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陈艳娇
福州一中物理高级教师
10年高三教学经验
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物理部分的试题基本保持了往年的风格,难度设计张弛有度,体现考试说明中的“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试卷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中学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试卷及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布局合理,结构稳定
今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和各部分题型的占比基本与往年相同。总体来说物理部分仍保持110分不变,各部分的分值也仍保持一致:14-18题为单选题,分值为每题6分;19-21题为多选题,分值为每题6分;22-23题为实验题,分值分别为5分和10分,仍为一道力学实验一道电学实验;24-25题为计算题,分值分别为12分和20分;选做题为选修3-3,3-4模块任选一道,满分15分,与往年不同的是:选修3-4第一小题改为填空题题型呈现。
2、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纵观物理试题,考点覆盖上仍尽可能做到最大化,涵盖了各个模块,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但又不失重点。从模块分值来看,必做题部分经典力学和电磁学仍各占半壁江山。今年将选修模块3-5部分由原来的选考内容改为必考内容,分值约占15分。
试题具体分析
3、试题源于教材,又注重联系实际
考题源于教材,要求考生对教材透彻理解才能得心应手,但试题又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紧密联系生活与科技。如以扫描显微镜为背景考电磁感应,以太空飞船着陆考查能量问题。
4、试题注重双基,难度梯度合理
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大部分是考试说明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及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的运算(如题14、题15、题16、题17、题19);实验题考查基本实验数据处理(如题22类似纸带求速度和加速度),图像信息读取和电阻的概念(如题23从伏安特性曲线分析电阻的变化)。计算题24题考基本概念机械能及基本规律动能定理。选做题考(气体分子分布规律及波的叠加)。
每个题型的难度又有一定的梯度,最后一题或最后一问均有较高的难度,以提高区分度,使能力较高的考生能脱颖而出,有利于人才选拔。如选择题18题以扫描显微镜为背景考电磁感应,需要学生阅读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选择题20题通过图像提供信息,考查分析能力和利用图像解决问题能力。实验题23题第二小题要求会利用图像处理问题同时也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计算题25 第二小题问“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大,是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也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及数学推导。选做题第二题几何光学题对数学的几何问题及数学推导也要求较高。
5、注重物理方法,能力倾向明显
高考理综的物理部分考查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物理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全面贯彻五种能力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本卷最大的特点是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选择题21题利用几何方法分析力的动态平衡;实验利用图像求灯泡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以及较复杂的数字运算(如选择17题求核能,实验22求速度和加速度,计算题24求机械能和克服阻力功)。
综上分析,今年的物理试题的命题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
试题表面上看似传统,但构思灵活、不俗套且有所创新。试卷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达到选拔的目的同时启示我们: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同时要加强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