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2.C(“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 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3.B(“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A 、B(选A得3分,选B 得2分,选C给1分,塑造韦局长这一形象,主要是与彭工形成鲜明对 照,突出了正面形象。D项“显示出彭工对庐山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错。彭工原本不想来疗养;坐旅游车上山,是怕麻烦别人;露宿街心公园的草地,是无人接站造成的;赞叹公园的草地,表现他工作环境的单调与条件的艰苦。E项“展示人物……引人眼球”错。小说人物之间虽有矛盾,但并不尖锐,更没有演绎什么过程,没有跌宕起伏 的情节 )
5.①没有接到彭工,老廖内疚不安,深怕受到责怪。②彭工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向他抱歉,老廖心理很是感激。③坐旅游车,露宿草地,全是为他人着想;工作环境艰苦,清瘦枯槁,则是为国奉献:彭工的高尚人格让老廖心生崇敬。(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6.①结构安排方面:呼应题目,完成扣题。②人物塑造方面:用瀑布云的洁白衬托彭工的高尚,反衬韦局长的丑陋。③艺术效果方面: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他“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错,是徐立平和同事们一起完成)
8.难度: ①装满火药的发动机壳体里,空间狭窄,挖药时高度紧张和缺氧。②药面精度要求高,铲药失误影响导弹精准射程,甚至造成产品报废。危险度:③火药上动刀,不慎蹭出火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9.①不断超越,精益求精。固体发 动机药面精度允许误差0.5毫,徐立平雕刻的火药药面误差却不超过0.2毫米。②善于思索,不断创新。徐立平不断琢磨,针对不同的发动机药面,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③耐得寂寞,持之以恒。在偏僻的环境中和艰苦的条件下,与危险为伴,三十年如一日。(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
11.D(“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错误。“三师”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是一种带有高级荣誉的虚衔)
12.A(“故意激怒常衮”错误,于原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终被贬为潮州刺史”与 原文内容不符,“贬为潮州刺史”是常衮的奏请,皇帝最终“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 少尹,任命崔祐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3 .
(1)现在猫被人喂养,(猫 )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
“受……于……”(被动句式),“畜”(动词,喂养),“反”(副词,反而),“乳”(动词的为动用法,给……喂奶),“无乃……邪”(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语气,偏重于反问,难道不是……吗)五处,一处1分。
(2)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
“诚”(副词,确实),“因”(副词,趁机),“劳”(动词 ,慰劳),“以”(介词,把), “赐”(动词,转赐)五处,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祐甫,字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以礼法治家,世代闻名。(他)考中了进士,调任寿安县县尉。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祐甫冒着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位跑了出来。(他)从起居舍人多次升迁后任中书舍人。(他)性格刚烈直率,遇事不退缩。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祐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 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铨选官 员,每当(崔祐甫)拟定了任职人选,常衮总是驳斥反对,崔祐甫也不愿居(常衮)之下。适逢朱泚军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泚)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唯独崔讳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猫没有尽到(捕鼠)的职责,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说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小人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 唐代宗(李豫)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
唐代宗 (李豫)去世,常衮进殿(哀悼),派手下人扶着(他)(在殿上)站立,崔祐甫指着他对百官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祐甫随意改变礼 制,扰乱国家典章,请求贬(崔祐甫)为潮州刺史。唐德宗(李适)认为(处分)过重 ,(让崔祐甫)改任河南府少尹。郭子仪、朱泚说崔祐甫不应贬官。皇帝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少尹,任命崔祐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常衮掌管国政,凡是有人上奏请求为官的一律加以拒绝,只有考中科举 才能任官,但是(这样做)没有区别人与人的不同,贤才和愚人一同得不到推荐任用。等到崔祐甫(任宰相), 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猜疑畏惧,秉持公心推举人才,不到一年,任命官吏将近八百人,没有不和谐得当的。皇帝曾经对他说:“别人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近故友,为什么呢? ”(崔祐甫)回答说:“皇上令我选拔各种官吏,那么我一定要详尽地知道这些人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与他们交往,不熟悉了解,凭什么去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呢?”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畏惧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章进献三十万贯钱,来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祐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如果李正己奉命遵从诏令,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士卒心 里;如果(他)不遵从(诏令),他自己就聚敛了(士卒对他的)怨气,军队将乱。又能使其它各位藩镇将帅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对此)自愧折服。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他的谋略正确,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间的太平盛世。
(崔祐甫)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为太傅,赐谥号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郎没有追赠为三师的,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操,特别优宠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