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政府当前为什么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12分)
39.(26分)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80年前,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百般攻挠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没有理想信念,就可能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不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保持伟大理想信念坚定不动摇的正确性。(12分)
(2)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3)结合材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三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政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12分)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有三大涌潮: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壮观的钱塘江潮是如何形成的?并分析钱塘江沿岸发展观潮旅游业的条件。(10分)
43.(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某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中A处沙尘天气强烈的自然原因?西北荒漠化会给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带来沙源,为减少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刻不容缓,请给出防治措施。(10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唐末五代以来,“兵骄将悍”之劣风盛行,公元954年周世宗亲自指挥的高平之战就出现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并大肆洗劫的现象。周世宗为严肃军纪,严厉制裁不听号令的将领,将樊、何等七十二员战将按军法处斩,以整饬军纪。同时,周世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乃命大简诸军”,挑选勇武者编为禁军,加以整训,“由是士卒精强”。为了对付“锐于水战”的南唐水军,周世宗命造战船数百艘,又从南唐降卒中挑选水手数百人教习水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创建了一支雄壮的水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军事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世宗军事改革的影响。(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国老兵参加欧战10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通称《非战公约》。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
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非战公约》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地理参考答案
1-5DCCBD 6-10CCDCD 11B
36、
(1)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或5月至8月)和冬季(或11月至2月)降水多,尤以夏季多,春秋降水
少。(2分)原因:①冬季风(东北风)经过孟加拉湾海域(或经过海洋)带来丰富水汽;②东北部处于冬季风 迎风坡,多地形雨且迎海风。而不论是夏季风还是冬季风,对西北和东南部影响都相对比较小。(每点2分,共4分)
(2)坡度适中,全年温暖,降水丰沛,土壤呈酸性,适合茶叶生长;生产经验丰富;政策扶持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3)同意。理由:从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双边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科技交流等方面,言之有理计分。或答不同意。理由:从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双边关系、建设难度等方面,言之有理计分。(6分)
(4)该区域属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范围,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导致Q处海水夏季向偏北方向流动,冬季向偏南方向流动。(或者借用马纳尔湾和保克海峡的地名描述流向。)(6分)
37、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2分)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
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6分)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每点2分,共4分)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每点2分,共10分)
4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应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喇叭口式的海湾特点,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二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初一、十五往往是大潮;三是夏季风的风涌作用。(每点2分,共6分)钱塘江沿岸发展观潮旅游业的条件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钱塘江潮气势磅礴,久负盛名,知名度高;观潮活动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也丰富;地域组合、集群状况条件好;地处经济发达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每点1分,共4分)
43.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任答两点得4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任答三点得6分)
政治参考答案
12-16CBDBD 17-21ACABC 22-23AD
38.(1)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分)②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2分)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2分)
④推动制造业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分)⑤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分)⑥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合理控制各项成本,把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3分)③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④长征历史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分)
(3)①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③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共4分)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分)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这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市场营商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要求。
(3分)②这是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3分)③我国当前市场营商领域存在各种不合理收费现象,还存在市场营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象。(3分)④减少审批环节,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使广大人民受益。(3分)
39.(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分)②长征途中,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夺取长征的伟大胜利。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4分)
③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保持理想信念坚定,可以激励和指引亿万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4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3分)②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长征精神 把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3分)③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④长征历史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2分)
(3)①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③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共4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25DC 26-30ABCBA 31-35DBCBD
40.(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或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
通过加强户口管理和推行早婚等方式增加国家人口(或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或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
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即是对传统人口政策的继承(或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
控制人口的思想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或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或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人口不断增长(或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材料的能力。一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加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0分。)
(2)变化:人口压力使人口增殖思想转变,政府转向控制人口(或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人口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或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全国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控制由局部到整体,由松散到严格(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控制人口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或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强调法律法规在人口控制问题上的重要性(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将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或人口增长指标正式列入国民经济计划)。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一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加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0分。)
启示:加强人口问题意识;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材料的能力。一点3分,两点5分,其它言之成理可加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5分。)
41.评分标准
示例:
观点:我认为英国古史学家称赞雅典民主这一观点是合乎历史的。
分析: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从而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评价:英国崛起的历史证明了民主政治比其他政体更有优势。
44.(1)严肃军纪;编练禁军;建设水军。(6分)
(2)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或“由是士卒精强”);节省军费开支,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武装力量;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军事基础。(任答三点,9分)
45.(1)欧洲安全局势的恶化(或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法国的提议;美国的推动;各国之间的谈判。(任答三点,得6分)
(2)不能真正起到制约战争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际和平(或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利于打击破坏和平分子(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9分)
46.(1)门阀士族政治盛行(或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开放的社会风气(或女性地位的提升);密切的民族交往(或平阳公主说服胡人队伍加入)。(9分)
(2)独自创建一支军队(或发展至七万人,声势大振,时称娘子军);军功显赫(或唐高祖却认为公主亲身经过多次战事);英年早逝(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去世)。(6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