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4.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l倍、0. 54倍。这说明 【 】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35.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上述现象反映了 【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
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计135分)
36.(22分)新疆伊犁河谷的西部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00 - 350毫米,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明显增大。河谷平原区薰衣草种植面积超过几万亩,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北海道并称为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薰衣草喜欢强阳光、干燥的环境,属多年生灌木植物。通常在六月开花,花乡十里,整个伊犁河谷都变成了香薰的世界。薰衣草是制造名贵高档香水、香脂等日用化妆品及医药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观赏性的天然芳香油植物。目前,该地从品种繁育、栽培、管理、再到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出产的绿色优质产品,行销国内外,深受市场欢迎。为了延伸薰衣草产业链,伊犁河谷地区打造了“伊犁河谷薰衣草主题生态公园”o虽薰衣草产业已颇具规模,但与原产地法国还有很大差距,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读伊犁河谷相关资料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伊宁与乌鲁木齐1月均温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2)分析伊犁河谷种植薰衣草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3)评价伊利河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条件。(8分)
37.(24分)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在一段时期内,游客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穿行,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其余时间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一条条河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滥捕滥猎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下表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的原因。(6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
(4)请你提出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类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
注:在我国I/3亏损企业中,80%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跟不上或工人操作技术不到位。因为操作工技术不过关导致产品粗制滥造、安全事故多发,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之多。
材料二:我国现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300多所,其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普通高校,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生源短缺,人才培养的质量仍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进入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大变动时代,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撑。
材料三:在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阶段,某地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利用职业教育培养“工匠”、培育“工匠精神”。市民积极参与政府站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向人大代表反映相关职能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大代表在调研后就如何整改向人大提交议案,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质询。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重视
发展职业教育对企业、国家的意义。(14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市民和人大代表为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是
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朗读者》中的“朗读”重文字,“者”字重人。朗读嘉宾分享各自动人的真实情感,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着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氛围安静、节奏舒缓,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需求;用文字表达情感,分享亲情、友情、爱情的宽度和厚度,用文化教育人,鼓舞人,绽放着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文化娱乐至上的观念,使一些节目千方百计地迎合(实质是误导)观众,使文化精神枯萎。《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每期以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朗读一段曾打动或激励自己的朴实文字,用朗读的方式重新唤起语言文字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
《朗读者》是喧嚣的现代社会对优秀文化的渴望与邂逅;是改变这种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是运用精英文化对已经普遍娱乐化的电视大众文化的救赎,如一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一起朗读吧!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源泉的知识,分析《朗读者》绽放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朗读者》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12分)
(3)请写出你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两句箴言或诗句,并指出其中的哲学道理。(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 - 1900)
一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 - 1900年问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观,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困难。
至于政府和军队,更用不着说,在国难之下,其强弱优劣都自然而然的暴露出来了。 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
——《蒋廷黻文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o)
选考题 (共25分)
【地理一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地理一选考一:旅游地理】
近年来,“采摘(草莓)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方式。春节前后尤其在春光明媚时节,带上家人或约上二三知己,一起走进郊区草莓大棚,亲自去层叠的叶片下采摘硕大的奶油草莓,在收获一箩筐新鲜草莓的同时,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劳动和收获的乐趣。据了解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草莓种植农户多是来自浙江建德(草莓之乡)的农民,他们租地种植的草莓品质好,卖价高。下图为华北某城市草莓采摘园分布及大棚草莓景观图。
试分析近年来该市“采摘(草莓)游”迅速发展及草莓种植户多来自于浙江建德的原因。(10分)
43.(10分)【地理一选考二:环境保护】
河南省鲁山县(地处豫西暴雨中心)境内的沙河是淮河流域颍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排泄河道,河道两岸优质细密的河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畅销于郑州、许昌等地。上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沙河两岸栽种了成片的杨树、柳树和槐树。但最近十几年,疯狂采砂致林地尽毁,农田面目全非,道路被毁,水井干涸。201 8年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是指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河流长治。下图为淮河水系西部及沙河采砂景观。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地疯狂采砂造成的危害。如果你是沙河河长应采取哪些措施对沙河进行治理?(10分)
【历史一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15分)【历史一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思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l,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o(8分)
45.(15分)【历史一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在一战后的日本急剧膨胀。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9分)
46.(15分)【历史一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8年,邹容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日:“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夏天,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的考试,被录取。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0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邹氏之《革命军》也。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
——章士钊《介绍<革命军>》
(1)材料中邹容“遭父笞责”和“悲愤不已”后所赋的诗歌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倾向?试用两个主题概括材料所述邹容的事迹.(7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革命军》的影响。(8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