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会考网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广西高中学业水平 - 正文

2014年12月广西高中学业水平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来源:2exam.com 2015-12-5 21:26:31

2014年12月广西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质量分析
生 物
(教师教学版)
广西招生考试院
二O一五年十二月

 

2014年12月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分析(生物,教师教学版)

前言
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秋季广西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施测、质量分析及相关评价工作均由广西招生考试院组织实施。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重,以考导学,以考促改”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编制《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与说明》,合理组建命题团队,组织多次命题教师培训,严格监控考试与阅卷过程,确保获取有效数据信息,为质量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将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数据的质量分析报告分为三个版本:命题质量分析报告(为命题提供参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育行政科研版;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师教学版。目前,各个版本的模型建构已基本完成,具体体现于2014年12月物理 、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五个学科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之中。现将三个版本面向其对应的服务对象发布,希望各级各类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者能从质量分析报告中获得启迪并转化为改革实践的力量,携手共创广西普通高中教育的辉煌明天。
由于研究与编撰者的时间、精力和水平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实践者批评指正。
质量分析研究与编撰团队
2015年12月1日
阅读说明
各位领导、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概念和分类问题,请根据下列案例对此进行理解,以方便您的进一步阅读。
表 近两年学考各科成绩分布参数
考试
时间
科目
平均分
标准差
偏度值
峰度值
中位数
众数
上四分位数
下四分位数
201306
信息技术
71.14
12.84
-0.41
3.14
72
75
80
63
201312
物理
62.88
23.15
-0.12
1.85
63
99
84
43
201312
化学
72.66
17.78
-0.54
2.43
75
93
88
60
201312
生物
70.74
20.09
-0.49
2.32
74
95
88
56
201312
历史
83.17
12.06
-1.34
5.41
86
92
92
77
201312
地理
82.21
12.76
-1.26
5.12
85
90
92
76
201406
语文
69.57
10.73
-1.03
5.17
71
74
77
64
201406
数学
62.35
19.29
-0.31
2.23
64
57
78
48
201406
英语
69.09
22.54
-0.62
2.21
75
94
88.5
51.5
201406
政治
71.08
14.92
-0.53
2.94
72
73
83
61
201412
生物
70.99
17.77
-0.45
2.45
73
82
86
58
201412
化学
69.61
17.70
-0.54
2.55
72
91
84
58
201412
物理
65.78
20.05
-0.24
2.09
67
87
83
50
上表中,平均分是反映考生水平的集中趋势,它可以作为比较学生考试水平的参照点。物理、数学的平均分基本很难突破65分,要学好这两个科目,需要学生付出正确的态度,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控练习与作业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不放弃本学科学习。
标准差则是反映学生成绩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学生能力差异越大,当然,以主观题为考查重点的科目,如果在评分上給分点差异不大,也会导致学生成绩相对集中,从而算出来的标准差数据较小。从数据看,标准差最小的为语文、政治、地理、历史,这既反映学生水平相关不大,各个层次考生均能得分的现象,也反映了
主观题(如作文题)评分无法拉开太大距离的现象。
偏度值和峰度值是考生分数分布曲线的分布状态参数,偏度值为负数,说明考试分数为负偏态分布,即多数考生成绩大于平均分,这种分布状态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过关性考试特点;峰度值越小,则分布曲线越扁平,即各个分数段的考生数相对都比较多,例如,物理、生物、英语等科目;峰度值越大,则分数分布曲线越“陡峭”,说明考生分数主要集中在某个分数段,相应地,其标准差也相对较小,例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
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分别代表在75%、50%、25%排位数(百分位数)处所对应的考试分数。例如,信息技术的上四分位数为80分,则表明该学科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为总人数的25%;下四分位数为63,则说明有25%的考生的分数低于63分。上四分位数越高,考生总体水平越高,也说明这个科目的试题相对较容易,例如,历史的上四分位数为92,说明历史题目相对容易,也可能说明考生的历史水平较高。
众数则是得分人数最多的那个分数。例如,2015年数学学科的众数为57分,而2016年则为94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特征,数学学习存在“一通百通,不通则退”的学习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应首先力求人人过好“入门关”,这样学生才有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才有考试成绩的总体提升和进步。
综上所述,各学科分数分布均为负偏态分布,大部分学科的上四分位数大于80分。从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效果看,物理和数学是最难的
学科,考生分数分布趋向于两极分化;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分数相对集中,区分度不大。
1
2014年12月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生 物
2014年12月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省级国家教育水平性考试。本次考试旨在全面检测普通高中生物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的达标情况。考试的范围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考试对象为广西区内普通高中2014年应届学生和2013年历届补考学生。
本报告分为总体分析、试题评析、考试数据分析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四个部份。数据统计样本为全体考生,主要通过数据汇总及各分析量表的演算、推理来表达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一、总体分析
(一)题型结构分析
1.题型与分值(见表1)
表1 试卷题型、题量、赋分与学考大纲分值比较表
赋分比例
题型
考试大纲与说明规定的题量及赋分
考试试卷实际的题量及赋分
选择题
2分/题×35题
70分
2分/题×35题
70分
非选择题
6小题(含简答、分析说明、实验分析、据图作答等)
30分
6小题(含简答、分析说明、实验分析、据图作答等)
30分
合计
41小题
100分
41小题
100分
2.内容与分值比较(见表2、图1)
2
表2 试卷内容与学考大纲分值比较表
考试大纲与说明规定的内容及分值
考试试卷实际的内容及分值
考试模块
分值
考试模块
分值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
约35分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
34
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
约35分
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
36
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约30分
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30
其中,实验、探究性试题
约8分
其中,实验、探究性试题
7
图1 考试的模块分布图
3. 各题型得分情况(见表3)
表3 题型得分统计表
题 型
赋分
平均分
难度(得分率)
选择题
70
50.913
0.727
非选择题
30
20.914
0.697
全卷
100
70.987
0.70987
(二)知识结构分析
1.课程各模块及分值分布(见表4,图2)
表4 试卷单元知识分布表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3
课程模块
知识板块
分值
必修1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4
34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
1.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8
1.4 细胞的生命历程
4
必修2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7
36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8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9
2.4 生物的变异
6
2.5人类遗传病
2
2.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
必修3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30
3.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3
3.3植物的激素调节
2
3.4种群和群落
4
3.5 生态系统
7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2
4
图2 考试的内容特征分布图
2.考点知识分布(见表5、图3)
表5 试卷考点与学考大纲的分值比较表
考试大纲与说明规定的考点
考试试卷实际的考点
考试模块
考点
考试模块
考点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
23个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
14个
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
23个
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
15个
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26个
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12个
其中,实验、探究性试题约
8个
其中,实验、探究性试题
7个
合计
80个
合计
43个
0246810121416181.1细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4 细胞的生命历程2.1 遗传的细胞基础2.2 遗传的分子基础2.3 遗传的基本规律2.4 生物的变异2.5人类遗传病2.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3.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3植物的激素调节3.4种群和群落3.5 生态系统3.6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1必修2必修3
5
图3 考试的考点分布图
3.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见表6)
表6 试卷中各模块内容的试题分布及分值表
课程
内容(知识点)
试题分布及分值
各模块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必修1
分子和细胞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5、11题
选择题24分
非选择题10分
共34分
1.2细胞的结构
第1、6、7题
1.3细胞的代谢
第4、12、13、35题
第36、41题
(10分)
1.4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8、9、 10题
必修2
遗传和进化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3题
第38题(5分)
选择题26分
非选择题10分
共36分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7、18、21、23题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4、25题
第40题(5分)
2.4生物的变异
第19、20、22题
2.5人类遗传病
第14题
0510152025303540学考试卷考点学考考纲考点
6
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5、16题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32题
选择题20分
非选择题10分
共30分
3.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26、27、31、34题
第37题(5分)
3.3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题
3.4种群和群落
第28、29题
3.5生态系统
第33题
第39题 (5分)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0题
4. 课程各模块的得分情况(见表7)
表7 模块得分统计表
模块
赋分
平均分
难度(得分率)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38
27.98855
0.737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34
23.3926
0.688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30
21.175
0.706
实验
11
7.941
0.722
全卷
100
70.987
0.70987
(三)能力结构分析
1.认知水平层次分布情况(见表8、图4)
表8 考试能力认知水平层次分布表
认知层次
测量题数
百分比
了解(A)
25
38.46%
理解(B)
37
56.92%
7
应用(C)
3
4.62%
图4 考试的认知特征分布图
2.能力水平层次分布情况(见表9)
表9 认知能力在试题中赋分分布情况表
模块
主题
考点
水平层次(分值)
题号
了解
理解
应用
必修1
细胞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5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
41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7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
4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
1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4
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
13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2
12
8
细胞呼吸
5
36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
9
细胞的全能性
2
10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
8
必修2
遗传的细胞基础
配子的形成过程
1
38
1
1
1
1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
17
DNA分子的复制
2
23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
18
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
1
40
1
1
1
1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
25
伴性遗传
2
24
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
19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
20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事例
2
22
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
1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
16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
15
必修3
人体的内环境与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
37
9
稳态
1
1
1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
27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
34
人脑的高级功能
2
26
动物激素的调节
2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
32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2
28
种群的数量变动
2
29
群落的结构
2
3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39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1
1
1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
35
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30
实验部分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
6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2
11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
41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
21
10
合计
39
58
3
2.各类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0)
表10 认知水平得分统计表
认知水平
赋分
平均分
难度(得分率)
A(了解)
39
23.957
0.6143
B(理解)
58
44.914
0.7744
C(运用)
3
2.116
0.7053
(四)难度结构分析
1.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比较(见表11)
表11 各小题题难度差异分析表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题号
预估
实测
误差
题号
预估
实测
误差
题号
预估
实测
误差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1
0.95
0.96
0.012
19
0.8
0.81
0.01
36(1)
0.9
0.78
-0.12
2
0.9
0.93
0.028
20
0.8
0.81
0.01
36(2)
0.8
0.69
-0.11
3
0.9
0.91
0.006
21
0.8
0.81
0.01
36(3)
0.65
0.63
-0.02
4
0.9
0.86
-0.04
22
0.75
0.75
0
36(4)
0.8
0.42
-0.38
5
0.85
0.77
-0.08
23
0.65
0.67
0.02
37(1)
0.8
0.64
-0.16
6
0.85
0.65
-0.2
24
0.45
0.76
0.31
37(2)
0.75
0.62
-0.13
7
0.85
0.5
-0.35
25
0.35
0.66
0.31
37(3)
0.6
0.63
0.03
8
0.85
0.47
-0.38
26
0.9
0.58
-0.3
37(4)
0.5
0.63
0.13
9
0.85
0.65
-0.2
27
0.85
0.8
-0.05
38(1)
0.83
0.69
-0.14
10
0.85
0.87
0.02
28
0.85
0.82
-0.03
38(2)
0.68
0.66
-0.04
11
0.85
0.7
-0.15
29
0.85
0.57
-0.28
38(3)
0.45
0.39
-0.06
12
0.8
0.69
-0.11
30
0.85
0.61
-0.24
39(1)
0.83
0.95
0.12
11
13
0.8
0.79
-0.01
31
0.8
0.57
-0.23
39(2)
0.5
0.55
0.05
14
0.9
0.78
-0.12
32
0.8
0.73
-0.07
39(3)
0.6
0.87
0.27
15
0.9
0.6
-0.3
33
0.85
0.66
-0.19
39(4)
0.7
0.79
0.09
16
0.85
0.67
-0.18
34
0.65
0.87
0.22
40(1)
0.85
0.6
-0.25
17
0.8
0.9
0.1
35
0.7
0.74
0.04
40(2)
0.58
0.66
0.09
18
0.8
0.53
-0.27
40(3)
0.4
0.27
-0.13
41(1)
0.88
0.56
-0.32
41(2)
0.63
0.84
0.21
41(3)
0.75
0.82
0.07
小计
第Ⅰ卷
0.80
0.73
-0.07
第Ⅱ卷
0.71
0.67
-0.06
合计
全卷
0.78
0.71
-0.07
2.预估与实测差异比对分析(见表12)
表12 预估与实测差异分析表
题号
赋分
预估
实测
测试差异
难度
得分
难度
得分
分值
1
2
0.95
1.9
0.96
1.92
0.02
2
2
0.9
1.8
0.93
1.86
0.06
3
2
0.9
1.8
0.91
1.82
0.02
4
2
0.9
1.8
0.86
1.72
-0.08
5
2
0.85
1.7
0.77
1.54
-0.16
6
2
0.85
1.7
0.65
1.3
-0.4
7
2
0.85
1.7
0.5
1
-0.7
8
2
0.85
1.7
0.47
0.94
-0.76
9
2
0.85
1.7
0.65
1.3
-0.4
10
2
0.85
1.7
0.87
1.74
0.04
11
2
0.85
1.7
0.7
1.4
-0.3
12
2
0.8
1.6
0.69
1.38
-0.22
13
2
0.8
1.6
0.79
1.58
-0.02
14
2
0.9
1.8
0.78
1.56
-0.24
15
2
0.9
1.8
0.6
1.2
-0.6
16
2
0.85
1.7
0.67
1.34
-0.36
17
2
0.8
1.6
0.9
1.8
0.2
18
2
0.8
1.6
0.53
1.06
-0.54
19
2
0.8
1.6
0.81
1.62
0.02
20
2
0.8
1.6
0.81
1.62
0.02
21
2
0.8
1.6
0.81
1.62
0.02
12
22
2
0.75
1.5
0.75
1.5
0
23
2
0.65
1.3
0.67
1.34
0.04
24
2
0.45
0.9
0.76
1.52
0.62
25
2
0.35
0.7
0.66
1.32
0.62
26
2
0.9
1.8
0.58
1.16
-0.64
27
2
0.85
1.7
0.8
1.6
-0.1
28
2
0.85
1.7
0.82
1.64
-0.06
29
2
0.85
1.7
0.57
1.14
-0.56
30
2
0.85
1.7
0.61
1.22
-0.48
31
2
0.8
1.6
0.57
1.14
-0.46
32
2
0.8
1.6
0.73
1.46
-0.14
33
2
0.85
1.7
0.66
1.32
-0.38
34
2
0.65
1.3
0.87
1.74
0.44
35
2
0.7
1.4
0.74
1.48
0.08
36(1)
2
0.9
1.8
0.78
1.56
-0.24
36(2)
1
0.8
0.8
0.69
0.69
-0.11
36(3)
1
0.65
0.65
0.63
0.63
-0.02
36(4)
1
0.8
0.8
0.42
0.42
-0.38
37(1)
1
0.8
0.8
0.64
0.64
-0.16
37(2)
2
0.75
1.5
0.62
1.24
-0.26
37(3)
1
0.6
0.6
0.63
0.63
0.03
37(4)
1
0.5
0.5
0.63
0.63
0.13
38(1)
2
0.83
1.66
0.69
1.38
-0.28
38(2)
2
0.68
1.36
0.66
1.32
-0.04
38(3)
1
0.45
0.45
0.39
0.39
-0.06
39(1)
2
0.83
1.66
0.95
1.9
0.24
39(2)
1
0.5
0.5
0.55
0.55
0.05
39(3)
1
0.6
0.6
0.87
0.87
0.27
39(4)
1
0.7
0.7
0.79
0.79
0.09
40(1)
2
0.85
1.7
0.6
1.2
-0.5
40(2)
2
0.58
1.16
0.66
