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对象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学生。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满分120分。
三、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
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占30%)为最低层次,要求记住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理解(占30%)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把握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内容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占40%)为最高层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分析和处理电路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五、试题类型及结构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共120分。其中《电工基础》部分基本结构为单项选择题10%(每题2分共12分)、多项选择题8%(每题3分共9分)、判断题8%(每题2分共10分)、解答题14%(若干题17分);《电子基础》部分基本结构为单项选择题15%(每题2分共18分)、多项选择题10%(每题3分共12分)、判断题15%(每题2分共18分)、综合题20%(若干题24分)。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其中易40%、中40%、难20%。
六、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电工技术与技能部分
考点一:直流电路
考核内容:电路及常用的物理量;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电阻的连接;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
考核要求: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能、电功率等常用物理量的概念;能对直流电路的常用物理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结合实物,了解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外形、结构、作用、主要参数,会计算导体的电阻,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和超导现象;能区别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能利用其对电路进行分析与计算;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会计算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能应用KCL、KVL列出电路方程,能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
考点二:电容与电感
考核内容:电容器和电容基本概念;电容器的连接;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和电容器的特性;自感系数的概念;电感器的参数及自感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掌握电容器串联、并联的性质以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理解电容器的储能特性以及在电路中能量的转换规律;理解自感系数的概念,了解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以及自感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考点三:磁场及电磁感应
考核内容:磁场;磁路的物理量;铁磁性物质;电磁感应。
考核要求:了解磁场及电流的磁场;了解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了解表征磁路的物理量;了解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现象;了解常用磁性材料的种类及其用途;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定律;理解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考点四:正弦交流电路
考核内容: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串联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负载的连接。
考核要求: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过程,掌握交流电波形图;掌握频率、角频率、周期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初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会进行同频率正弦量相位的比较;知道正弦量的表示法,会用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表示正弦量;理解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了解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抗;理解串联电路的阻抗概念,了解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的应用,理解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三角形和电路的功率因数,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应用,理解相序的意义;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电压和电流间的关系;了解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方式,知道中性线的作用;了解三相电功率的概念。
考核点五:变压器
考核内容:变压器的用途、种类、结构、电路符号和特性。
考核要求:了解变压器的用途、种类;知道变压器的结构、电路符号和特性。
考核点六:基本技能
考核内容:万用表的使用;电容器的检测;安全用电;照明电路的安装。
考核要求: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的方法;掌握电容器性能好坏的检测方法;掌握安全用电的规定;了解人体触电的类型,掌握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了解触电现场的紧急处理措施;掌握照明电路及配电板的安装与检测技能,会使用单相电能表。
(二)电子技术与技能部分
考点一: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考核内容: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电路符号、特性和参数。
考核要求:认识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图形、符号;能使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三极管的类型及管脚;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考点二: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考核要求:会分析基本放大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并能进行直流、交流参数计算;知道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其特点;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考点三:反馈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在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及判断;
考核要求: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了解反馈的基本类型,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类型。
考点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集成运放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理想集成运放;反向、同向及两端输入方式的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
考核要求: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运用理想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两个重要结论,会分析和计算反相和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
考点五:功率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分类;OTL、OCL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
考核要求: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和分类,会分析OCL功率放大电路、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典型功放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及应用。
考点六:直流稳压电源
考核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开关式稳压电源。
考核要求: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及功能,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引脚的排列及典型应用电路,了解开关式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功能。
考点七:数字逻辑基础
考核内容:数制及转换;编码;逻辑函数的初步化简。
考核要求:能对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8421BCD码进行相互转换;能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能用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
考点八:逻辑门电路
考核内容: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
