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商贸类---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学生。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满分120分。
三、命题依据。依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占25%)为最低层次,要求记住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理解(占35%)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把握有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内容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占40%)为最高层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分析和处理会计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五、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会计业务核算题等共120分,基本结构为单项选择题20%(每题2分共24分)、多项选择题25%(每题3分共30分)、判断题20%(每题2分共24分)、会计业务核算题35%(若干题42分);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其中易30%、中40%、难30%。
六、其他说明。本课程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特点和职能以及会计工作的对象,了解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会计方法体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我人生目标。
考核内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特点;会计的职能;会计工作的对象;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等。
考核要求:
一、会计的概念
识记:(1)会计的含义;(2)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过程。理解: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和职能
识记:(1)会计职能的含义;(2)会计核算的含义;(3)会计监督的含义。理解:(1)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2)会计监督的内容。
三、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识记:三种管理模式 。理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的条件和职责、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五、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识记: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
六、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原则
理解: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构成和具体内容;理解会计基本等式。
考核内容:会计要素的构成;会计等式;会计平衡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会计各要素的内容等。
考核要求:
一、会计要素
识记:(1)会计要素的含义;(2)会计要素的内容。理解:(1)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2)各个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用。
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识记:(1)会计方法的含义;(2)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理解:(1)会计核算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2)会计要素的认识。
第三章 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和分类,以及账户的概念、结构和设置,重点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编号。
考核内容: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考核要求:
一、会计科目
识记:会计科目的含义。理解:(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会计科目的作用;(3)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4)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性质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编号等。
二、账户
识记:账户的含义。理解:(1)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2)账户的基本结构;(3)账户的设置。
三、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原理
识记:(1)复式记账法的含义;(2)会计等式的含义。理解:(1)单式记账法的优缺点;(2)复式记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会计等式中各项目间的关系及其恒等原理;(4)会计等式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2.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
识记:(1)借贷记账法的产生;(2)借贷记账法的含义;(3)会计分录的含义;(4)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理解:(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账户的对应关系。应用:(1)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2)发生额或余额试算平衡。
四、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识记:平行登记的要点。理解:平行登记的原因。应用:简单业务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第四章 会计凭证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和作用,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种类和编制;一般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考核内容: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考核要求: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识记:(1)会计凭证的含义;(2)会计凭证的种类。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
二、原始凭证
识记:(1)原始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理解:(1)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2)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和原始凭证审核后的处理。应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三、记账凭证
识记:(1)记账凭证的含义;(2)记账凭证的分类;(3)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理解:(1)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2)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应用:(1)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2)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
第五章 会计账簿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考核,使学生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重点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记账错误的更正、账簿的结账与对账等,为会计报表的编制奠定基础。
考核内容: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依据和要求;日记账、分类账、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期末账项调整;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与记账错误的更正;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考核要求: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识记:(1)会计账簿的含义;(2)会计账簿的种类。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
二、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识记:(1)账簿启用与交接的规定;(2)账簿登记的依据;(3)账簿登记的要求。理解:账簿的平行登记。
三、日记账、分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
识记:日记账、分类账、明细账的含义。应用:日记账、分类账、明细账的登记。
四、期末账项调整
理解:(1)期末账项调整的意义;(2)收入的账项调整;(3)费用成本的账项调整。
五、试算平衡与错账更正
应用:(1)试算平衡表的编制;(2)错账更正方法。
六、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识记:(1)结账的含义;(2)对账的含义;(3)结账的种类;(4)对账的内容。应用:(1)结账的程序与方法;(2)对账的方法。
第六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考核,使学生全面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筹资到生产、销售以及成本、利润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资金运动的理解;能正确编制主要经济业务及事项的会计分录;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区分成本与费用的关系;了解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考核内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利润的计算;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产品成本的计算;主要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
考核要求:
一、 企业筹集资金、供应、生产、销售过程的核算
识记:(1)设置的主要账户;(2)各账户的性质及登记内容。理解:(1)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的区别;(2)供应过程的核算程序;(3)生产过程核算的程序;(4)销售过程的核算程序。应用:(1)投入资本业务和借入资本业务的核算;(2)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问题;(3)供应过程的核算;(4)生产过程的核算 (5)销售过程的核算。
二、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识记:(1)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构成和计算;(2)设置的主要账户、各账户的性质及登记内容。理解:利润的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过程。 应用:利润形成及分配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三、成本计算