1.32
0.16
40(3)
1
0.4
0.4
0.27
0.27
-0.13
41(1)
2
0.88
1.76
0.56
1.12
-0.64
41(2)
2
0.63
1.26
0.84
1.68
0.42
41(3)
1
0.75
0.75
0.82
0.82
0.07
(五)区分度结构分析
1.各小题区分度统计(见表13)
表13 各小题区分度统计表
13
题号
区分度
题号
区分度
第1题
0.207493
第21题
0.529752
第2题
0.22087
第22题
0.145506
第3题
0.236069
第23题
0.445985
第4题
0.429262
第24题
0.573031
第5题
0.56411
第25题
0.332538
第6题
0.40276
第26题
0.538489
第7题
0.238534
第27题
0.375678
第8题
0.493791
第28题
0.482421
第9题
0.375229
第29题
0.46448
第10题
0.489703
第30题
0.376632
第11题
0.56286
第31题
0.393985
第12题
0.460048
第32题
0.134749
第13题
0.575352
第33题
0.492834
第14题
0.373893
第34题
0.33982
第15题
0.270269
第35题
0.48
第16题
0.426394
第36题
0.746656
第17题
0.259492
第37题
0.765172
第18题
0.529267
第38题
0.707279
第19题
0.338235
第39题
0.642795
第20题
0.368157
第40题
0.71528
第41题
0.596096
2.区分度分布情况(见图5)
14
图5 试题区分度分布图
(六)分数分布统计
1.一分一档情况(见表14)
表14 全区及各地市一分一档分布表
分档
全区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
0
14
0
1
3
0
3
0
0
0
4
0
0
0
2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2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2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7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8
7
2
0
2
0
1
0
0
0
1
0
0
0
0
1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20
0
0
2
0
2
0
1
2
6
1
2
1
3
0
11
2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2
23
0
1
3
0
4
1
0
4
5
1
1
1
1
1
13
11
1
0
1
0
0
1
0
0
5
1
0
0
1
1
14
28
3
0
1
2
6
1
0
3
6
2
1
0
2
1
15
18
0
0
1
4
1
0
0
2
5
1
1
0
2
1
16
68
4
0
2
3
11
2
1
10
13
3
1
6
6
6
17
47
3
1
5
2
5
0
2
9
5
3
0
5
5
2
18
96
11
2
6
4
10
3
0
13
18
7
1
7
9
5
19
69
5
1
1
1
5
0
0
13
13
6
2
15
3
4
20
141
14
2
5
3
12
1
5
20
28
14
3
9
15
10
15
21
136
11
1
10
3
9
2
1
20
20
9
7
27
6
10
22
178
16
7
9
4
11
4
8
27
30
11
10
15
16
10
23
208
15
9
9
7
19
2
7
34
27
21
5
19
17
17
24
266
21
9
21
10
33
5
8
45
35
14
10
26
19
10
25
278
23
4
13
10
17
7
12
34
46
29
8
29
32
14
26
388
31
18
23
11
36
7
20
62
52
26
16
31
34
21
27
423
39
17
22
9
32
15
16
82
46
32
15
45
26
27
28
506
48
21
30
15
32
13
17
74
64
39
28
49
37
39
29
557
43
24
29
19
51
19
27
84
73
38
16
57
49
28
30
662
68
16
44
21
50
20
26
103
69
41
39
75
52
38
31
748
72
22
35
23
57
29
23
144
77
59
20
76
53
58
32
817
63
37
44
29
47
25
37
142
101
72
36
66
66
52
33
893
97
25
52
38
50
16
28
160
92
73
32
100
86
44
34
1023
98
32
71
38
72
21
42
183
116
73
41
102
75
59
35
1120
113
43
79
46
70
31
41
208
108
83
46
124
75
53
36
1256
127
55
74
49
66
36
46
199
138
108
45
142
106
65
37
1321
149
42
82
44
76
41
54
220
154
113
40
119
101
86
38
1453
149
49
109
59
92
36
64
226
155
119
61
148
115
71
39
1594
165
80
117
49
73
36
83
299
157
118
61
154
122
80
40
1793
185
90
117
64
80
51
77
284
193
167
71
186
149
79
41
1835
178
87
143
74
103
50
78
297
180
131
80
166
162
106
42
2073
229
78
156
90
104
35
84
345
219
163
109
198
147
116
43
2118
242
120
147
91
95
48
117
326
220
171
84
195
158
104
44
2181
221
125
150
81
101
48
99
357
249
184
93
187
173
113
45
2453
279
118
193
100
127
68
124
393
255
190
105
227
170
104
46
2492
274
138
195
98
114
59
110
394
265
225
103
240
167
110
47
2612
330
104
212
108
104
46
118
400
301
238
107
253
185
106
48
2807
364
147
206
130
106
62
133
444
299
228
96
263
215
114
49
2888
358
141
227
153
118
85
133
402
317
222
118
284
213
117
50
2966
367
167
229
123
133
58
169
437
298
258
118
287
197
125
51
3094
414
174
277
157
120
64
144
423
332
255
110
291
210
123
52
3286
398
191
263
164
130
75
171
491
366
263
145
276
217
136
53
3399
467
210
273
166
142
71
153
490
362
256
145
317
218
129
54
3515
513
203
276
194
134
68
193
470
390
281
144
304
224
121
55
3550
447
219
288
206
125
68
183
492
393
297
141
332
222
137
56
3752
507
247
279
202
164
82
203
496
433
273
141
334
243
148
57
3843
538
219
287
243
150
71
192
553
449
272
141
357
244
127
58
3973
570
240
317
227
159
75
246
531
487
287
133
345
222
134
59
3986
565
270
329
243
151
93
214
530
429
312
159
355
223
113
60
4182
623
223
329
245
188
80
240
534
487
316
173
371
242
131
61
4320
658
255
335
240
159
108
251
570
486
322
170
378
243
145
62
4465
622
283
380
248
148
101
252
562
543
366
170
383
258
149
63
4541
640
283
370
302
157
100
270
552
560
329
178
411
239
150
16
64
4583
697
288
364
293
185
83
244
576
577
314
161
418
233
150
65
4654
695
280
382
316
166
93
248
589
583
345
164
412
240
141
66
4848
742
292
384
303
163
96
306
589
626
348
171
429
247
152
67
4830
742
291
371
338
206
96
290
614
582
335
170
411
248
136
68
4878
757
324
426
305
223
97
289
567
588
327
186
406
239
144
69
4997
827
315
423
336
174
97
307
617
627
367
158
384
224
141
70
5048
799
344
449
322
179
91
315
616
608
330
201
430
232
132
71
5113
840
352
398
366
183
72
334
616
668
311
142
435
245
151
72
5235
765
340
482
331
231
91
346
598
691
372
183
403
269
133
73
5212
801
373
477
363
197
102
302
609
686
345
180
390
225
162
74
5276
850
341
454
384
198
93
313
610
702
346
195
409
227
154
75
5309
814
362
464
422
211
90
317
585
689
395
207
398
230
125
76
5324
806
368
510
398
198
88
319
609
676
373
186
414
223
156
77
5459
836
377
464
400
198
101
363
611
706
392
199
407
239
166
78
5496
846
390
501
403
220
78
392
604
713
367
208
375
232
167
79
5400
793
365
478
392
199
88
357
630
736
385
198
407
213
159
80
5358
837
383
500
381
189
81
303
621
757
353
208
390
204
151
81
5483
856
382
504
427
181
86
361
633
717
340
175
437
231
153
82
5527
831
431
509
397
188
102
342
637
719
335
220
427
238
151
83
5456
817
442
498
393
198
85
372
627
757
327
210
379
203
148
84
5513
837
454
457
403
209
83
350
642
754
363
202
391
201
167
85
5485
856
434
493
405
180
66
371
641
790
361
194
383
188
123
86
5392
792
434
501
376
202
84
377
612
754
336
191
386
199
148
87
5382
858
456
461
385
181
67
376
593
717
338
207
435
187
121
88
5499
830
444
486
396
188
87
406
671
769
320
210
373
177
142
89
5521
838
535
494
384
195
70
339
674
730
342
229
394
168
129
90
5527
854
449
501
380
198
59
410
673
781
321
205
387
177
132
91
5439
785
434
493
378
180
81
389
654
777
334
207
398
195
134
92
5494
753
516
448
431
185
82
354
662
799
354
217
388
182
123
93
5169
821
455
425
348
152
66
341
607
845
320
188
340
163
98
94
5089
760
444
440
348
153
53
352
622
807
359
175
332
155
89
95
4622
715
373
365
290
126
47
307
589
785
323
162
302
153
85
96
4494
689
365
398
282
128
43
285
583
751
313
157
303
122
75
97
3807
637
283
328
218
88
30
238
505
687
258
113
218
135
69
98
3568
581
309
297
213
71
40
233
475
610
262
111
224
101
41
99
1961
308
155
163
113
41
16
141
260
419
125
51
96
47
26
100
2063
390
184
176
128
32
6
116
260
362
179
55
121
39
15
2.一分一档直方图(见图6)
17
图6 全区及各地市分布图
(七)考试信度分析(见表15)
表15 试题考试信度统计表
卷面
分值
信度
第Ⅰ卷
第1-35题
70
0.83
第Ⅱ卷
第36-41题
30
0.95
全卷
100
0.88
大规模教育考试信度要求是:选择题总分信度≥0.9,非选择题总分信度≥0.7,全卷信度≥0.8,本次考试全卷的信度为0.88,具有较好的误差控制能力,测量结果真实,能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八)考试效度
alpha信度
折半信度(奇偶题)
0.874512027
0.948488137
18
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从种类上可分为卷面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
效度高的试卷,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知识度。根据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进行命题,且各单元试题分配与学时分配基本保持一致,成正比关系,这是保证考试效度的基础。其它影响效度的因素有:是否在命题的同时制定了试题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是否集体阅卷且实行流水作业;复核是否认真;分数是否真实等。
今年生物卷面在题型、题数、样题、样卷、赋分比例等基本与《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与说明》保持一致,卷面信度较高;试卷的所有知识考点,均符合《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与说明》的要求,整套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的出现,也没有出现那些可能引起学生歧义的表述;而且由于广西采用了两个版本的生物教材,命题的素材均选用两套教材中共有的表述,都极大地保证了这份试卷中较高的内容效度。
试题中每题情境素材,充分考虑了广西不同地域的学生、兼顾了来自城市和乡村的考生。从考试的测量结果上看:无论考生是示范性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无论考生是城镇学生还是镇学生,对本次学业水平考试的生物卷中每道试题的情境素材、表述均较熟悉。进一步保证了这份试卷的构思效度。
考前对每个考题所做的预测难度:如模块知识的考查、认知能力的考查,试卷第Ⅰ卷、第Ⅱ卷和全卷的难度,从阅卷的结果上看,实测难度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体现出较好的预测效度。
命题的试卷与制定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同步;实行全区地市划区域,同时统一时段集体计算机网上阅卷、登分、核分等评卷流程,保证了测量的分数真实可靠,全区的生物学科成绩共时效度较高。
综上所述,本套试题有较高的考试效度。
(九)试题特征分析
1.试题具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覆盖面尽可能的大,以体现考试大纲对各项内容的要求;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与《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与说明生物》规定的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的吻合程度越高,则考试效度一般就越高。从统计数据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学考”试卷具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而且主干知识重点考,符合《考试大纲与说明》的要求。
19
2.试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贴近教材
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性为水平性考试,因此考试内容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还突出了学科主干知识的测试。2014年“学考”试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8分);遗传的细胞基础(7分)和分子基础(8分)、遗传的基本规律(9分)和生物的变异(6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3分);生态系统(7分)。上述内容在生物学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知识,考查这些内容的分数占到总分的68%。此外,大部分试题的背景直接来源于课本,考查内容直接呈现,能较好地反映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3.试题注重对学科能力的全面考查
试题的设计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目标,对生命科学知识、生命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进行了全面考查。如第2、5、14、17、18、19、20、21、22、23题等,体现了对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查;第13、25、29、35、36、37、38、39、40题等,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力进行考查,其中36、37、38、39、40题还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第6、41题,体现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进行考查;第12、25题涉及到对运用能力的考查。
4.试题重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的命题原则,在试题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如第2、8、14、24、37、40题等的情景贴近生活;第12、19、22、32题考查的内容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第10题的编制取材于植物组织培养这一生物新技术;第3题考查的对埃博拉病毒遗传物质的判断,体现了试题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取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5.尝试考查学科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新命题思路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2014年的“学考”突出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但以往的试题主要直接考查课本的实验掌握情况,而2014年“学考”中,第41题在设计上有所创新,编制实验题所选用的素材并非来源于教材,但考查的内容不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新的实验背景中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为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
三、考试数据分析
1.基于考试分数的总体分析(见表17)
表17 生物学科考试结果的描述性统计量
群体
有效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偏度值
峰度值
中位数
众数
上四分位数
下四分位数
分数
人数
分数
人数
全区
273990
100
2063
2
1
70.99
17.77
-0.45
2.451
73
82
86
58
南宁市
39634
100
390
2
1
72.74
16.74
-0.48
2.594
74
87
86
61
柳州市
18613
100
184
12
1
74.41
16.58
-0.58
2.598
77
89
88
63
桂林市
22842
100
176
8
2
72.19
17.05
-0.49
2.542
74
76
86
60
梧州市
17200
100
128
14
2
73.64
16.06
-0.58
2.795
76
92
86
63
北海市
10458
100
32
8
1
67.6
18.81
-0.42
2.377
70
72
83
54
防港市
4830
100
6
12
1
66.7
17.77
-0.26
2.293
68
61
81
54
钦州市
16328
100
116
10
1
73.31
16.73
-0.55
2.605
76
90
87
62
贵港市
35076
100
260
7
1
69.29
18.65
-0.33
2.222
71
89
85
55
玉林市
35725
100
362
6
1
73.09
17.79
-0.6
2.705
76
93
88
61
百色市
19339
100
179
4
1
69.63
18.1
-0.33
2.301
71
75
85
56
贺州市
10178
100
55
10
2
70.26
17.87
-0.41
2.337
72
89
85
57
河池市
22020
100
121
10
1
68.67
17.97
-0.33
2.324
70
81
83
56
来宾市
13306
100
39
6
1
65.5
18.27
-0.16
2.235
66
72
80
52
崇左市
8441
100
15
4
1
65.58
18.64
-0.25
2.186
67
78
81
51
(1)平均分特征分析(见图8)
21
图8 平均分分析图
全区平均分为70.99,根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计划,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7:2:1,理论上平均得分应达到82分(70*0.9+20*0.7+10*0.5=82),但实际平均分则为70.99,说明相对于全体被试而言,试题总体偏难了。这也说明考生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的期望值,广西普通高中生物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平均分前三名是柳州市、梧州市、钦州市,有六个地市的平均分超过全区水平,平均分最低是来宾市。
(2)标准差特征分析(见图9)
图9 标准差分析图
全区标准差为17.77,梧州市的标准差最少,说明学生层次分化不大,标准差最大前三名是北海市、贵港市、崇左市,学生离散程度较大,有五个地市标准差低于全区水平,玉林市、防城港市和贺州市的标准差相近全区水平,差距不大。
22
(3)偏度值特征分析(见图10)
图9 偏度值分析图
全区及各市数据分布的偏度值均小于0,峰度值在2~3之间。说明数据分布偏离正态分布,多数考生的成绩大于平均分。这种分布状态符合达标性测试的基本要求。与全区的偏度值相比,最大的是防城港市和崇左市,比较接近的是南宁市、北海市和贺州市,玉林市和柳州市的偏度值最少,超于全区水平较大。
(4)峰度值特征分析(见图10)
图10 峰度值分析图
各个地市的峰度值都比较接近全区水平,差异性不大,有6各地市的峰度值稍微超度全区的峰度值,但差距不大,贵港市、防城港市和崇左市的峰度值低于全区,低幅也
23
不是很大。
(5)满分比例特征分析(见图11)
图11 满分分析图
全区满分人数(100分)为2063人。各个城市的满分人数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满分人数最多是南宁市、玉林市和贵港市,而满分人数比例最大的玉林市、柳州市和南宁市,其次是百色市和桂林市,再次是贵港、钦州、梧州、钦州等市。满分人数比例反映了生物资优生的多少,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考生学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问题解决能力强、具有超前学习和深度探究的习惯,资优生的培养需要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学习资源配置、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以支撑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6)“四数”特征分析(见表18)
表18 生物学科考试结果的“四数”统计量
群体
中位数
众数
上四分位数
下四分位数
分值
差距
分值
差距
分值
差距
分值
差距
全区
73
82
86
58
南宁市
74
1
87
5
86
0
61
3
柳州市
77
4
89
7
88
2
63
5
桂林市
74
1
76
-6
86
0
60
2
梧州市
76
3
92
10
86
0
63
5
24
北海市
70
-3
72
-10
83
-3
54
-4
防城港市
68
-5
61
-21
81
-5
54
-4
钦州市
76
3
90
8
87
1
62
4
贵港市
71
-2
89
7
85
-1
55
-3
玉林市
76
3
93
11
88
2
61
-3
百色市
71
-2
75
-7
85
-1
56
-2
贺州市
72
-1
89
7
85
-1
57
-1
河池市
70
-3
81
-1
83
-3
56
-2
来宾市
66
-7
72
-10
80
-6
52
-6
崇左市
67
-6
78
-4
81
-5
51
-7
学业水平考试的平均分控制,理论上是的82分,中位数则应处于85-87分区域内,众数在90-93分区域内,而实际上平均分仅为70.99分,中位数为73分,众数为82分,平均分、众数和中位数都低于理论值,反映了中等难度度、较难题没有把水平较高的学生区分开来,同时也说明平均偏低的原因是低分端的学生人数过多,如果教学上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全区的中位数为73,这些指标均说明总体上题目是合理的,六个地市超过全区的中位数,最大是柳州市,低于全区的中位数最大的是来宾市;
