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一、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
(一)命题依据
语文科考试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贡市对义务教育教学和学业考试的相关文件、该年级所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语文版)的教学要求作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1.有利于全面评价我市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试题命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习惯等进行全面考查,试题难易适度,保证必要的区分度和效度,不出偏、难、怪、陈题。
2.有利于推动我市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试题命制既要科学有效地评价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业达成义务教育要求的状况,又要主动引导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开展语文教学课堂改革,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切实推动语文素质教育,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高初中衔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基。试题命制以能力立意,注重语文基本技能、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和表达与交流能力。
二、命题范围和考试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贡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相关文件确定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所规定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语文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组成考试内容,考试素材可来自教材,也可取自教材之外。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个部分,“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融入上述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考查,不单独设题。各部分考试内容均可有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查,具体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语文知识,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 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规范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3)识记教材中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4)默写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实用类文章以及文学作品等现代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受、理解和初步的欣赏、评价能力。
1.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
阅读实用类文章。了解新闻、说明性文章、科技作品、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实用类文章,应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并能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1)理解 B
a.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a.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b.分析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c.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现代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议论文应注意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分析文本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理解 B
a.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a.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b.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c.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d.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和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理解 B
a.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a.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b.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a.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b.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 F
a.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内涵
b.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4.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重视感悟和运用,具备初步的鉴赏评价能力。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1)理解 B
a.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c.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d.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a.筛选文中的信息
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a.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b.初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写作
能写记叙性、简单的说明性、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和常见应用文。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1)写作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2)自信、负责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真情实感,积极向上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4)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5)能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做到文从字顺
(6)标点正确,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发展等级
(1)丰富:材料丰富、真实,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蕴深远。
(2)有文采: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用语准确,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3)有创新:多角度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表达具体明确、有创意。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三、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42分)
1.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6题,每题3分)
2.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实用类文章阅读,两篇文章)(15分,5题,每题3分)
3.文言文阅读。(9分,3题,每题3分)
第Ⅱ卷(共108分)
1.古代诗文阅读。(20分。翻译文言句子,6分;古代诗歌阅读,9分;默写名句名篇,5分)
2.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18分)
3.语言运用(7分)
4.写作:按要求作文。(6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