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平行志愿录取办法解读
为更好降低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风险,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我县继2010年开始在普通高中各批次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后,在2013年对录取批次做出重大调整的基础上,2015年再次对录取批次做出重大调整,全县所有普通高中统招学生实行同一批次平行志愿录取,从根本上消除了志愿填报风险,2017年我县将延续这一政策。平行志愿是对传统志愿设置方式的重大改革,为使广大考生和家长加深对平行志愿的了解,合理填报志愿,现就平行志愿录取办法解读如下:
1.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内设置的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方式。平行志愿是近年来高校和高中招生中逐步推广的录取(投档)方法,其核心就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分数高的优先投档录取,投档时遵循其志愿先后顺序进行。
2.平行志愿有什么积极意义?
一是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平行志愿以“分数”优先,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此前提下,遵循考生志愿,尊重考生教育选择权。
二是有效减小了志愿填报难度,消除了志愿填报风险,从而大大减轻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在传统志愿填报上,第一志愿选择至关重要,第二志愿要降分录取,这种选择增加了考生与家长的焦虑;而填报平行志愿,考生与家长完全可以依据其对学校整体认可度来安排志愿先后顺序(包括各学校公费和自费的先后顺序),不需要过多考虑自身的中考分数和学校的可能录取分数线,如果不想就读某个志愿学校,就可以不填报。
3.平行志愿如何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时,先对符合录取前置条件(如户籍县市、是否享受本县户籍待遇、应往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否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等)的考生,按中考总分(含政策与特长加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在前的考生优先投档(分数优先),根据其填报的志愿先后顺序进行,若其第一志愿学校计划数仍有空余指标,则按第一志愿进行录取,若第一志愿学校计划数已满,则按第二志愿录取,以此类推(遵循志愿)。考生一旦被某一志愿学校录取,则其投档随即结束;当排位在前的考生投档录取结束后,方才进行下一位考生投档,比如一位考生排在第3000名,其需要等排在第2999名的考生投档完成后,方能进行投档。
在录取方式上,考生一次性申报志愿后,采取报名点统一网上录入志愿、计算机软件自动投档录取的方法,快速、准确、公正、公平。
4.我县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平行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2017年我县普通高中招生统一为一个批次志愿,共设13个志愿(其中公费志愿8个、自费志愿5个),且对填报志愿数目不进行限制,即考生最多可以填报所有招生学校所有类别志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定向生、特长生的志愿依附于相应学校公费自愿,在平行志愿中按考生填报的相应学校公费志愿顺序参与录取。
5.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填报志愿是否还有风险?
我县将所有志愿都安排在同一批次中,考生及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志愿先后顺序,从这方面看,不再有任何风险。考生及家长可以在中考结束后即着手考虑志愿填报先后顺序。
6.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根据意愿,结合家庭实际状况,合理排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时,是按照考生所填报志愿学校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首先投到排在最前面志愿,一旦该志愿有空余指标,即被录取,投档随即结束,不再看后续志愿,以此类推。因此,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学校志愿类别排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就读意愿不强的学校志愿类别要审慎填报或相对靠后。通俗地说,填报技巧就是“想读在前、不读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