全区的众数为82,这一指标控制不错,说明题目出的难易把握较好。有六个地市的众数超越全区的众数,梧州市的众数超出全区10分,整体水平领先全区,而防城港市的众数低于全区21分,整体水平较低。
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钦州市的上四位数和下四位数都平或超过全区水平,玉林市的上四位数只超全区2分,但下四位数与全区相差3分,其它地市的上四位数和下四位数都低于全区水平,降幅最大是来宾市和崇左市。
2.基于考试层次的总体分析(见表19)
表19 学生各层次人数及比率量表
群体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全区
69027
0.25
70298
0.26
69650
0.25
65015
0.24
南宁市
10611
0.27
10780
0.27
10541
0.27
7702
0.19
25
柳州市
5836
0.31
5102
0.27
4379
0.24
3296
0.18
桂林市
5976
0.26
6309
0.28
5738
0.25
4819
0.21
梧州市
4670
0.27
5168
0.3
4415
0.26
2947
0.17
北海市
2120
0.2
2566
0.25
2672
0.26
3100
0.3
防城港市
831
0.17
1143
0.24
1373
0.28
1483
0.31
钦州市
4664
0.29
4462
0.27
4152
0.25
3050
0.19
贵港市
8440
0.24
8059
0.23
8661
0.25
9916
0.28
玉林市
10593
0.3
9402
0.26
8542
0.24
7188
0.2
百色市
4484
0.23
4682
0.24
4981
0.26
5192
0.27
贺州市
2478
0.24
2582
0.25
2519
0.25
2599
0.26
河池市
4697
0.21
5207
0.24
5971
0.27
6145
0.28
来宾市
2200
0.17
2854
0.21
3604
0.27
4648
0.35
崇左市
1427
0.17
1982
0.23
2102
0.25
2930
0.35
根据考试四分位数将全区考生水平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人数约为25%。第一层次为88-100分,第二层次为69-87分,第三层次为45-68分,第四层次为45分以下。
(1)第一层次的群体差异分析(见图12)
图12 第一层次群体差异分析图
柳州市、玉林市、钦州市三市的第一层次(高分层)群体比例最大,优质生源较多和培优效果突出,桂林市和梧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市的第一层次群体相差不大,来宾市和崇左市
26
第一层次群体处于全区的底层。
(2)第二层次的群体差异分析(见图13)
图13 第二层次群体差异分析图
梧州市的第二层次(中高层)群体比例最大,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钦州市的第二层次群体比例相当,全区的第二层次群体比例相互差距不明显。
(3)第三层次的群体差异分析(见图14)
图14 第三层次群体差异分析图
防城港市的第三层(中下层)次群体比例最大,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钦州市、梧
27
州市、百色市的第二层次群体比例都接近全区的第二层次群体比例水平,全区各市在此层次群体水平较均衡。
(4)第四层次的群体差异分析(见图15)
图15第四层次群体差异分析图
来宾市、崇左市的第四层(低分层)次群体比例最大,生源质量较差或教学效果不明显,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第四层次群体比例相当,低分层群体比例较低的是梧州市和柳州市,控制差生面比较好。
3基于分数频数的总体分析
(1)五分一档表(见表20)
5分档
全区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
1-5
3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6-10
30
2
0
4
0
3
0
1
3
8
1
2
1
4
1
11-15
81
5
1
6
6
11
3
0
8
22
5
3
1
6
4
16-20
421
37
6
19
13
43
6
8
65
77
33
7
42
38
27
21-25
1065
86
30
62
34
89
20
36
160
158
84
40
116
89
61
26-30
2534
228
96
147
75
201
74
106
405
304
176
114
257
198
153
31-35
4601
443
159
281
174
296
122
171
837
494
360
175
468
355
266
36-40
7417
775
316
499
265
387
200
324
1228
797
625
278
749
593
381
41-45
10660
1149
528
789
436
530
249
502
1718
1123
839
471
973
810
543
28
(2)全区五分一档人群分布图(图20)
图20 全区五分一档分布图)
全区五分档学生最高分布人群在81-85分段,玉林市的最高分布人群分数段是91-95分,全区最高,其次是柳州市、钦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市,与全区分布一致的地市是南宁市、桂林市和梧州市,余下的地市都低于全区水平,最多的是防城港市和来宾市(61-65分)与全区拉开了三个五分档。
(2)各地市五分一档人群与全区差异比较图(见图21)
46-50
13764
1692
697
1069
612
575
310
663
2077
1480
1171
542
1327
977
572
51-55
16844
2239
997
1377
887
651
346
844
2366
1843
1352
685
1520
1091
646
56-60
19736
2803
1199
1541
1160
812
401
1095
2644
2285
1460
747
1762
1174
653
61-65
22560
3311
1388
1830
1399
815
485
1265
2849
2749
1676
843
2002
1213
735
66-70
24601
3867
1566
2053
1604
945
477
1507
3003
3031
1707
886
2060
1190
705
71-75
26145
4070
1768
2275
1866
1020
448
1612
3018
3436
1769
907
2035
1196
725
76-80
27037
4118
1883
2453
1974
1004
436
1734
3075
3588
1870
999
1993
1111
799
81-85
27464
4197
2143
2461
2025
956
422
1796
3180
3737
1726
1001
2017
1061
742
86-90
27321
4172
2318
2443
1921
964
367
1908
3223
3751
1657
1042
1975
908
672
91-95
25813
3834
2222
2171
1795
796
329
1743
3134
4013
1690
949
1760
848
529
96-100
15893
2605
1296
1362
954
360
135
1013
2083
2829
1137
487
962
444
226
100分
2063
390
184
176
128
32
6
116
260
362
179
55
121
39
15
29
图21 地市五分一档分布图
作为水平性考试,理想的分数分布形态是负偏态分布。全区分布图形基本接近正态分布,呈双峰负偏态分布。从峰形看,考生的生物学科水平未出现两极分化然而,数据在80-90分时出现一个平峰态,数据在81-85分时出现最高的峰态,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测量目标。说明命题时中等难度、较难题的比例掌控较合理,一些的送分题送到位。
各市分布图形有很大差异。以柳州市、贵港市为例其分布图较好,双峰态不明显,几乎无低分峰值,说明这套试题对这两个的考生有较好的作用。而防城港市和来宾市考出来的情况是,双峰态不明显,几乎无高分峰值,说明这套试题对防城港市和来宾市考生来说出得太难了。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南宁市、百色市、来宾市、崇左市的低分峰值高于高分峰值,这些地市的生物教学需进行深入的调研。
四、试题分析
注意:分析难度为质量分析教师进行的难度预估值;设计难度为命题教师设计的试题难度;实测难度为实际测量出来的难度。各考生层次划分方法请参照前述相关量表和数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唾液淀粉酶进行催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
A.100℃ B.37℃ C.0℃ D.-10℃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0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酶的最适温度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0
3
0.95
最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5
0.96
0.012
【结构解析】题目给出的情境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已经明确了是动物体内的酶,那么“最适宜温度”就应从动物的“体温”角度考虑,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37℃”符合题目要求。
【解题思路】唾液淀粉酶是动物体内的酶,而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通常在35℃~40℃之间。所以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应答数据】第1题答题情况(%)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14.95%
96.16%
19.46%
0.33%
0.00%
1.92
0.38
0.96
0.21
2
第一层
0.14%
99.43%
0.42%
0.00%
0.00%
1.99
0.15
0.99
0.04
2
第二层
0.44%
98.42%
1.07%
0.07%
0.01%
1.97
0.25
0.98
0.03
2
第三层
1.45%
96.37%
1.95%
0.20%
0.03%
1.93
0.37
0.96
0.04
2
第四层
4.11%
90.02%
4.52%
1.10%
0.25%
1.80
0.60
0.90
0.18
2
【选项方图】
31
【学法启示】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要问几个为什么,在分析和寻求答案中达到准确、高效记忆。随着生物知识学习的日益增多,应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结合思考、理解,这样便有益于加深知识的记忆。这正是“教学现实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内容预估难度0.95,然而,实测难度是0.96,说明有3.84%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生物基本知识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高度重视情景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情景来分析多种生活事实,将概念性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客观分析。在教学中要突出“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大”这一知识点。
2.人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需适量饮用
A.牛奶 B.糖水 C.纯净水 D.淡盐水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细胞中的无机盐中水盐调节的作用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细胞中的无机物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1
4
0.90
最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32
0.90
0.93
0.028
【结构解析】题目给出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出汗,从而要求学生对维持水盐平衡需要补充的物质作出判断,牛奶主要是蛋白质,糖水中糖类为机体提供主要能源物质,纯净水只含水分,根据题目提示要求“维持体内水盐平衡”,故选D。
【解题思路】人体大量出汗后,会丢失较多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为了“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需要补充适量的淡盐水,而不是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类和纯净水,故正确答案是“D”。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8%
2.87%
4.22%
92.80%
0.02%
1.86
0.52
0.93
0.22
2
第一层
0.02%
0.47%
1.77%
97.74%
0.00%
1.95
0.30
0.98
0.06
2
第二层
0.03%
1.75%
2.57%
95.65%
0.00%
1.91
0.41
0.96
0.02
2
第三层
0.05%
3.16%
3.52%
93.25%
0.02%
1.87
0.50
0.93
0.04
2
第四层
0.24%
6.33%
9.37%
84.01%
0.05%
1.68
0.73
0.84
0.20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我们对日常生物现象要问几个为什么,在分析和寻求答案中达到准确、高效记忆。随着生物知识学习的日益增多,应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生活常识进行联系,自然就能融会贯通、加深记忆。同时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帮助记忆。
【教学评价】本题内容预估难度为0.90,实测难度为0.93 ,说明有7.2%的考生没有达到关于生物概念基本知识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33
【教学建议】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让学生运用概念来分析多种生活事实,将概念性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客观分析。即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水盐平衡的概念。
3.科学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RNA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知道生物机体中主要化合物的作用和遗传物质探索过程,关注流行病病原体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生物的遗传物质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1
4
0.9
最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
0.91
0.006
【结构解析】题目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及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从遗传物质这个关键词入手,可以分析出葡萄糖为供能物质,蛋白质在机体的功能多样,但不是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故选D。
【解题思路】一般来说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不含葡萄糖和脂肪;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23%
8.40%
0.64%
90.65%
0.08%
1.81
0.58
0.91
0.24
2
第一层
0.01%
1.03%
0.03%
98.93%
0.00%
1.98
0.21
0.99
0.07
2
第二层
0.03%
5.45%
0.10%
94.39%
0.03%
1.89
0.46
0.94
0.09
2
第三层
0.13%
12.52%
0.36%
86.91%
0.09%
1.74
0.67
0.87
0.06
2
34
第四层
0.80%
15.02%
2.16%
81.81%
0.22%
1.64
0.77
0.82
0.09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学会用概念图总结各生物大分子所对应的功能,在分析和寻求答案中达到准确、高效记忆。抓住关键词遗传物质,大多情况下提到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90,实测难度位0.91,说明有9.35%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生物大分子基本知识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总结各生物大分子分别是物质,让学生对比识记。
4.人体内,直接为骨骼肌细胞提供能量“通货”的是
A.核酸 B.脂肪 C.ATP D.蛋白质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了解对ATP的形象比喻,主要化合物在细胞中的作用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1
4
0.90
最容易
【难度比较】
35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
0.86
-0.04
【结构解析】教材中有对ATP的形象比喻,学生只要了解选项中核酸为遗传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的功能多样,但不是是能量“通货”,故选C。
【解题思路】在人体内,核酸为遗传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它们都不是能量“通货”。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可作为能量“通货”直接为骨骼肌细胞提供能量,故“C”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3.29%
2.31%
85.94%
8.34%
0.12%
1.72
0.70
0.86
0.43
2
第一层
0.15%
0.33%
99.24%
0.27%
0.01%
1.98
0.17
0.99
0.05
2
第二层
0.99%
1.19%
95.08%
2.68%
0.05%
1.90
0.43
0.95
0.09
2
第三层
3.26%
2.47%
85.41%
8.76%
0.11%
1.71
0.71
0.85
0.10
2
第四层
9.15%
5.47%
62.49%
22.56%
0.33%
1.25
0.97
0.62
0.29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对比记忆各化合物及功能作用,形象了解ATP能力“通货”的比喻。
【教学评价】本题内容设预估难度为0.9,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86,说明有14.06%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细胞中各化合物基本功能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对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功能列表让学生对比识记。
36
5.图1是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示意图,区分不同种氨基酸的基团是
A.–R B.–NH2 C.–COOH D.–H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氨基酸结构通式,说出“R基团”的作用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氨基酸的结构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1
5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77
-0.08
【结构解析】题目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学生只要掌握了氨基、羧基的结构式分别是什么,清楚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R基的不同,故选A
【解题思路】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些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题中的示意图,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图中R基团的不同,故选“A”。
【试题评价】下表列出了本题考生选择情况。该题属于中难题,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有一定的误差,有77.19%的考生答对,主要错选C,区分度较好,试题建构良好。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77.19%
8.87%
11.17%
2.56%
0.20%
1.54
0.84
0.77
0.56
2
第一层
99.55%
0.27%
0.11%
0.07%
0.01%
1.99
0.13
1.00
0.06
2
第二层
94.16%
2.89%
2.06%
0.84%
0.05%
1.88
0.47
0.94
0.13
2
第三层
73.45%
11.13%
12.05%
3.17%
0.19%
1.47
0.88
0.73
0.20
2
第四层
39.11%
22.06%
31.82%
6.41%
0.59%
0.78
0.98
0.39
0.22
0
【选项方图】
图22
37
【学法启示】通过对比练习来找出各种氨基酸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和寻求答案中达到准确、高效记忆。
【教学评价】本题内容预估难度为0.80,然而,实测难度为0.77,说明有22.81%的人,没有达到关于氨基酸基本知识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采用用“找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R基团,发现各氨基酸的不同便在于R基。
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转高倍镜时,必须提升镜筒
B.先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转至高倍镜观察
C.使用高倍镜观察时,要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D.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变小,视野变亮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生命科学基础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基础方法/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2
1
2
6
0.85
稍容易
【难度比较】
38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65
-0.2
【解题思路】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并把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至高倍镜观察,故“B”正确。由低倍镜转至高倍镜时,只需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即可,不必提升镜筒,“A”错误。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变大、视野变暗,故“C”、“D”选项均不正确。
【结构解析】低倍镜转高倍镜不需要提升镜筒,使用高倍镜时候要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且观察到的物象大但少,视野变暗,故选B。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10.97%
65.19%
14.92%
8.75%
0.17%
1.30
0.95
0.65
0.40
2
第一层
6.30%
89.29%
2.23%
2.16%
0.01%
1.79
0.62
0.89
0.16
2
第二层
10.22%
73.68%
8.73%
7.27%
0.08%
1.47
0.88
0.74
0.10
2
第三层
12.96%
57.33%
17.80%
11.75%
0.16%
1.15
0.99
0.57
0.11
2
第四层
14.59%
38.82%
32.00%
14.13%
0.45%
0.78
0.97
0.39
0.12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自己动手体验显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对于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最后与老师同学探讨答案,最终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9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却有0.65,说明有34.81%的人,没有达到关于显微镜操作及现象观察基本知识的生物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是较低的。该知识点的教学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存在误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现象观察,最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记忆深刻。
