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35分)
(一)
1.A(最早和最深刻的思想渊源只是道家)
2.C(因果倒置)
3.B(“绘画更适宜在一角半边中进行”推论不正确。)
(二)
4.D(A.“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不当,因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才是排比;蕴含对动物及自然的敬畏之情”是无中生有,新闻主要讲可可西里地区对藏羚羊的保护,而对动物的敬畏有人为拔高之意。B.“寄予着作者深切的内心期盼”“在生活中的无奈”是无中生有。C.强加因果。)
5.导语部分:新闻第一段“昨晚,约有……迁徙。”
作用:①概述了藏羚羊向扎陵湖、鄂陵湖迁徙的事实,鲜明揭示了新闻的中心“请藏羚羊过路”。
②抓住典型镜头,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藏羚羊比作人,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和形象。给读者以生动感,引起读者兴趣。
③为全篇奠定下温馨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使们这种保护藏羚羊的行为更加温情、动人。
(答出导语部分2分,作用每点1分。)
6.①标题美。引题中,上句“欢迎‘孕妇’来,不舞彩旗”,下句“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运用对偶,富有动感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主标题:《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亲切感人。一声“请过”,一句“亲爱的”的呼唤,可谓妙笔生辉,让人心驰神往,富有感染力。②导语美。导语是一则拟人式导语,将藏羚羊比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形象,使其具有人的声情笑貌。尽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也受到某种情感的感染;使文字生动形象,吸引住读者;更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捕捉新闻的意境,体味它的深刻含义。③细描美或场景美。这则新闻不是给受众叙述新闻,而是向受众再现现场。如“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明其妙的惊喜”,就将将受众带到了新闻发生的现场,感受到新闻的“原生态”。④语言美。这篇消息在语言的运用上,比较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如文中写的“刚满月的儿女们”、“可爱的精灵”、“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读来亲切、自然、赏心悦目,既是一种美文的享受,又受到文中新闻事实的感染。(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
(三)
7.B D(B.灯火深夜点燃,不是说明村民的警惕性高,而是突出村落的宁静与和美。D.乡民们在夜晚串门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更多是交流感情。)(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
8.①灯火是村落的眼睛,让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②灯火是作者乡思的寄托所在;③灯火是村落在黑暗中的对话手段,是村落人情的联系纽带;④灯火是华夏大地质朴乡情延续的载体。(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乡民夜晚串门与灯火息息相关,灯火寓示着人家,正是由于远方人家灯火的吸引使得乡民夜晚串门成了一种习惯。②灯火是文章的主体意象,寄托着美好而质朴的乡情,村民夜晚串门则是这一乡情的具体表现。③因此,作者花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场景,不仅没有对文章造成不利影响,反而让文章有关乡情这一主题展示得具体可感,想象丰满。(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35分)
(一)
10.A
11.C(仁宗是赵祯的庙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是纪年的名称。)
12.D(朝廷还是采用了原先李仲昌的意见,黄河缺口处堵塞后又决口,致使各州被淹,和周沆说的一样。)
13.
(1)其他各路来此戍守的兵士,一般两年才有人接替,兵士多死于瘴毒,周沆请求以一年为限,戍守的人认为这样便利。(“率”,大致,一般,大抵,1分;“期”,满一年,1分;便,认为……有利,便利,方便,意动用法,1分;句意2分。)
(2)皇帝的的命令,是仁爱为心;(是仁爱的体现);但远方百姓遭受战乱之难,我应当去宣布皇上的恩泽。(“君命,仁也”,判断句,1分;“罹”,遭受,1分;涂炭,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根据上下文,此处指战乱之难,1分;句意2分。)
(二)
14.B、C(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E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
15.①(2分)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2分)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2分)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此题考查对“有我之境”的分析,实际上考查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归纳。答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
(三)
16.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20分)
17. C(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
也比喻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与语境不符。②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
第二。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符合句
意。③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与语境不符,因为高三学生非十三
四岁少女。④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
不正当的事物。此成语含贬义,与语境不符。⑤玲珑剔透: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
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此成语用于形容《红楼梦》女孩们
的聪明伶俐,符合句意。⑥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符合句意。)
18.B(A项,否定不当,不合逻辑,“无时无刻”应改为“时时刻刻”。 C项,成分残缺,“可
能成为第一位提前下台的民选总统”前应加上主语“朴槿惠”。D项“经过……”与“在……
下”句式杂糅可删去“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