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会考命题组发布2015年命题思路
近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2015年北京市高中会考命题组发布2015年北京市春季会考命题综合思路,各学科会考命题以“课程标准”和“会考说明”的内容要求为命题依据,本着“大考小改,小考大改”的原则,特别在会考题目命制、会考的职能和导向作用等多个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据介绍,此次会考将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生活突出能力与价值观并重的考查形式和内容,在会考题目命制中,各学科在命题中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作为考查重点,注重命题素材和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将社会生活热点及社会大课堂等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试题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题目的考查中,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核心观念的形成过程。
从各学科整体看,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试题设计在体现能力与价值观并重的命题理念,在注重考查学生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命题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学习的积累,将社会生活热点、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大课堂等内容以试题形式呈现,将考试与生活紧密联系。三是试题设问体现选择性和开放性,利于学生在作答中发挥水平。四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各学科在试题中不同程度体现跨学科的综合,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能力水平。
从具体学科看:语文以连环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考查革命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作文体现选择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在题目情境设置中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图片、短文、数据统计等形式增加试题的阅读量,引导学生综合看待社会生活,通过开放性、分级赋分问题的设置,保证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发挥;历史、政治关注时事热点,红色经典、革命传统、社会大课堂等内容在试题中有充分体现。英语在听力、作文等内容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大课堂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工具了解、传播中国文化,选择性作文结合“四个一”和社会大课堂内容;数学中有逻辑题目,强调思维逻辑在学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化学试题设计体现了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
据了解,此次会考还将积极探索会考对具体教学过程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一方面,力求通过会考更加科学准确的考查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并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会考命题的改革引导实际教学过程向着提升学生学科能力,促进综合素养水平提高,形成正确的核心理念,改善学生生活品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方向发展。
最后,会考命题还将积极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会考评价体系,推进评价考试改革。各学科在命题程序、题目的科学性、人文性等方面集思广益,在题目命制与考查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准备,为形成首都会考命题、考试和评价的特色,探索学业水平评价的科学、规范,促进评价考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学科具体命题思路
思想政治学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12年的学习积累,体现政治理论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
1.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发挥理论对生活的指导作用。试卷命制注意把握好两个平衡,即考查考生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重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运用理论对自身生活遇到问题的分析情况。在考查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外,凸现对学生生活分析,将大量学生生活场景引入试卷。整套试卷共37题,题面设计几乎都创设了相应的生活情境,旨在体现“理论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的课程追求,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辨识、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例如,以家庭生活为场景的试题“父与子对话”、“厨房里的哲学”;以学校生活为场景的试题“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善于思考、珍惜青春”;反映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试题“对名牌消费的认识”、“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等,这些生活场景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分析问题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联系起来,发挥了理论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规律,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中,学习运用知识,感受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 凸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例如,以出租车司机的凡人善举为话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结合高中学生生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如,试题中讲述的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楹联艺术、引述圣人名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文字、敦煌遗书以及引用南宋诗人陆游、明朝画家董其昌的名言等,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试题的这种设计,有利于引导课堂教学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加大知识的运用,活化知识。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有政治觉悟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有理论思维的人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追求。2015年春季主观性试题,大多采用演绎设问方法,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例如,试题中考查对学生到博物馆学习重要性的论证。此外,还加大了时事政治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真学习、真关注。
4.尊重个性差异,答案力求开放。2015年春季主观性试题,鼓励考生多角度思维,答案设计既有层次性、又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宽松的环境。
语文学科: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12年学习积累,坚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的检测。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凸显语文学科在育人中重要价值。
1.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力求学生在作答试卷的同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试卷就选择了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试飞成功做出巨大贡献、被国务院授予“航空工业英模”、以身殉职的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突出他 “用生命铸就利箭”的精神品质。
2.体现高中会考水平考试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的检测,而且落实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语文学习当中。例如,作文的其中一题是要求写一篇参观记,属于记叙类文章,这种文体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
3.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是注意选取体现中国文化的试题材料,例如,选用评价李白诗歌的文章和介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的素材作为阅读材料。二是采用带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语言表达样式。例如,采用“赋比兴”和对联的形式命制考查语句运用的试题。三是使用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意象和典故,例如,电影片名的翻译。
4.体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例如,APEC会议、北京的“城市病”、电影片名的翻译。
5.体现对阅读的重点考查。如对文学名著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切实阅读过原著;再如考查对不同文体;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连环画等不同文本形式的阅读等。
6.体现命题形式的多样性。例如,作文增加了选择题,让学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增加了非连续文本,京杭大运河的阅读素材中即包括了读图;增加了连环画,用连环画的形式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数学学科:突出水平性考试的检测和评估的功能,兼顾北京市现行两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1.全面考查,重点突出。如突出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和数列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2.试题有层次,符合水平性考试的特点。考查试题兼顾单一知识点和综合性题目,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
3.发展数学思维,考查推理能力。试题延续了数学会考重视考查学生数学思维的命题思路。例如,第25题以空间几何体为背景,通过直线与平面之间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的转化,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又如,算法是会考必考的内容,试题以程序框图的形式给出,考查学生依据算法程序推出运算结果的能力。
4.贴近生活,关注热点问题。试卷突出数学应用的特点,让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第24题,以“北京公共交通系统按照里程分段计价”为背景,考查对应与映射、分段函数及函数模型,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知识融合,试题描述清晰自然。试题注重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的特点,每个试题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不牵强附会,也不刻意规避。例如,第27题第一问,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考查分类讨论的意识以及运算求解的能力,试题叙述动静结合,动中有静,解决时要求学生思维严谨,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