹头、弹壳的比对,或者对几个现场弹头、弹壳的相互比对,确定现场弹头、弹壳与样本弹头弹壳或者几个现场弹头、弹壳是否为同一支枪所发射的检验过程。枪弹痕迹鉴定的一般步骤是:
(一)预备检验
1、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填写枪弹痕迹鉴定登记表
2、复核鉴定,还要了解原鉴定单位的鉴定过程和鉴定结论
3、了解鉴定要求
4、准备必要的检验器材
(二)分别检验
1、利用仪器和光源寻找发现特征
2、从主到次,由点到面寻找
3、在应留痕的部位重点寻找发现
4、正确区分生产加工中的特征和使用中的特征
(三)样本弹头、弹壳的制取和收集
1、抓弹器
2、射击支架
3、射击室
4、射击实验记录
(四)检验样本弹头、弹壳
(五)比对检验
1、特征对照法
2、线条结合法
3、特征重叠法
4、综合比对法
(六)综合评断
1、认定结论的条件
2、否定结论的条件
(七)制作鉴定书
1、文字部分
2、照片部分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枪弹痕迹 射击弹头弹壳痕迹 弹着痕迹 射击物屑 枪弹痕迹检验
2、枪弹痕迹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3、枪弹痕迹检验有哪些作用?
4、枪弹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5、枪弹按用途如何进行具体分类?
6、枪弹按配用枪种如何进行具体分类
7、枪弹有几种击发部位?
8、试述发射药的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
9、猎枪弹用什么方式进行分类?如何分类?
10、试述枪管的结构,并说明枪管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11、枪支的基本构造主要有几部分构成?
12、自动枪支的自动方式的工作原理有几种?自动枪支的如何完成射击循环动作?
13、按枪支的构造枪支可以分为几类?
14、如何按口径对枪支进行分类?
15、简述五四式手枪开、闭锁原理和过程
16、结合图示说明膛线痕迹的种类和具体结构,在枪弹痕迹检验中各起哪些作用?。
17、结合图示说明射击弹壳痕迹的种类。
18、如何发现和提取现场射击弹头?
19、简述搜寻和提取射击弹壳的常规方法,射击弹壳勘验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0、发现和确定射击残留物的有哪些技术手段和方法?如何提取射击残留物?
21、现场记录枪弹痕迹物证有哪些内容?有何要求?
22、包装枪弹痕迹物证应注意哪些问题?
23、持枪他杀案件现场有哪些特点?
24、持枪自杀案件现场有哪些特点?
25、流弹误伤案件现场有哪些特点?
26、意外走火肇事现场有哪些特点?
27、试述枪击案件和事件的现场重建的手段方法
28、现场枪弹痕迹鉴定的任务是什么?
第九章 特殊痕迹检验
一、特殊痕迹的概念
(一)定义:
特殊痕迹,也称其他痕迹,是指由于客观外界人或物的作用,在被作用客体表面留下具有反映客观特殊形象结构特征,具有事物同一性的反映特点,但不属于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四大类痕迹的其他痕迹。
(二)特殊痕迹的种类
1、牙齿痕迹及人体其他痕迹
牙齿痕迹又称为牙印,是牙齿对客体行使咬合功能时,在被咬客体上留下的痕迹。人体其他痕迹是指唇、臀、耳等人体其他部位在与有关客体接触时,形成的唇纹、臀纹、耳纹等印痕。牙齿痕迹及人体其他痕迹对于认定人身有重要的价值。
2、整体分离痕迹
整体分离痕迹是指整体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断裂和分解而形成新界面的形态。整体分离痕迹对分析现场的原始状况和微量物证的检验有重要的意义。
3、车辆痕迹
车辆痕迹,也称为车辆轮胎痕迹,通过车辆轮胎痕迹的检验可以分析行驶车辆的基本种类和属性,也可以认定留痕车辆。
4、玻璃破碎痕迹