7.图2是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DNA存在于
A.①核膜 B.②染色质 C.③核仁 D.④核孔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相关组成和功能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2
5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50
-0.35
【结构解析】核膜把细胞质和核内的物质隔开,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糖体中的RNA来自核仁,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B。
【解题思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细胞核中的DNA主要存在于图中的②染色质上。①核膜及④核孔均没有DNA,③核仁只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2.58%
49.87%
46.24%
1.22%
0.09%
1.00
1.00
0.50
0.24
0
第一层
0.15%
74.35%
25.34%
0.15%
0.01%
1.49
0.87
0.74
0.31
2
第二层
0.90%
46.22%
52.28%
0.56%
0.04%
0.92
1.00
0.46
0.09
0
第三层
2.56%
37.85%
58.29%
1.22%
0.08%
0.76
0.97
0.38
0.01
0
图23
40
第四层
6.99%
40.70%
49.00%
3.07%
0.24%
0.81
0.98
0.41
-0.01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核膜把细胞质和核内的物质隔开,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糖体中的RNA来自核仁,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我们对生物微观结构成分的学习,应结合空间结构联想,牢记细胞核的各结构的分布作用。这就是“联想记忆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5,说明有50%的人,没有达到弄清细胞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分布学习目标,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对DNA和RNA在细胞核中的分布掌握不清,记忆混淆,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记住两者的分布。
8.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X射线 C.Rous肉瘤病毒 D.黄曲霉素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说出致癌因子的分类,并能举例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致癌因子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2
5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41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47
-0.38
【结构解析】紫外线和X射线是物理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癌因子,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故选D。
【解题思路】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紫外线和X射线是物理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癌因子,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故选“D”。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8.54%
17.74%
26.44%
47.10%
0.19%
0.94
1.00
0.47
0.49
0
第一层
1.01%
4.80%
11.12%
83.02%
0.04%
1.66
0.75
0.83
0.25
2
第二层
4.49%
14.83%
25.10%
55.44%
0.15%
1.11
0.99
0.55
0.14
2
第三层
11.15%
24.72%
32.45%
31.47%
0.21%
0.63
0.93
0.31
0.13
0
第四层
18.12%
27.15%
37.70%
16.67%
0.36%
0.33
0.75
0.17
0.05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紫外线和X射线是物理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癌因子,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在解答此题中,我们在学习中要结合生活,物理联系牢记。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为0.47,说明有53%的人,没有达到
42
对各种致癌因子做好分类的学习目标,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对“致癌因子的分类”记忆混淆,教学中要对各种致癌因子做好分类,联系生活一一举例,便于识记。
9.下列是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处于分裂后期的是
A B C D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典型时期代表图形,准确说出后期图示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1
2
5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65
-0.2
【结构解析】呈现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学生要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前中后末时期的特点,理解后期时,着丝点分开,染色体向细胞两级移动,并且此时没有核膜、细胞板的出现,排除掉选项D,故选C。
【解题思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可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A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处于间期;B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C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后期;D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并被新的核膜包围起来,同时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处于末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43
全体
2.17%
4.54%
65.07%
28.05%
0.17%
1.30
0.95
0.65
0.38
2
第一层
0.04%
0.31%
89.67%
9.96%
0.01%
1.79
0.61
0.90
0.19
2
第二层
0.47%
1.94%
72.08%
25.45%
0.06%
1.44
0.90
0.72
0.11
2
第三层
1.96%
5.46%
55.07%
37.34%
0.17%
1.10
0.99
0.55
0.09
2
第四层
6.51%
10.84%
42.08%
40.11%
0.46%
0.84
0.99
0.42
0.07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呈现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学生要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前中后末时期的特点,理解后期时,着丝点分开,染色体向细胞两级移动,并且此时没有核膜、细胞板的出现,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根据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及形态绘制简图,形象加强记忆。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为0.65,说明有35%的人,没有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混淆了,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照模式图自己动手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做一遍,并辅以口诀强化记忆。
10.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 C. 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进行组织培养,得到了完整的植株。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
A.全能性 B.周期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根据题例说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细胞全能性概念
44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1
1
5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87
0.02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描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故选A。
【解题思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科学家斯图尔德等人利用胡萝卜韧皮部进行组织培养,得到完整植株的实验,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上述实验不能说明植物细胞的周期性、多样性和单一性。故选“A”。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86.58%
3.37%
5.95%
4.01%
0.09%
1.73
0.68
0.87
0.49
2
第一层
99.73%
0.06%
0.15%
0.06%
0.00%
1.99
0.10
1.00
0.04
2
第二层
97.30%
0.87%
1.04%
0.76%
0.03%
1.95
0.32
0.97
0.08
2
第三层
88.74%
3.01%
4.02%
4.16%
0.07%
1.77
0.63
0.89
0.13
2
第四层
58.73%
9.97%
19.46%
11.57%
0.28%
1.17
0.98
0.59
0.36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随着生物知识学习的日益增多,应结合新的知识对已有生物学概念进行重新思考、重新理解,自然就能融会贯通、加深记忆,这样才会真正理解生物概念,准确运用该概念。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实测难度为0.87,说明有13%的人,没达到关于植物
45
组织培养技术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可能对“细胞的全能性”概念理解不清,在教学中应厘清概念并联系实际。
11.小刘要检测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碘液 B.斐林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苏丹Ⅲ染液
【正确选项】C
【能力目标】生命科学基础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基础方法/物质鉴定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2
1
2
6
0.85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7
-0.15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实验问题情境,学生要根据检测的对象正确选择试剂,碘液是鉴定淀粉,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故选C。
【解题思路】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可检测生物组织(或组织样液)中是否有相关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如检测淀粉、还原糖、脂肪可选用的试剂分别是用碘液、斐林试剂、苏丹Ⅲ(或Ⅳ)染液,而检测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则应选用双缩脲试剂。故选项“C”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5.83%
16.28%
69.69%
8.12%
0.08%
1.39
0.92
0.70
0.56
2
第一层
0.20%
1.41%
96.69%
1.69%
0.00%
1.93
0.36
0.97
0.12
2
第二层
1.16%
7.44%
85.52%
5.84%
0.04%
1.71
0.70
0.86
0.12
2
第三层
4.64%
20.08%
64.48%
10.73%
0.08%
1.29
0.96
0.64
0.16
2
第四层
18.16%
37.53%
29.48%
14.63%
0.20%
0.59
0.91
0.29
0.24
0
【选项方图】
46
【学法启示】对于实验问题,学生要根据检测的对象正确选择试剂,碘液是鉴定淀粉,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边操作,边记忆检测的对象及其相对的试剂。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为0.70,说明有30%的人,没达到关于配对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的试剂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可能只记得有“斐林试剂”,但忘了是鉴定什么或记忆错误,在教学中可通过“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这一实验加深学生对各种试剂的记忆。
12.为提高温室农作物产量,常需适当改变温室中的一些条件。下列不适用的措施是
A.增加O2浓度 B.增加CO2浓度 C.增加光照强度 D.调控昼夜温差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并利用知识原理解决生产问题——农作物增产的措施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1
2
7
0.8
中下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47
0.8
0.69
-0.11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生产实际问题,学生要理解增加CO2浓度和增加光照强度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调控昼夜温差可以提高生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温室农作物产量,只有增加O2浓
【解题思路】在农业生产上,根据光合作用原理,通过调控环境因素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在温室栽培中,适当增加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可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控制昼夜温差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这些措施都能提高温室农作物产量;增加O2浓度不适用于提高温室农作物产量,故选“A”。
【应答数据】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某些学习的方法可以在各个学科中互用,学生在平时复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时可利“用光合作用”的反推法,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69.41%
17.91%
3.09%
9.51%
0.09%
1.39
0.92
0.69
0.46
2
第一层
92.21%
2.74%
0.67%
4.35%
0.03%
1.84
0.54
0.92
0.15
2
第二层
80.60%
8.95%
1.70%
8.69%
0.05%
1.61
0.79
0.81
0.08
2
第三层
65.71%
19.72%
3.00%
11.46%
0.11%
1.31
0.95
0.66
0.12
2
第四层
37.07%
41.75%
7.24%
13.77%
0.17%
0.74
0.97
0.37
0.21
0
48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然而,实测难度为0.69,说明有31%的人,没达到关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还未完全掌握,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原理解决生产问题。
13.图3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图解。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A.O2 B.[H] C.H D.H2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光合作用
过程图,并说出主要物质的作用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光合作用过程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1
2
6
0.8
稍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79
-0.01
【结构解析】初步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光反应产生的物质ATP和[H]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的C3的还原过程,故选B。
【解题思路】光反应的产物有氧、[H]和ATP,其中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而[H]和ATP则参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据此可推知图中①应是[H],故选“B”。[H]是活泼还原剂(NADPH)的一种十分简单的表示方式,并不是指H或H2,故“C”和“D”选项错误。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9.28%
79.11%
3.14%
8.37%
0.10%
1.58
0.81
0.79
0.58
2
第一层
0.38%
99.24%
0.12%
0.26%
0.00%
1.98
0.17
0.99
0.07
2
第二层
2.54%
94.96%
0.58%
1.91%
0.02%
1.90
0.44
0.95
0.10
2
第三层
8.87%
80.39%
2.10%
8.56%
0.08%
1.61
0.79
0.80
0.18
2
图3
49
第四层
26.46%
39.25%
10.22%
23.75%
0.31%
0.79
0.98
0.39
0.30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图文结合,理解记忆。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在学习时,我们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生物知识。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实测难度为0.79,说明有21%的人,没有达到关于光合作用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对光合作用的两个反应都要详细讲解,并对各种化学符号做相应解释。
14.人类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该遗传病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B.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21三体综合征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1
5
0.90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
0.78
-0.12
50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人类遗传病的文字描述,学生根据人类遗传病的分类依据和典型例子,选C。
【解题思路】人类常见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故“C“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4.45%
9.22%
78.46%
7.76%
0.12%
1.57
0.82
0.78
0.37
2
第一层
0.62%
1.12%
95.68%
2.57%
0.01%
1.91
0.41
0.96
0.14
2
第二层
2.64%
4.89%
85.09%
7.33%
0.05%
1.70
0.71
0.85
0.07
2
第三层
4.59%
10.38%
75.53%
9.37%
0.13%
1.51
0.86
0.76
0.07
2
第四层
10.32%
21.23%
56.13%
12.02%
0.29%
1.12
0.99
0.56
0.22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我们要多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并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分析和寻求答案中达到准确、高效记忆。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90,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78,说明有22%的人,没有达到关于人类遗传病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
51
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学生对遗传病的分类依据混淆不清,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分清遗传病的种类,并一一举例。
15.下列生物类群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最先出现的是
A.古细菌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了解生物进化历程中,典型生物出现的顺序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古细菌在进化历程的作用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1
5
0.90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
0.6
-0.3
【结构解析】此题属于识记了解题,在进化过程中,简单生物先于复杂生物出现,故选A。
【解题思路】生物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而古细菌则是比上述三种生物更为低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所以该生物类群在进化历程中应最先出现,故“A”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59.59%
13.44%
22.78%
4.01%
0.18%
1.19
0.98
0.60
0.27
2
第一层
80.03%
6.88%
12.04%
1.00%
0.05%
1.60
0.80
0.80
0.22
2
第二层
61.00%
13.67%
22.45%
2.76%
0.11%
1.22
0.98
0.61
0.06
2
第三层
52.14%
16.43%
26.64%
4.59%
0.20%
1.04
1.00
0.52
0.04
2
52
第四层
44.34%
16.97%
30.39%
7.93%
0.38%
0.89
0.99
0.44
0.09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基础知识,并按照事物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忆。理解基本生物学概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这正是“重基础”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9,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6,说明有40%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生物进化历程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对古细菌这类典型生物做介绍,让学生形成概念。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知识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1
