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化学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温州一模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5-3-15 20:09:53

2015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理综化学能力测试                 2015.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第Ι卷(选择题  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错的得0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4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代。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B.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电化学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表面皿、蒸发皿、圆底烧瓶都能用酒精灯加热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
C.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淀粉三种溶液
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时出现气泡,则测定结果将偏大
9.X、Y、Z、M、W五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且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M>X         
B.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W分别与M、Z元素形成的化合物WM4、WZ2都是原子晶体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沸点X2Z>XM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染料靛蓝的结构简式为:                 ,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B.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乙烯
C.总质量一定时,乙炔和乙醛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或生成CO2量不变
D.丙烯酸(CH2=CH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11.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 + Li1-xMn2O4  放电充电 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
       应为:NiOOH + MH 放电充电 M+ 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NiOOH+H2O +e-== Ni(OH)2+OH-
C.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LiMn2O4—xe-== Li1-xMn2O4+ xLi+
12.室温时,向20 mL 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假设滴加过程中无气
    体产生,且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混合前两溶液的
    体积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7时,溶液中c(Na+)>c(SO2-4)>c(NH+4)>c(OH-)=c(H+)
B.当V(NaOH)=20mL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C.当V(NaOH)=30mL时,溶液中 c(SO2-4)+ c(H+)== c(NH3•H2O) + c(OH-)
D.滴加NaOH溶液从30mL至40mL,溶液中Na+与SO2-4浓度之和始终为0.1 mol•L-1
1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Cu、FeO、Fe2O3、NaHCO3、Na2CO3、Na2S2O3、NaAlO2中的若干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已知:HCO3-+ AlO2-+H2O== Al (OH)3↓+ CO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乙和气体丙都为纯净物
    B.固体粉末X中一定含有FeO、Na2S2O3、NaAlO2,可能含有Na2CO3、NaHCO3
    C.溶液丁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H+、Fe2+
    D.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O2-,可能含有CO32-
26.(10分)某科研小组利用石油分馏产品经下列路线,合成一种新型香料。

 
第26题图
    已知X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24∶5,A、E都是X的裂解产物,且二者互为同系物,D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信息提示:卤代烃在强碱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取代)反应生成醇。如:
 
   (1)X分子为直链结构,X的名称为  ▲  ;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
   (2)①~⑥的反应中,下列反应类型存在且数目由多到少的是  ▲  。(用字母和“>”写出)
        A.加成反应    B.加聚反应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3)B与D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甲,则与甲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的有  ▲  种(不包括甲)
   (4)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5)E可能发生下列选项中的某种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A.皂化反应    B.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C.加聚反应    D.与银氨溶液的银镜反应  
27.(18分)Ⅰ.A、B、C、D、E、F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若所有转化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D、E含有同种金属元素,F为强碱(部分产物略去)
        则B +D→E的离子方程式为  ▲  ,C为同周期元素构成的1∶1型化合物,则C的电子式为  ▲  。
   (2)若A、D、F为单质,B、C、E为化合物,B为两种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则E的化学式为  ▲  ,A +B→C+D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Ⅱ.甲、乙都是二元固体化合物,将32g甲的粉末加入足量浓硝酸并加热,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6.6g;滤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又出现蓝色沉淀。
        含乙的矿石自然界中储量较多,称取一定量乙,加入稀盐酸使其全部溶解,溶液分为A、B两等份,向A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灼烧得红棕色固体28g,经分析乙与红棕色固体的组成元素相同,向B中加入8.0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剩余固体1.6g.
   (1)写出构成甲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2g甲在足量浓硝酸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  ;甲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乙的化学式  ▲  ;稀硫酸溶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将甲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的气体产物通入一定量A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证明此步反应后的溶液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   。
28.(16分)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2、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Ⅰ.脱硝:已知:H2的热值为142.9KJ•g-1
              N2(g)+2O2(g)=2NO2(g)△H=+133kJ•mol-1
              H2O(g)= H2O(l)     △H=-44kJ•mol-1
              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它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Ⅱ.脱碳: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O2、6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l)+H2O(l) 
   (1)①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 H-H键断裂  
   ③ CO2的浓度随时间(0~t2)变化如下图所示,在t2时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倍,t3时达到平衡,t4时降低温度,t5时达到平衡,请画出t2~t6  C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28题(1)③图
   (2)改变温度,使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H<0  中的所有物质都为气态。起始温度体积相同(T1℃、2 L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 CO2(mol) H2(mol) CH3OH(mol) H2O(mol)
反应I
恒温恒容 0 min 2 6 0 0
 10min  4.5  
 20min 1   
 30min   1 
反应II
绝热恒容 0 min 0 0 2 2