玻璃破碎痕迹是指玻璃受到外界作用力的破坏,产生破裂而形成玻璃裂纹、玻璃碎屑。玻璃破碎痕迹可以帮助分析玻璃破碎的破坏方式、作用机理、与现场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为分析案情和侦破案件提供线索。
5、纺织物痕迹
纺织物痕迹是指纤维或纤维构成的织品,由于犯罪行为遗留在现场上的织品印痕,或是纤维机构分离的痕迹。纤维的种属鉴定和纺织品结构的分析检验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依据。
6、开破锁痕迹
开破锁痕迹是指用各种方法开锁过程中,由于开锁工具与锁的各部件相互作用,而在锁具各部件表面形成的痕迹。开破锁痕迹检验可以为分析锁具原始状态、锁具的开启方法、分析和认定开锁工具等事实提供重要证据。
7、血迹形态痕迹
犯罪现场血痕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或犯罪人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在犯罪现场的物体表面遗留不同分布形态的血液形象痕迹。犯罪现场血痕既是犯罪行为痕迹又是法医物证,血痕的双重特性充分反应出其在刑事犯罪现场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二、特殊痕迹检验学的概念
(一)定义:
特殊痕迹检验学是犯罪物证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隶属痕迹学研究的范畴,它以同一认定原理为基础,以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解剖学、机械学、纺织结构学、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几何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各种特殊痕迹的形成原理;特殊痕迹特征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各种特殊痕迹的勘查与分析方法;特殊痕迹的检验鉴定方法。为侦查提供线索,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二)特殊痕迹检验的研究对象
1、特殊痕迹造痕体的形状、结构、性能、成分及其特征的形态、形成;
2、特殊痕迹特征反映;
3、现场特殊痕迹的勘验;
4、现场特殊痕迹的分析和运用;
5、特殊痕迹的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
(三)特殊痕迹检验的研究方法
1、形象痕迹形成原理的研究方法;
2、分离痕迹形成原理的研究方法;
3、微量物质检验的研究方法。
三、特殊痕迹检验的任务
1、勘验现场遗留各类特殊痕迹,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系,为侦查提供线索;
2、对案件中的特殊痕迹进行检验鉴定,解决人或物的种属认定和特定同一认定问题。
四、特殊痕迹检验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
1、分析案件性质;例如现场开锁的方法来分析内外盗或案件的真伪;
2、提供侦查方向;例如根据现场玻璃破碎裂纹和玻璃碎屑的分析和检验,判定玻璃的种类和破碎的原因;
3、分析案情;根据犯罪行为遗留的特殊痕迹,分析作案目标、作案工具、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作案人数等案件事实情况;
4、分析作案人个人特点;根据犯罪行为遗留的特殊痕迹,分析案犯的生理特点、职业特点、社会属性等;
5、提供证据;例如利用牙齿痕迹的鉴定来认定人身,利用整体分离痕迹来认定同一体等。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特殊痕迹 特殊痕迹检验学
2、特殊痕迹检验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
3、特殊痕迹检验的任务是什么?
4、特殊痕迹检验有哪些作用?
