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大學校院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常見問題
Q&A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71005 臺南市永康區南臺街1 號(V504)
E-mail:rusen@stust.edu.tw WEB:http://rusen.stust.edu.tw
TEL:+886-6-2435163 FAX:+886-6-2435165
2 0 1 7 年0 5 月1 8 日
1
2017 年大學校院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
常見問題 Q&A 目錄
【報名資格】 .. 2
【財力證明】 . 3
【報名系統】 . . 4
【繳費】 .. . 4
【審查錄取】 .... .. 5
【錄取來臺】 .. ... 8
【其他】 . 10
2
2017 年大學校院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
常見問題 Q&A
【報名資格】
Q1: 報名方式為何?
A: 一律網路報名,報名網址為:http://rusen.stust.edu.tw/。
申請人必須完成報名程序,才能選填志願。每位申請人至多可選填46 個志願(學校+專業),
其中私立大學及國立金門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共可選填36 個志願,每校至多選填5 個
志願(專業);其他公立大學共可選填10 個志願,每校至多選填2 個志願(專業)。
Q2:
來臺就讀是否一定要透過陸生聯招會?如果有心儀的學校對口專業並不在統招範圍內,我可
不可以同臺灣學生一起參加學士班招生考試,而不走此通道?
A: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陸生聯招會)為唯一辦理陸生來臺就學之單位。
一律透過本會聯招管道,線上報名提出申請,經錄取後來臺就學所取得的學位才會為大陸地
區學位認證單位採認。只有透過陸生聯招會的網路報名系統報名才可以,且僅收取簡章公告
的報名費,並無其他費用。如有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要求繳付多少錢就可以保證被臺灣的學
校錄取,請勿相信。
Q3: 簡章所稱大陸地區高級中等教育學校,有包含職業高中嗎?
A: 有,但是修業年限至少3 年才可以。
Q4: 復讀生、往屆生可以申請來臺就讀學士班嗎?
A: 可以,但限於大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遼寧8 省市設有戶籍之大
陸地區人民,且參加當年度(2017 年)該8 省市之夏季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高考)取
得本科二批(二本)分數線成績,始具備報考學士班(不含二年制學士班)資格。
不具有簡章所述八省市戶籍,僅在八省市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不具有報考資格。
取得 2016 年或之前的高考成績也不符合報名資格,建議不要報名,以免浪費報名費。
Q5: 我在國外就讀高中,沒有參加大陸高考,有A Level 成績可以申請嗎?
A: 必須參加大陸該八省市的高考,取得二本以上成績才行。
Q6: 我是來自香港或澳門的學生(持有香港或澳門身份證),請問一下香港或澳門學生也歸納到
大陸學生的類別嗎?
A: 本管道(陸生聯招會)是針對陸生(持大陸地區居民身份證),且符合簡章相關規定者。
港澳生(持香港或澳門居民身份證)請洽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若你不符資格,也會不適用港澳生身份申請來臺。
外籍生請洽各校國際事務相關招生單位。
3
以上身份都不符時,建議留在大陸或港澳或出國就讀,將來有機會透過就讀校來臺當交
換生(須透過大陸就讀高校來臺交換或短期研修)。
訪學、交換生、短期研修生非本會業務喔,須透過大陸就讀高校來臺交換、短期研修(不
是直接自行私洽臺灣高校)。
Q7: 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的招生管道與報名費用?
A: 只有透過本會的網路報名系統報名才可以,且僅收取簡章公告的報名費而已,並無其他費
用。如有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要求繳付多少錢就可以保證被臺灣的高校錄取,請勿相信。
關於防止兩岸有關機構違規介入大陸學生赴臺灣高等學校就讀事務的通知
http://hxla.gatzs.com.cn/hxla/zcydt/201106/20110616/214563532.html
Q8: 我是同時參加「編導和影視表演類」省統考且都有合格,請問二種類別我都可以報名嗎?
