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会考网 - 会考 - 北京会考 - 正文

2015北京会考命题综合思路发布

来源:人民网 2015-2-6 9:59:25

 

 生物学科:稳中有变,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以致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1.坚持以往命题成功经验。坚持试卷图文并茂,设置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保证会考试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公平性,适切性,对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2.探索命题改革的方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生产实践、实验、生物科研成果、科学史以及人体健康的素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试卷长度由原来8页增加至10页,注重考查学生提取、加工、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跨学科综合,考查学生综合素养,例如能量角度结合了生物、化学、物理学科的内容。在命题形式上,增加分级赋分的题目,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历史学科:体现课程改革理念,重在能力立意,强调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1.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关注过程与方法,深化学科能力考查。例如第12题通过网页设计有关抗战的四个栏目,要求学生再增加一个栏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间逻辑关系的把握。再如,非选择题第3题第3问,通过呈现当前史学界对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创设让学生主动质疑并进行自主论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思考、质疑、阐释的平台,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11题,以红色旅游区的创建为情境,以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灵活调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再如,问答题第2题第3问,以APEC在北京召开等新闻热点创设情境,既关注历史问题——APEC成立后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又联系现实,要求学生畅谈北京APEC会议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体现了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

  3.弘扬传统文化,体现人文精神。例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有选择题36、37、38、39题。再如,非选择题第3题第1问从东西方优秀文化遗产的角度概括其共同点,第2问以文艺复兴代表作《十日谈》为情境,理解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在解放思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

  4.全方位渗透民主、法治、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非选择题的第1题,连续三问围绕“依法治国”,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落实法律在制度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凸显“依法治国”“以宪治国”的政治理念。再如,试题中涉及到台湾人民的割台斗争、五四爱国运动、全民族抗战等历史上重大反抗外来侵略,弘扬民族精神等事件;香港回归、北京APEC会议又体现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0、11、29题体现了与地理学科的联系。再如,第12题体现了与信息技术的联系,第36、39、47题及非选择题第3题第2问涉及到汉字、中外古典名著,体现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等等。

  6. 把握水平考试的性质,命题技术不断创新,稳中渐变。在题目的设计上,体现了历史思维的逻辑性,问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在素材的选择上,素材的选用体现出灵活、开放、自主等特点。引用了多样的历史信息载体创设情境,如历史文献、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结构示意图、文学名著插图。在评分标准上,注意吸纳国内外命题技术的先进经验,按能力划分层次,对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核心观念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

  1.突出生活中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试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时事热点,呈现了大量社会热点和社会大课堂资源等学生身边的实例,例如地铁沿线的城市功能区;北京雾霾;“南水”进京;京津冀一体化;APEC会议在京召开;“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全球气候大会等鲜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试题具体设计过程中,将生活中实际情境引入试题,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料构建问题情境,增加了试卷的阅读量,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地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对猕猴桃生长与气候关系的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气候分布和成因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地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地理图像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整套试卷共有19幅图,包括区域图、原理示意图、等值线图、(扇形、折线、柱状)统计图、框图、地理过程演化图、景观图等多种类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通过对真实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积累、地理工具运用与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关注资源、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凸显地理学科在学生生活的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综合题第一题中将中国古诗的描述与节气对应,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地理学习、生活现象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3. 问题设置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查。从学生的视角,呈现知识、联系方法,运用观点、原理进行分析,表现地理观念在价值观、能力、方法形成中的作用。如:综合题第4题(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做出简单评价。突出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

  4.体现适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试题设计体现选择性和开放性,一些题目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作答,对于题目的答案有一定开放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和知识,针对问题情境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如:综合题第1题(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作答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合理即可得分,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平。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