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的邻省及临的海、设区市名称及其分布。
2.主要山脉(武山,戴云山)、主要流(闽江) 。
第二部分 具体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阶段 用平半径、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道面、方向和周期 二分二至的日期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度范围及其规律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夜更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变
化;④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夜长短的节变化;③四更
替;④正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节变化
2.地球 运用地球,说出经线与线、经度与度的划分。 经线和线的基本特点 东、西经度和南、北度的划分 重要线道、
回归线、极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度)的划分 地球五带的划
分及其地理现象 重要经线(0、10,20,10) 东、西半球的划分 在地球上确定地点的经度。 在地球上判读、标注地点的经度
(二)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量算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山、山,判读的,算海拔与相 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山)、山、山、部和 判断和
在等高线地形图(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上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 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电子地图、感影像等在外出旅行、科研、农业、工业、国防、防等方面
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一)海与地
1.海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所占比例,描述海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四大的分布。 大、岛、半岛的区别 七大和四大的名称、分布及大之间的分界线
2.海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和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用证据说明地球表面海和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山、地分布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 世界著名山系及
山、地带的名称及其分布 山、地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和 1 月、 月平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 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热带、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区别、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度位置、海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
度的计算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大人种的名称及分布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语、伯语的主要分布地 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基教、伊兰教、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城市与乡村(农村、村、村)在道路、交通、建、人口、经济活动、环境
问题等方面的差异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分布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建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产的意义。 (四)地域发展异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地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人国
民生产总值;生产发展水平、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收入、、
教育等)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强国际经济
合作
(五)认识域
1.认识大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大的度位置和海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大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 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 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区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 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 境的重要性。
.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国家的地理位置、领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 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 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
1世界区地理要求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地理的基本方法。
2;南、北极地区、东南、欧西部、中东(西)、南(印度);俄
、大利、美国、西、日本为必学内容。
以区为例,在教学上要以教材的区为案例,不仅要掌握本区的学习
方法,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可以局限在本区的内容和方法)
三、中国地理
(一)域与人口
1.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半球位置、度位置和海位置 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优越性 记住我国的领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认识我国既 是地大国,也是海大国。
我国的四至点、领面积 我国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我国濒临的海
(四海一)、主要的岛、群岛、海和内海 我国的海线和上国界线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个省级行政区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 心。
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 个省级行政区单位的分布、名称、简称、行政
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有地理特色的民族习俗和节日 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点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
界线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干状况 我国气候
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流,归纳我国外流、内流的分布特征。 我国主要的流 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外流、内流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 响。
长江、黄的概况 长江、黄的主要水文特征 不同段的开发利用、存
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措施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害繁发生的国家。 我国主要的气象害及分布 我国主要的地质害及分布 主要的防减
措施
2.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自然资源的概念 区别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地国策。 我国地资源主要特点 我国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分布 我国的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的利
用与保护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调水的必要性。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 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我国主要路干线和路纽 我国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食、民居等的影响。 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食 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云南竹楼、
黄高原、内古草原上的古包等)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四)地域异 在地图上找出岭、,说明“岭—”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 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
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等)、人口与