A: 僅能擇其中一類報名。建議先參考本年度有招收藝術生之學校系組(專業),查看該校系所要
求之藝術生類別,依您較心儀的學校系所來選擇您的類別。 ex.您較心儀的學校招收的藝術
生類別:美術、音樂、書法、編導類。則請選擇編導類報名;若您選擇影視表演類,則無法
報名該校系組(因該校無招收表演類)。
選擇以2017 年申請人所在省市教育考試院統一辦理的藝術專業分類報名者,將以該省市教
育考試院提供的術科成績為準,成績合格者(廣東除術科成績須達「藝術類術科統考本科專
業資格線(術科合格線)外,尚須達術科本科二批分數線),始得以藝術生身分參加本招生,不
合格者則視為普通生。
Q9: 我已經繳費且完成確認提交志願,現在想放棄其中的部份志願,或調整志願順序,可以嗎?
A: ※確認提交後就不能更改或調整志願,請謹慎考慮後填寫並確認提交。
若想放棄某些志願,可於正式分發登記時,勾選不參加,本會將於正式分發時就有勾選參加
正式分發的志願,進行統一分發。
Q10: 報名時須要繳體檢報告嗎?
A: 確定要來臺就讀再由錄取學校於學生註冊後安排體檢。
須至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 健檢指定醫院及訂定之健康檢查證明應檢查項目表辦
理(如有突發疫情,依本會網站最新公告之健康檢查措施辦理)。
健康檢查項目包括:胸部X 光檢查肺結核、腸內寄生蟲糞便檢查、梅毒血清檢查、麻疹及德
國麻疹(風疹)之抗體陽性檢驗報告或預防接種證明及漢生(麻風)病視診檢查。
【財力證明】
Q11: 2016 年申請時候已經上繳過財力證明,是否需要重繳?(之前年度有申請過)
A:
需要重新開立,須於簡章規定的開立區間,前往金融機構開立。
若是開立流水帳,不用開太長,重點是現在(最後一筆)餘額有10 萬RMB。
可參考https://www.meipian.cn/cy9e8n3
4
Q12: 財力證明如果是父母親的存款證明,還要附親屬證明嗎?
A: 不用,但請在報名時要登錄父母親的資料。本會採信任原則,來臺灣是不能打工的,因此必
須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才能來讀書。
可參考https://www.meipian.cn/cy9e8n3
Q13:
親屬狀況那裡,若財力證明提供者為申請人父母親,請將父母親填寫於「父母親」親屬狀況。”
聯絡人是不是可以不填了?
A: 聯絡人是可以不填。但如有可以聯絡到你的親友或同學,建議填上較好。
【報名系統】
Q14: 關於考生通訊方式電話及移動電話都要填寫嗎?
A: 所有欄位都須填寫。
電話及移動電話可擇一填寫,若填移動電話,國碼請填+86,區碼請填NA。
Q15: 我在上傳身分證時正反面的順序弄反了,請問有關係嗎?
A: 沒有關係。身分證、財力證明:彩色或黑白掃描或拍照上傳皆可(須清晰可辨識)。
【繳費】
Q16: 報名費要如何繳交?
A: 報名完成後,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繳費:
(1) 銀聯卡網路刷卡(使用前請先開通銀聯卡在線支付
https://online.unionpay.com/portal/open/index.do)方式繳費,不需本人的銀聯卡,父母
親或親戚朋友的銀聯卡都可以。刷卡時是以新臺幣付費,請注意螢幕上出現的幣別是否
為新臺幣,金額是否正確。
(2) 網路刷信用卡(限VISA、MASTERCARD 和JCB,且已開通3D 密碼認證服務)方式
繳費,不需本人的信用卡,父母親或親戚朋友的信用卡都可以。刷卡時是以新臺幣付費,
請注意螢幕上出現的幣別是否為新臺幣,金額是否正確。
(3) 由在臺灣的親友匯款:幣值為新臺幣,請將報名系統產生的繳費說明轉給親友,由其代
為匯款(可用ATM 轉帳或到銀行匯款)。
注意:匯款金額必須與繳費說明上所列的一樣,且繳款帳號為14 碼(前4 碼為3417),
這樣才可以匯進去本會帳戶,匯款成功後約30 分鐘即可上網檢查是否已入帳,匯款證
明不須寄給本會,請妥善保存。
ATM 轉帳: (可省略)分行代碼。
為一次性收費(填志願無須額外繳費)(繳交一筆費用就可以選填46 個志願)。
若您是線上刷銀聯卡/信用卡,畫面是顯示新臺幣,但實際發卡行是跟您收人民幣(RMB)
(不需要先兌換好新臺幣)。
若您是線上刷銀聯卡,請盡量於銀聯支付畫面15 分之內完成支付,並看到「成功支付」
5
字樣後,按下「返回商戶」以完成繳費。
(簡章規定)申請人依據報名系統產生之繳費說明進行繳費,繳費後一律不予退費。
Q17: 銀聯支付環節無法跳轉,怎麼辦?