考核要求: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的符号、逻辑功能、真值表。了解TTL、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型号及引脚功能。
考点九:组合逻辑电路
考核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组合逻辑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会运用逻辑电路图、真值表与逻辑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转换;知道编码器、译码器、显示器、加法器的作用和特点。
考点十:触发器
考核内容: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
考核要求: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和T触发器的电路组成、逻辑符号和逻辑功能;掌握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同步触发和异步触发方式;能利用真值表、触发方式和逻辑功能画出常用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波形图。
考点十一:时序逻辑电路
考核内容: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典型时序逻辑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寄存器的功能、基本构成和常见类型;结合集成移位寄存器典型产品的应用,了解其功能及工作过程,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画出其输出状态波形图;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计数器的类型;理解二进制、十进制等典型集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应用。
考点十二: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考核内容:555定时器。
考核要求:了解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
考点十三:基本技能
考核内容:电阻的识读与检测;二极管、三极管的万用表检测;三端集成稳压器引脚识读;常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图形符号和管脚;常用寄存器和计数器集成电路的引脚及应用;555定时器。
考核要求:掌握色环电阻的识读方法,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二极管、三极管;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引脚的识读方法;认识TDA2002、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图形符号和管脚;掌握74LS194、74LS160、74LS161等集成芯片的引脚及应用;认识555定时器的符号和管脚,掌握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
机械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对象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学生。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满分90分。
三、命题依据
依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占30%),要求记住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理解(占35%)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内容;应用(占35%)为最高层次,会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正确选用材料;能够分析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的原理、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要求与建议
杆件
的
静力
分析 一般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了解机械的组成;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承载能力,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要求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理解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
能作杆件的受力图
直杆
的
基本变形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 理解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分析 了解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料的力学性能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
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 理解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会判断连接件的受剪面与受挤面
工程
材料 黑色金属材料 了解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理解常用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和应用
有色金属材料 了解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材料的选择及运用 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及运用原则
机械
零部
件 轴 了解轴的分类、材料、结构和应用;
滑动轴承 了解滑动轴承的特点、主要结构和应用;
滚动轴承 熟悉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
键连接 了解连接的类型与应用;
了解键连接的功用与分类
平键连接 理解平键连接的结构与标准;
销连接 了解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花键连接 了解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螺纹连接 了解常用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熟悉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应用、结构和防松方法;
熟悉螺纹连接拆装要领
联轴器 了解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和应用
常用机构
及
机械
传动 平面机构的组成 认识平面机构;
了解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平面四杆机构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能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了解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和应用;
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会计算带传动的平均传动比;
了解V带的结构和标准;
链传动 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会计算齿轮传动的平均传动比;
了解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
了解齿轮的结构,能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
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与常用材料;
熟悉齿轮传动的维护方法;
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会判定蜗杆传动中蜗轮的转向;
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熟悉蜗杆传动的维护措施
齿轮系与减速器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了解减速器的类型、结构、标准和应用;
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和传动特点;
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元件符号
液压传动 了解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机械
的节
能环
保与
安全
防护 机械润滑 了解润滑剂的种类、性能及选用;
了解机械常用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机械密封 了解常用密封装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机械环保与安全防护 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的危险零部件;
了解机械伤害的成因及防护措施。
五、试题类型及结构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及原理分析题等共90分。基本结构为单项选择题20%-23%、多项选择题13%-15%、判断题15%-18%、简答及原理分析题40%-44%。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其中易30%、中50%、难20%。
土木水利类---
工程制图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2014年4月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土木水利类制定本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及应用的掌握程度,同时检验学生合理选择应用建筑材料的基本能力。
本科目考试总分为100分。
一、考试大纲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考试内容
制图标准;图幅、图框、图线、字体、尺寸标注、比例;直线、正多边形、坡度、图线连接、几何图形的画法
(二) 考试要求
1.掌握图幅的规格、图框和标题栏位置。
2.熟练掌握图线的类别、宽度、用途及画法。
3.掌握字体的基本规定及字号。
4.掌握比例的概念及注写,了解绘图所用的比例。
5.熟练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尺寸的简化标注。
6.掌握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作用及方法,了解制图工具和仪器。
