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 - 福建中考 - 福建中考 - 正文

2017福建中考化学大纲教学考试指导意见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17-1-18 17:17:44

2017福建中考化学大纲教学考试指导意见 下载

化 学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新时期学校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作 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时,应建 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将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一)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 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并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 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启蒙阶段化学的 学习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 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落实“以学定教”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 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全面发展。设置满足学生基础学力与必备品格发展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 (四)能力为重。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初步学 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启迪学 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形成、应 用中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实践育人。高度重视化学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区 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化学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习价值,了解化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体验。 (六)多元评价。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要求,建立包含知识与技能、科 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化学学业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二、课程实施
2
初中化学教学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化学课程,尤 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设计 教学中,注意把握初中化学课程的功能和内容特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设计、章(单元)教学设计、节(课题)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时注意: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章(单元)、节(课题)的设置意图。 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化学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动性以及以学习为目 标的人际交流情况等,明确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2.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合理选择、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组 织和构建教学内容。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提高习题的难度。 3.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观念 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 4.注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设置能有效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 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 5.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 学思维,结合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教学。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领会课程的教育价值,把握课程的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 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 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 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初中化学课程 的学习任务和特点,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采取多 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和现 代信息技术等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 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注意调 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 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 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4.重视化学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与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发挥核心概念在学生科 学素养形成中的作用 化学理论性知识反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是形成化学学科核 心观念必备的知识。为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属性和规律,不仅需要通过实验认识物质 的宏观性质,还需从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结构以及反应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化学符号加 以表征,即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重 视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和学科思维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主题整合、聚焦 核心、问题导学、模型建构等策略来实施,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要求 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针对我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提出较明确、具体 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其中,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 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认知性 学习目标分为 A、B、C 三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 议中说明。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 要求。具体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4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 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 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 包含“经历、体验、感受”到“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再到“内 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三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体验性学习目 标可在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的教学中有机渗透。 2.学习内容与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知识内容
认知
目标







(一)对科学
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 知识、认识客观世界
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 的重要性;猜想必须
用事实来验证。 3.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 验、观察等多种手段
获取事实和证据。 4.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 实验、推理和判断。 5.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 究中的重要作用。
A
A
A
B
B
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
是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探究案例或
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
究的重要意义、基本过程(包含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
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
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
流等八个基本要素) 、活动方式和
科学方法,意识到科学探究各个
要素在探究活动中呈现的顺序不
是固定的,可根据探究需要作出
调整。
(二)科学探
究能力
1.发现并提出有探究价 值的问题。 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 出猜想或假设。 3.提出活动方案或设计 简单的实验方案。 4.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果。 6.加工、整理探究事实
A
A
A
B B
B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探究内
容让学生亲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
识、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观察
和思考相结合的意识、实证意识、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意识、对探
究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以
及合作交流与反思学习的意识。
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探究能力培
5
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7.探究活动过程及结果 的反思与评价。 8.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 述、交流与讨论。
A
B
育贯穿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三)基本的
实验技能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 器的使用和连接、加
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 验药品和仪器,并能
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的溶液。 4.酸碱指示剂、pH 试 纸检验溶液的酸碱
性。 5.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 区分一些常见的物
质。 6.使用过滤、蒸发的方 法对混合物进行分
离。 7.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 法制取某些气体。
初步
学会
初步
学会
初步
学会
初步
学会
初步
学会
初步
学习
初步
学习
基本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
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教
学时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价值。不能仅仅将实验操作定位
在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其作为学
习与巩固化学知识、研究与解决
化学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此,
不仅需要训练相关实验技能,还
要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主题
与内容、应用相关技能开展实验
活动、解决化学问题。各基本实
验技能的具体学习要求见相关主
题。
(四)基础的
学生实验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 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 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 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初步
学会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
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
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 8
个基础的化学实验活动。
6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我们周
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 生氧化反应。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 要性质和用途。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 验室制取方法。 5.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 碳循环。
A A
B
B
B
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以演示、分组、设计实验等
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
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
验,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
途。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水与常
见的溶液
1.水的组成。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吸附、沉降、过滤和 蒸馏等净化水的常
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 成。 6.常见的溶剂(水、酒 精、汽油等)。 7.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 含义。 8.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及简单计算。 9.结晶现象。 10.常见的乳化现象。
B A B
B A
A
B
C
A A
通过“电解水”实验,帮助
学生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
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
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
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
剂。让学生了解溶液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能说出一些常
见的乳化现象。
让学生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
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
解性或溶解度,并能进行有关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液加
水稀释的简单计算。
(三)金属与
金属矿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 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 性质。 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 方法。 4.常见金属(铁、铝等) 矿物。 5.用铁矿石炼铁。 6.生铁和钢等重要合
B B
B
A
A A
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
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镁、铝、铁、
铜等常见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特
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
质。帮助学生建立起从类属角度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思路。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
矿物;了解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7
金。 7.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 响。 8.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 可以改变金属材料
的性能。
A
A
指导学生交流有关日常生活
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认识金
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废弃
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
属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
常见的化合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 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 方法。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 石蕊)和 pH 试纸检 验溶液酸碱性的方
法。 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 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食盐、纯碱、小苏打、 碳酸钙等盐在日常
生活中的用途。 7.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 用。 8.生活中常见的有机 物。
B
A B
B
A
B
A
A
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
设计实验等形式探究酸、碱的主
要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组成
与性质的关系。
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 pH 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
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
性。
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
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一)化学物
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 化。 2.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多样性。
B
B B
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研究
的重要性及分类的依据。能识别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
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
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
碱、盐。
(二)微粒构
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
粒。
B
A
引导学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
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知道原子可
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
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能看懂简
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8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构成的。 4.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的作用。
A
B
(三)认识化
学元素
1.氢、碳、氧、氮等与 人类关系密切的常
见元素。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 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 4.元素周期表。
B
B
A A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常见
食品的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较
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逐步认
识化学元素。帮助学生能根据元
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
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
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四)物质组
成的表示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 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 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进行
物质组成的简单计
算。
A
B
C
要求学生能根据化合价写出
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看懂
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
及其含量。