A: 請使用別的瀏覽器,例如:Chrome 或Firefox 或IE (建議IE 為主) (IE 10 也可以)。
Q18: 我已完成繳費,但報名系統一直顯示「未繳費」,怎麼辦?
A: 請先稍待至少2 個小時後,再至報名系統查看繳費狀態。
若一直查不到完成繳費、請來mail 向本會查詢(須於mail 裡提供報名號或身份證號及姓名
好幫你確認),本會確實沒收到費用的情況下,建議您跟銀行聯繫,查詢銀聯公司是否真的
有扣款,若銀聯公司沒扣款,建議您使用其他的卡刷刷看。
※若有重覆繳費,經本會確實收到2 筆費用,將會退一筆款項給您。
Q19: 高考成績未達本科二批分數線,報名費可以退費嗎?
A: 申請人依據報名系統產生之繳費說明進行繳費,繳費後一律不予退費。
【審查錄取】
Q20: 志願次序是否會影響錄取機率或結果?是不是越早將志願確認送出,錄取機率越大?
A: 報名截止後,本會依據各志願之招生名額和申請人之排名,以及申請人之志願順序進行
統一分發。如遇同名次人數超過該志願剩餘名額時,則同名次者均可錄取於該志願。
志願次序不會影響錄取機率,但會影響錄取結果。因若第一志願已獲正取,則後面志願
皆為無效志願,就算後面志願有獲正取,您也無法選擇後面志願學校就讀,故較喜歡的
志願請排較前面。
志願順序可依照個人興趣、高考優勢科目、個人生涯規劃、歷年熱門報名科類、國家未
來重點發展產業等(ex:「十三五」規劃建議重點10 大產業)。
選擇校系考生個人與該校系切合程度才是重點。
為避免落榜情形,建議盡量把志願填滿。
分發原則:請參考Q24。
Q21: 請問臺灣學校志願投檔機制為何。
A: 1. 至2017 年6 月28 日下午5 時,若您沒有選擇志願(未提交),就不能參加臺灣的學士
班招生,您可以參加大陸地區的高校分發。
2. 如果高考總分未達1 本,無法選填招收1 本的專業/志願。
3. 如果高考總分未達2 本,則無法獲得分發機會。
4. 藝術生術科成績若未達該省市合格線(廣東所稱合格請參考Q8),則無法以藝術生身份
報名。
5. 藝術生若選填招收藝術類學校志願,未達該學校志願規定的術科成績門檻,則該學校志
願不予分發。
6
Q22: 學士班招生名額有分給8 省市嗎?
A: 學校依據報名人數配置招生名額至各系組,因各校總招生名額不多,難以再把名額分給8 個
省市。
Q23: 志願如何填比較好?有往年各校各系組錄取分數可參考嗎?有臺灣學校排名可以參考嗎?
A: 建議把志願數填滿。建議把喜歡的學校專業系組往前填,志願順序越前面,代表就是越想就
讀的學校及系組(專業)(學校是看不到學生志願序)。
大學的聲望、規模、位置、週遭地理環境以及科系的多樣性,自然是考慮的因素。包括院校
的地理環境、建築面積、歷史沿革、專業設置、學科優勢、師資及教授人數、在校學生人數
情況等。考生應盡可能瞭解,清楚自己所選院校的情況。
2016 各校各專業最低錄取標準可至官網查詢。(2016 幾分可上某校某專業,不代表2017 也
要幾分才能錄取。)考生還是要以「興趣」為主,畢竟這關係考生未來可能會就業的領域,興
趣最重要,分數落點都是其次。
※ 專家建議:若沒達到本一的省控線,肯定和本一院校無緣了。建議考生,在本二院校中
進行選擇,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高校和專業。填志願的秘訣:夢幻的填前面、應該會
上的填中間、保險的填後面。第一志願一定要是自己最想去讀的志願。高分落榜的人,一定
是志願填的太少。為避免落榜情形,建議盡量把志願填滿。
Q24: 八省市的高考滿分不同,題目也不同,錄取標準為何?
