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一、考试说明
2017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补充材料》的通知.rar
(一)命题依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化学》。
(二)考试适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下册。
(三)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量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与物理学科合堂考试,总时量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为0.75左右。
2.内容结构:全卷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其中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约25%、身边的物质约25%、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
3.题型结构: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填空与简答题32分;实验与探究题16分;计算题7分。在上述适当题型中设置一定分值的开放性试题。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A
2.认识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须用事实来验证。 B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A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B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B
发展科学
探究能力 1.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B
2.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B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l.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C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B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C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C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B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B
科学探究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C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B
5.燃烧的条件。 C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C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C
8.酸、碱的化学性质。 C
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
身边的化学物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B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A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C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B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B
水与常见的溶液 l.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B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B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A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B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C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C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A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A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B
金属与金属矿物 l.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B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A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A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B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C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B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A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B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A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B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l.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B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C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B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A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B
粒子构成物质 l.认识物质的粒子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2.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C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A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
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
物质构成的奥秘 认识化学元素 l.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B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B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A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A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B
物质组成的表示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A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B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C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B
物质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B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B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A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C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C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C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A
质量守恒定律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C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
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C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B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B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B
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B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B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B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B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l.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A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B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B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B
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A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B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B
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l.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B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B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B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B
注: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依次用A、B、C表示)。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第二部分 样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铁制品锈蚀 C.浓盐酸挥发 D.蜡烛燃烧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面粉 D.泥土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五氧化二磷 C.加碘食盐 D.食醋
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 Ca B. Zn C. Na D. Fe
5.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5
6.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7.“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8.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汁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石灰石 B.硝酸铵 C.烧碱 D.食盐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C.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CO2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会儿取出,溶液的质量增加
B.氢氧化钠的俗名:火碱、烧碱、纯碱
C.测定某溶液的pH时,要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D.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铁粉为试剂,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4.向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上一定有Ag和Cu
B.滤纸上一定有Ag,可能有Cu、Mg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Mg(NO3)2
D.滤液中可能有Cu(NO3)2,滤纸上可能有Ag
15.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32分)
16.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银离子 ;
(2)3个二氧化氮分子 。
17.现有五种物质:①熟石灰 ②浓硫酸 ③稀硫酸 ④活性炭 ⑤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学校食堂的早餐提供:鸡蛋、小米粥、鲜肉包、馒头及面条。请你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建议食堂增加含 的食物(填字母)。
A.蛋白质 B.油脂
C.糖类 D.维生素
(3)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有 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4)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3X+ 5CO2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l9. A、B、C三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为 。
(2)t2℃时,将15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 。
20.己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 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
(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甲为
(填化学式),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道小题,共16分)
21.(8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D装置用于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现象如图,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外,还因为 。
22.实验桌上现有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 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 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 的猜想不正确
2.另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B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小亮的猜想正确
3.继续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道小题,共7分)
23.(2分)家中常备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试计算:
(1)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4.(5分)为测定某BaC1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04g该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3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分三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实验中物质的质量损失忽略不计)。数据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过滤后溶液的质量/g 104 104 110.7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BaCl2 + H2SO4 == BaSO4↓+2HCl)
(1)该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 g。
(2)该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