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纳基布多市降水特点,并分析成因。(10分)
(2)分析哥伦比亚种植咖啡优良的自然条件。(6分)
(3)说明“哥伦比亚咖啡”成为世界名品的原因。 (4分)
(4)有人说,哥伦比亚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热土。说明理由。(4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将由西北的一域独大变成全国各地全面开花。2016年12月31日,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南侧慈溪市的周巷水库、长河水库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一期100兆瓦并发电,年发电2.2亿千瓦时,相当于7.04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所发电全部并入国家电。
“渔光互补”项目在水面上架设的光伏板对水面遮光,既能调控水温又能抑制有害藻类、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研发团队创造的“藻菌调控技术”“精准投喂组合”“底排污技术”等,解决了传统养鱼排污难、鱼类交叉感染的难题,实现了水面上架设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面下养殖鲻鱼等高端水产品的企农双赢。下图为我国2015年光伏发电地区分布及慈溪市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景观。
(1)与浙江相比,说明西北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8分。)
(2)“渔光互补”模式是一场能源与养殖的“绿色革命”,请分析说明。(10分)
(3)指出慈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运营需克服的自然灾害。(4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经济意义。(1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10分)
(2)“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加以说明。(12分)
(3)“二十四节气”虽然申遗成功,但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请为传承和保护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写出两条具体措施。(4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
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1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延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
翰林院编修吴大澄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
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
——摘编自腾讯历史《转型中国1864—1949》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
4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近年来,云南洱海旅游业发展迅速,2016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与此同时,洱海沿湖餐饮客栈服务业“井喷式”发展。今年1月初,洱海出现了蓝藻连片集中暴发。
分析洱海近年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建议。
请考生从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答题卡所选答题的题号涂黑。
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也拒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除苏联外)建立外交关系。进入60年代,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它的外交舞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勃兰特主张改变联邦德国同东部邻国的关系,先承认现状,通过“和平方式”,对民主德国以及苏联和东欧各国进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扩张,为最后“重新统一德国”逐步制造条件。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1971年勃兰特访问波兰,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时人评价“勃兰特跪下,德国站起来”。
——摘编自刘佃云《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历史影响。(9分)
4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桐(1819~1900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大臣,历任礼、吏、兵、工等部尚书,以及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徐桐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李鸿章等洋务大臣的贪渎和任用私人。徐桐还是清末有名的理学家,《清史稿》称其“崇宗儒学”,鲁迅曾说过徐桐是“清末儒者的结晶。”徐桐正直、清廉,忠于清延,维护纲常,恪守传统。
徐桐“恶西学如仇”,曾言“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他“每见西人,以扇掩面。”清政府讨论修铁路,他领衔上书坚决反对。戊戌变法中,他声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戊戌政变后,徐桐深得西太后的信赖和礼遇,“大事皆决于桐”,义和团入京时,徐桐亲自出城迎接,说“中国当此自强矣”,他鼓动慈禧对外宣战,深信义和团神术,主张利用义和团群众对付洋人。义和团火烧教堂,他在家中设台请戏班一连唱了二十天戏。八国联军进京后他以身殉道。
——摘编自张李州、张立胜《徐桐:中国近代务虚的守旧官僚典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桐一生毁誉参半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徐桐的是非功过。(9分)
政治二轮试题答案2017.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C 13.D 14.C 15.B 16.A 17.C 18.A 19.B 20.C 21.D 22.A 23.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8.(1)①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进行战略部署,确立奋斗目标。(4分)②确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指导思想,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4分)③把握城市建设规律,提出明确要求,科学指导新区规划建设。(4分)
(2)①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4分)②有利于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4分)③打造对外合作新平台,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增长。(3分)④有利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3分)
39.(1)①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认可,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交流传播中增强国际影响力。(3分)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4分)
(2)①“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时序变化,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②“二十四节气”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推动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4分)③“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应用,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4分)
(3)举例:编制“二十四节气”知识读本;开设专题讲座;利用互联和自媒体优势进行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等。(4分)
2017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D 25.C 26.D 27.A 28.B 29.D 30.B 31.A 32.A 33.D 34.B 35.C
40.(1)特点: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6分)
原因: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8分)
(2)特点: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2分)
影响: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5分)
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4分)
41.(12分)
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
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
乾隆时代,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完全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同治时代,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终于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
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43.(1)二战后,在欧洲形成了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联邦德国追随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遏制政策,损害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勃兰特提出新的外交路线,并当选总理。(6分)
(2)新东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欧洲与世界形势的缓和,促进了世界和平;外交空间的扩大,有利于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严肃对待历史,对二战期间德国的罪行真诚谢罪,为德国和他本人赢得了尊敬。(9分)
44.(1)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占主流地位;封闭保守的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西学东渐,新思想冲击传统观念;清政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运动此起彼伏。(6分)
(2)徐桐深受传统思想影响,为官正直清廉,同时又是理学大家,对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一定贡献。(3分)但是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他固守保守落后的传统观念,思想守旧、盲目排外,看不清社会发展方向,抵制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支持义和团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阻碍了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个人的悲剧。(6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 理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B 7.A 8.D 9.C 10.B 11.D
二、综合题
36.共24分
(1)降水总量巨大,年降水超过10000毫米(3分);各月降水量在5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1分)。共4分
成因: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多对流雨; 南半球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遇安第斯山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受赤道逆流影响,增温增湿。(每要点2分,共6分)
(2)分布于热带山地,属于热带草原和高山气候,气温、降水量适中;山地高原地区,排水良好;位于板块交界附近,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土质肥沃。(6分)
(3) 自然条件优越,适应咖啡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咖啡品质好;确定为地理标志,政策保护使得咖啡品质保障;距离欧美高端市场近,消费需求高。(每要点2分,共4分)
(4)西靠太平洋,北近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优越;森林及矿产资源丰富;与欧美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便于市场开拓;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每要点2分,4分)
37.共22分
(1)优势:纬度较高,夏季白昼长,降水少,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4分)
不足:经济相对落后,电力需求小,就地消纳能力弱;与东部市场距离远,电输送能力有限,外送成本高。(4分)
(2)能源:太阳能发电并入国家电,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问题;是清洁能源,能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光伏板架设在水面,节省土地资源。(6分)
养殖:光伏板遮光能抑制有害藻类、促进有益藻类生长,优化水生态环境,使水质变好;“藻菌调控”等技术,解决了传统养鱼排污、鱼类交叉感染等难题,减少了鱼类病害,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4分)
(3)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易受台风的影响。(4分)
(4)
42.共10分
原因:游客剧增,餐饮客栈服务业迅速发展,使得生活污水量猛增,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河湖中。(4分)
建议:根据洱海环境特点,科学规划,控制进入洱海的游客量,将餐饮客栈建在远离洱海的地区,实现洱海 “外住内游”;加强湖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利用经济手段对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加大投入,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利用教育宣传手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洱海。(每项2分,共6分)
上一页 [1] [2]