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镇压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共认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不能取得胜利。此后,中共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关于合作方式,中共二大提出,实行“党外合作”。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提出“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马林说服了中共领导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主持。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同中共民主革命阶段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2.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
“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是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为主要敌人、并加以打击的政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者推行了这一政策。
1932年1月9日《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指出第三党的“和平政府”等主张,都是维护国民党统治,他们是最危险的敌人,应用主要力量打击这些反革命派。这一“左”倾冒险主义政策拒绝争取与团结中间力量和利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组织反帝反蒋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正确方针,是使共产党陷于孤立的孤家寡人策略。
13、华北事变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决心以武力把“满蒙”从中国分割出去。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制造事端,挑起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侵占中国。次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1931年7月,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1935年,在制造一系列事端后,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中国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接着,日军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
14.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代表红军发表《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
8月26日,毛泽东指示我党与国民党谈判的正式代表潘汉年说:因为南京已开始了切实转变,我们政策重心在联蒋抗日。为了统一全党的策略思想,认真贯彻执行“逼蒋抗日”方针,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于9月1日向党内发出了《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5.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1937年8月党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而王明于1937年返回延安后在十二月政治局会议上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右倾投降主义观点。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认真总结了一年多来党的工作,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样,在党内外一度曾造成广泛影响的王明右倾投降主义,便基本被克服下去了。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全民族的抗日的各阶级联盟。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于27日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线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其他小资产阶级)、中间力量、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分子和顽固力量(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目的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以对付共同的民族敌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并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人民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各阶级的相互关系上,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执行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7、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国民党军警镇压。16日,1万多学生和市民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随后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了。
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5月,中共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次日,中共就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8月,国共两党达成相关协议,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迅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又发表了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宣告了两党再次合作。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8.“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第三条道路”又叫“中间路线”。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伪国大,否认伪宪法等以后,国民党当局更加紧了打击民盟。
“第三条道路”的拥护者迅速发生分化,大部分人接受了我党关于时局的主张,公开发表宣言,声明反蒋、反美、联共、联苏,并同我党一道开展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
1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样,农民负担减轻,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提高;地主利益得到照顾,利于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在解放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同步的是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4日,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通过清算斗争等形式,到1947年下半年,2/3的解放区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转入战略进攻后,为维护农民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共在河北平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0、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五种经济形式
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五种经济成份,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是领导成份。在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2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次中央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毛泽东指出:我国的财政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但不是根本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为创造三个条件,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做好八项工作: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毛泽东根据国内外的形势,阐述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思想,指出:我们决不可树敌太多,四面出击全国紧张,要团结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进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稳步前进。全会制定的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战略策略,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及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2、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中,在国家机关、部队和国营企业等单位中开展的三反斗争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五反斗争的统称。1951年底,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随着斗争的深入,揭露出不法资本家大量违法的严重事实。1952年初,又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
三反五反运动惩治了少数贪污犯罪分子,教育了广大国家工作人员,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基础,运动于1952年夏结束。
2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一体两翼”
党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可以把总路线比喻成“一体两翼”:“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体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