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来源:fjzsksw.com 2009-5-26 21:17:36 【字体:小 大】

、建筑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学、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项目管理方向)等。

软件工程专业(专升本)
  A.培养目标:毕业生适宜在IT行业及其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设计与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B.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C.主要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

软件技术专业(高职)
  A.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基础厚实、重实用、能胜任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管理岗位,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的实用型、技能型的软件开发人才。
  B.培养要求:该专业分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软件技术(日语强化方向)
  熟悉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能够根据软件需求文档,完成软件开发的阶段性工作;了解数据库应用,从事软件分析、设计、编程、测试、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工作;适应对日软件开发的强劲需求,熟悉在日语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流程,看懂日文资料,能使用日语进行简单的业务交流。密切关注市场,面向企业需求,直接为市场需求服务。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企业文化、基础日语、实用日语、日语视听、日语会话、Oracle数据库、C#编程、JAVA面向对象编程、Web组件开发等。
  (2)软件技术(英语强化方向)
  熟悉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能够根据软件需求文档,完成软件开发的阶段性工作;了解数据库应用;熟悉在英语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流程,看懂英文项目资料,能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业务交流;对欧美业务部门从事程序编制、软件开发、测试、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工作。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企业文化、大学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英语会话、英语过级强化、Oracle数据库、C#编程、JAVA面向对象编程、Web组件开发等。
  (3)软件技术(软件测试方向)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程技巧,编程的思维方式;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了解测试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将手工测试过程自动化;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及技术,熟悉软件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知识;熟悉日语环境,能看懂日文资料,能使用日语进行简单的业务交流。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企业文化、基础日语、日语视听、Oracle数据库、C#编程、JAVA面向对象编程、Web组件开发、企业项目实训、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自动化等。
  (4)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
  掌握一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ILLUSRTATOR),能够进行平面的设计与制作、熟练掌握一门机械制图软件,能够按照图纸独立完成制作任务。能承担网站设计与制作、互联网技术开发、报纸杂志或出版社的平面设计、广告或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软件公司图形设计、机械制图设计等工作。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企业文化、基础日语、日语视听、电脑图文设计基础(PHOTOSHOP平面设计和ILLUSRTATOR图形制作)、CAD机械制图、CATIA制图软件、网页设计与制作、PHP、MYSQL等。
  (5)软件技术(网络安全方向)(高职)
  掌握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网络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网络管理与应用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规划、安装施工、调试与维护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具有程序设计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企业文化、基础日语、日语视听、微机安装与维护、TCP/IP协议、实用组网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病毒防护、加密与解密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工具等。
  (6)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方向)
  培养学生应用数码技术进行动画艺术创作的技能,面向影视、媒体制作岗位,从事广告、影视及游戏片头制作、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特技合成、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创作型、技能与知识交叉型的复合人才。掌握一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3dsMAX)、一门平面动画制作软件(Flash、Painter、Photoshop)、一门剪辑合成软件(Adobe Premiere Pro、Adobe After Effects、Combustion);熟练的进行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熟练的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数码动画制作、动画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码艺术造型、数码动画创作、动画角色塑造、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日语、日语视听、PHP、MYSQL、数码虚拟场景制作、影视动画脚本与原画创作、后期合成、图形开发实践、三维动画实践等。

艺 术 学 院

艺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11月,其前身艺术系。现有工业设计、动画和艺术设计3个本科专业;设有工业设计教研室、动画教研室、艺术设计教研室、绘画基础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产品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和动画设计工作室等设计、创作和科研机构。设有专业资料阅览室、静物管理室、作品陈列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辅助机构和设施。艺术设计实验中心设有产品模型制作、计算机、人机工程、摄影、洗像、画室、雕塑室等实践教学实验室。
    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教师分别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江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教师中有留学德国的高级访问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类博士。

工业设计专业
    A.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侧重于与现代化产品设计相适应的艺术素质和设计手段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设计、综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设计能力。实行二年基础、二年专业培养,突出学生专业知识面和设计实践能力。
    C.主要课程:专业基础绘画、设计表现技法、构成基础、产品造型、机械工程基础、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创造学等。

动画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影视、媒体制作岗位,从事广告、影视及游戏制作、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电影特技、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强动画创意及制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注重与现代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动画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高科技数码手段进行三维动画制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动画理论研究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C.主要课程:数码艺术造型、数码动画创作、动画角色塑造、动画定格定型、数码虚拟场景设计、影视动画脚本与原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艺术设计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与创作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与现代设计相适应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水平,能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以人为本,结合现代科技,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多种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视觉流程设计的控制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等综合设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突出创新设计和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
    C.主要课程:绘画基础、三大构成、艺术设计概论、数码艺术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CI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室内外设计等。