7.掌握制图的一般步骤。
8.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坡度的基本画法。
9.了解圆弧连接的画法。
第二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考试内容
投影的概念、特性及分类;投影的原理;三面投影的基本规律。
(二) 考试要求
1.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投影及投影法。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3.掌握三面投影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一)考试内容
点的投影规律及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投影;直线的投影规律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投影;直线上点的投影;平面的投影规律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投影;点、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二)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点及特殊点的投影,点与坐标的关系。
2.掌握两点的相对位置的投影及画法。
3.熟练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及画法,点在直线上的投影。
4.熟练掌握面的投影特性及画法,点、直线在面上的投影。
第四章 几何体的三面正投影
(一)考试内容
平面体投影图的特性及画法;曲面体投影图的特性及画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画法。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常见平面体及投影图。
2.掌握棱柱、棱锥体的形成及投影图。
3.熟练理解圆柱体、圆锥及球的投影。
4.掌握圆柱、圆锥体的形成及投影图。
5.掌握组合体的连接方式及组合形式。
6.熟练掌握组合体三面正投影及画法。
7.熟练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及其画法。
8.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及其尺寸标注。
第五章 轴测图的投影
(一)考试内容
轴测图投影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正等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及其画法;斜投影的基本概念及其画法。
(二)考试要求
1.掌握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及种类;理解轴测图的投影特点。
2.熟练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及画法。
3.理解斜投影的基本概念及画法。
第六章 剖面图与断面图
(一)考试内容
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画法、剖面图的标注;断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画法;
(二) 考试要求
1.掌握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剖面图的分类。
2.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常见剖面图及剖面图的标注。
3.掌握断面图的基本概念及断面图的分类。
4.熟练掌握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及其注意事项。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考察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题目类型
1、填空题
2、单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作图题
四、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易题:40%;中等难度题:50%;难题:10%。满分100分。
工程测量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2014年4月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土木水利类制定本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对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检验学生对常用测量设备及基本测量方法的应用能力。
本科目考试总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测量基础知识
(一)考试内容
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 考试要求
1.掌握测量坐标系的定义及建立方法;
2.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3.理解误差的概念和分类特性;
第二部分 水准测量
(一)考试内容
高程测量的概念;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校核
(二) 考试要求
1.理解高程测量的概念及水准测量原理;
2.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方法及施测过程;
4.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的填写及整理;
5.能够计算高差闭合差对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进行校核平差;
6.掌握水准仪的主要轴及其关系;
7.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第三部分 角度测量
(一)考试内容
光学经纬仪及其安置使用;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定义及其观测;测回法及方向法的观测步骤;经纬仪的轴线及其关系;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减弱措施。
(二) 考试要求
1.理解水平角及竖直角的定义;
2.了解天顶距的概念;
3.掌握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会填写记录表并整理计算;
5.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会填写记录表并整理计算;
6.掌握竖直角的观测方法会填写记录表并整理计算;
7.能够进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8.掌握经纬仪的轴线及关系;
9.了解角度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其减弱措施;
第四部分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考试内容
(一)距离测量一般方法,视距测量,直线定向。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一般方法;
2.掌握方位角及象限角的概念;
3.掌握方位角的推算;
4.掌握坐标的正反算;
5.掌握方位角及象限角的关系;
6.了解视距测量的方法及计算;
第五部分 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考试内容
控制测量概述;导线及导线的测设。
(二) 考试要求
1.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图根控制网、图根点的概念;
2.掌握导线布设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原理;
3.掌握单一导线的计算(附合导线及闭合导线);
4.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和参数设置;
5.了解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
6.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记录表的填写整理;
7.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第六部分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一)考试内容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经纬仪、全站仪测图法;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二) 考试要求
1.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及其特性;
2.看懂地形图;
3.掌握经纬仪、全站仪测绘地形图;
4.了解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
5.了解碎部测图的一般要求;
6.了解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第七部分 施工测量基本方法
(一)考试内容
施工测量的基本概述,测设的基本工作,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二) 考试要求
1.理解施工测量的基本概念、任务及主要内容;
2.能够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3.能够测设已知水平角;
4.能够测设已知高程;
5.理解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6.掌握直角坐标法及极坐标法;
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考察学生对《工程测量》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
题目类型
1、填空题;
2、单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简答题;
5、计算题
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容易题:30%;中等难度题:60%;难题:10%。满分100分。
建筑材料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2014年4月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土木水利类制定本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及应用的掌握程度,同时检验学生合理选择应用建筑材料的基本能力。
本科目考试总分为100分。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二)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考核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2.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
