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C(选B得3分,选 C得2分。B项颔联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的温润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色朦胧的雨雾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绚丽朝霞飞入其中。C项“正面写花”错,应为侧面衬托)
15.①赞美花的美丽。紫萼黄蕊,写花丽,“行暮雨”,写花润,“入朝霞”写花鲜,“潘安县”写花多,“卫玠车”写花美。诗人浓墨重彩,表现见花时的惊 喜以及对花的赞叹。②惋惜花的易谢。“莫委泥沙”,是不忍见花的零落,表现诗人的惜花之情。③感叹韶华已逝,生命易老。诗人时年四十有七,见花自叹,感伤人生迟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2)学不可以已(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①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 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赎”并非“赎罪”的意思。可改为“罄竹难书”。②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捕风捉影”。④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用在这里属 望文生义,可改为“愁眉苦脸”。⑤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已失的样子。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⑥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或开拓某项事业。用在这里使用正确)
18.C(A句成分残缺,在“治未病” 的后面加上“的优势”。 B句搭配不当,“保障”不能和“组织”搭配。D句结构混乱,“之所以……”与“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句式杂糅,可改为“大众之所以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或“大众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
19.C(“只须……或……”表选择关系,①、②处用这组关联词与上文“问题很简单”呼应;而其它三组关联词虽都表选择关系,但不如用“只须……或……”表达严密。④处用“而”,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⑤处用“况且”,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⑥处用“因此”,与前句构成因果关系。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
20.①氧气浓度相对较低;②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运动锻炼(太阳未升之时不宜进行锻炼);③早上锻炼应采用和缓运动方式。(写出一处得1分,写出两处得3分,写出三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实现理想的前提是保证它合理,并且具体可行。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需要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2.
试题说明:
本题目“闯红灯罚款”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是比较思维,“120”“宝来”、网友和交警四方,在此事件中呈现的都是正能量,都值得敬仰,但是 对其比较,在救助生命的过程中,“宝来”和“120”起到了直接作用,网民和交警只是在事后弘扬了正能量;“120”和交警做了分内的事,“宝来”和网民则是做出了“分外” 的贡献;特别是,“宝来”在这件事当中承担了 更大的责任和风险,故此,“宝来”更值得敬仰。
唐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B卷
1.A(“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2.B(“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 容”)
3.D(“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10.C
11.B(“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错误。“三师”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是一种带有高级荣誉的虚衔)
12.D(“故意激怒常衮”错误,于原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终被贬为潮州刺史”与原文内容不符,“贬为潮州刺史”是常衮的奏请,皇帝最终“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少尹,任命崔祐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7.B(①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赎”并非“赎罪”的意思。可改为“罄竹难书”。②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捕风捉影”。④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可改为“愁眉苦脸”。⑤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已失的样子。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⑥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或开拓某项事业。用在这里使用正确)
18.A(B句搭配不当,“保障”不能和“组织”搭配。C句成分残缺,在“治未病”的后面加上“的优势”。D句结构混乱,“之所以……”与“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句式杂糅,可改为“大众之所以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或“大众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
19.D(“只须……或……”表选择关系,①、②处用这组关联词与上文“问题很简单”呼应;而其它三组关联词虽都表选择关系,但不如用“只须……或……”表达严密。④处用“而”,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⑤处用“况且”,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⑥处用“因此”,与前句构成因果关系。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