5
0.85
稍容易
【难度比较】
53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67
-0.18
【结构解析】此题属于识记了解题,选B。
【解题思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的基因必须在种群内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更不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学习的过程中,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生物进化的顺序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并发现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18.04%
67.14%
7.35%
7.41%
0.06%
1.34
0.94
0.67
0.43
2
第一层
5.06%
92.89%
1.80%
0.24%
0.01%
1.86
0.51
0.93
0.18
2
第二层
16.21%
74.78%
7.12%
1.86%
0.03%
1.50
0.87
0.75
0.12
2
第三层
24.94%
59.29%
9.16%
6.56%
0.06%
1.19
0.98
0.59
0.10
2
第四层
26.41%
39.96%
11.55%
21.95%
0.13%
0.80
0.98
0.40
0.16
0
54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5,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67,说明有33%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
17.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420种。这体现了DNA分子的
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概述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知识目标】必修一/知识单元/DNA分子结构特点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2
2
8
0.8
中中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9
0.1
【结构解析】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分子的多样性,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了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DNA独特的分子结构,碱基堆积力是稳定DNA的最重要的因素,故选A。
【解题思路】不同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千变万化,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两条长链上的碱基对都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从而使得DNA分子的结构具有稳定性。故“A”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55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随着生物知识学习的日益增多,应准确把握生物概念的含义,探究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生物概念。这正是“探究式”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9,说明有10%的人,没有达到关于DNA分子结构特点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8.在基因的表达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
A.复制 B.转录 C.逆转录 D.翻译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根据题目描述,判断出翻译过程,理解中心法则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遗传信息的表达
层次
全体
89.78%
6.72%
2.45%
1.00%
0.05%
1.80
0.61
0.90
0.26
2
第一层
96.53%
3.34%
0.08%
0.03%
0.01%
1.93
0.37
0.97
0.06
2
第二层
94.42%
4.82%
0.58%
0.16%
0.02%
1.89
0.46
0.94
0.03
2
第三层
89.73%
7.27%
2.21%
0.75%
0.05%
1.79
0.61
0.90
0.06
2
第四层
77.66%
11.78%
7.22%
3.21%
0.13%
1.55
0.83
0.78
0.21
2
56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0
稍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53
-0.27
【结构解析】理解中心法则中相关过程的描述,不难知道D为正确选项。
【解题思路】“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逆转录”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故“D”为正确选项。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9.47%
32.47%
5.06%
52.87%
0.14%
1.06
1.00
0.53
0.53
2
第一层
0.74%
6.99%
0.94%
91.30%
0.02%
1.83
0.56
0.91
0.24
2
第二层
5.60%
29.48%
3.96%
60.89%
0.07%
1.22
0.98
0.61
0.18
2
第三层
11.62%
45.69%
5.38%
37.12%
0.18%
0.74
0.97
0.37
0.11
0
第四层
20.60%
48.58%
10.27%
20.25%
0.30%
0.41
0.80
0.20
0.14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以利于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57
通过理解记忆,有效掌握重难点知识。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53,说明有47%的人,没有达到关于遗传信息表达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中心法则各过程的主要特点。
19.利用杂交育种可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品种,其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分离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说出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基因重组的应用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2
2
2
7
0.8
中下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81
0.01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情境,学生要理解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基因分离不是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故选B。
【解题思路】“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而“基因分离”不是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9.48%
80.77%
2.81%
6.85%
0.08%
1.62
0.79
0.81
0.34
2
第一层
0.79%
94.94%
0.14%
4.12%
0.01%
1.90
0.44
0.95
0.14
2
第二层
4.54%
86.33%
0.76%
8.34%
0.03%
1.73
0.69
0.86
0.06
2
第三层
10.82%
79.27%
2.12%
7.71%
0.07%
1.59
0.81
0.79
0.06
2
58
第四层
22.63%
61.32%
8.61%
7.21%
0.23%
1.23
0.97
0.61
0.25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学习过程中,要用理论分析实际,在实际中验证理论,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解并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实测难度为0.81,说明有19%的人,没有达到关于基因重组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区分突变和重组概念。
20.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理解多倍体、染色体组的概念,两者的相关联系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染色体组概念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3
2
7
0.8
中下
【难度比较】
59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81
0.01
【结构解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六个染色体组的叫做六倍体,故选C。
【解题思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就属于几倍体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六倍体普通小麦,其体细胞中应含有6个染色体组,故选“C”。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7.34%
7.48%
80.82%
4.22%
0.13%
1.62
0.79
0.81
0.37
2
第一层
3.39%
0.63%
95.77%
0.20%
0.01%
1.92
0.40
0.96
0.12
2
第二层
7.38%
3.16%
88.23%
1.15%
0.07%
1.76
0.64
0.88
0.07
2
第三层
8.30%
8.30%
79.01%
4.23%
0.15%
1.58
0.81
0.79
0.08
2
第四层
10.47%
18.54%
58.89%
11.80%
0.31%
1.18
0.98
0.59
0.21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教学应该循序渐进,重易到难,简单到复杂,同时为学生查缺补漏,打好学生基础是学好本科的根基。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81,说明有19%的人,没有达到关于染色体组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
60
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性,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突出染色体组和多倍体之间的联系。
2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不需要选用的碱基配件(部件)是
A.T(胸腺嘧啶) B.A(腺嘌呤) C.G(鸟嘌呤) D.U(尿嘧啶)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理解DNA结构的组成,构成DNA碱基的分类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DNA结构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3
2
8
0.8
中中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81
0.01
【结构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U是构成RNA的碱基,故选D
【解题思路】DNA只含有A、T、C、G四种碱基,而U是RNA特有的碱基,所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不需选用的碱基配件是“U”,故符合题意的是“D”选项。
【应答数据】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7.32%
3.28%
8.42%
80.90%
0.08%
1.62
0.79
0.81
0.53
2
第一层
0.42%
0.03%
0.16%
99.39%
0.00%
1.99
0.16
0.99
0.06
2
第二层
3.35%
0.44%
1.50%
94.69%
0.02%
1.89
0.45
0.95
0.10
2
第三层
9.29%
2.58%
7.46%
80.60%
0.06%
1.61
0.79
0.81
0.16
2
第四层
16.84%
10.56%
25.68%
46.67%
0.24%
0.93
1.00
0.47
0.29
0
【选项方图】
61
【学法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需要记忆的内容用精加工策略,可采用形象记忆,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80,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81,说明有19%的人,没有达到关于DNA结构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性,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可使用形象记忆法让学生对DNA和RNA的结构识记清楚。
22.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植株。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部位是
A.老叶 B.幼苗顶芽 C.花瓣 D.果实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理解多倍体育种过程,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出秋水仙素作用的对象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秋水仙素的应用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2
2
8
0.75
中下
【难度比较】
62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75
0.75
0
【结构解析】题目呈现生产实际的文字描述,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植株”,只有作用于幼苗顶芽,才能获取植株为四倍体的,排除掉选项C,故选B。
【解题思路】在题目给出的生产实例中,老叶、花瓣和果实都不能发育成植株,只有幼苗顶芽才能发育成植株;所以要获得到四倍体植株,需要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顶芽。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感兴趣,理论结合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1.12%
75.39%
12.71%
10.71%
0.07%
1.51
0.86
0.75
0.15
2
第一层
0.04%
82.94%
7.56%
9.43%
0.02%
1.66
0.75
0.83
0.16
2
第二层
0.22%
75.77%
12.20%
11.76%
0.05%
1.52
0.86
0.76
0.01
2
第三层
0.76%
74.90%
13.78%
10.49%
0.07%
1.50
0.87
0.75
0.01
2
第四层
3.65%
67.47%
17.57%
11.16%
0.15%
1.35
0.94
0.67
0.16
2
63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75,实测难度也是0.75,说明有25%的人,没有达到关于秋水仙素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生物源于生活,教学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凸出真实性和情境性,开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23.真核生物中,与DNA分子复制过程无关的物质是
A.游离的氨基酸 B.DNA聚合酶 C.DNA解旋酶 D.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理解DNA复制过程,在该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及其作用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DNA复制过程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2
2
8
0.65
中下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65
0.67
0.02
【结构解析】DNA复制得到的只有DN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DNA复制不需要的,DNA聚合酶和DNA解旋酶是所用的催化剂,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原料,故选A。
【解题思路】在DNA复制过程中:①解旋需要DNA解旋酶;②以解开的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需要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和DNA聚合酶参与催化。游离的氨基酸在翻译的过程中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与DNA复制过程无关。故符合题意的是“A”选项。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64
全体
67.09%
7.59%
7.40%
17.71%
0.22%
1.34
0.94
0.67
0.45
2
第一层
93.73%
2.75%
0.70%
2.80%
0.02%
1.87
0.48
0.94
0.19
2
第二层
75.40%
7.22%
4.52%
12.77%
0.10%
1.51
0.86
0.75
0.12
2
第三层
58.89%
8.59%
9.43%
22.82%
0.27%
1.18
0.98
0.59
0.10
2
第四层
38.60%
12.07%
15.44%
33.39%
0.50%
0.77
0.97
0.39
0.18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学习时,我们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生物知识。通过观看录像,理论结合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65,然而,实测难度却只有0.67,说明有33%的人,没有达到关于DNA复制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清各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物质。
24.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
A.XBXB B.XbXb C.XBXb D.XbY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根据表现型说出基因型,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65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女性色盲的基因型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3
3
2
10
0.45
稍难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45
0.76
0.31
【结构解析】此题是对遗传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根据题目信息描述,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色盲为隐性遗传,所以基因型书写为“XbXb”,故选B。
【解题思路】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且红绿色盲基因(b)为隐性基因,所以只有基因型为“XbXb”的女性才会患红绿色盲,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1.45%
76.39%
13.82%
8.25%
0.09%
1.53
0.85
0.76
0.57
2
第一层
0.08%
99.53%
0.27%
0.12%
0.00%
1.99
0.14
1.00
0.05
2
第二层
0.52%
94.01%
3.86%
1.60%
0.02%
1.88
0.47
0.94
0.14
2
第三层
1.38%
72.35%
17.16%
9.05%
0.06%
1.45
0.89
0.72
0.20
2
第四层
4.00%
37.10%
35.40%
23.23%
0.27%
0.74
0.97
0.37
0.20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课后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新知。
66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45,然而,实测难度却为0.76,说明有24%的人,没有达到关于基因型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体现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出基因型。
2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在完全显性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条件下,其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A.5/8 B.3/8 C.1/4 D.1/8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对数据进行计算/运用遗传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子代概率
【知识目标】必修二/知识单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3
2
3
3
11
0.35
较难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35
0.66
0.31
【结构解析】此题为应用计算题,要求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纯合子的概念,Aa与Aa在后代所得纯合子为AA和aa,共占1/2,bb和Bb在后代所得纯合子为bb占1/2,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所得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排除掉选项D,故选C
【解题思路】可利用“分解组合法”解题:亲代为Aabb×AaBb,首先根据分离定律分解成:Aa×Aa→后代有三种基因型(1AA∶2Aa∶1aa),其中纯合子(AA和aa)占1/2,;bb×Bb→后代有两种基因型(1Bb ∶1bb),其中纯合子(bb)占1/2。然后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和乘法原理进行综合: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4(即1/2×1/2=1/4)。故“C”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67
考生
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3.60%
14.64%
66.37%
15.18%
0.21%
1.33
0.94
0.66
0.33
2
第一层
0.19%
1.98%
88.07%
9.74%
0.02%
1.76
0.65
0.88
0.17
2
第二层
1.21%
8.91%
71.97%
17.81%
0.10%
1.44
0.90
0.72
0.10
2
第三层
3.85%
20.48%
57.56%
17.83%
0.28%
1.15
0.99
0.58
0.08
2
第四层
9.52%
28.01%
46.72%
15.28%
0.46%
0.93
1.00
0.47
0.09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遗传定律的计算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要注意对两大遗传定律的理解学习及其运用。
【教学评价】本题预估难度为0.35,然而,实测难度却为0.66,说明有34%的人,没有达到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本知识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习目标,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突出“运用遗传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子代概率”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6.与人类语言功能有关的言语区位于