3.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二) 考核要求
1.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2.熟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
4.了解材料的耐久性概念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考核知识点
石灰的特性和应用;建筑石膏的特性和应用。
(二) 考核要求
1.了解胶凝材料的概念、胶凝材料的分类及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
2.了解工程中常用的石灰的生产和成分
3.掌握石灰的特性和应用
4.了解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石膏的生产和成分
5.掌握建筑石膏的特性和应用
第四章 水泥
(一)考核知识点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熟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技术性质及应用贮存、运输及保管。
(二) 考核要求
1.了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特性
2.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3.熟悉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和应用
4.了解其他品种水泥的性质及应用
5.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贮存、运输和保管
第五章 普通混凝土
(一)考核知识点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技术性能和影响性能的因素;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二) 考核要求
1.熟悉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和选择原则
2.掌握普通混凝土和易性的定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3.掌握普通混凝土强度、强度等级的定义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4.熟悉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概念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5.了解混凝土常用外加剂的种类,减水剂和早强剂常用品种;
6.了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掌握利用初步配合比计算施工配合比的方法。
第六章 建筑砂浆
(一)考核知识点
砌筑砂浆各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砌筑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及性能的测定,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二) 考核要求
1.熟悉建筑砂浆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2.掌握建筑的主要技术性质及性能的测定
3.了解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七章 砌墙砖和砌块
(一)考核知识点
砌墙砖的主要技术要求、砌块的种类及应用
(一) 考核要求
1.熟悉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求及其过火砖、欠火砖的定义;
2.熟悉烧结普通砖石灰爆裂、泛霜等产生原因及对砖质量的影响;
3.了解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的种类及应用;
4.熟悉砌块的种类及应用。
第八章 建筑钢材
(一)考核知识点
钢材的分类,建筑钢材的主要性能,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钢材的标准与选用,工程中常用的钢材品种,工程中常用的钢筋、钢丝和钢绞线。
(一) 考核要求
1.了解钢的主要类别;
2.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质和工艺性质
3.掌握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的定义;
4.熟悉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5.掌握热轧钢筋的牌号及应用;
6.了解工程中常用的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的技术要求
第九章 防水材料
(一)考核知识点
石油沥青的分类和组分,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应用;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特点及应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及其测定
2.熟悉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应用
了解常用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品种及应用
第十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一)考核知识点
绝热材料的定义,绝热材料的基本要求,常用无机绝热材料的品种;吸声材料的定义、指标和常用吸声材料的品种。
(二) 考核要求
1.掌握绝热材料的定义及绝热材料的基本要求;
2.了解常用无机绝热材料的品种;
3.掌握吸声材料的定义和性能指标;
4.了解常用吸声材料的品种;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题目类型
1、填空题
2、单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简答题
5、计算题
四、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容易题:30%;中等难度题:60%;难题:10%。满分100分。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结构化布线系统。
5.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
6.Internet及其应用。
7.局域网组网技术。
8.网络安全及管理。
9.网络的维护与使用技巧。
二、考试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4.理解数据传输方式。
5.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6.了解数据的编码调制。
7.了解信道复用技术。
8.了解差错检验与校正。
(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掌握并绘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3.掌握ISO/OSI参考模型的组成。
4.了解ISO/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作用。
5.掌握数据传输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
6.了解常见的局域网的标准。
7.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组成。
8.掌握并理解TCP/IP参考模型各层协议的基本功能。
9.理解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
10.了解广域网。
(四)结构化布线系统
1.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概念。
2.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3.掌握双绞线的特性。
4.掌握双绞线的水晶头的制作过程和线序标准。
5.了解光纤的原理和应用。
6.了解同轴电缆的应用。
7.了解布线系统的测试技术。
8.了解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安装施工。
(五)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
1.理解并掌握网卡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2.理解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3.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4.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5.了解其他网络设备。
(六)Internet及其应用
1.了解Internet发展过程。
2.掌握Internet的功能。
3.理解并掌握Internet的组成。
4.理解并掌握掌握IP地址的概念、分类、组成和表示方法。
5.了解IPv6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6.理解并掌握域名解析原理。
7.理解并掌握域名的层次结构。
8.掌握Internet的典型应用(WWW、DNS、E-mail、FTP、Telnet等)。
9.掌握URL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10.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式。
(七)局域网组网技术
1.了解局域网的概念。
2.掌握局域网的特点、组成、基本结构。
3.掌握局域网通信协议。
4.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共享网络资源的方法。
(八)网络安全及管理
1.了解网络安全与管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网络资源管理的方法。
3.掌握网络管理协议。
4.掌握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及防范。
5.了解网络黑客入侵的防范措施。
6.掌握并理解防火墙技术。
7.了解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九)网络的维护与使用技巧。
1.掌握常见网络故障和排除方法。
2.掌握并熟练使用Windows常用网络命令。
三、考试方式、试题难度、题型及分值构成
考试方式:闭卷
本试卷的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网络综合应用题组成,总分为120分。总体难度适中,其中较易题约占5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10%。
题型及分值构成
题型 比例
单选题 25%
填空题 17%
判断题 8%
名词解释题 17%
简答题 25%
