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17中考考试说明(物理)
丹东市2017年中考物理考试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丹东市2017年物理学科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标准按主题的形式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
|
一级主题(3个) |
二级主题(14个)、三级主题(63个) |
|
物 质
(14个三级主题) |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4个三级主题)
1.2 物质的属性(4个三级主题)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4个三级主题)
1.4 新材料及其应用(2个三级主题) |
|
运动和相互作用
(25个三级主题) |
2.1 多种多样的运动(3个三级主题)
2.2 机械运动和力(9个三级主题)
2.3 声和光(7个三级主题)
2.4 电和磁(6个三级主题) |
|
能 量
(24个三级主题) |
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个三级主题)
3.2 机械能(4个三级主题)
3.3 内能(3个三级主题)
3.4 电磁能(7个三级主题)
3.5 能量守恒(3个三级主题)
3.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4个三级主题) |
(二)课程目标要求及行为动词界定
《物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三大类。认知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3个水平层次的要求;
技能性目标分为:“独立操作”1个水平层次的要求;
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认同、内化”3个水平层次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
类型 |
水平 |
各水平的含义 |
所用的行为动词 |
|
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 |
了解 |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 |
|
认识 |
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 |
认识 |
|
理解 |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解释、理解、计算 |
|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
独立操作 |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
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 |
|
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
经历 |
在从事科学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相类似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建立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和运用物理学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探究技能等 |
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 |
|
认同 |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
关心、关注、有……意识 |
|
内化 |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
养成 |
(三)课程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要求(考点)
|
类型 |
考点数 |
水平层次要求 |
考点数 |
考点数总计 |
|
知识性目标 |
99 |
了解 |
81 |
133 |
|
认识 |
10 |
|
理解 |
8 |
|
技能性目标 |
10 |
独立操作 |
10 |
|
体验性目标 |
24 |
经历 |
17 |
|
认同 |
7 |
|
内化 |
0 |
主题一:物质(4个二级主题、14个三级主题)
|
类型 |
考点数 |
水平层次要求 |
考点数 |
考点数总计 |
|
知识性目标 |
24 |
了解 |
22 |
34 |
|
认识 |
0 |
|
理解 |
2 |
|
技能性目标 |
3 |
独立操作 |
3 |
|
体验性目标 |
7 |
经历 |
3 |
|
认同 |
4 |
|
内化 |
0 |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3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9个)
了解:(9个)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6)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7)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8)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9)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2.技能性目标(1个)
独立操作:(1个)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体验性目标(3个)
经历:(2个)
(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认同:(1个)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1.2 物质的属性(8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6个)
了解:(4个)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2)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
(3)知道质量的含义。
(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理解:(2个)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技能性目标(2个)
独立操作:(2个)
(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体验性目标(0个)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9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7个)
了解:(7个)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4)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5)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
(6)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7)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2.技能性目标:(0个)
3.体验性目标(2个)
认同:(2个)
(1)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2)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