A.脑干 B.小脑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将人类语言功能有关的言语区的信息与大脑皮层上有言语区整合,准确说出言语区在大脑中的部位。
68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1
1
2
1
5
0.9
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9
0.58
-0.3
【结构解析】脑干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机体调节的枢纽;大脑皮层上有言语区,故选D。
【解题思路】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位于“脑干”;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位于“下丘脑”;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相关的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故“D”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98
0.19
0.133
0.579
0.001
1.1572
0.988
0.579
0.538
2
第一层
0.039
0.045
0.014
0.902
0.0001
1.8047
0.594
0.902
0.186
2
第二层
0.09
0.137
0.057
0.716
0.0005
1.4322
0.902
0.716
0.131
2
第三层
0.127
0.237
0.165
0.47
0.0012
0.9392
0.998
0.47
0.151
0
第四层
0.139
0.35
0.306
0.203
0.0024
0.4059
0.804
0.203
0.167
0
【选项方图】
69
【学法启示】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必修各模块的内容中,概念多,易混淆。平时在复习时可适当的选取易发生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别,建立清晰完整的概念图,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该题的题干是直接问与人类语言功能有关的言语区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并不要考生去识别脑干、小脑、下丘脑 和大脑皮层的位置,因此该题的实际难度降低了。但从表列出的考生选择情况看,只有57.86%的考生答对,即使是第一层次(总分较高)的同学,也会出现误选现象。这个答对概率偏低,说明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但只有57.86%的考生答对,错选A、B、C的人数分别占9.80%、18.98%和13.26,错选原因主要是对大脑的功能分区没有理解,仅凭死记硬背是记不牢的。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
27.图4是反射弧模式图,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传入神经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
根据文字、图4反射弧模式图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说出该反射弧的感受器。
图25
70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5
稍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8
-0.05
【结构解析】呈现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要根据反射弧的传递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特点,理解效应器是该反射弧的终端,故选A。
【解题思路】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位于反射弧的起始端和终端。由于图中④表示效应器,故可推知⑤表示的是感受器。“A”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803
0.02
0.065
0.11
0.0007
1.606
0.7955
0.803
0.376
2
第一层
0.97
0.001
0.004
0.02
0.0008
1.941
0.3398
0.97
0.125
2
第二层
0.874
0.006
0.031
0.09
0.0003
1.748
0.6633
0.874
0.087
2
第三层
0.765
0.013
0.081
0.14
0.0006
1.529
0.8485
0.765
0.084
2
第四层
0.589
0.064
0.151
0.19
0.002
1.179
0.9839
0.589
0.204
2
【选项方图】
71
【学法启示】图示题是学业水平考试的新常态。学生平时要注意培养图的辨别能力。此外,还可以自己动手画图,多练习,这样在测试中才能够更为有效的读图、析图和解图。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图示题既考察学生看图能力又考察学生在文字和图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能力。该题干呈现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要根据反射弧的传递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特点,理解效应器是该反射弧的终端。从表列出的本题考生选择情况看,该题属于低难度题,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一致,有80%的考生答对,说明大多数同学了解了反射弧的传递过程。这个答对概率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主要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的顺序。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要突出对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28.为了预防某草原鼠害,需要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五点取样法 B.等距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根据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需要,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分析、判断;准确说出动物取样中常用的取样方法。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72
2
2
2
2
8
0.85
稍容易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82
-0.03
【结构解析】草原鼠为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不适宜用样方方法,而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取样方法,可排除掉选项A、B、D,故选C。
【解题思路】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包括: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含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鼠等)种群密度,而样方法则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鼠的种群密度最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故“C”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65
0.069
0.82
0.046
0.00076
1.639
0.7689
0.82
0.4824
2
第一层
0.005
0.003
0.98
0.009
0.0007
1.966
0.2583
0.983
0.0785
2
第二层
0.02
0.017
0.93
0.029
0.00023
1.869
0.4955
0.934
0.0716
2
第三层
0.058
0.061
0.83
0.054
0.0006
1.654
0.7567
0.827
0.1259
2
第四层
0.184
0.204
0.51
0.095
0.00225
1.029
0.9996
0.515
0.2989
2
【选项方图】
73
【学法启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会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有关。学生要在要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从表列出本题考生选择情况看,有82%的考生答对,说明大多数同学能了解实际工作中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需对生命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推断,部分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不同种群密度测定方法所适应的对象。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让学生运用概念来分析多种生活事实,将概念性知识和科研实践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不同种群密度测定方法的理解。
29.在理想状态下培养大肠杆菌,下列能够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观察在理想状态下培养的大肠杆菌群数量变化的曲线,通过对曲线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准确说出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2
1
7
0.85
中上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57
-0.28
74
【结构解析】呈现各种形状的曲线,而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J型增长。学生要排除掉选项A、B、C,故选D。
【解题思路】在理想状态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增长,即种群呈没有K值的“J”型曲线增长。故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167
0.026
0.383
0.572
0.0017
1.144
0.99
0.572
0.464
2
第一层
0.0006
0.007
0.083
0.909
0.0004
1.818
0.575
0.909
0.202
2
第二层
0.004
0.02
0.322
0.654
0.0008
1.307
0.952
0.654
0.171
2
第三层
0.015
0.029
0.541
0.413
0.0017
0.827
0.985
0.413
0.096
0
第四层
0.0494
0.052
0.598
0.297
0.0038
0.593
0.913
0.297
0.077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有关图表类的试题较多,学生要多关注图表,在图表中找到关键点,要形成读文想图,看图思文的图文联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在测试中才能更为有效的读图、析图和解图;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主要考查种群“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和特点,属于理解层次。通过图观察在理想状态下培养的大肠杆菌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对曲线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准确说出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从表中可知,该题属于中难度题,
75
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一致,但从表列出本题考生得分情况看,只有52.2%的考生答对;这个答对概率偏低,该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图表题,多数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培养条件,即把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的s型曲线与理想状态下培养的大肠杆菌群数量变化的J型增长曲线相混淆。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实验条件的讲解和实验条件与相应实验结果的理解。该题在教学中要突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产生的前提条件与变化曲线的理解。
30.下列各项描述中,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 B.森林和草地可调节气候
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 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描述的生物多样性四点价值中,准确说出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选项。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六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5
中上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61
-0.24
【结构解析】在描述的生物多样性四点价值中,其中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三项是直接价值。学生要排除掉这三选项,即A、C、D,故选B。
【解题思路】生物多样性既有人类可以利用的直接价值,又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的间接价值,还有目前人类目前尚未明确认识的潜在价值。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B”选项的描述体现了间接价值,其余选项的描述体现了直接价值。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76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273
0.607
0.069
0.295
0.0012
1.215
0.9767
0.607
0.3766
2
第一层
0.0055
0.857
0.029
0.108
0.0002
1.715
0.6995
0.857
0.2113
2
第二层
0.0174
0.666
0.069
0.248
0.0007
1.331
0.9435
0.666
0.0909
2
第三层
0.0286
0.525
0.082
0.363
0.0014
1.05
0.9987
0.525
0.0797
2
第四层
0.0598
0.367
0.099
0.472
0.0028
0.734
0.9639
0.367
0.1155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会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有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该题属中难度题,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一致,有60.7%的考生答对,说明多数同学能从描述的生物多样性四点价值中,准确说出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选项。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进行比较和理解。
31.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77
A.胸腺 B.肾上腺 C.垂体 D.甲状腺
【标准答案】C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从给出的四种人体内分泌腺中,准确说出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的选项。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0
中下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57
-0.23
【结构解析】此题为识记题,在给出的四种人体内分泌腺中,只有垂体产生生长激素,故选C。
【解题思路】“胸腺”分泌的是胸腺激素等,“肾上腺”分泌的是肾上腺素等,“垂体”分泌的是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71
0.145
0.57
0.214
0.00057
1.139
0.99
0.57
0.394
2
第一层
0.054
0.035
0.801
0.109
0.00007
1.602
0.799
0.801
0.21
2
第二层
0.081
0.094
0.648
0.177
0.00028
1.295
0.955
0.648
0.058
2
第三层
0.073
0.157
0.522
0.246
0.00059
1.045
0.999
0.522
0.096
2
第四层
0.075
0.304
0.291
0.329
0.00137
0.582
0.908
0.291
0.202
0
【选项方图】
78
【学法启示】本题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此题以识记题型出现,该类题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见。对相近及易混淆的概念多进行比较和区别,建立清晰完整的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该题属于中难度题,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不一致,从得分情况看,只有有57%的考生答对,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记住垂体是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发现概念的关键词;强化学生对对人体内常见分泌腺作用的理解和记忆。
32.下列四支同种月季的扦插枝条,最易生根成活的是
A B C D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并对扦插枝条最易生根成活的生命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准确说出最易生根成
79
活的选项。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三单元/植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的发现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0
中上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
0.73
-0.07
【结构解析】月季的扦插枝条生根需要生长素,而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从四支同种月季的扦插枝条来看,扦插枝条的芽多、生长素多就更能促进生根,故选D。
【解题思路】月季的扦插枝条生根需要生长素,而月季枝条的芽能产生生长素。所以有较多芽的同种月季扦插枝条,更容易生根成活,故“D”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1
0.121
0.049
0.73
0.0011
1.463
0.886
0.732
0.1347
2
第一层
0.05
0.114
0.035
0.8
0.0003
1.597
0.802
0.798
0.1358
2
第二层
0.09
0.129
0.033
0.75
0.0007
1.492
0.871
0.746
0.0073
2
第三层
0.11
0.124
0.043
0.72
0.0011
1.446
0.895
0.723
0.0236
2
第四层
0.14
0.116
0.087
0.65
0.0023
1.307
0.952
0.654
0.1351
2
【选项方图】
80
【学法启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会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有关。学习中要多观察、多思考,把所学知识同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源于教材,不高于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该题属于低难度题,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接近;从得分情况看,有73.2%的考生答对,说明很多同学掌握了插枝条的芽多、生长素多就更能促进生根的原理。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概念来分析多种生产、科研事实。该题在教学中要突出对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33.某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林冠层活动,山雀、莺等在中层活动,獐、野猪等则在林下层活动。这种分层现象属于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种群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标准答案】A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从给出的几种动物在森林里的分层活动,对生命科
81
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准确说出这种分层活动的现象所属的群落结构。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群落的结构。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2
1
6
0.85
中上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85
0.66
-0.19
【结构解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描述群落的结构,根据题目描述的垂直分层现象,得出答案A。
【解题思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生物群落(而不是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C”、“D”选项是错误的。题目描述的某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A”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66
0.11
0.16
0.065
0.001
1.326
0.945
0.66
0.493
2
第一层
0.92
0.01
0.07
0.002
0.0001
1.836
0.549
0.92
0.139
2
第二层
0.79
0.06
0.13
0.018
0.0004
1.583
0.812
0.79
0.106
2
第三层
0.61
0.14
0.19
0.059
0.0012
1.212
0.977
0.61
0.148
2
第四层
0.31
0.24
0.25
0.19
0.0026
0.629
0.929
0.31
0.218
0
【选项方图】
82
【学法启示】通过新情境和新材料进行导入的题干设计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的新常态,题材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紧扣课程标准。平时学习多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从给出的几种动物在森林里的分层活动,准确说出这种分层活动的现象所属的群落结构。从表列出本题考生选择情况看,有66.29%的考生答对,说明多数同学掌握了群落的结构及分层现象。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推理题,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地从给出的几种动物在森林里的分层活动,进行分析、判断,准确说出这种分层活动的现象所属的群落结构。在教学中要突出对群落的结构的理解和分析。
3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中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A.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B.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标准答案】D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从给出的突触中信息的传递的四条途径中,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准确说出突触中信息的传递途径。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83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2
2
3
9
0.65
稍难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65