   ① 达到平衡时,反应I、II对比:平衡常数K(I)  ▲  K(II)(填“>”、“<”或“=”下同);平衡时CH3OH的浓度c(I)  ▲  c(II)。
   ② 对反应I,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  ▲  ,在其它条件不变下,若30min时只改变温度为T2℃,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T1  ▲  T2(填“>”、“<”或“=”)。
若30min时只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  ▲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29.(14分)过渡金属的单质及化合物很多有催化性能,氯化铜、氯化亚铜经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中用氯气与粗铜(杂质只有Fe)反应,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氯化亚铜:白色微溶于水,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受潮则易变蓝到棕色,在热水中迅速水解生成氧化铜水合物而呈红色。
氯化铜:从水溶液中结晶时,在26~42℃得到二水物,在15℃以下得到四水物,在15~25.7℃得到三水物,在42℃以上得到一水物,在100℃得到无水物。
 (1)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铁架台、铁夹省略)。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  ▲  、  ▲  →  h 、i →  ▲  、  ▲  →  ▲  。
    ②本套装置有两个仪器需要加热,加热的顺序为先  ▲  后  ▲  ,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分析流程:
    ①固体甲需要加稀盐酸溶解,其理由是  ▲  ;
    ②溶液甲可加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 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  。
          a.NaOH         b. NH3•H2O       c.CuO      d.CuSO4
    ③完成溶液乙到纯净CuCl2•2H2O晶体的系列操作步骤为:加少量盐酸、蒸发浓缩、  ▲  、
     ▲  、洗涤、干燥。
   (3)向溶液乙中加入适当的还原剂(如SO2、N2H4、SnCl2等),并微热得到CuCl沉淀,写出向乙溶液加入N2H4(氧化产物为无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  。此反应只能微热的原因是  ▲  。
(4)若开始取100g 含铜96%的粗铜与足量Cl2反应,经上述流程只制备CuCl2•2H2O,最终得到干燥产品277g,求制备CuCl2•2H2O的产率  ▲  ;(精确到1%)分析出现此情况的主要原因
    ▲  。


7 8 9
B C[ C
10 11 12 13
A D C D

26.(10分)(1)丁烷或正丁烷(1分)    醛基(1分)          
(2)D>C>A(2分)(顺序正确,但没有大于号,给分,如用小于号且顺序对,也不给分)
(3)3种(2分)  
   (4)2CH3COOH  +CH 3-CHOH-CH2OH    + 2H2O(2分)
  (5)n CH3CH=CH2 (2分)(无条件不扣分,但条件写错给1分)
27.(18分)
  Ⅰ.(1)  Al3++3AlO2- +6H2O=4Al(OH)3↓  (2分)         (1分)
       (2)  CO(1分)     2Mg + CO2   2MgO + C(2分) (无条件不扣分,但条件写错给1分)
   
Ⅱ.(1)          (1分)     2NA(1分)
  Cu2S + 2O2 2CuO+SO2↑(2分)

   (2)Fe7O9 或3FeO•2Fe2O3(2分)       9H2SO4+Fe7O9=3FeSO4+2Fe2(SO4)3+9 H2O (2分)
   (3)SO2+2Fe3++2H2O=2Fe2++SO42-+4H+(2分)(分子式或离子符号错或配平错不给分)
    取反应后的溶液两份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酸化的KMnO4溶液,若褪色,则原有+2价铁。向另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溶液,则原有+3价铁(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8.(16分)Ⅰ. 4H2(g)+2NO2(g)=N2(g)+4H2O(g)△H=-1100.2kJ•mol-1(共3分,方程式2分,但分子式错或无配平或无状态,不给分,数据1分)
Ⅱ.(1)①  低温(1分)
②  d e(2分)
③  图像(共3分)t2起点1分,t3 到t4终点1分,t4以后符合变化趋势即可1分
 
(图中t3 到t4终点平衡线在0.5的线上,偏离大不给分,t4以后在0.5线以下,但不能到横坐标线上且有平衡线段,否则不给分)
   (2)① <(1分)   <(1分)
        ②  0.025mol •L-1•min-1(1分)   <(2分)   不(2分)
29.(14分)
(1)①de(1分)      fgb(1分)有一个顺序不对则0分;
②先A后D(1分) 排出空气,防止铜被氧气氧化 (1分)
(2)①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 或抑制Cu2+、Fe3+水解)(1分)(只写氯化铁不得分)
②c(1分);
③冷却到26~42℃结晶(只说冷却结晶不得分)、  过滤(各1分共2分)) 
(3)4Cu2++4Cl-+N2H4 4CuCl↓ + N2↑ +4H+ (2分)(将H+写成N2H5+ 或N2H62+配平正确也可)
       微热维持反应发生,温度过高生成氧化铜水合物。(写出CuCl会水解的意思均给分)(1分)
(4)108%(2分)  加入 试剂X为CuO生成了CuCl2,使产品增加。(写出在过程中铜元素增加的意思均给分)(1分)
点击下载:浙江省温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