A: 成績計算及比序排名
一、高考考科成績等化
本會依據8 省市提供之申請人高考各考科成績及考科滿分,計算各類申請人之考科等
化成績(四捨五入計算至小數第6 位)與等化總分(所有等化成績之總和)。文史和理
工類之等化考科為語文、數學和外語3 考科;藝術類則為語文、數學、外語和術科共
4 考科(以下通稱為加權考科)。考科等化成績計算公式為考科成績×100/考科滿分。
二、等化成績加權
本會依據每個志願各校所設定的考科加權倍數,計算符合該志願錄取要求的每位申請
人之考科加權成績(計算公式為考科等化成績×考科加權倍數)及加權總分(所有考科
加權成績之總和)。
三、比序排名
本會依照加權總分高低順序進行比序排名,加權總分相同者,再依同分比序順序,以
等化成績進行比序排名,若所有等化成績皆相同,則排名相同。
可參考
2017 來台就讀:學士班(因應上海、浙江變革)https://www.meipian.cn/fifblci
7
Q25: 可以進行調劑嗎?
A: 本會招生並不進行志願調劑。
Q26: 特殊生(主要指藝術生)是否比照普通生的本科二批分數線?
A: 藝術類申請人可選填招收該藝術類之志願,惟若申請人之術科成績未達所選志願的術科門
檻,則該志願屬無效志願;申請人亦可以文史(理工)類身分選填招收文史(理工)類之志
願,惟若所選志願的錄取要求為一本分數線,而申請人高考總分僅達文史(理工)二本分數
線,則該志願屬無效志願;若申請人高考總分未達文史(理工)二本分數線,則該志願屬無
效志願。
藝術生專業分類以2017 年八省市教育考試院統一辦理的術科專業考試為準,八省市的藝術
生專業分類請至本會網站下載專區查詢。
通過審查之藝術生除採計高考(文化考)成績,對於術科專業考試成績是否有設定門檻由校
系自定,若有,則申請人之術科成績百分比值(得分/滿分)須達該志願之術科門檻。其所選
之志願如有招收該專業分類,則以申請人之高考成績及該藝術生之本科分數線進行成績等化
及加權後之總分,由高至低錄取;若所選之志願不招收該專業分類,則以申請人之高考成績
及普通生之本科分數線進行成績等化及加權後之總分,由高至低錄取。
Q27: 於報名系統查到「您已通過資格審查」是代表我正取了嗎?
A: 「您已通過資格審查」:是指通過本會的初步資格審查(戶籍、居民身份證、財力證明)。接
下來須於2017 年6 月24 日上午9 時至6 月28 日下午5 時完成選填志願,之後就耐心等
2017 年7 月3 日上午10 時公告的預分發結果。
Q28: 何時能知道錄取結果?
A: 2017 年錄取採二階段分發方式進行,於2017 年7 月3 日上午10 時在招生委員會網站或報
名系統查詢預分發結果,獲得正取或備取,且確定要來臺就學者,須於2017 年7 月3 日上
午10 時起至7 月5 日中午12 時前至報名系統登記參加正式分發,未於規定時間內上網登記
者,無法取得來臺就學的資格。登記參加正式分發者,於2017 年7 月5 日下午5 時可至本
會網站或報名系統查詢結果,獲得錄取者,取得來臺就學之資格,錄取學校隨即會寄送錄取
通知書。
特別注意:登記參加正式分發者,一旦獲得錄取(不列備取生),則無法再參加大陸地區的高
考分發,所以已經決定要在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就讀的正、備取生,切勿上網登記參加正式分
發。
Q29: 預分發方式為何?何謂正取、備取?