城市分布,食习惯、服、传统民居等的影响
(五)认识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的地形特征。 从主要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分布状况,从海拔、倾状况及起伏状况描述区
的地形、地势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区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产业的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识记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气候、地形、流与湖泊、植被、等) 理解自
然地理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
作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举例说出流在区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主要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地理差异等方面进行区比较 自然地理差异包
含自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流与湖泊、植被等各要素 社会经济地理差异包
含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科技产业等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交通运输线、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对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发展的影响。 .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内存在的自然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环境保护与 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分析区内存在的自然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等环境问题 了解区环
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区为例,说明区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区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反映一个区的发
展 区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 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的神圣领;在地图上指出台省 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区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
.试卷结构:①单项选择题0 ②非选择题0
.内容分值比例:①地球地图约1 ②世界地理约0 ③中国地理约
.题型示例
例 1.图 1 示意地地形剖面,由图可看出,
该地地势特点是 难度容易
.北高南低
.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
.东高西低
答案 备注:请在图中的坐标加单位“米”
说明 该题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运用地形剖面图,描述一地区地势变化特
点”。题目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和地势等相关知识、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和读图析图能
力。题目创设了地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图文情境,结合题意判断出该地的地势特点。
例 2.图 2 示意市 201 年 2 月 11~20 日气温的变化,以下 个日期气温日较
图
差最大的是 难度容易
.12 日
.1 日
.1 日
.1 日
答案
说明 该题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
水量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题目考查的是气温日较差及统
计图的相关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计算技能。题目创设了市气温变化及相
关的图文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得出结论。
例 .图 示意内古海拔大致相同区的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读图完成 ~
题。 难度容易
.内古自治区的植被变化从东往西大致是
.森林草原荒漠
.荒漠森林草原
.森林荒漠草原
.草原森林荒漠
.据图推断内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
规律大致是
.南多北少 .西北多东南少
.东多西少 .西多东少
.内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林业 .业
.种植业 .业
答案 、、
说明 该题组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理解我国的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
要因素”、“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题组考查的是植被景观(地资源利用)的空间分布、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的是获
图
图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是人地关系、因地制宜的观念。
题组创设了植被景观分布的相关图文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归纳植被分布变化
的大致规律;分析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
律,推测该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区内因地制宜发展的农
业部门。
例 .图 示意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 ~ 题。
.若 两地的图上离为 米,其实
地的水平离是 (难度:容易)
100 米 200 米
00 米 00 米
. 两地间建有空中索道,索道从低
处往高处的运行方向是 (难度:中等)
.由北向南
.由西北向东南
.由南向北
.由东南向西北
答案 、
说明 该题组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度,量算
离。”第 题考查的是比例的相关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及地理计算的基本技能。该
题创设了山地局部等高线分布的相关图文情境,根据 的图上离计算实地的水
平离。
第 题考查的是地图和等高线等相关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题目创设了山地局部等高线的分布及相关的图文情境,通过
流流向或者地形部位判断 、 两地的地势高低,再通过指向标判断索道从低向高
行走的方向。
例 小亮同学计划假从西到旅行,请帮助他完成旅游攻略。
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之称,地高天,雪山连,羊成群,
青香。
物品准备:服、山、气、药品、照相机、路线景点分布示意图
(图 )。
图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由于海拔 ,形成独特的高
气候。(难度:容易)
(2)小亮在等图示地区旅行,根据自然环境特点需准备 等物品。 (写
一种)(难度:容易)
()西是 省的行政中心。小亮将坐 路行进,
途他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水湖泊 、著名的藏传教建 等旅
游景点。(难度:中等)
()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小亮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
等。(难度:容易)
答案
(1)一 高
(2)太阳(或太阳、防等防物品)
()青海 青藏 青海湖 布达宫
()不破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说明 该题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举例说明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影响。”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
的影响。”。该试题以“西到旅行”为情境,考查了区的地理位置、地
形和气候两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等知识。第(1)~
()题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第()题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例考查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该题创设的情境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能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 “学习对终
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图
例 .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流对城市的影响”。图 、图 分别示意中
南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福建省主要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 完成下表:难度容易
归纳: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 附近。
(2)从图 可看出福建省主要城市多分布在
流的干支流。难度中等
()指出影响上述城市分布的条件。难
度较难
有利条件:
.地形平,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 ;
. 。
不利条件:
。
答案 (1)流;(2)闽江;()有利
条件:流流经城市,为其提供充足的生产
生活用水; 流运输便利;不利条件:位于