0.87
0.22
【结构解析】突触结构依次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这也是兴奋在突触结构传递途径,故选D。
【解题思路】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D”。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26
0.06
0.043
0.87
0.0013
1.739
0.673
0.87
0.34
2
第一层
0.002
0.021
0.002
0.975
0.0001
1.95
0.312
0.975
0.097
2
第二层
0.011
0.053
0.012
0.924
0.0004
1.848
0.529
0.924
0.056
2
第三层
0.024
0.066
0.039
0.87
0.0011
1.74
0.673
0.87
0.051
2
第四层
0.072
0.104
0.123
0.698
0.0035
1.397
0.918
0.698
0.311
2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
84
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平时在学习、复习时可适当的选取易发生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别,建立清晰完整的概念图,加强记忆;这正是“温故而知新”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本题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表列出本题考生选择情况看,第一到第三层次的考试几乎都有90%的答对,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简单题,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突触中信息传递途径顺序。在教学中突出对突触中信息传递途径顺序的理解和记忆。
35.图5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标准答案】B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呈现碳循环图,从大气中吸收CO2的现象准确说出①表示的生理过程呈现。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难度结构】
认知水平
信息强度
熟练程度
技巧层次
难度点数
难度指数
难度属性
2
1
3
3
9
0.70
稍难
【难度比较】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0.7
0.74
0.04
【结构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会产生CO2进入大气中,故选B。
【解题思路】根据图解可以推知:图中①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②表示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故“B”选项正确。
【应答数据】
图26
85
考生层次
A
B
C
D
未选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众数
全体
0.04
0.74
0.18
0.041
0.0008
1.477
0.879
0.738
0.48
2
第一层
0.001
0.97
0.03
0.002
0.0001
1.941
0.337
0.971
0.13
2
第二层
0.01
0.86
0.12
0.01
0.0004
1.713
0.701
0.857
0.126
2
第三层
0.034
0.68
0.25
0.034
0.0008
1.366
0.931
0.683
0.13
2
第四层
0.119
0.42
0.33
0.124
0.0018
0.848
0.988
0.424
0.187
0
【选项方图】
【学法启示】涉及图等资料信息的学考题目,往往本身包含大量的解题信息,既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图,还要求学生能在文字和图像之间进行信息转换,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学习中要多练习、培养识图能力;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一方面要学生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本质,又要学生能够读懂图;缺一不可。该题关键是根据是产生CO2还是吸收CO2来判断其生理过程。从表列出本题考生选择情况看,有73.8%的考生答对。说明大多数考生掌握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本质,并能读懂图,抓住关键点正确答题。这个答对概率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一方面要学生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本质,又要学生能够读懂图;缺一不可;考生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生态系
86
统各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不能从碳循环图示中,大气中吸收CO2的现象中分析推理出该生理过程属光合作用。建议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相关反应过程的理解性学习,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并发现概念、相关反应过程的联系与区别,抓准关键词,突出对光合作用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和记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6.(5分)图6表示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三个阶段,A和B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是_____(填序号)。在线粒体中发生的阶段是②和_______(填序号)。
(2)图中①和②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物质B_____结合形成水。
(3)图中①阶段释放的能量_____(填“多于”或“少于”)③阶段释放的能量。
(4)将葡萄、酵母菌置于发酵罐中,在无氧条件下将产生图中物质A 和CO2。
【标准答案】(1)① ③ (2)氧(O2)(3)少于(4)酒精(或C2H5OH或乙醇)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方面理解线粒体的功能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
【知识目标】必修一/第五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呼吸
【难度结构】
第36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第1空
容易题
1
1
2
1
5
0.9
图27
87
第2空
容易题
1
1
2
1
5
0.9
第3空
稍容易
2
1
2
1
6
0.8
第4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65
第5空
稍容易
2
1
2
1
6
0.8
【难度比较】
第36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1)
0.9
0.78
-0.12
(2)
0.8
0.69
-0.11
(3)
0.65
0.63
-0.02
(4)
0.8
0.42
-0.38
【解题思路】(1)“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两者共有的阶段是①。(2)据图可知:在线粒体中发生的阶段除了②阶段还有③阶段(即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图中①和②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O2)结合形成水,从而可判断图中B物质是氧(O2)。(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即③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故①阶段释放的能量“少于”③阶段释放的能量;(4)根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CO2),可推知物质A为酒精。
【结构解析】根据图示,①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外——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才是发生在线粒体内,①和②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形成水是③阶段,③阶段释放能量最多。酵母菌等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认识不清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1),对物质B(氧气)表达不准确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2),对有氧呼吸各阶段产生能量多少理解不够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3),把有氧和无氧呼吸产物搞混淆,不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类型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4)。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297
0.0943
0.18
0.214
0.208
0.274
5
3.299
1.428
0.66
0.747
88
第一层
0.0004
0.0007
0.008
0.047
0.202
0.742
5
4.677
0.608
0.935
0.337
第二层
0.0023
0.0209
0.099
0.252
0.357
0.268
4
3.745
1.038
0.749
0.29
第三层
0.0174
0.1012
0.268
0.345
0.206
0.063
3
2.808
1.117
0.562
0.222
第四层
0.104
0.2655
0.355
0.21
0.056
0.01
2
1.877
1.089
0.375
0.351
【得分方图】
【学法启示】图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方式,它既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图,还要求学生能在文字和图像之间进行信息转换,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平时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生物学中结构图、功能图的辨别能力和识图、解图能力;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该题首先要读懂图,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方面理解线粒体的功能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从该题得分情况看,69.60%考生的得分在3分以上,说明这部分考生能理解和读懂图示线粒体的功能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的部分功能和过程;基本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有30%左右考生的得分在3分以下,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和区别不清,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及各个阶段在细胞中所在的场所记忆不清,同时,未能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没有掌握好。
89
②书写不规范。如:将“氧(O2)”答成“氧元素”、“O”或“O2”、“O2”,“酒精”写成“乳酸”、“酒”等。
③对化学式的书写出现错误,不能正确的书写酒精的分子式,错写成C2H6O、 C6H12O6等。
④识图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欠缺,不少考生不能将图中所表达的准确意思读懂。如:36题第(1)小题由于无法正确解读流程图的信息,导致不少考生写不出正确的答案或干脆不答题。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区分易混概念知识。
②平时要让学生多写,写准确,养成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注意书写的规范,板书的工整。
③培养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教师要利用流程图和结构简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图文转换的能力,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识记和审题答题的效果。
37.(5分)图7是人体血糖调节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饥饿初期,肝脏细胞内糖原分解为物质X_____,以调节血糖平衡。
(2)人处于低血糖状态,胰腺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①_____增多,使血糖浓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是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分泌②_____不足造成的。
(4)该图所示调节的途径属于_____调节。
【标准答案】(1)葡萄糖(或C6H12O6)(2)胰高血糖素升高(3)胰岛素(4)激素(或体液)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从给出的图文信息中,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对给出的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准确说出激素是如何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
【知识目标】必修三/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图28
90
【难度结构】
第37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第1空
稍容易
1
2
2
1
6
0.8
第2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7
第3空
稍容易
2
1
2
1
6
0.8
第4空
中上题
2
2
3
2
9
0.6
第5空
中上题
2
2
2
3
9
0.5
【难度比较】
第37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1)
0.8
0.64
-0.16
(2)
0.75
0.62
-0.13
(3)
0.6
0.63
0.03
(4)
0.5
0.63
0.13 【解题思路】(1)人饥饿初期,血糖含量降低,这时肝脏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调节血糖平衡。(2)人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腺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①(即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浓度升高。(3)胰岛素是降血糖惟一激素,因此,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不足造成。(4)题目图解的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下的血糖调节,故该图解所表示的调节方式属于激素(体液)调节。
【结构解析】血糖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图示需要很好的理解两种血糖状态变化,高血糖和低血糖所引起的调节过程,高血糖时需要往降低血糖的趋势调节,而低血糖时需要往升高血糖的趋势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根据血糖调节机制,综合判断出该调节过程为体液(激素)调节。若对糖原的认识不到位,或看错题目,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1);若专有名词记忆不正确,则考生容易填错
91
问题(2)和(3);若对机体的血糖调节机制认识不够清楚,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4)。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578
0.133
0.166
0.165
0.195
0.282
5
3.153
1.588
0.631
0.765
第一层
0.0004
0.002
0.011
0.047
0.227
0.713
5
4.637
0.649
0.927
0.284
第二层
0.0084
0.038
0.108
0.205
0.322
0.319
4
3.751
1.169
0.75
0.269
第三层
0.04
0.145
0.274
0.278
0.186
0.077
3
2.655
1.26
0.531
0.246
第四层
0.1913
0.364
0.279
0.126
0.033
0.006
1
1.464
1.075
0.293
0.405
【得分方图】
【学法启示】图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生物学中结构图、功能图的辨别能力和识图、解图能力;这正是“图文结合”之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28.23%考生错选是由于对激素是如何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机制未完全理解或读题读图能力有限。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没有理解和准确掌握本节知识,或缺乏读图及分析能力。该题第(1)问,有不少考生把物质X写成“还原糖”、“糖分”、“肝糖原”等,第(4)问属于 调节,一些考生答成“生理”、“体内”、“从上到下”、“组织”、“人体血糖”等。
②掌握生物学术语不准确,对专有名词记忆不牢,出现较多错别字,或书写
92
不规范,字迹潦草致使错别字较多。如将“胰高血糖素”写成“夷高血糖素”,“胰高糖素”,“胰高血糖”,“胰岛血糖素”等;将“胰岛素”写成“夷岛素”,“胰岛素B”,“胰岛素激素”
③对“人体血糖转化和激素调节”的知识基础不扎实,错将“升高”答成“降低”。
④对调节方式名称记忆不清,错将“激素”调节答成“血糖”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区别易混概念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②加强专业术语的书写,教师对学生要加强专有名词书写训练和记忆训练,教师平时的口头表达和板书也要注意专有名词的完整表述。
③对易混淆的调节方式的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区别关键点,以助学生识图、答题。
38.(5分)图8是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部分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有 条染色体;丙细胞有 个核DNA分子。
(2)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 次分裂过程;丁细胞的名称是 级精母细胞。
(3)正常情况下,该动物一个体细胞
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有 条。
【标准答案】(1)2 4 (2)一次 初 (3)4
【能力目标】生物科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原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方面,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理解、区分和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
【知识目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难度结构】
第38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图29
93
第1空
容易题
1
1
2
1
5
0.9
第2空
稍容易
2
1
1
2
6
0.75
第3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75
第4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6
第5空
中上题
2
2
2
3
9
0.45
【难度比较】
第38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1)
0.83
0.69
-0.14
(2)
0.68
0.66
-0.04
(3)
0.45
0.39
-0.06
【解题思路】(1)“甲细胞”有2条(非同源)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故该细胞为精细胞。丙细胞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有1个DNA分子,所以该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2)“乙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故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故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3)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减少一半。已知甲为该动物的精细胞(有2条染色体),故这种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4条。
【结构解析】根据图示说出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减数分裂Ⅰ和Ⅱ的图形区别。若不了解“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的概念,不能理解“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的图形表示,考生就容易填错问题(1);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是次级精母细胞图,若不了解“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概念,不能理解“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图形表示,考生就容易填错问题(2);若不能根据减数分裂结果,推导体细胞的染色体条数,考生就容易填错问题(3)。
【应答数据】
94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431
0.105
0.187
0.238
0.245
0.182
4
3.082
1.3996
0.616
0.707
第一层
0.0003
0.002
0.017
0.095
0.338
0.548
5
4.412
0.75
0.882
0.425
第二层
0.008
0.036
0.137
0.32
0.37
0.128
4
3.393
1.0402
0.679
0.246
第三层
0.0331
0.119
0.279
0.338
0.196
0.035
3
2.652
1.1253
0.53
0.159
第四层
0.1374
0.273
0.325
0.194
0.063
0.007
2
1.794
1.1367
0.359
0.365
【得分方图】
【学法启示】图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方式,它既考查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在文字和图像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能力,能够读懂图;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果考生理解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前是初级精母细胞图,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前是是次级精母细胞图;通过着丝点数目判断染色体数目;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等于染色单体数;无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这正是“图文结合”和“温故而知新”2种学习方法的体现。
【教学评价】图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该题要求考生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方面理解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从该题得分情况看,得满分5分的考生只有18.16%,大多数考生只得1-4分,说明多数考生只理解和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的一部分,只有少数考生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95