识记:(1)成本计算的概念;(2)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构成。理解:(1)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和联系;(2)材料物资采购成本计算;(3)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4)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应用:材料物资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章 财产清查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使学生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和方法,重点掌握财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意义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等,特别是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考核内容: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财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组织和清查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考核要求: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识记:财产清查的种类。 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
二、财产的盘存制度
识记:(1)永续盘存制的含义;(2)实地盘存制的含义。理解: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各自的优缺点。应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实际应用。
三、财产清查的组织和清查方法
识记:财产清查的技术方法。理解:(1)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2)存货清查的要求;(3)固定资产清查的要求;(4)现金和银行存款清查的要求;(5)债权债务清查的要求。应用:(1)现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理解:(1)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要求;(2)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步骤。应用: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会计核算程序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考核,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和种类,重点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会计循环等。
考核内容: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和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考核要求:
一、会计循环
识记:(1)会计循环的含义;(2)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二、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识记:会计核算程序的种类。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
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识记:(1)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含义;(2)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理解: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优缺点。应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实际应用。
四、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识记:(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含义;(2)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理解: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应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实际应用。
五、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识记:(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2)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程序。理解: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点。应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一般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
考核内容: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编制程序;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编制。
考核要求: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
识记:(1)会计报表的含义;(2)会计报表的种类。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
识记: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
识记:资产负债表的含义。理解:(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应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四、利润表
识记:利润表的含义。理解: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应用:损益表的编制。
第十章 会计的档案管理
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使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归档与保管,掌握会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销毁到期会计档案的要求。
考核内容:会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会计档案的销毁。
考核要求:
一、归档和保管会计档案
识记:(1)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归档;(2)会计档案的保管方法。
二、查阅和复制会计档案
识记:查阅和复制会计档案的程序。
三、销毁会计档案
识记:(1)能销毁会计档案的程序;(2)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经济法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经济法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科目。
二、考核基本要求
经济法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察经济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把握重点章节,掌握重点内容。识记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名词、概念、重要知识点等。掌握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层次主要涉及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三、考核形式和题型
1.考核形式及分值
闭卷。满分90分。
2.考核题型
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和单个知识点;主观性试题采用论述或案例分析等综合型题型,主要考核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题型 比例 难易度 数量 近似分值
单选 20% 易 12道 24分
多选 20-30% 中 8道 24分
判断 20% 中 10道 20分
综合 30-40% 难 2-3道 22分
四、各章近似分值比例
章 节 内 容 所占比例(%)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8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12
第三章 公司法律制度 20
第四章 中小企业法律制度 12
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10
第六章 合同法律制度 20
第七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12
第八章 市场运行管理法律 6
合 计 100
五、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考核目的:
了解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渊源,掌握法的概念、法律规范,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考核主要内容
法的一般知识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作用
考核要求:
识记:
1、法的本质
2、法律规范
3、我国现代法律的主要形式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理解:
1、经济法调整对象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考核目的:
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理解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取得、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了解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法律责任,掌握经济诉讼及经济仲裁的一般性规定。
考核主要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经济法律责任
经济纠纷的解决
考核要求:
识记:
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2、经济法律事实
3、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4、经济法律责任形式
理解:
1、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经济仲裁概念;掌握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3、经济诉讼的诉讼制度
4、人民法院案件管辖
第三章 公司法律制度
考核目的:
掌握公司的概念和特征、公司的种类、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熟悉公司的组织机构,了解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考核主要内容
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票与债券
考核要求:
识记:
1、公司法的概念
2、公司的分类方法
3、上市公司
4、公司盈余分配
5、公司债券及发行条件
理解:
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
2、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3、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设立条件、设立方式和设立程序
4、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5、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6、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7、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中小企业法律制度
考核目的:
掌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熟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设立,了解合伙企业的入伙与退伙。
考核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促进法
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
考核要求:
识记:
1、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
2、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3、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4、个人独资企业概念
5、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和劳动管理
理解:
1、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2、合伙企业财产
3、合伙事务的执行
4、普通合伙企业的入伙和退伙