网络综合应用题 8%
数据库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Visual Foxpro6.0基础。
2.数据库和表。
3.查询与视图。
4.结构化程序设计。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二、基本要求
(一)Visual Foxpro6.0基础
1.掌握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掌握Visual Foxpro6.0常用的数据类型。
3.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构成及运算规则。
4.掌握内存变量、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5.掌握常用系统函数的功能及使用。
(二)数据库和表
1.熟练掌握项目、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熟练掌握使用项目管理器项目、数据库、表的各种操作。
3.掌握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4.掌握数据表的创建、打开、关闭;记录的浏览、编辑、定位、显示、追加、删除、检索等各种操作命令。
5.熟练掌握利用已有表创建新表及对表中特定字段进行运算的相关命令。
6.掌握主索引、普通索引、候选索引和唯一索引的概念和区别。
(三)查询与视图
1.熟练掌握查询和视图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
2.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顺序、选择和循环程序、过程文件和自定义函数的概念。
3.熟练掌握Visual Foxpro6.0创建命令程序的命令,能按要求创建命令程序。
4.熟练掌握Visual Foxpro6.0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常用命令及顺序、选择和循环程序结构。
5.能对简单的Visual Foxpro6.0结构化程序进行分析,写出程序运行结果。
(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类、子类的概念。
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的事件驱动机制。
3.熟练掌握常用控件的属性。
4.熟练掌握表单的创建、打开、关闭命令。
三、考试方式、试题难度、题型及分值构成
考试方式:闭卷
试题难易程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其中较易题约占5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10%。满分90分。
题型及分值构成
题型 比例
填空题 10%
单选题 10%
判断题 20%
简答题 30%
综合题 30%
四、大纲说明
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职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
2.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大纲,凡本大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为应该了解和理解的内容,非考试内容。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
电子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对象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学生。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满分90分。
三、命题依据
依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
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占25%)为最低层次,要求记住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理解(占35%)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把握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内容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占40%)为最高层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分析和处理电路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五、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共90分,基本结构为单项选择题22.2%(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16.7%(每题3分共15分)、判断题22.2%(每题2分共20分)、综合题38.9%(若干题35分);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其中易30%、中40%、难30%。
六、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考点一: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考核内容: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电路符号、特性和参数。
考核要求: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认识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图形、符号;能使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三极管的类型及管脚;会根据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来选择三极管。
考点二: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考核要求:会分析基本放大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并能进行直流、交流参数计算;会利用多级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分析其它典型电路。
考点三:反馈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在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及判断。
考核要求: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了解反馈的基本类型,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考点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集成运放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理想集成运放;反向、同向及两端输入方式的分析方法。
考核要求: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运用理想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两个重要结论,分析和计算反相和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法和减法运算放大电路。
考点五:直流稳压电源
考核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及功能,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引脚的排列及典型应用电路。
考点六:数字逻辑基础
考核内容:数制及转换;编码;逻辑函数的初步化简。
考核要求:能对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8421BCD码进行相互转换;能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
考点七:逻辑门电路
考核内容: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
考核要求: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的符号、逻辑功能、真值表。了解TTL、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型号及引脚功能。
考点八:组合逻辑电路
考核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组合逻辑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会运用逻辑电路图、真值表与逻辑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转换;会运用组合逻辑电路的知识分析编码器、译码器、LED数码管、加法器的作用和特点。
考点九:触发器
考核内容:RS触发器、JK触发器、D和T触发器。
考核要求: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和T触发器的电路组成、逻辑符号和逻辑功能;掌握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同步触发和异步触发方式;能利用真值表、触发方式和逻辑功能画出常用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波形图。
考点十:时序逻辑电路
考核内容: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典型时序逻辑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寄存器的功能、基本构成和常见类型;结合集成移位寄存器典型产品的应用,了解其功能及工作过程,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画出其输出状态波形图;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计数器的类型;理解二进制、十进制等典型集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应用。
考点十一: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考核内容:555定时器。
考核要求:会分析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及简单计算。
考点十二: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考核内容: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考核要求:掌握数/模和模/数转换的基本概念;了解典型集成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的引脚功能和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