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旅游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
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及其演进原因。
2、考核知识点
(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3)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铁路运输方式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活动的特点。
(5)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6)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现代旅游的概念;二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7)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以及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的概念
旅游定义的类型;"艾斯特"定义;其他概念性旅游定义;旅游的定义;各类关于旅游的定义表述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及结果;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和差别。
(3)旅游活动的性质
了解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
(4)旅游活动的特点
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成因及表现;旅游活动的特点。
(5)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统计方法。
第三章 旅游者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和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和主观因素及其认识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国际联盟的解释;罗马会议定义;我国的统计口径;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理解可支配收入、可随意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及其构成。
(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及认识意义。
(4)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旅游者的类型;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 旅游资源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理解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2)旅游资源的开发
现实旅游资源;潜在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可进入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上层设施;理解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第五章 旅游业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的构成;直接旅游企业和间接旅游企业的关系。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4)旅行社
旅行社的定义及作用;外国旅行社的分类;我国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5)饭店与住宿业
住宿业的演进;饭店的类型划分;饭店的等级及其评定标准;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饭店连锁集团;饭店合作集团;饭店业集团化经营的优势。
(6)旅游交通
主要的旅行方式类型和特点;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7)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的定义及其特点;旅游景点的类别;理解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旅游景点经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8)旅游业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特点;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旅游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旅游组织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2、考核知识点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及手段。
(2)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概念及其设立形式;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理解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3)我国的旅游组织
旅游行政组织;旅游行业组织;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分类;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饭店业协会(IHA)。
第七章 旅游市场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定的必要性、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市场的概念
旅游市场的概念;理解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2)旅游市场的划分
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及意义;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
(3)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国际旅游客流分布格局;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状况;理解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4)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客源构成情况;理解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
(6)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
我国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除了应当熟悉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基本表现之外,还应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的经济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货币汇率;通货膨胀;旅游创汇的优点;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重要意义;过重依赖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旅游乘数的概念和类型;旅游乘数效应;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示范效应。
(4)旅游的环境影响
旅游目的地环境;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环境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
(5)可持续旅游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旅游的内容;旅游承载力;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的措施。
三、参考教材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