A: 請參考本會網頁學士班專區的2016 年學士班招生變革說明。
可參考http://rusen.stust.edu.tw/spf/B/2016/20160427-BigChange-4B.pdf
Q30: 正式分發方式為何?還會有備取生?
8
A: 預分發後獲得正取和備取者,必須上網登記參加正式分發,登記時必須決定預分發時的正取
和備取志願是否要參加正式分發。本會依據預錄生登記結果及預分發結果,再次進行分發,
獲得錄取者才能取得來臺就學資格,正式分發不再列備取生。由於有些獲得正取的預錄生決
定留在大陸地區或到外國就學,因此未參加正式分發登記,其原先的正取就會由備取生依序
遞補。請參考本會網頁學士班專區的2016 年學士班招生變革說明,內有正式分發遞補的範
例說明。可參考http://rusen.stust.edu.tw/spf/B/2016/20160427-BigChange-4B.pdf
【錄取來臺】
Q31: 錄取後要做哪些事?
A: 本會依據預分發及預錄生之登記結果再次進行統一分發,正式分發結果可於放榜時至本會網
站查詢。本次分發不再列備取生,獲錄取者,稱為錄取生,取得來臺就學資格,無法再參加
大陸地區的分發,請特別注意。接下來要辦理的事項會由錄取學校寄發的錄取通知內說明,
也可以參考本會網站「學士班入學」內的「標準作業流程」或「下載專區」之「錄取來臺就
讀準備事項指南」。
Q32: 學歷文件要去哪裡辦公證?大陸公證書要到何處申請辦理?如何查詢涉臺公證處?
A: 1. 請持相關文書正本向大陸地區當地縣、市涉臺公證處申辦涉臺公證書(並非每一個公證
處都有權製發涉臺公證書,所以要到涉臺公證處申辦),並敘明「在臺灣使用」。
2. 大陸各縣、市均有涉臺公證處,可以撥114 查號臺查到當地縣、市政府司法局電話,再
向司法局洽詢涉臺公證處之地址、電話。此外,也可以透過中國公證網
(http://www.chinanotary.org)首頁左下方的「全國公證機構查詢」功能,查到當地公
證處的訊息,然後撥打該公證處電話問明有無辦理涉臺公證書,再去申辦。
3. 在大陸做成公證書,請務必詳閱公證書內容,檢查個人資料是否有誤,以免發生身份證
號或者出生日期打錯字造成公證書無效的問題,公證書代表的是法律文件,內容正確與
否關係公證書效力,請務必詳細檢查,以免浪費時間及金錢要重新製作。
4. 若做成公證書後想查詢副本是否有寄送海基會,可撥電話洽詢該省市公證員協會或者問
公證處,大略辦理後二週到三週間洽詢,以免時間有所延誤。(公證處郵寄副本給大陸
地區公證協會,再統一寄給臺灣海基會,副本平郵即可,約須3 星期至1 個月才會寄達
臺灣海基會,9 月入臺前,可以寄達海基會即可。
5. 學生抵臺註冊時,學校會查驗學生最高學歷證件(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高中)/高職畢
業證書)正本(查驗正本留副本)及公證書(學校收正本並至海基會辦理驗證)。
Q33: 健康檢查項目有哪些?要到哪裡檢查?
A: 由錄取學校於學生註冊後安排體檢,健康檢查項目包括:胸部X 光檢查肺結核、腸內寄生蟲
糞便檢查、梅毒血清檢查、麻疹及德國麻疹(風疹)之抗體陽性檢驗報告或預防接種證明及
漢生(麻風)病視診檢查。
9
健康檢查到臺灣後,由錄取學校安排檢查,屆時請以錄取通知單上面所規定的為準。
Q34: 來臺灣就讀可以參加臺灣的醫療、傷害保險嗎?
A: 註冊後,學校會幫忙保平安險。並由錄取學校協助辦理醫療傷害保險,屆時請以錄取通知單
上面所規定的為準。
Q35: 來臺灣就讀可以參加臺灣的醫療、傷害保險嗎?