(一)化学变
化的基本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 征。 2.化学反应的本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 伴随有能量变化。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 重要作用。
B
B A
A
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在 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 点。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 转化的重要性。
(二)认识几
种化学反应
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 解反应、置换反应和
复分解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 得新物质,以适应生
活和生产的需要。
B
C A
通过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和 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事例 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 4 种化 学反应基本类型,能用于解释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能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 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 一些化学现象。
(三)质量守
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
B B C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化学反应 中的质量关系;从中体会定量研 究的方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 大作用,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
9
简单的计算。 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一)化学与 能源和资源 的利用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 沼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酒精、汽油和 煤等燃料对环境的 影响。 2.燃烧、缓慢氧化和爆 炸发生的条件。 3.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 源。 5.化石燃料(煤、石油、 天然气)是人类社会 重要的自然资源。 6.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 7.石油是多种有机物组 成的混合物。 8. 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 到液化石油气、汽 油、煤油等产品。 9. 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 的国情。
B
B
B
B
A
A
A
B
B
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燃料完全 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对环境 污染小的燃料; 知道水对生命活 动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水资源 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资源综 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 义;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条件性, 认识化学反应条件研究的重要意 义,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常见的 化学合成材 料
1.常见的塑料、合成纤 维、合成橡胶及其应 用。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 和环境的影响。
A
B
结合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的 性质和用途的教学,帮助学生认 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 切关系。
(三)化学物 质与健康
1.钙、铁、锌等元素对 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用。 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 意义的一些有机物 (如葡萄糖、淀粉、 油脂、蛋白质、维生 素等)。 3.某些物质(如一氧化 碳、甲醛、黄曲霉素 等)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A
A
A
通过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 要意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教 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 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 病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掌握化 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
10

、考 试 评 价
(一)日常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日常学业评价是 形成性评价。在日常的学业评价中应注意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选择纸笔测验、 活动表现评价或建立学习档案等评价方式。日常学业评价的要求可参照上述“教学要 求”。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1.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 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2.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 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性: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试题命制中,应注意弘扬正能量、引 导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以及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2)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3)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 想与方法,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 习或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4)时代性:关注初中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 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 (5)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 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 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 性、技术性的错误。 3.考试内容 (1)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四)保护好 我们的环境
1.处理“三废”(废水、 废气和废渣)的必要 性及一般原则。 2.典型的大气、水、土 壤污染物的来源及 危害。
B
B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 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 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 要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 、农 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1
① 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 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② 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a. 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b. 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c.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③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 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考试内容与要求 Ⅰ.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说 明
①化学
及其研
究的特

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
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
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
子。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
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
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
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
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
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
②物质
的组成
和分类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
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
的微粒;能应用微粒观点解释某
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
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
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
反应中的作用。
能看懂氧原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
示意图。
12
考试内容 说 明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物
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能区分纯净
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
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元
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
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
盐。
③化学
用语
认识元素的含义。认识氢、
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
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
元素的简单分类。能根据元素的
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
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过程
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认识化学式的含义。能记住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熟练地书
写某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分子
式)。
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
式;能根据化学式推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
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
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
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
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
④溶液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
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
是常见的溶剂。能说出一些常见
的乳化现象。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
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注意观
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13
考试内容 说 明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的含义。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
举例说明常见的结晶现象。
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
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
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
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根据已知比例配制某种无土栽培
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⑤化学
变化和
性质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了解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 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
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
范爆炸的措施。知道物质发生化
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
要性。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
要作用。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
大作用。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
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化学现象。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
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Ⅱ. 元素及其化合物
考试内容 说 明
①空气
的主要
成分和
作用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
验。
了解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
途,知道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
氧化反应。
14
考试内容 说 明
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
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
环。
了解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
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的实验。
② 水
及其净

认识水的组成。 能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推断水的
组成。
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了解常见净化水的方法(如:
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 。
了解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
用。
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
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
识。
③金属
与金属
矿物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其相
应的用途,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
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
能,知道生铁和钢等合金材料。
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
质。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
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了解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
法。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
属的重要性。
设计实验探究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
蚀的方法。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独招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