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闽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门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
因有,秦汉时期
A.实行了郡同并行制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大一统思想的f};现
25.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巾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
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26.j匕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 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发展 D.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27.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 我的灵明,谁去府它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格物致知 B.反对“天人合一”
C.关注入的主体地位 D.主张克服私欲
28. 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这说明
A.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29.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30.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几乎没有哪种刊物不谈论苏联,不发表有关苏联的文章,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些讨论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B.高度赞扬苏联对国共合作的支持
C.表明中国知识界不认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D.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31.下图是1952~ 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32.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33.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地表现为,在18世纪是 “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进入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主要表现为
A.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B.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
C.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D.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4. 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 构。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这一机构的成立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C.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
35. 1958年,苏联政府宣布,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 5%.向东欧国家降价6%; 1962年,苏联政府再次将降价幅度分别调整为55. 7%和8.3%。1963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89%。这些做法
A.有利于苏联获得资金和技术
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推动苏联融人欧洲一体化进程
D.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反霸斗争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2013年4月.首列从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蓉欧快铁,,是连接亚默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如下图所示)。早期“蓉欧快铁”全程需时14天,2015年降至10.5天,随着秦岭高铁隧道群的贯通,未来提速指日可待。
2015年9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实施方案》正式颁布,“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
(1)从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国际铁路港”,对比分析成都古、今交通区位条件。(8分)
(2)与重庆相比,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优势与不足。(4分)
(3)成都拥有两个机场,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港。分析成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4)若“蓉欧快铁”沿线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也规划建设国际铁路港,请选择可行或不可行任一方面进行论证分析。(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乏一。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分)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8分)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8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
材料一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直贯穿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尸。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到二、三产业就业,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为顺应农村改革新形势,2016年11月,中央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强调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材料二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年)》,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要实现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为此,某地人大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不少地区在推进户籍改革过程中,同步开展撤县设区、撤乡镇设街道,并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设。但是仍有不少农业转移人口因为担心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变化,以及进城后“就业难”“看病难”“土学难”等一系列问
题,不太愿意退出承包地而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成为了各地的难点。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实行“三权分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发挥作用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对不少人而言,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2016年开展的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发现身边感人的家庭故事,传播了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使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
(1)“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 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 蝶效应”。(10分)
(3)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好家风标准的广泛讨论。请你拟定两条评判好家风的 标准。(4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妊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一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l)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13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