A: 可以。註冊後,學校會幫忙投保醫療傷害保險。投保者可至健保醫療院所先自費看診,再持
門診收據向保險公司申請支付看診費用。享受的權益和參加全民健保一樣,但投保金額略低。
※若於大陸地區投保,則需在大陸公證處公證,抵臺後送海基會驗證。
大部份學生選擇入境臺灣後投保學校提供的醫療傷害保險,這樣就免去了公驗證之麻煩和經
濟支出。
Q36: 學費大概是多少呢?
A: 依專業而不同,每學期約為新臺幣5 萬元到5 萬5 千元 (約人民幣1 萬1 千元到1 萬2 千元)。
以下資訊僅供參考,以各校公告、就讀學校所在區域及個人消費而有不同:
1 學年有2 個學期(秋季開學)。
學雜費 1 年約 2 萬 5 千 RMB 左右。
生活費 1 個月約 2,000 -3,000 RMB 左右。(每餐約10~50 RMB 不等)
住宿費 1 學期約 1,800-2,500 RMB 左右。
書籍費 1 學期約 600-1,200 RMB 左右。
其他。
Q37: 請問今年臺灣大學有部分專業提供獎學金麼?
A: 請上官網查詢(線上簡章/優秀陸生獎學金查詢系統),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學校,就是尚未提供
獎學金。若有申請問題須諮詢,請直接洽詢學校承辦人員。
Q38: 來臺灣就讀可以打工、兼差嗎?
A: 以「陸生就學」事由者來臺就讀不可以。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第15 條(摘錄),大陸地區學生在臺就學期間,不
得從事專職或兼職之工作。違反前項規定者,應依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辦理強制出境。
目前有放寬如屬必修課程或畢業條件之要求,可以實習或擔任學習型助理(非勞僱型助理)。
※依教育部2015 年6 月17 日公告之「專科以上學校強化學生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
處理原則」認定屬於學習範疇或雇傭關係(由學校就讀之大專校院所定相關章則規定,認定
是否屬課程學習範疇)
Q39: 學士班需要就讀幾年?
A: 學士學位之修業年限以4 年為原則。實際仍需以個人修課狀況為準。
修讀學士學位應屆畢業生,修業期間成績優異,並具有研究潛力,得依學校規定申請逕修讀
10
博士學位。
Q40: 在臺就讀畢業後,可以繼續在臺升學嗎?
A: 關於在臺就讀學士班陸生,如想繼續升讀碩士班,不能直接參加各校自行辦理的研究所推甄
及考試入學管道升學。
由於目前陸生在臺升學仍採聯合招生方式辦理,陸生畢業後若想繼續升學,均須依「大陸地
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規定,循陸生聯招會管道,繼續申請在臺就讀下一階段
學制班次。例如:取得學士學位,得升讀碩士班。
唯一的例外是,為爭取優秀陸生,符合條件的陸生可比照一般學生,依據在臺就讀校「學生
逕讀博士學位辦法」規定申請逕修讀博士班。
若想回大陸考研,則依大陸考研辦法辦理。
若想申請至國外(EX:英、美,澳…)學校就讀,則依國外申請校相關規定辦理。
【其他】
Q41: 普通大學及科技校院差別在哪?
A: 招生的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學制(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有些甚至有博
士學位學制,是屬於應用型高校,相當於大陸的二本學校,不同於大陸的職業院校。
臺灣的大學分為普通大學及科技校院(包含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兩類,普通大學屬於綜合大
學,各種專業都包含,比如說哲學、地理、文學等,當然也包含電子、電機、機械等科技方
面的專業,但是比較重視理論方面;而科技校院就是屬於應用型大學,所設立的專業比較偏
向實務應用方面的,所以像哲學、地理、文學等專業就沒有設立。一般大學:重理論,強調
走學術路線,繼續升學、做研究;科技大學:重技能的培育。
臺灣的大學,很少對大學進行「一二三」這樣的排名。所以,報考臺灣的大學,不僅要
看學校的整體實力,更要看這個大學的學科特色。
臺灣的科技大學屬於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注重技術養成,就業情況比有些普通大
學還佳,甚至很多學校還設有碩士點、博士點。
【招生學校。視頻簡介】可上http://www.tudou.com/home/_120570927
【選校參考。招生指南】可上官網 http://rusen.stust.edu.tw
Q42: 來臺就讀後,可以轉系所(專業)嗎?
