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5届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化学试题
2014.12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Cu 64
本卷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失效
B.雾霾天车灯照射的光亮通路属于丁达尔现象
C.硬铝属于合金材料,瓷器属于硅酸盐制品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在钢铁表面镀上了金属铬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氯气有毒,不可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硫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造黑火药
D.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L 0.2mol• CH3COONa溶液中含有0.2NA个CH3COO—
B.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23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
D.100 mL 18.4mol• 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92NA
4.下列有关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Al、Fe、Cu都能导电,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
B.CO2、NO、S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C.铝热反应是指铝能将所有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D.CaCO3+SiO2 CaSiO3+CO2↑的发生,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B.镀锡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易被腐蚀
C.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D.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Na+、K+、SO 、ClO一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u2+、CO 、NO3一
C.0.1 mol•L FeCl3溶液中:K+、NH4+、I一、SCN—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NO 、SO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醋酸溶液除水垢:CaCO3+2H+==Ca2++H2O+CO2↑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12:Fe2++2Br一+C12==Fe3++Br2+2C1一
C.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H)4]一+CO2==Al(OH)3↓+HCO3一
D.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H++SO +Ba2++OH一==BaSO4↓+H2O
8.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X、Y、Z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9.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Z的氧化物可以做光导纤维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
D.Z、M、R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10.甲和乙两烧杯中各装有100mL 0.2mol•L AlCl3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甲中和乙中的现象始终保持一致 B.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C.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D.乙中沉淀可能比甲中的多
1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A和B,发生反应aA(g)+bB(g) cC(g)。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含量(A%)和C的含量(C%)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 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 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T℃时,某浓度醋酸钠溶液的pH=10,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一离子浓度c(OH一)=1×10一10•L
B.溶液中存在:c(H+)•c(OH一)=l×10 mol2•L
C.溶液中存在:c(Na+)>c(CH3COO一)>c(OH一)>c(H+)>c(CH3COOH)
D.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一)=c(N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B.若NaHA溶液的pH<7,则H2A一定是强酸
C.将NaOH溶液加入到NH4Cl溶液至中性时,溶液中c(NH4+)=c(Cl一)
D.常温下,将pH=11的Ba(OH)2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2
14.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一的浓度制备纳米级Cu2O的装置如图所示,发生的反应为:
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阳极附近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离子交换膜应采用阳离子离子交换膜
D.阳极反应式是:2Cu+2OH一一2e一== Cu2O+H2O
1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6.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
C.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
D.若将容器①体积缩小为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包括4题,共52分。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只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17.(12分)铝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工业上焙烧明矾【KAl(SO4)2•12H2O】可得到A1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 2K2SO4+2A1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
(2)焙烧明矾时产生的SO2可用来制硫酸。已知25℃、10lkPa时:
(3)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的A12O3制备Al,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时阳极和阴极材料均为石墨,电解时所消耗的电极是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
(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可以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已知两种相邻周期、相邻主族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Y,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X元素的化合物,且A和F的分子均为10电子微粒,则:
①F属于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D的浓溶液反应,当铜粉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ol。
(2)若A、B、C、D均为含Y元素的化合物,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34g mol ,则:
①将铜粉与D的浓溶液反应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将少景Na2Y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无沉淀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若有74.5 g NaClO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19.(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装置A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应先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A装置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
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通过验证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14分)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研究,反应的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在lL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 N2和0.3mol H2,实验①、②、③中c(N2)随时间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②从初始到平衡的过程中,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和实验③所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 e.使用催化剂
(2)已知NO2与N2O4可以相互转化: 。
①T℃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中c(N2O4)=0.05 mol•L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N2O4在较高温度下难以稳定存在,易转化为NO2,若升高温度,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向绝热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某时间段内正反应速率随时问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时,N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 b~c段
(3)25℃时,将amol•L 的氨水与b mol•L一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则a___________b(填“>”、“<”或“=”);用a、b表示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 =________________。
2014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化学答案 2014.12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1.D 2.B 3.C 4.A 5.B 6.A 7.C 8.B 9.C 10.D
11.B 12.D 13.A 14.D 15.B 16.C
第Ⅱ卷
17.(12分,每空2分)
(1)1:2 (2)-152
(3)2Al2O3(熔融) 4Al+3O2↑ 阳极
(4)①Al+4OH-―3e-=== [Al(OH)4]-
②Al+3NiO(OH)+NaOH+3H2O ===Na[Al(OH)4]+3Ni(OH)2
18.(12分,每空2分)
(1)①共价化合物 ②4NH3+5O2=====高温催化剂4NO+6H2O ③0.11
(2)①CuSO4 ②S2-+4ClO-===SO42-+4Cl- 2
19.(14分,每空2分)
(1)分液漏斗 品红试纸退色,石蕊试纸变红 BaSO4
(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③②④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CO2影响实验
(4)Fe+2H+=== Fe2++H2↑
20.(14分)
(1)0.008mol•L-1•min-1 (2分) e(1分) c(1分)
(2)①5L•mol-1(2分) ②减小(2分)
③C(2分)
(3)>(2分) (2分)
点击下载: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