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随着我田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到南极度假:在春节期间,一大批北京、上海等地游客包船前往南极大陆过大年(如下图所示) 为避免大规模游客的到来引发环保问题,出发钟旅行社给游客上了一堂生态环保课,并签订了相关协议,
推测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内容,并加以论证。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骆马湖(如下图所示)地跨宿迁、徐州两市,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面积260平方千米),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骆马湖过去湖水清澈,湖滩浅水中芦苇密密匝匝,浮游生物众多,一直是渔民的家园。骆马湖原来是平均水深3—5米的浅水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采砂作业以采,现在水深已达到60多米。原本星罗棋布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湖中岛,大多已先后消失,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发生了“荒漠化”现象。
分析骆马湖采砂对湖泊生态的危害。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J5分)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
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
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
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9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当时,苏联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他认为,由于科技革命和全球问题激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不同以往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核威胁在增加,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国际化在加强,全球性问题在激化,世界在向一个整体发展。在全球性的棱冲突中,“不会有胜者”:他主张“和平共处在今后,特别是在核时代,已经成为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把任何一个国家当作敌人来对待”,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退居次要地位等等。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从1988年开始,苏联开始单方面终止军备竞赛。1990年,苏联与西方签署了欧洲常规裁军条约和新的欧洲宪章。同时这一思想也导致苏联在国际上放弃了应该有的斗争,向西方社会全面无原则的认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上台时面对的国内外形势.(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的目的,并分析这一思
想的影响。(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
一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9分)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
第Ⅱ卷
40.(25分)
(1)关注重点:重民;仁政;富民。(每点2分,共6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
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
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每点2分,共6分)
(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
分)
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
了民众思想解放。(每点3分,共9分)
41.(12分)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也可指出
双方对中朝关系的认识不同、对日本出兵朝鲜的认识不同、对甲午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不
同等。
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分析阐述合理充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7~8分)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正确。(4~6分)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
示例:
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日本政府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采取的是
消极防御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走上
对外扩张的道路,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在
战前便已“出兵(朝鲜)备变”,并企图通过战争“以全帝国之光荣”。
而清政府没有对局势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应对,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因循守
旧,维系宗藩朝贡体系;日本出兵朝鲜,清政府未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而寄希望于列强
的调停;同时对日本的发展缺乏认识而轻视日本。
中日两国的不同外交政策影响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走向。经过甲午一战,日本确立
亚洲强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进一步沉沦。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予以说明,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
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44. (15分)
(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
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每点2分,共6分)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每点3
分,共9分)
45.(15分)
(1)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地位受到日本和联邦德国的
挑战;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大,使其政治影响力下降;苏联深陷阿富汗战
争,国际处境十分孤立。(每点3分,任答3点,共9分)
(2)目的:提高苏联的政治经济地位。(2分)
影响: 有利于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和防止战争的发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为社会主义
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每点2分,共4分)
46. (15分)
(1)思想:重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认为地理现象存在地域差异;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当做考察对象。(每点2分,任
答3点,共6分)
(2)背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世致用思潮逐渐形成;西学东渐。(每点3分,共9
分)
广州市2017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综(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2017-04-21
12.B 13.B 14.C 15.D 16.A 17.A 18.B 19.D 20.D 21.C 22.A 23.C
38. (26分)
(1)“三权分置”改革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分)有利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分)
落实集体所有权和稳定农户承包权,强化了对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物权保护, (2分)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2分)
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了土地流转, (2分)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释放更多的农村
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2分)有利于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为农业转移人口的非农化、市民化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2分)
(2)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制定、修改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户籍管理等相
关法律,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供法律保障;(3分)行使监督权,通过开展相关法律执法检查等,督促政府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3分)
政府:依法行政,完善和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规政策;(2分)科学民主决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2分)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2分)
39. (26分)
(1)示例一。
认同。 (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4分)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 (4分)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3分)
示例二。
不认同。 (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4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 (3分)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
之间的关系。(4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根基,(2分)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塑造典型人物,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增强优良家风在全社会的感召力; (2分)可以推进传统家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载体。(2分)
(3)(4分)答案示例——
标准一:既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要求。 (2分)
标准二:坚持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2分)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4分)
1.D 2.B 3.A 4.B 5.A 6.D 7.C 8.C 9.A 10.D 11.C
二、必做题(46分)
36.(24分)
(1)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陆上交通不便(2分);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不利航运(2分),所以古代水陆交通极为不便。现在由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2分);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建设(2分);
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2分),随着蓉欧(成兰、成西、成渝)(2分)等(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航空交通的发展,成都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每点2分,答4点即可满分,共8分)
(2)优势:成都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大;(2分)
不足:河流落差大,缺乏水运良港。(2分)
(3)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物流、客流;电子、电脑等产业的兴起。 (每点2分,共4分)
(4)可行: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枢纽,距中亚、欧洲更近,交通区位条件更好;乌鲁木齐、兰州是新疆和甘肃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可以通过陇海线、包兰线等铁路联系华北、华东。铁路沿线能源资源丰富、水果蔬菜等物产丰富;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国策的支持,(每点2分,答4点即可满分,共8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不可行:乌鲁木齐、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较远(3分);相对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经济较为落后,国际铁路港腹地辐射力较弱(3分);相对成都,乌鲁木齐、兰州人流、物流较小(2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37.(22分)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2分);冬季受山地阻挡,西风难以影响(2分);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化),土地贫瘠(2分)。 (每点2分,答3点即可满分,共6分)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3分);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2分);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3分)。 (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3)气候终年干旱(2分);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2分);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2分);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2分);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三、选做题(10分)
42.(10分)选修3旅游地理
南极大陆位于高纬,终年严寒,没有常住居民,生态环境脆弱(2分);因此,人类在南极考察和旅游、探险等活动,要遵守保护南极原始生态不受人类影响的规定和协议。
(1)零排放,不能丢弃垃圾等物品(2分);
(2)零带走,不能拿取南极的任何东西如冰雪、岩石等(2分);
(3)不能践踏苔原等植被(2分);
(4)不能惊吓动物、拥抱企鹅,与动物接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2分)。
(注: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10分)
43.(10分)选修6环境保护
由于采砂作业搅动湖底土层(3分),使水底多年沉积的物质重新溶解到水里,骆马湖水氮、磷含量升高,湖水富营养化(3分),鱼类缺氧大死亡(2分);湖底沉积的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到湖水,骆马湖成为了“毒湖”(2分),湖泊动植物大量死亡。 (注: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10分)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