A:
可以,但須依各校學則規定辦理。陸生僅能申請學校經教育部核准得招收陸生的系所為限。
就讀離島校區系所之陸生,不得申請轉至本島校區之系所。
Q43: 來臺就讀後,可以轉學嗎?
A:
可上官網【在臺陸生轉學資訊專區】查詢有招在臺就讀陸生轉學資訊。(詳細請直接洽詢學校)
在臺就讀離島學校之陸生,不得申請轉學至本島學校。
Q44: 我就讀大陸地區學校,可以「轉學」到臺灣學校嗎?
11
A: 目前尚未開放在境外學校就讀之陸生,經轉學管道來臺就讀。
Q45: 我就讀大陸地區學校,可以「交換」到臺灣學校嗎?
A:
1.訪學、交換生、短期研修生非本會業務喔!
2. 須透過大陸就讀高校來臺交換、短期研修(不是直接自行私洽臺灣校),詳細請直接向您
目前就讀之大陸高校諮詢是否有與臺灣高校有合作關係。
Q46: 在臺灣就讀取得的學位,大陸地區承認嗎?
A:
被錄取考生必須在臺灣修完全部規定課程,並取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方可作為
大陸有關部門認證的依據。
在臺灣「陸生聯招會」和「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備案的大陸學生在臺灣學業期滿,
獲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大陸教育行政部門是予以承認的。對臺灣學歷認證時,
沒有要求在學期間每年需要待在(滿)臺灣多長時間,只有獲得相應學位且在海峽兩岸
招生服務中心的名單內。
在臺畢業取得學位返陸後,記得至:
A.「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http://hxla.gatzs.com.cn/wssq/index.jsp)開立在臺學習
證明(僅就在臺取得的最高學位進行證明)。目的:可以享受留學人員回國的待遇。
B.「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http://www.cscse.edu.cn/)
(http://www.cscse.edu.cn/publish/portal0/tab82/default.htm)」進行臺灣學歷認證。
Q47: 請問兄弟姊妹或父母可以來臺陪讀嗎?
A:
目前只能來探親,無法陪讀。適用對象:依「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經
許可在臺停留之學生(陸生)之二親等直系血親或配偶。依「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臺灣地區
送件須知-探親、延期照料」提出申請來臺。申請次數及注意事項:申請短期探親,停留期間
不得逾1 個月,不得申請延期,每年申請來臺次數不得逾2 次,但被探對象在臺期間,因疾
病或意外傷害住院時,不受申請次數之限制,並得申請延期,每次延期期間為1 個月。
Q48: 已取得長期居留的陸生,可以透過本會申請嗎?
A:
不建議,因在臺身分會轉為陸生,原取得的長期居留許可將被陸生取得的在臺停留許可取代
(若已超過18 歲,將無法再申請長期居留)。如有就學需求,則與目前臺商子弟返臺就學一
樣,需與臺灣學生一同參加臺灣地區各項入學考試招生。
Q49: 我可以先隨便填一個科系,日後再參加轉學考或者轉系考嗎?
A:
這個問題實在沒有標準答案。現在大學對轉系、轉學態度相當開放,但是考生必須先了解轉
學、轉系人數限制、成績限制與原就讀科系轉出相關限制,再做考慮。
Q50: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系組怎麼辦?
A:
建議家長協助考生了解個人性向,搭配各大學校系簡介(招生學校招生資料查詢系統),幫
助考生找方向。建議考生如果真的沒有明確方向,以地域性(北、中、南、東、離島)「選
校不選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可能會認為,進入一間資源豐富的大學,和在各個不
12
同領域投入的老師和學長、學姐相處後,「熱情」往往是意外找到的。
Q51: 我應該如何了解各個校系?
A:
除了可利用「招生學校招生資料查詢系統」認識大學,也可以實際到各大學網站看一看,了
解校園狀況。
Q52: 高考成績須自已提交嗎?
A: 考生不須自行提供高考成績,本會會向大陸對口單位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