流,多发。
说明 该题考查的课程标准涉及“运用地
形图说明地区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题目考查的是地图知识、区地形、流
等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地调、
因地制宜的观念。第(1)小题考查的技能与能力是获取该区城市分布等相关信息
及归纳能力;第(2)小题考查的是运用第(1)小题归纳得出的结论对福建省主要城
市分布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第()小题考查的能力是综合分析地形、流等自然
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目创设了以探究活动的
形式呈现图文情境,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首都 附近流
内 红
① 公
曼 ②
图
图
附:
试卷题型参考
(该试卷题型参考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没有对
应关系,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2 小题,共 0 分)
读图 1,完成 1~ 题。 1.麦哲伦从西班出发,首先经过 .印度 .大西 .太平 .北冰 2.麦哲伦经过的地区有 .西 .中 .东南 .北美 .经过好望角正值 1 月份此时该地是 . .多 .冷 .多风 201 年 1 月中下“北极旋”(王级潮)强袭我国广大地区,导致福建省 此时格外的冷。据此完成 ~ 题。 .此次潮中,福建除剧烈降温外,还能感受到的天气状况是
.福建地区的各种行业中,受潮影响最小的可能是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旅游业 读图 完成 ~ 题。 .图示期间福建省城人口数量 .持续增长 .持续减少
图
.始终比农村多 .始终比农村少
.造成福建省城乡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城居民到乡村养老 .城青年到乡村创业 .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 读图 完成 ~ 题。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 资源与地 气候与地形 市场与交通 技术与人才 .下列不属于 ...高新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电风 打印机 导 智能地机器人 天安门城楼坐北南(面正南方向)。假日,城楼上红风扬,小玲 兴致地在城楼前照留念(图 )。读图完成 10~12 题。 10.该日北京的夜长短情况是 .长夜短 .夜平分 .短夜长 .极夜 11.此时,天安门广场的风向大致是 .西风 .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12.根据人影向,推断照时的北京时 间为 .00 左右 .00 左右 .1200 左右 .100 左右
1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在北京开,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商业中心 旅游中心 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 201 年 2 月 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读图、 图,完成 1~1 题。 1.我国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 没有极极夜现象的是 .山站 .站
图
图
图 7
图
.中山站 .长城站 1.山站主体为高式的状建(如图 ),采用该式建主要是 .利于天文观测 .防野生动物袭 .防外线射 .防雪 1.图 漫画“从口出”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地荒漠化 .草场退化 .全球变暖 .水流失 思考有关我国位置及其影响的问题,完成 1~1 题。 1.下列地点位于中国境内的是 .12, .1, .1, .11,2 1.正确描述我国说法的是 .东西时差小 .带面积大 .气候复杂多样 .跨东西两半球
201 年假小明列到旅游。读图 ,完成 1~21 题。 1.小明发现,境内一路从东到西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 是 .度位置 .地形因素 .海位置 .黄影响 20 兰州鲁木路线名称为 .包兰线 .兰新线 .海线 .青藏线 21 小明推测,适宜在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①油化工 ② 种植 ③制造 ④旅游业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图 10 是我国四大地理区略图,读图完成 22~2 题。 22.甲、乙区的分界线大致为
图
图
“祸从口出” 图
.00 米等降水量线 .半和半干分界线 .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1 月 10等温线 2.各区与其特色景观的配,正确的是 .甲区——梯田 .乙区——古包 .区——四合 .丁区——儿
图 11 是美国本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2~2 题。 2.图中面积最大的农业带是 .热带作物带 .花带 畜和农业 .米带 2.该图可反映美国农业的 .地区生产专业化 .生产过程机化 .生产科技化 .产品高度商品化 二、非选择题(共 0 分) 2图 12 是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 1 是 水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分
(1)图中虚线所示的地形部位是 ,清水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2)山 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同学们发现 地花正在放着,而 地花仍含待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两处度较的是,判断理由是 (2 分)。 () 处修有水库大。右图是水库放水时的人工布景观,其地点可能 是甲、乙、三个地点中的 地。 2.图 1 为我国南方局部区略图,图 1 为福建省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分)
图
(1)福建省东隔海与台省相望,其西南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2)福建省最大的流是。根据图中流的流向,判断福建省的地势特 点是。 ()读图 1,福建省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主要原因是① ②。 ()福建吸引台商资的优势条件是(要 求:至少列举一例) (2 分)。 2.图 1 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分)
(1)曲线为 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的地利用类型以 为
主,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为 业。
(2)曲线东段大致经过 一线(地理分界线),该地理分界
线以南地类型以 为主,以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 、米等。
()、、 三地农业种植结构与表 2 相符的是,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
表 2 农作物种植比例
农作物名 称
所 占 比 例 ()
水 2 油 0
其 它 2
图
利条件是(2 分)。(列举一例即可) 2.小华和小静假从西安出发图中线路旅行,读图 1、图 1,回答问题. ( 分)
(1)黄高原的主要地表特征是,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 (2)线路穿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脉后,一路北上进入华北 平原。华北平原的形成与图中的有关,从黄高原带的大量泥,在下游 沉积,使高,形成“”。 ()该线路经过的平原中被称为“黑地”的是平原。 ()途主要粮食作物是 ,一路向东北,作物熟制却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 熟. 0.图 1 为“南美局部区图”,图 20 为“根 地形剖面图”,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分
(1)根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带,该国东临的大是。
(2)根的地势特征是 ,该国的甲地区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是
(2 分)。
()图中 山系名称是 ,图中 、 两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
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1北京时间 201 年 月 10 日,中远集团盛,顺利完成北极东北道首任务, 泊兰特丹。如果取道经过南海、马六甲海以及海的印度的传统 线,程虽较近,但全程需要 天。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甲 ,乙 岛, 。( 分) (2)仿照图上所示的北极东北道,请你设计图例并绘制盛由特丹回大 连的传统线。( 分) ()盛传统线,在各口停后感受到下列现象: ①白种人为主,居民多讲伯语; ②在市场自由行走,随意吃东西; ③林立,华人、华众多; ④许多国家使用统一欧元。 请将上述现象的代表序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方内。( 分)
区
现 象
()与传统线相比,你觉得北极东北道有哪些优缺点?( 分) (答二点给满分,有理即可情给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 10 11 12 1 1 1 1 1 1 1 20 21 22 2 2 2 二、非选择题 2.( 分) (1)山 自西北向东南 (2)0000 地形(海拔) () 等高线比较疏 () 2.( 分) (1)台 (2)闽江 西北高,东南低 ()东部海 地形平 交通便利 ()离相近,文化相同,许多台胞的祖是福建等(2 分) 2.( 分) (1)00 草地 畜 (2)岭— 水田 小麦 () 年降水丰富、年温高;热同期(2 分) 2.( 分) (1)地表特征是沟横或千沟万 ,传统民居是 (2)太行 山脉,黄 ,“地上 ” ()东北 平原 ()粮食作物是 小麦 ,一年一 熟 0.( 分) (1)南温 大西 (2)西高东低(西部与东部相对高度大) 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水源充足、 等)(2 分) ()科山系 地形
1 ( 分)(1)甲非 ,乙台 岛, 北冰。
()
区
现 象 ③ ② ① ④
()优点:用时短;经过国家少,较为安全; 缺点:路程长;有结冰期,通时间受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