第三篇 物证的理化检验与毒物分析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篇的学习,要求了解油脂、爆炸物、纺织纤维等常见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毒物的概念、分类和性质及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物证的理化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及微量化学物证的发现、提取和包装方法。掌握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及毒物检材的采集、包装方法。明确各类物证提取、包装的注意事项。
二、学习重点
1、理化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
2、微量化学物证的发现、提取和包装方法。
3、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4、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和中毒症状。
5、毒物检材的采集方法。
三、学习提示
本篇介绍了常见微量化学物证及毒物、毒品的检验方法,着重阐述了微量化学物证的发现、提取和包装方法和毒物检材的采集、包装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应重点掌握各类物证的发现、采集、包装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物证的理化检验与毒物分析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提高发现物证、保护物证、防止物证污染的意识。
第十章 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一节 概 述
一、物证理化检验的概念
物证的理化检验是指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对物证的组成成分、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对,进而达到物证种类识别和同一认定的目的。
二、物证理化检验的对象
物证理化检验的对象主要是微量物证。
三、物证理化检验的任务
(一)发现、提取、记录、包装现场物证
(二)对与犯罪有关的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出具鉴定结论。
四、物证理化检验的方法
(一)显微形态检验法
(二)物理检验法
(三)化学检验法
(四)仪器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薄层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法
第二节 物证的发现、提取和包装
一、物证的发现
二、物证的提取
(一) 提取注意事项
(二) 提取方法:扫取法、粘取法、夹取法、刮取法、檫取法、挑取法、塑料薄膜覆盖法
三、物证的包装
(三) 包装注意事项
(四) 包装方法:容器装盛法、悬空式包装法、固定式包装法
第三节 油脂及其斑迹检验
一、 油脂的分类、成分和性质
(一) 动、植物油脂
(二) 矿物油
(三) 香精油
二、 油脂的检验方法
(一) 初检
(二) 提取、净化
(三) 薄层色谱分析
(四) 气相色谱分析法
(五) 荧光分析法
(六) 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四节 爆炸物及其爆炸残留物的检验
一、爆炸与炸药
(一) 爆炸
按爆炸过程性质的差别分为三类:
1、 物理爆炸
2、 化学爆炸
3、 核爆炸
(二) 炸药
1、 按组成不同分为单质炸药和混合炸药
2、 按用途不同分为起爆药、猛炸药、火药
(三) 起爆器材
(四) 起爆装置
二、爆炸现场勘查
(一) 爆炸现场特征
1、 炸点
2、 抛出物
3、 冲击破
4、 烟痕
5、 音响、火焰
(二) 炸药爆炸与气体、粉尘爆炸的区别
(三) 爆炸残留物的分布规律
(四) 炸点勘查
(五) 爆炸尘土的采取的方法
三、炸药检验
(一) 提取净化
(二) 炸药中无机离子定性分析
(三) 有机炸药的薄层色谱分析
(四) 仪器分析
第五节 涂料检验
一、涂料的分类及组成
二、涂料检验
(一)初检
(二)化学分析法
(三)薄层色谱法
(四)红外光谱法
(五)裂解气相色谱法
(六)衍生化--裂解气相色谱法
(七)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法
(八)原子发射光谱法
(九)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法
第六节 纺织纤维检验
一、 纺织纤维的种类和性质
二、 纺织纤维检验
(一) 纤维形态检验法
(二) 纤维受热状态观察法
(三) 化学试剂鉴别法
(四) 仪器分析法:红外光谱法、裂解气相光谱法、发射光谱法
第十一章 毒物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毒物与中毒
二、毒物的分类
(一)水溶性毒物
(二)气体毒物
(三)挥发性毒物
(四)金属毒物
(五)不挥发性有机毒物
(六)农药
三、毒物在体内过程
(一) 毒物的吸收:消化道吸收;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吸收;血液直接吸收
(二) 毒物的分布
(三) 毒物的代谢
(四) 毒物的排泄
四、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一) 毒物本身的因素:理化性质、毒物的量
(二) 机体状态: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习惯性、过敏性
(三)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第二节 毒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一、毒物检材的提取
二、毒物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一) 制定分析方案
(二) 分析程序
1. 初步分析:外观检验、酸碱性试验、灼热试验、简易化学试验
2. 毒物的分离、净化
3. 定性分析
4. 定量分析
(三) 分析结果评价
(四) 制定鉴定书
第三节 几种常见毒物的分析
一、水溶性毒物与一氧化碳
水溶性毒物:强酸与强碱、亚硝酸盐
二、挥发性毒物
(一) 氢氰酸与氰化物
(二) 甲醇和乙醇
三、巴比妥类催眠药
四、金属毒物
(一) 砷化合物
(二) 汞化合物
五、农药
(一) 有机磷农药
(二)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三) 磷化锌
六、毒品
(一) 鸦片及海洛因
(二) 大麻
(三) 可卡因
(四) 甲基苯丙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