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浙江中考 - 宁波中考 - 正文

宁波奉化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来源:奉化教育局 2013-4-12 22:41:20

 

1.完成课时情况和社会实践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社会实践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社会实践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其社会实践测评结果为A等:

①初中阶段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荣获校级及以上“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等社会实践类荣誉称号,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校级比例控制在10%以内);

②初中阶段参加由宁波市教育局或宁波市教育局与宁波市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小学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比赛获奖的;

③初中阶段参加宁波市、奉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发明及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获奖的;

④初中阶段参加宁波市、奉化市中学生劳动技术操作比赛获奖的。

⑤初中阶段参加奉化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科技活动并获奖的。

B.社会服务测评实施办法

社会服务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在社区服务、家校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参与的时间与表现,由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议及参加公益活动的证明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等和E等。

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生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和各项公益活动(每年须2次以上),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测评结果可评定为P等,学生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不做家务劳动的、不参加公益活动的,则评定为E等;

2.学生在P等的基础上,初中阶段荣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志愿者”、“学雷锋积极分子”等社会服务类荣誉称号,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可评定为A等(校级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0%以内)。

C.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测评结果分PE两等。

行为表现测评确定方法:行为表现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1)学生在初中阶段段参加4次以上的学校综合性的安全演练;(2)学生在初中阶段须完成《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相关内容的学习。(3)参加自救互救技术和心肺复苏培训活动。

2.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的测评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效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分PE两等。测评由班主任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进行综合评定。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2P等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遇到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或在安全演练中有突出表现者。(由学校评定,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5%以内)

2)在参加社会实践基地学习中,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全面扎实、学习效果优秀者(由市级或市教育局认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考核确定,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5%以内)。

3)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知识竞赛并获奖者。

4)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自救互救技术比赛并获奖者。

探索与研究类

探索与研究包含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操作、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三方面。其中,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操作测评结果呈现为APE等,鉴于目前学校开设课程的不平衡现象和操作技术上的因素,2013年,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项目测评暂不设A等,测评结果只呈现PE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A等而无E等的,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A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为3P,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E等。

A.信息技术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三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信息技术活动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议,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 两等。

具体内容如下:

A、积极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出勤率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时量。

B、遵守课堂纪律,不擅自玩游戏或网络聊天。

C、负责任地、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D、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能联系实际,进行信息技术应用。

E、主动参与课内外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善于与他人合作。

2.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主要根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内容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等知识,以书面笔试方式进行测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考试样卷,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试卷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后的试卷在测试后报教研室备案),理论测试由各学校统一组织,测试时间为45分钟,测试结果分P60分或以上)、E60分以下)两个等第。测试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主要是反映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后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测评方式是按题目要求上机完成一个作品。测评结果分P60分或以上)、E60分以下)两个等第。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测试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二)测评结果的认定

1.学习品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信息技术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信息技术测评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评定为A等。

①初中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获奖者。

②参加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计算机二级及以上证书获得者;

③参加宁波市中学生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获等级奖的;

④参加宁波市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等级奖的;

⑤参加宁波市级及以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比获等级奖的;

⑥参加奉化市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等级奖的。

B.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分值和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实验操作两方面。

1.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测试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参加实验操作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

测评方法:学习品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

①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每学期须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病、事假除外)。

②遵守纪律,无故意损坏仪器、偷窃仪器、扰乱他人实验等严重违反实验室规则的现象;

③能主动参与课内外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

2.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的测评内容由教研室在本届学生的初中阶段使用的《科学》教材中选取,在初三年级第二学期初公布实验操作测评范围,测评前一天明确试题(一套共3个实验)并领回试卷及所需仪器清单,测评时由学生抽取其中1个进行实验。

测评日期由市教育局考试中心确定,一般在一天内完成,每批每个实验开设824组,每批人数最多为48人。实验开始前15分钟学生抽取一个实验题目,每个实验的测试时间为20分钟。测试由2名教师对应监考8名学生。实验操作满分为10分,扣分分值应由2名监考人员共同商定,并在学生评分表上注明扣分点且签上名字。

每校设立一个考点(条件不具备的初中分部可以到总部参加考查),各考点组成测评考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本考点的测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有:安排考务室1个,准备室1个;测评实验室2个,每个实验室准备24组器材;落实考务、安全和调度人员;编制好《测评工作手册》。

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员编制测评试题、测评要点和要求、评分标准,并对考点科学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由市教育局考试中心负责实验操作组织工作;由市中招改革领导小组对各考点实验操作的测评进行巡视督查。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在学习品质为P等的前提下,实验操作得分为前15%者评定为A等,5分及以下者评定为E等,其余为P等。经补测成绩及格直接评定为P等,但其实验操作测试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的测评主要根据学生参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两方面学习表现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学习表现测评结果为E等。

2.学习效果

地方课程的学习效果测评以学生学习《地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通用知识和本土相关知识。测试由学校命题,采取纸笔开卷测试形式,由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评定为P等或E等。评定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学校课程学习效果的测评由指导教师按开设课程的具体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获得基本技能或活动成果评定为PE两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两方面学习效果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学习效果测评结果为E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E等。

四、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的组织实施

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测评工作中的问题。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委员会。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委员会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订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各校要将本意见和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细则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并做好相关内容的解释和说明答疑工作。要对校内各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及时解决测评中的问题。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该项工作应在20134月底之前完成。


  • 上一个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