【教学建议】从该题得分情况看,得满分5分的考生只有18.16%,说明多数考生未准确理解和掌握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学生对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辨不清,所以出现计数的问题;本题第(1)、(3)的错误率很高:第(1)问,丙图有 4 个DNA分子,有些考生答成“2个”、“8个”, 第(3)问,该动物一个体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的 4 条,有些考生答成“2条”、 “8条”、 “32条”、 “46条”等。这反应了学生对染色体数、DNA数的数法掌握程度较差。
②没有掌握减数分裂I、减数分裂II过程特点,两次分裂混为一谈,第(2)小题应为“一”、“次”,分别误答为“二”、“初”,原因是不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的过程应为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细胞名称应为初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的过程应为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细胞名称应为次级精母细胞。
③对于减数分裂图形不懂分析,及每个时期分裂的特点掌握不到位,致使“次级精母细胞”写成“次级卵母细胞”。
④识图、辩图能力较欠缺。不少考生不能将图中所表达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准确意思读懂,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及答题。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注意区别易混名词。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区别及联系,“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区别及联系。
②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辩图能力。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平面图和动态图(动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细胞的名称、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关系等。
③注重培养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图的识图、答题能力。
39.(5分)图9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
它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96
(2)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
(答出一种即可)。
(3)鹰与蛇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_______
关系。
(4)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_______(填“递减”或“递增”)。
【标准答案】(1)草 一 (2)蛇(或鹰) (3)捕食 (4)递减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从食物网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食物网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区分和掌握生态系统结构特点。
【知识目标】必修三/知识单元/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难度结构】
第39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第1空
容易题
1
1
1
2
5
0.85
第2空
稍容易
1
2
2
1
6
0.8
第3空
中上题
2
2
2
3
9
0.5
第4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6
第5空
中中题
2
2
2
2
8
0.7
【难度比较】
第39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1)
0.83
0.95
0.12
(2)
0.5
0.55
0.05
(3)
0.6
0.87
0.27
图30
97
(4)
0.7
0.79
0.09 【解题思路】(1)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2)在食物网中,处于每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的生物都属于次级消费者,如图中的鹰和蛇。(3)由食物网可知:鹰和蛇都以鼠为食,两者存在竞争关系;鹰也以蛇为食,所以两者还存在捕食关系。(4)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结构解析】题示呈现食物网模式图,其中有3条食物链,生产者为草,也是食物链的中第一个环节,第一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应该是每条食物链的第三个环节,蛇与鹰都捕食鼠,又可以处于同一条食物链的相邻环节,所以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由于各环节同化量中,都有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以及未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学生未掌握基础知识,不理解“生产者”“营养级”概念,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1);若学生不理解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的环节位置,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2);若学生未掌握种间关系的知识,审题不清,以及未用专有名词进行此空的描述,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3);若学生未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4)。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088
0.0145
0.059
0.1473
0.311
0.4599
5
4.116
1.049
0.823
0.643
第一层
0.0005
0.0002
0.0006
0.0078
0.184
0.8077
5
4.798
0.428
0.96
0.174
第二层
0.0016
0.0019
0.0093
0.056
0.346
0.585
5
4.498
0.687
0.9
0.149
第三层
0.0074
0.0075
0.0438
0.1859
0.423
0.3322
4
4.007
0.937
0.801
0.19
第四层
0.0274
0.0508
0.1909
0.3526
0.286
0.0923
3
3.096
1.134
0.619
0.42
【得分方图】
98
【学法启示】图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该题目要正确作答,考生首先要能够读懂图;要理解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特点。这正是“图文结合”和“温故而知新”2种学习方法的体现。
【教学评价】该题目要正确作答,考生首先要能够读懂图;要理解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特点。该题属于中等偏难度题,从该题得分情况看,得满分5分的考生有45.60%,只有约20%考生的得分在3分以下,这个答对概率基本可以接受。该知识点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低难度题,但仍有少数考生的得分在2分以下,这部分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概念理解不透,陈述含糊不清。例如第39题的“捕食”答成“捕食与被捕食”或“吃与被吃”;竞争和种内斗争等概念混淆。学生没能够区分消费者和营养级的级别,这一点上失分较多;还有就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没有理解,不能正确判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②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该题第(3)问,一些考生把“捕食”答成“天敌”、“自然”等。错的较多的是第(2)、(3)小题。将营养级和消费者类型混淆,错将蛇(或鹰)写成兔(或鼠);不能用专用术语“捕食”描述鹰与蛇的关系,用其他臆想出来的词来表达,如:敌对、捕猎、合作、消费、依存、依赖、相克、协调生存、替代、斗争、上下级等等。
③学生出现错误主要还是在文字表述上,不能正确地用“捕食”来描述种间关
99
系,有些同学描述成 “被捕”、“被吃”,甚至有学生描述成 “ 捕猎”、“天敌”、“敌对”、“合作”、 “互利共生”。还有些学生把“捕食”写成“哺食”。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要重视文字表述及书写规范。
40.(5分)图10是某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基因用A或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
等位基因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2)Ⅱ4的基因型是 ,Ⅲ6的基因型是 。
(3)Ⅱ5是杂合子的可能性是 。
【标准答案】(1)隐性 分离 (2)aa Aa (3)2/3
【能力目标】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对数据进行计算/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数据计算方面正确推出该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的相关信息。
【知识目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
【难度结构】
第40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第1空
容易题
1
1
1
1
4
0.9
第2空
容易题
1
1
2
1
5
0.8
第3空
中下题
2
1
2
2
7
0.7
第4空
中下题
2
1
2
2
7
0.45
第5空
稍难题
3
1
2
3
9
0.4
【难度比较】
第40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图31
100
(1)
0.85
0.6
-0.25
(2)
0.58
0.66
0.09
(3)
0.4
0.27
-0.13
【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可知,该遗传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图中Ⅱ2是患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该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Ⅱ4患该遗传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Ⅲ6正常,但含有她母亲遗传的致病基因,所以Ⅲ6的基因型是Aa。(3)Ⅰ1和Ⅰ2正常,但其女儿(Ⅱ2)患病,所以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由此可推出Ⅱ5的基因型是1AA或2Aa,其中是Aa(杂合)的概率是2/3。
【结构解析】此题要从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数据计算方面正确推出该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的相关信息。根据系谱图所给信息I1和I2都不患病但Ⅱ4患病,推知该病是隐性遗传,题示为“单基因遗传病”“A和a”所以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Ⅱ4患病所以基因型为aa,则I1、I2、Ⅲ6、Ⅲ7均为Aa,那么I5不患病,其基因型为AA或Aa,杂合子Aa的可能性为2/3。未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考生容易填错问题(1)、(2);未掌握遗传学逻辑推理知识和计算方法,则考生容易填错问题(3)。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542
0.215
0.098
0.279
0.218
0.136
3
2.799
1.4727
0.56
0.7153
第一层
0.0007
0.008
0.016
0.172
0.404
0.399
4
4.167
0.8327
0.83
0.3845
第二层
0.0137
0.099
0.092
0.389
0.304
0.102
3
3.178
1.1365
0.64
0.2326
第三层
0.0424
0.261
0.157
0.381
0.128
0.03
3
2.384
1.2049
0.48
0.1807
第四层
0.1676
0.513
0.127
0.163
0.023
0.007
1
1.381
1.0552
0.28
0.3831
【得分方图】
101
【学法启示】遗传系谱图一直是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和难点。遗传系谱图不仅所含的信息丰富,而且概率计算也是遗传部分必考内容。在学业水平考中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足见其在整个高中阶段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复习时加强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只练习“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这两种简单的类型,要考虑到遗传系谱图的复杂性,作必要的变化和拓展。这正是“图文结合”和“温故而知新”2种学习方法的体现。
【教学评价】遗传系谱图一直是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最能反映教学水平的一类题目。该题在难度控制上下了一定功夫。系谱图只有两代,提供的信息不多,考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能力才能很好的解答本题。从该题得分情况看,得满分5分的考生只有13.62%,多数考生只得1-4分,说明多数考生只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部分,只有少数考生能完全准确理解和掌握该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该题得满分5分的考生只有13.62%,说明多数考生未能完全理解掌握三大遗传规律,对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未完全正确理解或读题读图能力有限。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对遗传规律的概念较模糊,内容理解不够准确。例如有些考生没有看清楚题目,提干中已经告诉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很多考生写为性染色体遗传病。有些考生没有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如第二空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混淆,错将“分离”写成“自由组合”、“遗传”、“自由分离”等错误答案。有些考生没有掌
102
握分析显、隐性病的方法,如第一空常错填“显性”或乱填“显隐性”。有些考生审题不细,粗心大意,出现基因型多写、错写,或使用题目意外的字母表示,如该题第(1)问,有些考生把基因型“aa”写成“XaXa”、 “XaXa”、“AA”、“Aa”等,把基因型“AA”写成“XAXA”、 “XAXA”、“Aa”、“aa”等。
②没有掌握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计算概率错误,或计算能力较弱。很多学生概率的计算出错。
③识图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欠缺,不少考生不能将遗传系谱图中所表达的意思读懂。本题有空白卷,零分卷较多。这是因为很多学生看不懂遗传系谱图所表达的信息,缺乏分析遗传系谱图的能力。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①注重遗传规律内容的理解。不能只练习“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这两种简单的类型,要考虑到遗传系谱图的复杂性,作必要的变化和拓展。
②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注意重要术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别。
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辩图能力。
④针对概率的计算出错问题,平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41.(5分)小张同学在萎蔫的植物叶片上喷洒适量清水,一段时间后叶片恢复正常(硬挺),他认为植物吸水与叶片结构有关。为此,小张同学查阅资料获知:蚕豆叶表皮分布有气孔(如图11甲所示)。为探究细胞吸水是否会引起气孔的状态变化(开放或关闭),小张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假设】细胞吸水后气孔开放。
【材料用具】蚕豆叶片,显微镜、镊子、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过程】(略)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蚕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 、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2)把萎蔫的蚕豆叶片浸润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如果观察到气孔如图 所示,说明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 ,实验假设成立。
图32
103
(3)深入探究: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保卫细胞失水,将引起气孔 。
【标准答案】(1)细胞膜 自由扩散(或渗透或扩散)(2)乙 开放 (3)关闭
【能力目标】从文字、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整合,基于生命科学知识和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或假设,设计和完成探究方案,准确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从给出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或假设,并准确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知识目标】必修一/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难度结构】
第41题
难度
层次
累加点数
难度
系数
目标水平
信息强度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小计
第1空
容易题
1
1
1
1
4
0.9
第2空
中下题
1
2
2
2
7
0.85
第3空
稍容易
2
1
2
1
6
0.8
第4空
中上题
2
2
2
3
9
0.45
第5空
中下题
2
2
1
2
7
0.75
【难度比较】
第41题
预估难度
实测难度
考试测量误差
(1)
0.88
0.56
-0.32
(2)
0.63
0.84
0.21
(3)
0.75
0.82
0.07
【解题思路】(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2)在蒸馏水中,保卫细胞会渗透吸水;一段时间后,如果观察到气孔开放(如图乙所示),则说明假设成立。(3)在0.3g/ml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会渗透失水;若假设成立,则一
104
段时间后,气孔将关闭。
【结构解析】此题要求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再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相关答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引起气孔关闭。1.未掌握概念“原生质层”,不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相关例子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1);不理解图示内容,未能讲理论知识与题目信息进行迁移联系整合的考生容易填错问题(2)(3)。
【应答数据】
考生层次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众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体
0.0489
0.047
0.076
0.203
0.308
0.317
5
3.626
1.375
0.725
0.5961
第一层
0.0015
0.006
0.03
0.039
0.21
0.714
5
4.592
0.774
0.918
0.2603
第二层
0.0137
0.028
0.055
0.16
0.387
0.357
4
3.948
1.098
0.79
0.1611
第三层
0.0396
0.05
0.082
0.287
0.393
0.147
4
3.385
1.214
0.677
0.1201
第四层
0.1472
0.107
0.142
0.333
0.235
0.036
3
2.509
1.426
0.502
0.4248
【学法启示】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由于条件等原因,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记忆较为深刻,而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应的原因分析比较薄略。今后应注重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应的原因分析比较,从而理解相应的实验结论。
【教学评价】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对实验设计各环节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但从上表列出了本题考生得分情况。该题属于低难度题。尽管难度低,但得满分5分的考生只有31.73%,说明仍有不少考生未
105
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能基于生命科学知识和给出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或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建议】该题属于低难度题,但仍有17.19的考生的得分在2分以下,考生失分主要在以下方面:
①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模糊。如第一小题的第一空,考查原生质层的组成,不少考生错答成“细胞壁”,“自由扩散”写成“自由运输”、“主动渗透”等。(3)专业术语不规范。如“细胞膜”写成“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等。
②审题不清,随意答题。如题目中已经明确实验结果应为气孔“开放”或“关闭”,但有相当多的考生,不注意审题,答成舒张、膨胀、萎缩、皱缩。该题(1)答案是 “自由扩散(或渗透扩散)”。少数考生错答“被动运输、协助扩散”;(2)和(3)问,正确的答案应与体积变化有关,但很多考生回答问题却是与数量变化有关。
③未准确掌握课本的生物学名词、专业术语。 如自由扩散错答成自由运输、自由渗透、被动运输等。表达不正确、出现差错多。该题第(1)问,把“自由扩散”写成“自由水”、 “主动运输”、 “通过细胞膜”、 “自由运输”、 “吸收和排出”、 “直接扩散”、 “吸水和失水”、 “气孔开放与闭合”等。把气孔“开放”写成“膨胀”、 “舒张”、“变多”、“肿胀”、“胀破”等,把气孔“关闭”写成“皱缩”、“缩合”、“紧缩”、“减少”,该题(2)答案是“开放”,一些考生错答“涨开、胀开、膨胀大”;该题(3)答案是“关闭”。 一些考生错答“并闭、紧缩、皱缩”等。
④错别字较多。如“细胞膜”写成“细胞模”、“渗透”写成“惨透”等。
⑤一些考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推理有待提高。有部分考生把实验结果“开放”或“关闭”正好答反了。
针对以上失分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①要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解。
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③教师重视图表、文字的信息转换的教学,平时在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教师在平时教学课堂中的用语必须专业准确、规范。加强学生规范书写,尤其是生物专业术语。
106
⑤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会实验设计与分析。
五、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综合定性评价与定量数据,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基本达到了考试大纲与说明预设的目标和要求,基本符合我区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情况。
试卷的实测难度为:0.70987。学考大纲的难度要求:0.78±0.03;命题预设难度:0.77;实测难度低于预设要求。从考生的实际平均成绩(70.66分)与期望成绩(77分)相差较大,说明目前广西普通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