5、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6、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
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考核目的:
掌握外商投资企业的分类,了解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
考核主要内容
外商投资企业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外资企业法
考核要求:
识记: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
3、外商独资企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理解: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的条件、注册资本和出资方式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出资方式和利润分配。
4、外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和经营管理
第六章 合同法律制度
考核目的:
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合同订立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担保的主要形式。
考核主要内容
合同与合同法
合同的订立
合同的效力
合同履行和担保
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和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
考核要求:
识记:
1、合同的概念和特征、种类
2、合同订立的形式
3、合同的主要条款
4、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规则
5、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的含义
6、违约责任
理解:
1、合同订立程序
2、合同的成立
3、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
4、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担保方式
5、合同解除条件及合同解除后的资产债务责任。
6、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7、违约责任的免除条件
第七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考核目的:
了解工业产权的一般原理与基本制度;掌握专利权、商标权取得的条件、申请程序、权利保护。
考核主要内容
专利法
商标法
考核要求:
识记:
1、工业产权概念及特征
2、专利与专利权
3、商标的概念和种类
理解:
2、专利法律关系
2、专利权取得
3、专利实施和保护
4、商标专用权法律关系
5、商标专用权取得
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八章 市场运行管理法律
考核目的:
了解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国家与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了解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与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制,掌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义务与责任。
考核主要内容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
考核要求:
识记: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3、产品与产品质量
理解:
1、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2、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裁办法
3、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4、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式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5、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6、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义务与责任
7、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市场营销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市场营销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企业管理和经营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具备的市场综合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科目。
二、考核基本要求
市场营销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市场营销学基本知识,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最基本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把握重点章节,掌握重点内容。识记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名词、概念、重要知识点等。掌握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层次主要涉及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三、考核形式和题型
1、考核形式
闭卷,满分90分。
2、考核题型
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和单个知识点;主观性试题采用计算、论述或案例分析等综合型题型,主要考核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题型 比例 难易度 数量 近似分值
单选 20% 易 12道 24分
多选 20-30% 中 8道 24分
判断 20% 易、中 10道 20分
综合 30-40% 难 2-3道 22分
合 计 90分
四、各章近似分值比例
章 节 内 容 所占比例
第一章 导论 10%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 6%
第三章 市场营销调研 10%
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 8%
第五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0%
第六章 产品策略 12%
第七章 价格策略 12%
第八章 分销策略 12%
第九章 促销组合 12%
第十章 营销组织和控制 8%
合 计 100%
五、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
第一章 导 论
[考核目的]
1. 掌握产品、需要、欲望、需求、市场等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2. 了解五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
3. 掌握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
4. 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组合;
[考核内容]
1.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2.市场营销的范围
3.市场营销观念
4.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
[考核要求]
识记:1.市场营销、欲望、需要、需求和市场等市场营销核心概念;2.市场营销观念;3.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
掌握:市场营销组合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
[考核目的]
1. 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2. 掌握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变化趋势;
3. 熟练掌握企业应对营销环境变化的对策;
[考核内容]
1.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2.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因素
3.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因素
4.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考核要求]
识记:市场营销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
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组成要素;企业应对环境威胁的策略;
应用: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企业应对环境威胁的策略。
第三章 市场营销调研
[考核目的]
1. 了解营销调研的含义和内容;
2. 掌握市场调研的步骤、方法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
3. 了解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4. 明确市场需求的有关概念。
[考核内容]
1.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和意义、原则及类型
2.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及步骤
3.市场营销预测的步骤及方法
[考核要求]
识记:市场营销调研、市场需求、企业销售潜量;
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
应用:1.市场营销调研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2.市场营销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
[考核目的]
5、了解消费者市场的概念;
6、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7、掌握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考核内容]
1.消费者市场的概念及特点
2.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行为类型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4.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考核要求]
识记: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的特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第五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考核目的]
1. 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方法和程序;
2. 熟练掌握消费者市场细分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及有效细分的条件;
3. 掌握目标市场策略的类型、选择模式及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
4. 了解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方法和市场定位的步骤。
[考核内容]
1.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
2.市场细分方法
3.目标市场策略的类型
4.市场定位的概念及市场定位的方法
[考核要求]
识记:1.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策略的类型;2.市场有效细分的条件;3.影响目标市场选择的因素。
理解:1.市场细分的作用;2.市场细分的方法
应用:1.市场定位;2.目标市场策略
第六章 产品策略
[考核目的]
第三章 了解产品整体概念;
第四章 了解产品组合策略;
第五章 了解新产品的概念,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六章 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各阶段的特点;
第七章 熟练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各阶段营销策略;
[考核内容]
1.整体产品和产品组合策略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各阶段的特点和策略
3.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
[考核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