理 学 院

理学院前身为文理分院基础部,成立于1998年,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2%,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87%。他们除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课及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两门课程分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硕士点。理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1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数学建模基地和1个图书资料室。
    理学院一贯秉承“教学第一、重视科研、发展梯队、合理布局”的办学指导思想,素有教学认真、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教学成果丰硕。其中荣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1人,2007年辽宁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奖5人。9人在校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获省级教学成果1项,校级成果9项,目前教改项目2项。近几年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10个队获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二、三等奖,19个队获辽宁省一、二、三等奖,获奖数目位居全省前列。学校授予理学院“本科教学评建创优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理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及其应用、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控制理论与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模糊集理论与应用、工程问题数学建模、计算分子生物学、分子反应动力学,计算材料物理、液晶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邱明辉教授撰写的题为“Observation of Feshbach Resonances in the F+H2-->HF+H Reaction”的论文发表在2006年3月12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邱明辉教授先后荣获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大连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07年辽宁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大连市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奖和科研特别奖。近几年来,理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公开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00余篇(部)。

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专业
    A.培养目标:毕业生适宜在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及其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与研制工作;适宜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IT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软件产业发展要求和国际软件市场(特别是日本软件市场)发展现状,按综合应用型学科建设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专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学位体系,采用双专业本科教育复合培养模式,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复合。
    B.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照本科双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大类招生,宽口教育思想设计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主要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分别为:软件开发与测试,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艺术设计和应用数学、数学建模等。
    C.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数学模型、最优化方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艺术设计方向)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专业
    A.培养目标:毕业生适宜在软件产业及计算科学领域或其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研制、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软件市场(特别是日本软件市场)、计算科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完备的学科学位体系,按应用型学科建设要求,采用本科双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复合。
    B.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照本科双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大类招生,宽口教育思想设计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主要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分别为:软件开发与测试、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艺术设计和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等专业方向。
    C.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基础、大学物理、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字信号处理、最优化方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艺术设计方向)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师8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48人,助教22人。现设6个教研室,1个语言实践中心,1个英语辞书研究所。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外语教学工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成绩。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实施英语+软件工程和日语+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学科、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外国语学院一直致力于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大学外语课程建设,狠抓教学质量,强化管理,在培养学生外语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自2003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4年来,外国语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并出版英语教材、教学参考书29部,译著7部;承担辽宁省和学校教改科研项目7项。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教师获得“大连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师奖”、“三育人标兵”、“青年教师教学奖”以及“十佳师德标兵”等多种奖励。
    外国语学院辞书研究所以研编大、中型英汉、汉英双语词典、汉英科技词典为主要方向,出版大、中型英汉、汉英辞书16部,带动和推进了外国语学院的学术研究,提高了整体科研和教学水平。《汉英大辞典》曾获中国图书最高奖——“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英汉科技大辞典》曾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四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
    外国语学院语言实践中心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拥有20多间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在大学外语教学、外语专业教学、语言测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供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软件工程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英语语言为主干,软件工程专业为方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IT领域及其它领域从事经济、教育、科技翻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英语语言文化或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B.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照本科双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大类招生,宽口教育思想设计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主要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分别为:软件项目管理、网络工程与数据等专业方向。
    C.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言学概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网络安全(网络工程与数据方向)、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项目管理方向)等。

日语+软件工程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以日语语言为主干,软件工程专业为方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IT领域及其它领域从事经济、教育、科技翻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日语语言文化或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B.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照本科双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大类招生,宽口教育思想设计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主要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分别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和日语语言文学、国际商务日语等专业方向。
    C.主要课程:综合日语、日语阅读、日语视听、日语会话、高级日语、日汉互译、日语写作;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项目管理方向)等。

人文社科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成立于2007年,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人文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5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各1个。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4人,其中教师30人;有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有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人。
    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学院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选修课。
    近年来,人文社科学院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十余部,承担各类省市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

社会工作+软件工程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宜在有关党政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工青妇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团体、社会福利和服务机构、基层政府和社区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实务、社区发展与管理等工作和在IT等相关行业从事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各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同时还可以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B.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照本科双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大类招生,宽口教育思想设计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主要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分别为:社区工作,社会保障、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等专业方向。
    C.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保障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概论、社区发展与规划、社会统计与SPSS、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SP基础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项目管理方向)等。

爱恩国际学院

爱恩国际学院创办于1998年7月,前身是大连铁道学院拉筹伯高等技术学院,隶属留学生部。2002年10月更名为爱恩国际学院。校舍建筑面积21000多平方米,校区坐落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长街38号。目前全日制本、专科生近900余人。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中外双方合作办学部门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细心培养,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准,有独立的办学场所,有较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条件、设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与管理队伍。在几年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在2000年、2004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中,两度被评为优秀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998年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2001年与澳大利亚的爱恩国际教育集团五所大学合作,2003年又与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阿德雷德大学,英国的曼彻斯特都市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密德萨斯大学,美国的莱特州立大学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截止2008年底先后有6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继续攻读本科及研究生学位,遍布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十几所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又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国内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